歷史的漩渦
今天讀書又漲了一點見識!
讀書的時候,
遇到讓人眼前一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機會不是很多。
一是與所選讀的文本的內容質量有關;
二是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能沉澱那一點點見識,
大量的閱讀才能碰到那些個讓人茅塞頓開的一瞬的機會;
最近一直在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
感慨萬千!
幾千年來,
為了怎樣切蛋糕的問題,
中華大地上演著一幕幕慘不忍睹、慘無人道的暴動、變革、起義、流血與犧牲!
利益的分配方式問題,從來都是用血與劍來制訂和書寫的!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聖經》上說: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以後還會發生!
今天想來簡單梳理一下,
在科舉制被創設之前,
古代人都是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
或者說,
他們都是怎樣切蛋糕的,怎麼分配既得利益的!
秦朝一統天下,
發展到漢朝,
地主豪強勢力開始壯大,
士族門閥勢力也開始萌芽發展,
發展到三國、兩晉時期達到頂峰,
特別是東漢末期到三國時期,
很多起來鬧事的帶頭人本質上都是當地的地主豪強,
他們已有一定的原始資本積累(土地、田舍、莊園經濟、具有人身依附關係的私人武裝),
在當地有一定的聲望和威望,
因此才能夠做到「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
為了抑制和平衡這些能夠與中央政權相抗衡的不斷發展壯大的私人武裝勢力,
在利益及權力的分配製度上,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吏部尚書陳群創議了察舉制,用來舉賢薦能,
通過察舉徵辟制出來做官的人,
必然會給原有的地主豪強勢力帶來一定的抗衡,甚至是制衡!
但察舉制發展到後期已被世家大族和門閥勢力所操縱、利用,腐敗叢生,
嚴重壓制了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參與政治、要求分配利益的訴求;
那麼,
世家大族和門閥勢力與中小地主及其代言人的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為了緩解這種尖銳的階層矛盾,
也為了抑制和平衡這些能夠與中央政權相抗衡的門閥勢力,
曹魏時期創設了九品中正制,並在後期三國兩晉時期得到不斷完善;
但九品中正制發展到後期,
又再一次演變成被世家大族和門閥勢力操縱權力和利益分配的工具,
官吏只從名門望族中選拔,
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也就是說,
發展到這個時候(西晉末期),
已經沒有哪一種制度能夠有效的抑制或者說是對付世家大族的門閥勢力了;
世家大族的力量和勢力愈演愈烈,
到最後才發展成賈南風架空司馬衷之子晉惠帝,
緊接著八王之亂,
以至於五胡趁機亂華,
中華大地上最黑暗最混亂的一段歷史上演了!
舊有的制度明顯不行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
而新的制度還沒有被發現、被找到、被創設。
無奈之下,
晉末只能繼續走封建制度分封制的老路,
以給當時的士族權貴們一個交代。
當然了這種對士族權貴們進行的分封制,
也是既是給他們的一個好處,
也是對他們的一個利用和鉗制!
要知道,
當初魏文帝曹丕為了上位稱帝,
也是對門閥勢力做出了讓步,從而換取門閥勢力的支持;
而司馬氏也是通過禪讓的方式從曹魏那裡奪取的政權,
這就造成了政權固然可以和平交接過度,
減少改朝換代過程中的大肆屠殺和流血,
但因為沒有通過武力革命,
因此無法對前朝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階層進行徹底的改變、變革,
甚而在之後變得過於依賴他們了。
既然新的制度還沒有被找到,
只能沿用分封制的老路子了,
歷史就這樣在這個漩渦裡又一幕幕的重演,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一直到四百年以後,
楊廣在隋朝大業年間推出科舉制才徹底解決了士族門閥勢力,
底層寒族才徹底翻了身,
擁有了上升渠道,
並且被給予了一定的上升空間。
但科舉制既在思想上鉗制和束縛了士族文人,
又給了他們一絲光明和希望,猶如造夢畫餅,
讓士子們一輩子皓首窮經,燃燒掉、消耗掉他們最旺盛的精力,
禁錮其大腦、萎靡其思想,銷耗其體力,
讓他們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
又滿肚子的詩詞歌賦酸腐文章,
永遠沒有力氣像陳勝吳廣那樣,削兩根竹竿就起來造反!
但這種精美的制度設計在兩晉年間甚至在一統天下的司馬炎朝還是想不到的!
歷史,
有時候為了前進那麼一小步,
也不得不在原地踟躕很久,
好像是在一個漩渦裡面打轉轉,
甚至要重複、重演過往幾百年的歷史之後才能前行!
——2018年元月22日
寫於古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