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欲遂平生志
五經勤向窗前讀
KE JU
明經取士 為國求賢
科舉與文化
科舉制中折射出的國運、家運與命運
科舉制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度與中國的王朝體制同始同終
了解科舉制度 看懂中國文化
系列課程主講人
楊春俏 副教授
主講人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
中國地質大學自然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課程形式
精美視頻課程,微信或千聊APP收看
開課時間
全部上線,永久回聽
適合誰聽
大學生和中學生,尤其適合高中文科學生
中小學語文、歷史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人
希望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的人
主要內容
系統講述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沿革史
重點介紹古代科舉制度的形成與演變
介紹科舉對政治、文學、文化等的影響
課程目錄
01 兩朝歷史:為什麼要講科舉制度
02 揮舞著考試指揮棒的滿洲人
03 清朝考試中的作弊與嚴打
04 關於考試,清朝是好學生,學了壞榜樣
05 一圖看懂中國古代的選人方法
06 圖解「世卿世祿制」
07 儒家思想與分封制
08 百家爭鳴說用人
09 始皇帝的遺產
10 從高祖「雙軌制」到漢武帝一統
11 細說漢代察舉制
12 漢代的「看天」考試
13 漢代的考試怎麼考?
14 察舉制的弊端與漢王朝的崩潰
15 「禪讓制」下的新時代
16 九品中正制的前世今生
17 九品中正制與貴族社會
18 司馬氏與九品中正制
19 九品中正制下的豪門大族
20 科舉制在隋代的的建立
21 隋煬帝創立進士科
22 科舉制的歷史意義
23 一圖說盡唐代科舉那些事兒
24 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對科舉的影響
25 唐高宗與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科舉制
26 唐代科舉考什麼?
27 唐代舉子如何參加考試?
28 盛唐時期的科舉改革
27 中唐科舉有看點
29 唐代官員的品級
30 中國歷史上首次廢科舉的爭論
31 明經與進士,也是風水輪流轉
32 給留學生發畢業證,這才是大唐
33 最激烈的朝臣黨爭,發端於考場
34 複試進士案,牛李兩黨勢同水火
35 困擾晚唐政局的「牛李黨爭」
36 當科舉遇到一位熱愛考試的皇帝
37 昭宗說「不能讓權貴子弟壟斷科場」
38 唐代科舉考試為何令後人無限嚮往?
39 一張圖看懂宋代科舉制度
40 科舉碰上宋太祖:推薦不可以!
41 宋太宗說:朕要擴招!試卷密封!
42 宋仁宗的難題:落第考生叛逃西夏
43 宋英宗:列祖列宗太能幹了
44 北宋的考試改革,掐架現場
45 試卷密封還要討論?看大佬高峰PK
46 閱卷看走眼的可不只是歐陽修
47 普建學校培養官員?北宋步子有點兒大
48 靠品德選官員?蘇軾說:我反對!
49 北宋興學運動的失敗與教育
50 考文學還是考儒學?這是個問題
51 王安石設計的「1+2」考試
52 考試考什麼,這是大事兒!
53 什麼是公平?兩位名臣各執己見
54 從科舉考場,看南宋偏安
55 中秋節進考場,皇帝成心的?
56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57 科舉制度對周邊政權的第一輪輻射
58 西夏:科舉考試,我們是認真的
59 遼朝科舉考試中的「一國兩制」
60 金代科舉考場上,漢人不如契丹人?
61 金人並非只會揮舞狼牙棒
62 元代科舉:最不喜歡考試的朝代
63 考試史上的空白,讀書人的黑暗歲月
64 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廢除科舉考試
65 元代科舉考試中的民族歧視
66 《儒林外史》與明代科舉
67 明太祖與科舉考試的恩恩怨怨
68 震驚全國的「南北榜案」
69 南北分卷:現代高考分省錄取的雛形
70 清代科舉:清初四代帝王
71 科舉時代的分省錄取制度
72清代科舉如何防範權力與金錢?
73 康熙博學鴻詞科:考試與政權穩定
74 清代的八旗科舉制度
75 回望科舉:古代選人制度概覽
76 世卿世祿制與周朝興衰
77 察舉制下的漢代帝國
78 超越王朝更替的科舉制度
79 科舉: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80 科舉時代的考錄程序
81 科舉考試這架「青雲梯」
82 「範進中舉」的鄉試
83 《紅樓夢》續書作者高鶚的會試履歷
84 殿試在哪個殿?試卷長什麼樣子?
85 《清實錄》中乾隆皇帝的科舉工作日誌
86 古代科舉考試歸哪個部門主管?
87 貢院可不僅僅是考試的地方
88 認識古代科舉考試的考官們
89 古代科舉考試如何命題?
90 科舉考試怎樣閱卷?
桃李國學苑
在精神家園裡詩意地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