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認罪認罰與不認罪各自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

2020-12-14 微法官

在刑法的酌定從輕情節裡就有一項是認罪認罰,如果你承認犯罪,態度較好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的話,在量刑的時候可以給予你從輕考慮。如果拒不認罪,在量刑的時候就不會考慮從輕處理。但是現在社會上卻流傳這樣的說法,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這句換說的是如果你認罪認罰了反而得被判刑,如果你不認罪,法律也不能拿你怎麼辦,反而可以釋放回家。因此,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認罪認罰和不認罪到底會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

什麼是認罪認罰呢?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認罪」實質上就是「認事」,即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這裡的犯罪事實應指主要犯罪事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指控的個別細節有異議或者對行為性質辯解不影響「認罪」的認定。「認罪」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自首、坦白,也可以是當庭認罪等其他表現形式。「認罰」是指願意接受處罰。包括接受刑罰處罰、主動退贓退賠、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同被害人和解、預交罰金等。被告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願意接受處罰,同意量刑建議但不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的,不影響「認罰」的認定。只是在「從寬」幅度上,不享受選擇適用速裁程序的額外量刑減讓。

說明一點,無論是認罪認罰還不不認罪都不是法律規定的犯罪的構成要件,也就是認罪與不認罪都不是判斷一個犯不犯罪的關鍵條件。現在辦案人員早已經擺脫了以往單靠口供定罪的時代。如果單靠口供定罪,容易誘發刑訊逼供,導致冤假錯案的反生。早在90年代的一些的刑事案件僅注重口供,導致一大批的冤假錯案,有些人判刑多年後真兇落網才發現是冤案。

認罪認罰會有什麼法律後果呢?首先從程序上來說,認罪認的話,如果是基層法院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則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理。如果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另外對於認罪認罰案件檢察院對根據案件提出從寬建議,一般情況下法院對於檢察院的量刑意見也會予以採納。

當然認罪認罰其本質是犯罪嫌疑人罪所指控罪名的認可,如果對犯罪事實不認可,不認罪會導致什麼後果呢?認罪只是當事人的言詞證據,如果不認罪但是其他證據依然足以認定犯罪事實的話,法院依然可以做出有罪判決,認罪只是國家機關希望犯罪分子能夠通過認罪積極悔過自己的犯罪行為爭取減少量刑的機會。

如果不認罪認罰,是否會加重處罰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認罪認罰的案件,不能產生不從寬即從嚴的錯誤認識。不能把「認罪認罰」捆綁在一起作為從寬處理的唯一標準,仍應對影響量刑的因素逐一考量,綜合全案情況作出公正判決。

所以說,犯罪分子還是應該坦白從寬的,既然自己敢做犯罪事實,為什麼卻不敢擔當呢?而且若是偵查機關已經掌握證據,若是不認罪只可能加重或處罰。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但是,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作出專門具體的規定,僅在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二十三條中分別規定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不需要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不適用速裁程序」。
  • 武漢中院試行重大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
    3月26日上午,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田某非法持有毒品1000克本應判處有期徒刑15年,法院根據其認罪態度,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2萬元。這是武漢中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首次審理重大刑事案件並當庭宣判。
  •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認罪認罰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
    1.適用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具體化和制度化,是推動繁簡分流,完善刑事訴訟制度,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貫穿於刑事立法司法的整個過程,原則上沒有案件適用範圍的限制,適用於所有刑事案件。  2.適用程序。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坦白從寬的法律規定、刑事政策與刑事訴訟程序的有機結合,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適用於審判階段的各個程序。
  • 兩高三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於所有刑事案件
    對於減輕、免除處罰,應當於法有據;不具備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幅度以內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和量刑;對其中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判決免予刑事處罰。9.從寬幅度的把握。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區別認罪認罰的不同訴訟階段、對查明案件事實的價值和意義、是否確有悔罪表現,以及罪行嚴重程度等,綜合考量確定從寬的限度和幅度。
  • 釋法:對刑事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罰,怎麼「從寬」量刑?
    圖片來源於網絡1、法律規定。可見,對認罪認罰的刑事被告人從寬處罰,是「可以」「依法」「從寬」。2、「依法」從寬。這裡的「依法」從寬,意思是從犯罪事實和被告人認罪態度等方面,根據法律確定的量刑情節和司法酌定的量刑情節,對被告人從輕、減輕,及至免除刑事處罰。法定的量刑情節和酌定的量刑情節主要包括:自首、坦白、當庭自願認罪、真誠悔罪認罰、取得諒解和解、主動退贓退賠、積極賠償損失、預交罰金等情形。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可適用所有刑事案件
    根據指導意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貫穿刑事訴訟全過程,適用於偵查、起訴、審判各個階段,沒有適用罪名和可能判處刑罰的限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適用,不能因罪輕、罪重或者罪名特殊等原因而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獲得從寬處理的機會。但「可以」適用不是一律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後是否從寬,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 【認罪認罰從寬】最高法: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後果,審查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再次,強化律師參與和法律幫助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應當有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
  • 律師辦理認罪認罰案件需要注意的幾個「關係」
    這時律師必須將認罪認罰可能不從輕或者從輕幅度較小的風險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讓其對認罪認罰後的法律後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認罪認罰一個從寬情節而言,不能減輕處罰。關於「從寬」的理解和把握,《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8條、第9條規定的很清楚,只有「認罪認罰」一個從輕情節的,只能從輕處罰,不能減輕處罰。
  • 認罪認罰的反悔與撤回
    被追訴人認罪認罰以後,能不能反悔、撤回?被追訴人反悔、撤回以後,有什麼法律後果?被追訴人如何反悔、撤回?一、具結書撤回權認罪認罰的撤回,實質上是具結書的撤回。有觀點認為,具結書在性質上屬於公法意義上的司法契約,其特性影響著被追訴人反悔的權利及後果。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特別報導之一|江蘇:律師參與認罪認罰案件辦理逐步走向深入 正義網
    全省三級院值班律師全覆蓋湯向群告訴記者,她已參與辦理認罪認罰案件249件。在如皋,像她這樣在檢察環節參與認罪認罰案件辦理工作的值班律師有5名,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刑辯律師,近兩年來已辦理了1473件認罪認罰案件。
  • 孫謙:「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這九大問題要注意
    面對居高不下的案件總量與司法資源有限的矛盾,我國刑事訴訟效率不高、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的問題日益凸顯,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迫在眉睫。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本價值之一就是程序從簡,即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的案件,合理簡化刑事訴訟程序,有效提高訴訟效率。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為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創造了條件。
  • 前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訴判關係解構
    □穩定的客觀法秩序可以大幅降低司法成本,將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在不認罪案件中。事實上,在客觀法秩序中,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代表在處理刑事案件中並不局限於起訴,而是將刑事案件視為一種公共利益的糾紛化形態。
  • 規範重罪案件認罪認罰從寬適用條件
    重罪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特點  隨刑期增加呈遞減趨勢。2019年全省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五年的案件中,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約有150人;判處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中,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約有60人;判處無期徒刑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有10餘人;判處死刑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有1人。可見,隨著刑期的增加,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呈現遞減趨勢。
  • 以真誠悔罪為前提 浙江試水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
    試點中,蕭山區檢察院曾發現3起不構成犯罪和1起超過追訴時效的案件。這4起案件均為犯罪嫌疑人法律認知錯誤,為求得從寬處理,承認自己「有罪」。「這些情形說明,堅持以有罪為基礎,通過全面審查證據、準確適用法律,才能確保案件質量。」鮑鍵說。堅持訴訟效率與辦案效果並重。為此,杭州市檢察機關重點把握三點:一是對於符合不起訴條件的案件,堅決避免為了快速處理而一訴了之。
  • 南京高淳區檢察院建立律師參與"認罪認罰刑事案件"制度
    正義網南京8月11日電(記者崔潔 通訊員丁曉頭)近日,為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要求,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檢察院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與區司法局共同會籤了《律師參與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刑事案件實施辦法
  • 認罪認罰案件證據開示範圍清單和開示方式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控辯各自發揮職能的前提是證據,各訴訟主體在證據和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斷。因此,認罪認罰案件證據開示的範圍應當包含在卷的證明案件事實、情節及訴訟程序等與案件相關的證據,還包括訴訟權利告知內容和案件基本信息。證據開示具體包含以下內容。1.訴訟權利和涉嫌犯罪的基本情況。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蘊含的「利益博弈」
    然而,完善這項制度是否僅僅意味著在刑事訴訟法的框架內整合已有的簡易程序、速裁程序以及公訴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是個疑問。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原本主要是依附於刑法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一項制度,因此,人們對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內容,主要關注的是程序「從簡」。然而,基於刑事訴訟除了實現刑法這一基本功能之外,還需要重視其獨特的程序正義等諸多功能,為此,就需要對認罪認罰的程序含義與意義進行分析。
  • 楊某某認罪認罰從寬處理 談某某拒不認罪從嚴懲處
    被告人楊某某到案後自願認罪認罰,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談某某到案後拒不認罪,法院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及被告人認罪態度、悔罪表現,對同一案件的二被告人作出上述不同刑期。 在案件辦理中,承辦檢察官依法告知談某某、楊某某認罪認罰的相關制度以及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楊某某表示自願認罪認罰,承辦檢察官聽取值班律師的意見,提出明確的量刑建議,在值班律師的見證下,被告人楊某某自願籤訂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 75號咖啡|《刑事訴訟規則》的理解與適用(七):認罪認罰案件中檢察...
    而在另一些國家,法官不參與量刑協商的過程,他會具有自己的司法責任考量,在量刑方法、量刑標準等認識與檢察官不一致時,就會建議檢察官修改量刑建議。如果檢察官不修改,法官改判也無可厚非。總體上,不同國家在面對協商性司法發展時均有一個相對較長的博弈過程,因此我國在今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過程中,檢察系統和法院系統在量刑建議的採納問題上仍然會有一個較長的磨合過程,這還有賴於基層的積極探索和高層的進一步指導。
  • 牡丹江市法律援助中心與陽明區檢察院開展認罪認罰法律援助工作
    制度的指導意見》,牡丹江市陽明區人民檢察院針對陽明區司法局無值班律師影響認罪認罰制度開展的情況,積極與牡丹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溝通,建立認罪認罰援助律師見證工作機制,實現認罪認罰刑事案件律師全覆蓋。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獲得從寬處理,但因為身份的不對等,他們有可能對辦案機關的承諾並不完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