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力量》——校園傳承人(山東濰坊站)

2020-09-16 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點燃傳承文化的熱情,「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特開展「選出你心目中的陽光《校園傳承人》」網絡評選活動。《傳承的力量》教師節篇第三站走進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教師節篇 山東濰坊站

1

校園傳承人

秦鎮鎮 四(1)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書法家,揮筆自如,情享墨香,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和鋼筆字,讓書法這一祖國的瑰寶流傳下去。

2

校園傳承人

顏鑠 五(4)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美術老師,教同學們畫畫,給他們灌輸知識,讓生活充滿藝術。

3

校園傳承人

孫澤芃 五(4)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長大了去環遊世界,了解各個民族的風俗人情。

4

校園傳承人

楊書寧 五(5)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當一位作家兼畫家,遊歷世界風景名勝,充實過完每一天。

5

校園傳承人

王小雅 五(5)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

6

校園傳承人

張馨月 五(5)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考入理想的大學,成為國家的棟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7

校園傳承人

李榮軒 五(8)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漫畫家,為更多人帶來快樂。

8

校園傳承人

韓一如 五(8)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週遊世界,吃遍全世界的美食。

9

校園傳承人

賈易為 五(8)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長大當一名科學家,為祖國貢獻力量!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10

校園傳承人

張藝桐 六(1)班

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用自己的醫術治療千千萬萬的生命,就如這次的疫情一樣,當大家的生命都受到威脅時,我也想像那些白衣天使一樣為人民服務!

相關焦點

  • 《傳承的力量》——校園傳承人(山東濟南站)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點燃傳承文化的熱情,「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特開展「選出你心目中的陽光《校園傳承人》」網絡評選活動。《傳承的力量》教師節篇走進了山東省濟南市王舍人第二小學。教師節篇 山東濟南站1校園傳承人胡欣妍 五(1)班王舍人第二小學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
  • 飛針走線,傳承「指尖」技藝——專訪濰坊刺繡傳承人丁培玲
    但在濰坊,卻有這樣一個人,盡情陶醉在刺繡的世界裡半個多世紀,用堅守讓刺繡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她就是濰坊刺繡傳承人——丁培玲。近日,記者走進丁培玲工作室,傾聽了她與刺繡難解難分的故事。
  • 濰坊七中教師於水生被確定為濰坊市非遺傳承人
    近日,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濰坊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名單,我校教師於水生榜上有名,成為「穎拓」立項人、傳承人。於水生,男,1974年9月出生於山東濰坊,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專業,現任濰坊七中藝體教學部美術教師。受濰坊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影響和家庭門風的薰陶,自幼酷愛書法、美術,個人創作的《謐》、《宋人詞意》等多件繪畫、書法作品在全國各類比賽中獲獎,指導的學生在各級藝術展示活動中榮獲佳績。
  • 《傳承的力量》教師節篇播出後獲觀眾暖心回應(一)
    播出之後,反響熱烈,參與節目錄製的廣大師生及家長紛紛給節目組發來觀後感,以下是精彩感言:第一站 山東省昌樂特師附屬小學 山東省昌樂特師附屬小學六年級(5)班賈易為 在炎熱的暑假裡,我非常榮幸參與了《傳承的力量》欄目組的錄製活動
  • 《傳承的力量》校園春晚紀錄片將播出
    由教育部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繼續開展。2月19日下午1:30,具有濃濃年味兒的校園春晚(紀錄片版)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播出。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和教育部網站等網絡媒體將同步播出。
  • 山東即墨:傳承非遺度暑期
    暑假期間,山東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古城社區開展「非遺進社區、歡樂度暑期」公益課堂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即墨柳腔傳承人、柳腔藝人們來到社區對學生進行唱腔、表演技巧、登臺裝束等方面的指導,讓孩子們學習傳承非遺戲曲藝術,度過一個充實又有意義的假期。
  • 山東濰坊:2021年著手「非遺資源飛地」建設
    濰坊非遺傳承人(左)進行技藝傳承 蘇銳 攝記者12月4日從山東省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2021年起,濰坊將進一步探尋齊魯文化的文化特質與獨特內涵,搭建齊魯文化學術交流平臺,出版研究闡釋書籍。以《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方案(2020-2024年)》為抓手,深入推進四大片區、八大體系建設。打造非遺資源飛地。對接北京、深圳等一線地區,藉助先進地區優秀創意思維、高端人才、銷售模式等,打造市外輻射全國的保護區非遺人才高地,成為宣傳推廣保護區建設成果的新亮點。在3所高等院校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打造非遺職業化道路。
  • 濰坊電視臺 | 寒亭區:書法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寒亭區廣播電視臺與濰坊電視臺聯合報導寒亭區教育部門將書法教學作為校園文化特色,利用第二課堂開設書法課程,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視頻來源:濰坊電視臺【來源:寒亭融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2020《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篇報導合集
    學校作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文化,將傳統文化引進校園,增強青少年的文化底蘊,讓古老的民族文化在青少年中得以更好的傳承。2020年,由教育部主辦的《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系列節目再度啟程,於重陽時節,走進校園,傳承中華五千年浩浩湯湯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一起重溫重陽節篇全部報導。
  • 20201222山東新聞_山東新聞_山東人民廣播電臺_齊魯網
    山東臺記者廖亮報導:昨天(21日)下午,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題會議。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我省是文物大省,也是大運河流經省份,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抓好文物及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助推山東由文化大省加快向文化強省轉變。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出席。
  • 非遺進校園 傳承育新人
    本報訊(記者 馬依釩)高校學子握上非遺傳承的「接力棒」,傳統技藝煥發嶄新生機。近日,第二屆全國民辦高等教育論壇在我市舉辦,一場由信陽非遺傳承人與高校學生聯袂參與的非遺表演讓與會嘉賓耳目一新。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來到信陽學院信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館,觀摩非遺傳承人展示和學生傳承實踐活動。 當非遺傳承人帶領高校學生表演起皮影戲,皮影人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暗影浮動,惟妙惟肖。現場嘉賓由衷感嘆:「老技藝吸收新血液,煥發新生機。這場皮影表演舞動的是鄉愁,傳承的是未來。」 高校學子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奉獻了一場信陽非遺的視聽盛宴。
  • 「擷古契今——濰坊年畫發展與創新成果展」在市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為濰坊年畫的綜合展,分別對濰坊地域傳統年畫、建國後三次年畫改革的創新成果和獲獎新年畫以及年畫在當下的傳承發展進行展示,讓市民更為直觀地看到濰坊年畫久遠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創作積澱以及當下蓬勃發展的藝術活力,是一個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展覽。
  • 山東濰坊:少年舞獅隊的傳承夢
    不過,在濰城區北門大街小學,他們將舞獅搬進了校園,並將此作為學校特色進行推廣。  7月10日,在濰城區2018年中小學生藝術節比賽喜劇專場的舞臺上,濰城區北門大街小學帶來的《獅舞飛揚,童心向上》的舞獅節目讓在場的觀眾眼前一亮。平地騰起、輾轉騰挪、翻滾跳躍……很難想像,表演這些高難度舞獅動作的,是十幾名10歲左右的小學生。
  • 濰坊高密市非遺傳承人權紅:心中有夢,剪下生花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近日,在濟南市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匠人匠心」雲競技大賽決賽上, 作為濰坊地區唯一入選參加剪紙項目決賽的選手——高密市剪紙傳承人權紅的作品《夢·剪》榮獲剪紙項目優秀獎。
  • 濰坊學院校史館開館及校史、畫冊首發迎建校65華誕
    齊魯網濰坊10月12日訊(記者 李濤) 今年是濰坊學院建校65周年,12日,濰坊學院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濰坊學院校史館開館及《傳承與發展--濰坊學院史(2011-2016)》、畫冊《濰坊學院》首發儀式在濰坊學院舉行。
  • 建設三館,文化育人,濰坊科技學院打造文化校園
    建設校史館 傳承濰科精神濰坊科技學院紮根農聖故裡、蔬菜之鄉,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修身、博學、求索、篤行」校訓,「讓認真成為品質」校風,「責任高於一切」教風和「勤學苦練」學風,弘揚「創業敬業,求是求新」學校精神,堅持「以生為本、適合的教育」核心理念,開展「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勵志奮進」等系列主題教育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 中國教育看山東,山東教育看濰坊,濰坊排名前十的小學是哪些?
    濰坊,山東省地級市,市下轄4個區、2個縣、代管6個縣級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935.15萬人,城鎮人口581.4萬人,是世界風箏之都。有句教育界俗話是這樣的:中國教育看山東,山東教育看濰坊,意指通過濰坊教育,管中窺豹,可以大致了解山東教育的現狀與總體水平。
  • 傳統民間技藝傳承困境難解 「老手藝」期待「新力量」
    新華網長春8月17日電(記者劉碩、程大雨)「傳承了多年的老手藝,怎麼能終結在我們這一代的手裡?」這是記者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上聽到最普遍的感慨。雖然近年來我國對於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不斷提高重視程度,尤其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格外關注,但年輕人普遍對傳統手工藝「不感冒」的現狀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 破題產業發展,釋放消費潛力 濰坊:惠民紅利激發文旅新活力
    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第四屆山東文旅惠民消費季邀全民共享文化和旅遊資源,共品文化和旅遊盛宴,除了在文化場館推出豐富的演出,也注重旅遊資源的升級開發。23至24日,記者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文旅惠民 冬遊齊魯」媒體行活動中走進濰坊,感受文旅融合下的惠民新生活。
  • 壽光市站、濰坊北站!
    壽光市站、濰坊北站! 7月31日, 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網站發布環評公示, 披露了京滬高鐵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