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並用爬行健身接地氣 專家:僅適用部分人群

2020-12-22 央廣網

手腳並用爬來爬去 如此健身夠接地氣兒

專家:爬行健身起源於「五禽戲」,適用於部分人群

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

核心提示|手腳著地,腰背弓起,隨樂聲而動,貼地面爬行。晨練大家都見過,但如此接地氣的晨練,恐怕並不多見。在東風路與政七街交叉口附近的河渠公園內,當晨光熹微,城市還未走進喧囂之時,便有這樣一群健身者,他們以口中的「太乙九式」,身體力行著這種較為奇特的鍛鍊方式。對此,業內專家說,爬行健身起源於華佗的「五禽戲」,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這種健身方式。

【市民】見到手腳並用爬行健身者 有的市民拍照有的市民低笑

昨日早上7時左右,晨霧正濃,政七街附近的河渠公園,已經熱鬧了起來。這裡有以鄭州火車站為主題的雕塑群,流行歌曲的旋律在鐵軌上方飄揚,一群市民正在鐵軌之上爬行。說爬行並不貼切,他們戴著手套,只有雙手和雙腳觸地,高撅臀部,弓起腰身,手腳並用地在地上移動,看著就像是蜘蛛行走。移動的軌跡並不是直線,有時是圓形,有時是曲線。

如此奇特的晨練動作,吸引了不少市民觀看。有人拍照,有人低笑,也有人好奇地詢問。晨練人群中的張女士說,他們在做的動作名為太乙九式養生,總共有九個動作。從早上6點40分開始,每天會鍛鍊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張女士說,她供職於一家獵頭公司,這些晨練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附近居住。人員結構以年輕人居多,也有個別老年人。其實很早以前,他們就在這個地方用這種方式晨練了。從剛開始的五人左右,到現在的二三十人,隊伍在不斷壯大。

【鍛鍊者】爬了一段時間後 頸部不再僵硬

面對不同於常規的晨練方式,早上圍觀的市民中,有人聯想到尬舞,也有人低聲嘲笑。對此,張女士說,中原福塔附近和東風渠河渠公園,是太乙九式晨練的兩個固定的點。其實更多的旁觀者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雖然也有看熱鬧的、有嘲笑他們的,但他們都對此不以為意,因為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鍛鍊方式。

「太乙九式比較科學。」當記者問到這樣晨練的好處時,張女士這樣回答。這種晨練動作也較為鍛鍊身體,而且鍛鍊完畢,也不會影響正常上班。有市民說,這樣的運動姿勢,可以減輕腰椎的壓力,對腰椎勞損有治療效果。記者搜尋相關報導也了解到,手腳並用,類似蜘蛛爬的晨練方式,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在北京、廣州的公園裡,有人發現過這樣的晨練。而早在2015年10月份,鄭州商城遺址公園內,就出現了爬行鍛鍊的人群。

不少參與者還現身說法,爬了一段時間後,頸部不再僵硬,血壓也降下來了。張女士說,他們的晨練隊伍是開放式的,他們也歡迎有興趣的市民參加進來。記者採訪時發現,這樣的晨練隊伍並不排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地壯大。

記者注意到,除了類似蜘蛛爬外,晨練的人還時不時做出撇胳膊、蹬腿的動作。而其中的個別人動作比較豪放,像老虎一樣爬行,時不時做出扭腰的動作。

【專家】爬行健身起源於「五禽戲」

答疑一:

圍觀的人群中,有市民質疑這樣的晨練動作,是否適合所有人,會不會對肌體造成損傷?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業內專家說,爬行健身其實很有淵源,起源於華佗的「五禽戲」。通過模仿動物的爬行動作,來達到健身的目的。爬行能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上,從而減輕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負荷,對防治腰椎病、腰肌勞損和脊柱病有一定療效。爬行也是一種全身性協調活動,能使平時一些使用較少的肌肉得到鍛鍊,能強化全身的肌肉、韌帶和骨骼等。

答疑二:

爬行鍛鍊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人從直立行走返回到爬行前進。和直立行走相比,爬行前進真的能減輕人體負荷嗎?

有媒體援引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兩條腿行走消耗的能量只有四肢著地行走的黑猩猩的四分之一,並且也省力得多。大河報也曾經關注過爬行健身。鄭州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醫師劉賢修在接受採訪時說,長期過量或者頻繁地直立運動,都對椎骨有較大損傷,而爬行健身,可從某種程度上改善脊椎負擔,活動並拉伸脊椎。但爬行健身比較適用的人群是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因為老年人本身骨關節就處於退化狀態,如果患有骨質疏鬆、腰椎滑脫或高血壓,爬行健身容易引發一系列疾病。

高血壓病人下蹲時間較長時,猛然站起容易出現腦部供血不足的情況,因此高血壓病人若要如此鍛鍊,在爬完後應當緩慢起身。健身者應該注意保護好腕關節,而腰椎和膝蓋不好的人群,儘量不要選擇這種健身方式。

相關焦點

  • 廣東越秀公園有一群「爬行人」 專家:非人人適用
    一批鍛鍊者長期進行「龜蛇爬」運動 專家:爬行確實有好處 但非人人適用  幾十個中老年人戴著手套,在公園道裡爬行,一爬一頓,還不時搖頭擺腦。記者了解到,這項活動的倡導者是87歲高齡的李培良,20多年前,因身體嚴重損傷,他摸索出這套「龜蛇爬」。因堅持在越秀公園爬行,受他影響和帶動,便出現了集體爬行的這一幕。
  • 爬行健身到底是什麼鬼?專家建議最好還是走路健身
    前不久,河南省鄭州市部分市民在公園爬行健身的圖片在媒體瘋傳,幾十名市民彎腰弓背,像蜘蛛一樣緩緩前行,場面十分壯觀,其中還有一名超過90歲的老人。一位鄭州市民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堅持爬行健身一年之後,常年患有頸椎病的自己頸子也不疼了。爬行健身真的有這麼神奇?對此,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博士胡以達,胡以達表示,爬行運動確有科學依據。
  • 鄭州市民熱衷爬行運動 醫生:是回歸自然的健身(圖)
    中新網鄭州10月23日電(記者 門傑丹)近日,河南鄭州部分市民在公園爬行運動的圖片迅速躥紅網絡,引發熱議。其中,不乏質疑之聲,有人說畫面驚恐如「喪屍」,也有人說人類從爬行演變到直立行走,難道要倒回去?等等。10月23日,記者採訪獲悉,一些爬行健身者不為流言所動,一致認為,爬行健身效果明顯,別人信不信都無所謂。
  • 爬行動作有這麼重要麼?關於爬行的介紹
    今天來聊聊爬行這項運動,爬行在早期是在一群自然訓練者(以野外環境為主進行身體訓練,並且模仿動物動作的人群)推崇的,但由於其對於身體的協調性和一些動作發展模式的好處,所以被推廣到大眾健身上面來,同時也是橄欖球,摔跤,柔術等常見體能訓練動作。目前主要宣傳的好處有1.
  • 孩子不會爬行是因為「笨」嗎?育兒專家:家長或有責任
    1、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爬行需要寶寶手腳並用,並且在移動的過程中保持平衡此外,學會爬行還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學不會爬行是因為「笨」嗎?育兒專家:家長或有責任!1、訓練機會少有育兒專家指出,中國的家長都很喜歡把孩子抱著,因為這樣更方便照顧和保護孩子。
  • 今日分享:洗米嫂與好友健身用的爬行健身法,6組動作爬出健康來
    也不得不說豪門貴婦的健身方法也不同於我們一般常人,洗米嫂就曾經在自己豪華露臺上曬出和閨蜜一起的各種健身照片,照片力的她們身著清涼運動裝備,跟隨著教練做著各種爬行姿勢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各種爬行動作,這一番運動下來,運動的強度一點也不亞於各種擼鐵、硬拉,從她們緊實的手臂肌肉可以看出,健身運動對她們而言完全不是曬曬照打打卡就算了,可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上陣」。有的妹紙可能會疑惑,頭一次聽說爬行還能健身?
  • 「爬行運動」治百病?有利腰椎 不是人人適用
    近年悄然興起一種新運動:雙手撐地、雙腳配合在地上形成四肢爬行爬著爬著,就能把病爬好了?醫生闢謠:爬行有利腰椎放鬆,但絕對不是包治百病,更不是人人適用雙手撐地,和雙腳配合,形成四肢交互爬行的動作。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做這樣「返祖」的動作,千萬別驚訝,因為他們正在「運動」。
  • 西安女子模仿動物爬行健身引追捧 能治腰椎病是真的嗎?
    查女士練習爬行,圖片來自網絡。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見過跑步、遊泳健身,你見過爬行健身嗎?近日,西安市民查女士和她的「爬行療法」走紅網絡。查女士練習爬行,圖片來自網絡。在視頻中,查女士靈活地在地上用四肢爬行,身後還跟著十幾個「粉絲」。查女士說,她以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每周都要去按摩,一次聽說爬行可以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就開始試著爬了起來。試爬3個月腰不太疼了,查女士覺得「爬行療法」有效,就開始認真研究爬行健身。如今,她已經能模仿十多種動物進行爬行,有些動作是她自創,有些是在抖音裡學到的。
  • 爬行 最好的健身運動
    爬行時心臟、頭、頸位置與軀幹幾乎水平,有利於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心腦血管及頸部血液供應,對防治心腦血管病、頸部疾患有一定功效。爬行對血液回流障礙導致的痔瘡、下肢靜脈曲張等也有改善作用。爬行還需四肢協同運動,對鍛鍊頸、肩、背、雙臂等部位肌肉有益。
  • 偏遠山區有個「爬行村」,全村人依靠爬行出門,遊客看完很心酸!
    我們人類進步的時候是在很古老的進化方式,才得到現在的高智商和雙腿走路,人與其它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會用大腦思考和雙腿直立行走,可是你知道在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村子村裡的人走路都不是雙腿直立,反而是像人猿和猩猩一樣爬行走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20分鐘等於健身2小時 適用人群有限
    20分鐘=健身2小時,電脈衝是新機遇?幫助「懶人」輕鬆甩肉,多家電脈衝健身項目獲千萬元融資;適用人群有限及設備質量或成其發展隱患近日,某EMS電脈衝健身房內,健身愛好者正在鍛鍊。受訪者供圖不到100平米的健身房裡沒有器械,學員只需要穿上連著數十根電線的專用健身衣,打開設備,在教練的指導下站在原地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就能達到健身效果。
  • 三伏天熱,這些土味健身使不得
    網友們的顧慮不無道理,這些「石療」高溫健身顯然得不償失,還有更多傷害在暗自潛伏!「石療」養生後果嚴重者致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潘國鳳指出,「大家認為高溫『石療』的原理,是用局部的熱來刺激穴位,以達到熱療祛溼的目的。
  • 爬行與跑步相結合:「爬跑」健身在澳掀熱潮
    原標題:爬行與跑步相結合:「爬跑」健身在澳掀熱潮  還在跑步健身?可能你又Out了。在澳大利亞,眼下最火的是一種名為「爬跑」的健身方式。   顧名思義,它結合了爬行與跑步兩種運動方式,而且要求運動過程中人的膝蓋離開地面,僅靠雙臂支撐上半身。至於速度,當然是越快越好咯。
  • 常見的健身方法鱷魚爬行
    伏地挺身是一種常見的男士健身方式,當然了女士也可以這麼練的,當然只要姑娘不怕把自己練成寬肩乍背就成。從國內目前的普通意義來講,男子伏地挺身有全掌式的、拳式的、騰空擊掌式的,還有傳說中的單臂、一指式的或者是若干指式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國外傳來的鱷魚式伏地挺身。
  • 背撞大樹、弔頭懸掛……老人健身,這些操作要不得
    在各色各樣的健身形式中,街頭健身可以說是頗為酷炫的一種。所謂「高手在民間」,尤其早晨去公園鍛鍊,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挺直後背使勁往樹上撞,以期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有人把頭吊著不斷晃動身體,據稱能鍛鍊頸椎;更有甚者三五成群,展示著承接地氣的「爬行健身」。這些五花八門甚至有些清奇的健身土法,真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嗎?
  • 這幾個月是寶寶練習爬行的關鍵期,怎樣訓練寶寶爬行?
    俗話說寶寶「三翻六坐八爬爬」,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7-9個月的寶寶已開始發展丟、扔物品等大肢體動作的能力,寶寶也開始熱衷於爬行,媽媽們應儘量抓緊這段時間教寶寶學爬一般而言,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就可學會自然地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採用手腳並用的爬行方式,之後會用胳膊肘往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緩慢,在
  • 學會爬行對嬰兒來說到底多重要?專家:要抓住「爬行黃金期」
    孩子在爬行過程中,全身重量主要集中在兩腿以及雙臂上,久而久之,這些部位的肌肉在外部刺激下,會加速發育,力量屬性翻倍兒上升,最終達到站立的臨界點。「那我孩子就沒怎麼爬,直接站起來了。」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生活中確實存在部分嬰兒,他們能跳過爬行階段,直接開始學習行走。
  • 瀋陽年輕人搖晃娃娃機 手腳並用不懼圍觀
    瀋陽年輕人搖晃娃娃機 手腳並用不懼圍觀
  • 91歲老人組團「龜蛇爬行」健身走紅,參與者:別人說我臉色好了
    廣場舞,一直是大媽們首選的健身方式,伴隨著有節奏感的音樂,還有多人運動的氣氛,很容易得到共鳴,所以大媽們最喜歡這種集體運動,跳舞鍛鍊身體,休息時還能拉拉家常,在老年人喜歡的運動中,有廣場舞,暴走團,太極拳,這些都是比較傳統的健身方式了,不過,最近有人發明了一種新的健身方式叫做「龜蛇爬行
  • 寶寶11個月大,還不會爬行?爬行的三個階段,給寶寶不一樣的引導
    有人說「寶寶越爬越聰明」,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道理的: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場大型的全身運動,需要手腳、身體並用,用四肢支撐身體,已達到爬行移動的目的。寶寶需要調整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平衡能力,還會動用觸覺來感受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