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政治學院堅持用紅色基因鑄魂育人

2020-12-12 人民網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當年的解放大卡變成了現在的高速動車,一路的塵土飛揚變成了滿眼的綠水青山。每次踏上去延安現地教學的路,西安政治學院教授呂恆遠總是吟詠著名詩人賀敬之的詩句。他深情地說:「那裡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那裡燃燒著我們共產黨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那裡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故鄉。」

  在呂恆遠心中,西安政治學院作為全軍政治工作幹部培訓、政治工作研究、創新理論傳播、軍事文化宣傳的重要基地,挖掘、傳承和弘揚我黨我軍的紅色基因,是時代賦予一代代「西政人」的崇高使命。

  尋根——寶塔山下的一排排窯洞,就像矚望我們的一雙雙眼睛

  「我們在紅旗下聚集,又在紅旗下分手……」從地方大學入伍的90後研究生孫鵬沒有想到,自己站在「四八」烈士紀念碑前,聽教員講起王若飛烈士獄中寫給妻子的訣別信,竟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為什麼當年的延安能吸引中國的優秀青年?」之前,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參觀,孫鵬曾被鐫刻在牆上的一排排的名字深深震撼。延安到底有什麼魅力,當年能吸引一批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現在依然能讓那麼多人魂牽夢繞?

  去年底,孫鵬參加了那次被稱為「尋根之旅」的教學活動。7天的時間裡,他和同學們進窯洞、坐土炕,參觀革命舊址、學習歷史文獻,一個個歷史事件鮮活地呈現在眼前,強烈撞擊著他的心靈。「延安十三年」「艱苦奮鬥」「共產黨員標準」「三大作風」的專題講解,讓他深思、讓他振奮。

  「走延安,我們不是旅遊觀光的匆匆過客……」鳳凰山下,他們聽《學習白求恩,做毛主席倡導的「五種人」》;在「抗大」紀念館,他們聽《革命的熔爐抗大》;在棗園,他們聽《延安時期的領袖們》;在南泥灣紀念館,他們聽《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故鄉!共產黨人、革命軍人,永遠不能忘記延安,這裡埋著我們的根!」呂恆遠的一句話,讓孫鵬印象深刻。

  孫鵬向記者介紹,多年來,一代代「西政人」在燈下讀黨史、到實地訪百姓、進溝壑尋舊址,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延安精神講深講透,講得入情入理,講得盪氣迴腸。每次講課,不僅學員為之動容,一些來旅遊的地方群眾也被他們吸引,跟在學員們身後,一路走,一路聽,一路流淚……

  「延安之行更加堅定了我從軍報國的決心。回來後,我通過各種方式告訴我的同學和戰友:一個擁有延安精神的黨,必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孫鵬說,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老是夢回延安,「寶塔山下的一排排窯洞,就像矚望我們的一雙雙眼睛。」

  交鋒——爭論不可怕,因為真理總是在與謬誤的鬥爭中屹立

  軍事理論教員高煒對去年的一段親身經歷念念不忘:課間休息時,一位學員走到他面前說:「怎樣對待網上有人散布『邱少雲事跡違背生理學常識,根本不可能』的謠言?」

  「這些年,圍繞黨史軍史出現了一些奇談怪論。如果我們對問題視而不見、照本宣科,那就無異於掩耳盜鈴。」高煒堅定地說:作為政治學院的教員,我們選擇的是兩個字——交鋒。解決詆毀英雄的問題,實現紅色基因的傳承,首要的是解決現實思想問題,以事實服人。爭論不可怕,因為真理總是在與謬誤的鬥爭中屹立。

  但是,要驅散迷霧、撥雲見日,除了需要教員的敏感性,還需要教員的學習力。中共黨史教研室副教授王明認為:「面對學員在學習黨史軍史時的誤信誤解,教員講的內容要讓學員信服,得靠精深的研究,憑過硬的專業。」

  「比如,我們講抗美援朝戰爭,有人說二次戰役後,國際上有些國家提出停火,而中國沒有同意,是不是錯過了和平解決的大好機會?我們在課堂上沒有迴避。而是用有力的史料說話,當時美國政府和美軍從來沒有停火的準備,所謂的談判只是虛晃一槍,從而更加印證了我黨我軍決策的英明正確。」

  翻閱各系的教案,就像親歷硝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熱點敏感話題教案,直面當今社會和青年學生的「活思想」,以大量令人信服的論據、資料把正能量注入學員的思想。

  「優秀的教案裡不僅要有歷史本身的風雲變幻,還得回應現實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雲變幻。課堂裡有刀光劍影,才能換來課堂外的風平浪靜。」院長李昆明的一席話讓記者感同身受。

  創新——學員的思想在變,我們的教學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

  在延安東北方向70公裡的梁家河村,軍隊黨的建設學系教授錢均鵬把課堂設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授課的題目是《習近平的知青歲月》。為了這堂課,她和教研室的同事7次來到這裡調研,教案前前後後修改了10多次。

  「學員的思想在變,我們的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面對信息可以信手拈來的便捷,更要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紅色課堂不是純粹的『播放機』。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學院出臺了「六個不能上講臺」的規定:沒有新的理論見解不能上講臺,沒有鮮活的事例不能上講臺,教學設計不合理不能上講臺,課件達不到要求不能上講臺,試講不過關不能上講臺,實踐能力不合格不能上講臺。

  「我的課從大家關心的細節開始。」錢教授介紹說,從15歲到22歲,習近平生活在勞動人民中間,不分彼此,坦誠相待。他對人民的深情和對腳下這片黃土地的熱愛,也逐漸化作日益堅定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責任和擔當……困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信念?治國理政的思路從哪裡發源?臺上的教員娓娓釋惑,臺下的學員頻頻點頭。

  在梁家河村、在陝甘邊區的照金,在全軍首家政治工作歷史陳列館、在設計新穎的解放軍英模館,這些可觸摸、多維度的新型教學方式受到學員們的歡迎。「歷史是活的,在這裡上課,仿佛身臨其境,角色感強,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博士生陳利評價說。

  在教學創新的探索中,學院在全軍率先引入教官制,形成了包括專職教員、兼職教授、部隊教官等構成的「五位一體」師資力量格局。剛剛從北海艦隊某雷達旅代職回來的教員姬娜告訴記者:「教員離開部隊時間長了,講的有些東西難免跟部隊脫節,代職教官的加入,可以把部隊最新、最真實的情況帶到學院,把最管用、最受歡迎的政治工作方法帶進課堂。」

  目標準了、方式活了,紅色課堂魅力無限。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辯論式教學、開放式教學……學院打出一套教學改革的「組合拳」,辦學效果事半功倍,很多課程被學員譽為「澆灌心靈的旅程」。

  「你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學院就會給你相應的培訓。回到部隊,我感到工作思路開闊了不少,渾身都是幹事創業的激情。」東瑁洲島海防連指導員盛林輝在電話裡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淬火——課堂對接戰場,在實戰硝煙中發掘紅色基因的偉力

  今年初的一場實戰化綜合演練讓軍隊基層工作教研室主任強珠鎖記憶猶新。

  凌晨時分,參演部隊經過幾百公裡的摩託化行軍,開進秦嶺深處。由於早上剛剛下過一場雪,地面凝結了一層硬滑的冰凌。在道窄路險、荊棘叢生的山地環境中,由機關幹部和教員組成軍事、政治、後勤作戰指揮中心,學員組成參演部隊,進行防敵偵察監視、防敵精確打擊和防空疏散、防敵化學武器襲擊、通過敵炮火攔阻區、防間保密、小股敵特襲擾等情況設置和綜合演練。

  戰時群眾工作怎麼搞?軍事民主怎麼做?進攻受挫怎麼辦?……一連串隨機性的政治工作課題在演練中相繼展開。學員們不但演練「走、打、吃、住、藏、聯、供、救、修、管」等課題,更注重結合自己所學專業,針對戰時政治工作特點,與「敵」鬥智鬥勇,感悟我軍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和頑強生命力。

  「很多學員在畢業時感慨地跟我說,沒想到政治院校的畢業考核竟然是一場實戰化軍事演練,更沒想到的是,通過這種對抗,提高了開展政治工作的能力。」強珠鎖告訴記者。

  政治工作如何發揮作用?學院的思路是:課堂對接戰場,在實戰硝煙中發掘紅色基因的偉力。「我黨我軍在革命戰爭中形成的紅色基因,需要不斷被激發,進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作為整個演練的總導調,呂恆遠教授對此感受最深。

  在深化與一線部隊和兄弟院校聯教聯訓的基礎上,學院還相繼推出「秦嶺」系列軍政綜合演練、「使命」系列網上模擬對抗演練、「礪業」系列政治工作業務演練。課堂裡點燃的一簇簇烽火,讓學員軍政合一的能力素質不斷淬火加鋼。

  「打起仗來,政治工作幹部首先是指揮員。不僅要鑄牢強軍之魂,更要練就打仗之能。」學院政委薛保國說,「我們堅持不懈向軍政融合這個爐子裡添柴加火,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我們血脈裡的紅色基因激發出來,把政治工作人才能打仗、打勝仗的看家本領找回來!」

  再過些時間,又一批學員要畢業歸隊。這是強珠鎖最自豪的時刻。他說,建院以來,西安政治學院向全軍輸送了13萬名政治工作幹部,他們或潛航在大洋深處、飛翔在遼闊天空,或堅守在戈壁大漠、巡邏在雪域邊關,為強軍興軍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看著他們列隊行進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人民軍隊闊步前進的未來。」 強珠鎖說。(錢曉虎 田建明 尹曦銘)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焦點

  • 西安音樂學院探索「思政+藝術」格局下的鑄魂育人工作
    為履行新時代高等藝術教育的使命、展現學校良好形象,近四年來,通過摸索與實踐,西安音樂學工部主辦的「藝術與思政」融合主題晚會——「紅色的記憶·長徵」「黨在我心中」「春風化雨潤無聲」「誓言」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在藝術創作中教育引導時代新人胸懷理想、勇於擔當、練就過硬本領,取得校內外一致好評,已成為該校「思政+藝術」的特色品牌。
  •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延安精神常講常新
    組織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堅持數十年的尋根之旅,迄今為止已先後組織了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延安精神常講常新本報訊 王敬立、趙鵬報導:「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 南京政治學院原副院長調任西安政治學院政委
    官方媒體報導證實,南京政治學院原副院長佟海青已經調任新職。據《解放軍報》7月11日報導,6月12日,西安政治學院政委佟海青在團以上領導幹部讀書班動員大會上強調,政治院校貫徹政治建軍方略,必須要有更高要求、更高標準。佟海青表示:「越是改革,越要增強政治定力。政治院校是傳播信仰的地方,肩負鑄魂育人的使命。挑起鐵一般的擔當,自己首先要有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
  • 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淬火鑄魂
    江西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具有紅色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構成了江西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動力源泉,為引領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淬火鑄魂提供了豐富內容和多元載體。
  • 南京政治學院原副院長佟海青調任西安政治學院政委
    南京政治學院原副院長佟海青調任西安政治學院政委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6-07-11 10:22 來源:澎湃新聞
  • 河南平頂山工職學院:多元融合,鑄魂育人
    一年多來,思政教改辦在學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等重要會議文件精神,堅持用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踐活動」思政教育大格局,在思政教改推進的實踐過程中切實做到了五個融合:  校企融合,突出辦學特色  積極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 科研育人·立德鑄魂|經濟與管理學院科研育人團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 西安思源學院「行走課堂」 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實效
    堅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創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感受紅色文化、開展志願服務、參加社會實踐等「行走課堂」實踐教育活動中,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實效,培養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政治引領,推進「行走課堂」思政課建設。該院堅持政治引領,紮實開展「行走課堂」等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提高思政育人實效。
  •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鑄魂育人作用
    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強化辦好思政課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努力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辦成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和鑄魂育人的第一課堂。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泰山學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
    泰山學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 泰山學院位於五嶽獨尊的泰山腳下,在探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
  • 弘揚「西遷精神」重在鑄魂育人擔當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他強調,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座談會上,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退休教授林泰、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建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級講師陳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徐川、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學利、西安興華小學二級教師王良、武漢市解放中學高級教師吳又存、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級教師陳明青先後發言。
  • 以文化的力量鑄魂育人
    此時的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已經頗有收穫,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成為《中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研究與實踐成果系列叢書》編委會成員單位,並承辦了第三屆高等職業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論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緊抓機遇,提出用3年的時間,大力實施「文化鑄校」工程,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只有這樣,學校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才能根深葉茂,幹壯枝強。
  • 以文化的力量鑄魂育人——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創新典型案例...
    此時的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已經頗有收穫,榮獲「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稱號、「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成為《中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研究與實踐成果系列叢書》編委會成員單位,並承辦了第三屆高等職業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論壇。
  • 挖掘學科歷史紅色基因,這個學院的「三全育人」有特色!
    紅色基因的培育絕非一夕之功,學院旨在打造全過程的紅色教育培訓,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在新生入學之初就通過書記第一課為學生講述學院的紅色革命歷史,讓新生甫一入校就刻上紅色印記,幫助新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
  • 東華理工大學:核軍工精神鑄魂育人 查改貫通助推發展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東華理工大學弘揚核軍工精神,切實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豐富教育形式,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推動主題教育有特色、入人心、得實效。
  • 空軍通信士官學校:專業課堂激蕩鑄魂育人「磁場」
    9月1日上午,空軍通信士官學校實訓樓305教室裡,教員胡智勇在給學員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時插述抗日英雄彭雪楓將軍英勇抗戰等紅色故事,進行勵志教育,別具一格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員們獲得感滿滿。「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教學課堂,已成為當下學校專業課堂教學的『標配』。」空軍通信士官學校校長曹學理說。
  • 傳承紅色基因,構建協同育人基地的實踐探索
    《沁園春•雪》書法館秉承「傳承紅色基因,承載時代使命,謳歌時代主旋律,培育時代新人」的宗旨,時刻關注社會效益。在長期的工作中,康勤國館長的足跡遍及井岡山、瑞金、延安等革命聖地,也親臨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神州巨變。
  • 傳承紅色基因血脈
    趙林雲  山東政法學院教授,濟南作協副主席,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兼職碩導。曾出版著作多部,獲中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全國魯藜詩歌獎、泰山文學獎、劉勰文藝評論獎、泉城文藝獎等。●挖掘濟南戰役的歷史價值是時代的需要  濟南戰役是最豐富、最有濟南特質的紅色基因。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朱柏林:堅持真學實做 不忘育人初心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