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他強調,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他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我們學習領會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為總書記對國家高等教育的關懷和殷切希望所鼓舞,對新時代弘揚好「西遷精神」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深刻領會「西遷精神」的愛國主義內核
知識分子是國家民族振興的脊梁,愛國主義精神歷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靈魂。從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後期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乃至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以及抗擊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知識分子始終站在時代最前列,在任何時候都毫不猶豫聽黨指揮、跟黨走,攻堅克難,為國育才,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愛國主義精神是「西遷精神」的本質內涵,廣大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以公而忘私的家國情懷,鑄就了新中國「國之大器」,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為共和國成長壯大奠定了堅實根基。
在愛國主義精神指引下,一批知識分子自覺響應黨的召喚,「打起背包就出發」的壯舉帶動整個西部高等教育蓬勃發展。「西遷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張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具有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中華民族精神脊梁中最為厚重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知識分子最亮麗的底色。
牢記初心使命,建強高素質師資隊伍
聚焦學習傳承「西遷精神」,我們不能不聯繫西外校訓、西外精神。自1952年建校,幾代西外人牢記初心使命,紮根西北沃土,服從國家外交外事人才培養戰略布局需要,克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域困境、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不利因素、辦學空間狹小和經費極度困難等多種疊加矛盾,為國家培養了十餘萬人才。西外人所走過的路,是堅持「愛國、勤奮、博學、創新」之「校訓」的治校辦學之路,其中愛國成為西外人最為驕傲的標籤;西外人與新中國一同前進一同進步,從西北俄專更名學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在新時代,我們又培育、挖掘、提煉了「博古通今、融貫中外、德善相濟、自強不息」的「西外精神」。巍巍秦嶺、見證榮光,始終把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入我們每個人的理想信仰和價值追求,就是今天我們全體西外人的心聲。
師資隊伍是傳承「西遷精神」,弘揚「西外精神」的具體實踐者,堅持「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衡量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政治標準。一是要提高認識,把增強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抓出實效、嚴出品格;二是要與時俱進,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和改進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大力選樹師德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四是要加強對師德失範行為查處追責力度,各級黨組織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對師德失範行為堅持「零容忍」,堅決樹好師德懲處的「帶電高壓線」。
鑄魂育人擔當使命,爭當時代弄潮兒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大知識分子要「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崗位、不斷學習、學以致用,做好本職工作」。作為學校黨委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高校宣傳戰線的老兵,一是要堅定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築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堅持立德樹人、鑄魂育人使命,紮緊「為誰培養人」這個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底線絕不放手;三是善學善思善於實踐,加強自身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時刻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帶著感情學、聯繫實際學、融會貫通學,不辜負崗位職責所賦予的責任。
初心引領未來,使命呼喚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和此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把握高等教育正確的政治方向,涵育具有西外特質的校園學習文化、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國際交流文化、隊伍建設文化和勇於追趕超越、創造一流的卓越文化,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不辜負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西外人應有的擔當和貢獻。
(作者系西安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新聞中心部長/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