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具有紅色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構成了江西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動力源泉,為引領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淬火鑄魂提供了豐富內容和多元載體。
開設紅色文化課堂 堅定師生理想信念
江西省以紅色文化進課堂為抓手,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旨在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理想信念,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正確方向,引導廣大師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編撰的《紅色文化》系列教材、江西師範大學編撰出版的《旗幟引領方向》《我們的紅色基因·蘇區精神篇》等讀本,為全省職業學校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供了有效載體。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長期堅持探索,創設了「三三三一一」工程(即:「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三走」,走社區、走農村、走企業;「三研」,研教材、研課題、研紅色體驗活動;「一一」,十一個活動載體,如紅色文化教育專題課、紅色舞臺劇演出、紅色電影展播、紅色文化宣講報告團、紅色書庫、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體驗活動、紅色文化廣場、紅色志願服務隊、紅色文化育人公眾號、紅色畫冊等)紅色文化育人新模式,讓紅色文化看得見、說得清、感受得到、講出來、走出去,立德樹人,立心築魂。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結合專業特點將紅色文化融入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美術各專業教學的理論闡釋和專業實踐中,將紅色劇目融入畢業大戲的教學改革,創排了贛劇《江姐》,讓參演師生和觀眾共同接受蕩滌靈魂的愛國主義教育。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改革思政理論課教學,建設了「江西省職業院校思政課移動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設置若干參與性比較強的話題,供學生現場思考和討論,思政理論課告別了「填鴨式」教學。《形勢與政策》課程採取了翻轉課堂模式,把傳統的課堂授課改為「脫口秀」式訪談節目。學生的出勤率高了、聽課時的低頭族少了,與教師的互動更強了,思政理論課更「活」了。
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第一時間啟動了「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立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實施「思政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啟動校級「課程思政」改革試點項目的遴選,並舉行了「課程思政」專題講座、課程思政示範網絡通識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競賽等活動,課程思政改革成效顯著。
開展紅色文化實踐 品讀初心牢記使命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職業院校學生在重溫崢嶸歲月中感悟英烈初心、讀懂歷史使命,是培育職業院校學生初心使命的有效渠道。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袂打造原創舞劇《井岡·井岡》,以平民化的視角,再現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的艱苦卓絕和波瀾壯闊畫面,以培育學生樹立新時代為黨的事業奮鬥的信仰。每年組織新入職教師上井岡山進行體驗式教學,讓新老師們深刻理解井岡山精神的實質與內涵,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定期組織「青馬工程」學員、學生骨幹班、紅色勵志班前往井岡山參加現場教學,通過瞻仰革命烈士陵園、參觀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聆聽紅軍後代講述紅色故事、真實體驗紅軍生活,使其能真切地感受英雄先烈投身革命的那段歷史,增強了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啟動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專項課題,著力於研學旅行系列制度、研學課程的設計、以研學旅行為方向的專業教學改革、研學輔導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提出了「建成職業院校培根築魂的育人高地」目標。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在江西省建立了服務全國的職業教育紅色文化課程研究中心,分類型分層次打造一批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的紅色文化課程思政教材,建立了一整套適應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的紅色文化傳承教育的工作方法。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了職業院校紅色文化研究與教育聯盟,構建職業院校思想教育新環境,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發展。
開闢紅色文化陣地
高揚文化立校育人主旋律
紅色文化陣地包括設立理論研究陣地和宣傳教育陣地。江西省通過開闢紅色文化陣地,對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精準闡釋,對地域紅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旨在使紅色文化在創新發展傳承弘揚中高揚文化立校的育人主旋律。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以「做人為本、技能立身」的育人理念,實現既傳技又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擔大任的「能吃苦、守規矩、有耐心、不計較」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實施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溫度的德育活動,引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宣講活動,由宣傳部牽頭,思政部精心制訂宣講計劃,學校黨委書記、思政課老師、輔導員等組成「十百千宣講團」宣講團,做精移動課堂,形成學校文化活動,定期組織優秀思政課面向全校學生示範巡講,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傳承紅色基因,體驗「文化的溫度」,實現文化育人。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坐落於井岡山腳下,緊緊依託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與學校建設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質和學生接受方式的特點,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融入建築、教材、培訓、實訓、專業、實訓、社團、舞臺,創設了具有特色的「融入式」紅色文化育人體系,賦予了井岡山紅色文化在當代職業教育新的表現形式,對提高學校在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際性具有重要意義;創辦了「紅色文化研究社」「紅色文化勵志班」「紅古綠社團」,組織學生深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東固革命教育基地等地,參觀革命舊址、紀念館、烈士陵墓,訪談健在老紅軍,將實踐經歷以文字圖片形式記錄下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紅色文化;廣泛開展紅歌會、紅色故事會、紅色詩詞吟誦比賽、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題材情景劇表演等類型的節目,將紅色文化緊緊融入校園文化,將「井岡山精神」與「工匠精神」融入到人生觀和價值觀中。
進入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以紅色基因傳承為特色,強化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江西職業院校培根鑄魂的育人高地,持續為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