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2020-12-14 中國教育報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被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職院校,被批准為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立項單位;留校任教的曾璐鋒同志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水處理技術項目冠軍,實現江西省世賽金牌零的突破;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學院的參賽項目獲得金獎;學院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近三年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均為95%以上,並在全省排前三……近年來,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治校水平顯著提升、特色辦學成果豐碩。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創辦於1953年,2002年4月升格為高職院校。學校立足贛南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特色,林業類、環保類院校的行業特色,確定高職學生「艱苦奮鬥精神培養、生態文明素養培育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三個目標,沿襲「軟硬並舉,軟體建設和硬體建設相結合;知行兼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促進;內外交融,校園文化與社會服務相統一」三個思路,致力「環境化心、學賽化知、實踐化行」三方舉措,促進了學生集紅色基因、生態理念、工匠精神於一體的綜合素養形成,培養了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環境化心:打造自然與人文環境,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突出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2007年,學校對文化建設制定了宏觀規劃,確定了「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的特色辦學方向;同時又在《校園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意見》等綜合性指導文件中對文化育人提出了具體要求;相繼配套出臺了《大學生文化活動項目化實施辦法》《「青青時政」學習平臺實施方案》《「立雪」品牌活動實施方案》《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等制度,進而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由此,從制度層面上保障了「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核心文化樹人理念的貫徹落實。

    美化校園環境,提供基礎平臺。堅持「環境塑造心靈、綠色孕育希望」理念,持續在綠化美化校園自然環境和營造向上向善的人文環境上發力。一是打造了千種樹木園(其中紅豆杉、銀杏等珍稀樹種百餘種);建成生態科技示範區等15個區域,形成了有亞熱帶特色的桂花群落等5個植物群落;給每種樹掛上二維碼智能「名片」。二是建設了生態苑等自然景觀,使校園植被覆蓋率達73%,形成了獨特的森林小氣候。三是形成了包括「一門一廣場」「一山一廊」「一園一湖」的空間文化布局,建設了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產教綜合實訓大樓、魯班文化廣場,春風化雨般的環境,耳濡目染地浸潤著師生的文化意識。

    豐富文化設施,拓展教學資源。一是打造紅色文化育人設施。建設了一批黨建活動室和學生宿舍黨員服務站,高標準建設了融思政教學、理論宣講、文化講壇為一體的思政課學研中心。二是興建了江西省較大的生態科教館,收藏了動植物標本萬餘份,集標本收藏、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觀賞品鑑多功能於一體;建設了生態文化長廊等文化景觀;建設了天敵昆蟲繁育基地、中水回收中心等一批科普基地和實訓基地。三是落實名匠園建設工程,深度挖掘林業、建築裝飾、環境保護、電子信息等行業的名師名匠信息,形成了名匠景觀;實施精工培養工程,聘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絕技絕藝大師和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名匠擔任教師,加強傳承型、絕技絕藝型人才培養。

    學賽化知:構建完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制定課程標準,完善教學體系。一是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標準》和《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學科中,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編寫了《高等職業院校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標準》,並逐步將「生態文明知與行」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校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專業建設相融合、與思政教學相融合、與社會實踐相融合,逐漸形成完整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體系。三是制定了《產教融合實施管理辦法》《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生產性實訓管理辦法》,以「大賽點亮人生,匠心成就夢想」為指引,建設「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平臺,通過技能競賽實現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改革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手段。一是單獨開設「紅色文化十講」課程;依託超星「學習通」、思政微信課堂等形成「線上紅色資源庫」;堅持開展誦紅色家書、觀紅色影片、講紅色故事、演紅色曲目、走紅色聖地的「紅色教育五個一」實踐教學活動;定期舉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匯報演出,學生結合思政課學習成果,自編自導自演,進行紅色主題的作品創作、情景劇編排或歌舞表演等;打造了「模擬長徵路 智勇大衝關」紅色實踐教學品牌。二是專門成立生態文明教育教研室,組建了思政、林業、生態等學科背景的混合專兼職師資隊伍;成立了全國職業院校生態文明移動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翻轉課堂。三是2010年起學校開展了「全天候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建構了「學訓賽」合一的全天候教學模式;高度重視「雙師型」隊伍建設,外引內培,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賽事指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創新課程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生態文明知與行」課程考核包含課堂表現(30%)、實踐表現(30%)和日常行為習慣(40%)等三個方面。還制定了《生態文明教育日常行為規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辦法》等,依據《規範》《辦法》由班主任、其他同學和宿舍管理員給每個學生評分,取其平均值得出該生日常行為習慣得分。

    實踐化行:開展各類文化實踐,促使學生知行合一

    推行「三色文化」實踐標準。一是制定了《新時代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方案》和《「蘇區紅」項目實施方案》,出臺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心同向,促進專業教育與思政育人協調推進,提升育人成效。二是於2013年發布了《大學生生態文明行為規範》等標準和文件,規範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生態文明實踐,系統評價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態文明素養養成效果,成績優秀者可優先參評獎、助學金和相關榮譽稱號。三是依託江西省林業職業教育集團、江西家具學院等平臺,使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制定、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等環節企業都融入其中;採用傳、幫、帶形式,建設院、系、班三級工匠培育體系;開發工匠養成教材、技能大師工作學習手冊,形成工匠考核標準,建設技能大師「網際網路+」課程資源。

    推動「三色文化」實踐育人。一是以黨建為引領,將支部建在專業上,建立了發展黨員聯審制度,創立了黨建「四進」宿舍工作模式,持續30多年實施政治輔導員制度;實施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到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實施大綱中,建設了一批優質課程,實現德育為先、師生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二是圍繞「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養成綠色生活方式、提升生態文化審美」等內容,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生態節日,開展生態文明教室和生態文明寢室創建、廢物再利用作品展、環保創意大賽等豐富多彩的生態文化主題活動,打造生態文化品牌。三是2008年起開展了年度「技能競賽節」活動,並對接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能力大賽、全國大學生職業能力競賽、世界技能大賽等賽事項目,為參加省賽、國賽、世賽選拔人才。

    推廣「三色文化」服務育人。一是把學雷鋒活動和共青團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開展綠3月「常青藤」志願服務系列活動;「蒲公英」志願服務隊近3年進行義務支教與社會服務共計150餘次,幫扶對象達5000餘人;「三葉草」志願服務隊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二是鼓勵師生「進企業、進社區、進中小學」,開展生態環境現狀調研、生態知識法律宣傳、發放科普資料等活動,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組織學生開展動植物資源狀況調查,清理農村、社區、河流湖泊的垃圾,助力生態產業、生態修復、生態旅遊、精準扶貧等各種服務,形成了具有學院特色的生態文明社會服務實踐體系。三是發揚「油山精神」,實施學生掛職鍛鍊工程,強化學生勞動意識,提升青年務實興贛、勞動振鄉的主人翁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隨著《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和上級主管部門與江西省「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的發布和實施,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如今,學校在「立藝樹人」的校訓、「堅毅敏行」的辦學精神和「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這一核心文化理念指引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專業群建設,朝著全國一流的高職院校闊步邁進!

    (吉登星 沈 林 賴豔豔 肖 朕)

相關焦點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
    原標題:「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結碩果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創辦於1953年,2002年4月升格為高職院校。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結碩果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由此,從制度層面上保障了「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核心文化樹人理念的貫徹落實。       美化校園環境,提供基礎平臺。堅持「環境塑造心靈、綠色孕育希望」理念,持續在綠化美化校園自然環境和營造向上向善的人文環境上發力。
  • 上善若水 以水育人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華民族「以水育人」教化民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老子·道德經》,亦有孔子、孟子、荀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中華水文化育人的經典著述和傳統文化教育流傳千年。    構築「以水育人」課堂內容體系    為促進大學生及社會大眾樹立人水和諧的觀念,自覺保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水文化,學校水文化育人課堂緊扣立德樹人主題和課程思政主線,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新時代精神有機融合。
  • 把勞動教育納入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實施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元素,高校育人主體要結合立德樹人工作實際充分挖掘勞動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十大」育人體系和育人育才機制,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勞動育人。
  • 文化育人:構建 「質量·創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體系
    作為徐州地區唯一一所以工業命名、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培養製造業緊需的大國工匠和創新型技術人才,應具有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追求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兼收並蓄的融合能力,為此,學校凝練出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構建起了從樹立質量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到發展融合能力一體化的工業文化特色育人體系,形成了以「質量立本、創新樹魂、融合賦能」的育人模式,貫穿價值觀培育、思維方式培養到行為能力養成全過程
  • 登上中國教育報!廣財大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育才獻智!
    (點擊圖片領取計算機二級備考資料↑↑↑)1月12日廣財大登上了中國教育報!
  • 盧志文在《中國教育報》發文:南陽師院立德樹人守初心「三全育人...
    《中國教育報》刊發南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盧志文文章《南陽師範學院:立德樹人守初心 「三全育人」擔使命》 《中國教育報》 2020.7.27第3版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肇慶學院:組合拳凝聚三全育人合力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陳前 陳偉林 肖娜)「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2012年畢業之際,劉潔主動參加西部計劃,期滿一年後,申請到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中學當教師,把青春綻放在海拔4000多米的講臺上。如今,她紮根西部八年。肇慶學院每年都有一批像劉潔這樣的學子響應國家號召,參加援藏支教、「三支一扶」等。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構建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最後,學院以「四個校園」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將文化建設、文化活動、文化設施、文化環境、校園精神有機結合,構建文化育人環境體系。2.主要做法湖南高鐵職院立足新起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結合融入到辦學治校、文化育人全過程,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為切入口,構築全方位文化育人體系、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文化育人環境體系。
  • 和林一中高中部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10月20日下午,和林一中高中部舉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副校長楊玉柱主持會議,全體教師參加會議。首先,由副校長皇甫君宣讀了《和林一中開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實施方案》,對本次教育活動進行了全面部署。
  • 海安城南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丨為國育才:新時代學校教育的使命擔當
    為黨育人踐初心,為國育才擔使命。8月25日下午,城南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全體教職工相聚幸福劇場,聆聽黨支部書記、校長許衛兵的專題講座《為國育才:新時代學校教育的使命》。此次講座是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教育集團2020年暑期培訓暨「四有」好老師團隊建設專場的第一場盛宴。
  • 建設文化強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就更加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而奮鬥。建設文化強國,高校必須牢牢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確方向。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正確方向。
  • 為黨育人踐初心 為國育才擔使命全市教育系統「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呼和浩特日報訊 近段時間以來,市教育局統籌指導,各地區、各學校創新舉措、積極行動,我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不斷取得新成果。12月1日,由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承辦的「中國夢·勞動美」2020年中國·呼和浩特第二屆蒙古族美食製作技藝職工職業技能比賽暨呼和浩特第四屆餐飲業職工職業技能比賽在內蒙古蒙古大營開賽。
  • 清華大學教授錢穎一:育人比育才更重要
    「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是因為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 中華文化的傳統、中國教育的傳統,從來都是重視「人」的傳統。「四書」中《大學》開頭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幾乎每一個中國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話,講的是大學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中國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這是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
  • 構建以「育人」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面向未來,課程需要更好地體現時代精神和文化內涵,從根本上解決「為誰培養人」和「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問題。因此,在區域推進課程改革,需要通過「四個突出」聚焦課程育人價值,讓課程改革走向更為綜合、更為廣泛、更為靈活的發展道路。一是突出課程的「學科育人」價值。目前,我國高中課程標準已經完成了修訂工作,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將啟動新一輪修訂工作。學科課程標準更加突出「立德樹人」。
  •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統「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不斷取得...
    為黨育人踐初心 為國育才擔使命全市教育系統「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不斷取得新成果近段時間以來,市教育局統籌指導,各地區、各學校創新舉措、積極行動,我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活動不斷取得新成果。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打造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如何培養具有世界視野、高素質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黨組織要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黨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決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 把好立德樹人的育人「生命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青島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對標育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實踐,融教師育人、課程育人、專業育人、文化育人、學生思政於一體,創新構建「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推動育人工作在體系創新中實現實踐新轉變。
  • 「育人」「育才」如何統一:全體總動員
    對高校而言,構建「大思政」格局,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則,把思想價值引領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整合運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搭建教學、科研、實踐、管理、服務、文化和組織等工作矩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 媒體|山東管理學院書記談:構建「四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構建「四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山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馮慶祿)山東管理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四同」育人體系積極開展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四史」教育等活動,榮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以文化人,通過邀請名家創作校歌,將校園精神、歷史傳統、校風校訓等融入其中,通過對道路景觀建築命名等,為校園風光打上了人文底色,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明德講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習強國」進班級、志願服務等活動,營造了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