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大家一起聊了幾位春秋戰國時期的名臣,今天來跟大家一起聊一下春秋戰國時期最為知名的武將,白起。不可否認的是,白起足以堪稱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名將。他對於戰場之間瞬息萬變的把握在歷史之上只有李世民,李靖等人媲美。但是如此的戰神白起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聊一下。
1,白起之死,其根本還是要從長平之戰開始說起。長平戰爭後,白起和秦昭襄王對戰爭形勢的理解開始有了分歧。此外,白起沒有意識到範雎對他的敵意。沒有試圖採取措施與範雎結盟(當然,即便結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秦昭襄王也不會眼看著自己的兩根政治支柱上攜手合作)。
首先要說的是,白起對秦朝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剛剛結束的長平戰爭,冒著個人名譽被毀的危險,用欺騙手段殺趙國的40萬軍隊,故意留下240個年輕的娃娃,回趙國報信。極大地扼殺了趙國的有生戰鬥力。
這時,白起做出判斷,認為必須儘快徹底消滅趙國。因此,在長平戰役(公元前259年)結束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秦軍恢復了元氣,再次受到白起的指揮攻擊趙國,白起的主力部隊直接打進趙國首都。
2,白起的死,範雎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政治鬥爭始終是激烈的。秦昭襄王的戰略意圖一開始與白起的一致的,但面對韓趙兩國的割地退讓,範雎被韓趙收買,說服秦王退兵,而秦王真的退兵了!白起很是生氣,但是也只能氣範雎。他意識到破壞趙國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這是君主和大臣之間第一次出現分歧。
一切都如預期般發展,長平戰爭結束後,趙國內部團結一致,君主不再驕奢淫逸,平民們在考慮尋找秦朝的復仇。趙國的團結比以前好多了。另外,在割地的時候,趙國突然轉過臉來,把秦朝的六座城市交給齊國,並派使節四處奔走,形成了反秦的聯盟,一致地與秦國作對。這個聯盟雖然不能主動攻打秦國,但抵禦秦國還是不成問題的。
3,秦昭襄王是一個非常自信的皇帝。於是君臣之間第二個分歧出現了。
秦昭襄王原計劃派白起帶領部隊教育一下趙國,但是白起卻稱病拒絕了,不能領導軍隊這讓秦昭襄王十分的沒面子。但白起很直率,分析了趙國的情況,上次摧毀趙的最佳時機被錯過了。現在趙國已經恢復了元氣,國力正在逐步恢復。在長平戰役後,他們吸取了魯莽進攻的教訓,一定會堅定不移地站起來自衛。派遣軍隊攻擊這座城市並掠奪任何資源是不可能的。更危險的是,我軍一旦精疲力竭,沒有勝利,就會立即引起其他國家的輕視。他們將不可避免地派遣部隊支援趙國。情況必然危急!
總共一句話:這一次出兵趙國是壞事,沒有好事,最好等待時機。
範雎跟白起本身就不對付,回去之後添油加醋的報告給秦昭襄王。結果秦昭襄王大怒,說道,沒有白起我還消滅不了趙國嗎?派遣王乾出兵趙國,結果大敗而歸。這也是君臣之間的第三次矛盾。
這三次矛盾疊加在一起,正是白起的死亡之路。
不知道你們如何看待白起呢?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