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富養女已經成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常態。在大家眼中,兒子只有吃夠了生活的苦,才會在以後的人生當中變得有擔當,有能力去面對社會的摧殘。
而女兒,只有什麼都給她最好的,長大了才不會被別的男人用物質騙走。
窮養兒,富養女或許是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最大的誤導。
汪小菲曾經在綜藝節目中表達了自己對養女兒的觀念:「女兒就是用來保護的,我想把女兒永遠養在家中,給她最好的,讓她不用奮鬥,也不會被別的男人騙走。」
秦昊也曾經在公共場合談過自己的女兒,而提到女兒,秦昊的眼中都是滿滿的柔情。
「既然我們生的是女兒,就不想讓她成為學霸,只要過得快樂就好。」
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對待女兒的態度。
作為父母來說,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女兒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有很多父母只教會了自己的女兒什麼是好日子,卻沒有教會他們如何過好。
想起一位北大教授曾說:現在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Baby曾經在綜藝節目中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對於會拉大提琴的大華的羨慕。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對,被逼著。」
「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想必,此時的Baby除了羨慕更多的是遺憾吧。
而近期爆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的藍盈瑩。似乎從一出場就好像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跳舞第一名,不是強項的唱歌也拿到了不錯的成績。更難能可貴的是藍盈瑩對於目標那近乎偏執的追求。
吾家有女初長成,她們的每一步,映射的都是父母的引導和付出。
《養育女孩》這本書裡,有一段話深得我心:
「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
父母的養育方式裡,藏著女兒的未來。
而「女孩真好養」是最大的誤解,哪個養育女孩的父母,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呢?
楊絳先生曾說:「女兒,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為人父母,不求這個作品有多精彩絕倫,但求不要寫出廢稿。
養育女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