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上線「家人地圖」這兩天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媒體報導中一個獲得較高點讚的評論說「對於老年痴呆的家庭很受用。」也有用戶表示「不管什麼角色身份,都需要一個空間感,不需要隨時被關注。」
記者今天聯繫到高德地圖產品相關負責人,他表示這個產品本身是為公益而設計,初衷也在「讓守護看得見」那封公開信中寫得比較清楚,「我們在產品研發初期調研了上萬名用戶,七成以上的用戶表示歡迎這個功能,他們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希望可以有一款產品可以關注到老人和孩子情況,特別家中有阿爾茲海默症症患者的用戶,在調研中反饋的情況讓人非常揪心。也有不到三成的年輕用戶對這個產品有遲疑,大家對實時被關注感到不自在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家人地圖產品在設計之初,就確定了開啟功能的原則:對於有切身需要的家人,彼此都同意組建「家人地圖」,是重要的衡量標準和必須的使用前提,「開啟家人地圖服務時,需要所有加入用戶同意,並輸入共同的『家庭密碼』,獲得用戶確認授權後才能使用。「
除家人地圖外,高德近幾年也一直在開發和公益相關的產品,比如聯合公安部開發的『團圓系統』尋找走失兒童、每年春運上線『團圓計劃』、在疫情期間快速上線各種相關服務等,該負責人表示,「用技術踐行公益是高德持續在推進的一件事。」
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4億,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6億。空巢老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僅與配偶居住的老人佔41.9%。解決這部分人口的面臨的身心問題也是有關部門面臨的難題。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表示,中國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也在逐年增多,這部分人群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他們的走失會讓親人非常內疚和擔心,「家人地圖」對老年人口和這部分人群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能讓家人定位到他們的位置,實時關注他們的動向,高德地圖作為技術提供的服務方,強調的重點也始終圍繞老人、兒童、病人等需要救助的人群,技術踐行公益是需要有相應的產品來支撐的,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加入進來。
【來源:中國網財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