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喻國明:5G高速率傳播必定帶來傳播領域革命性改變

2020-12-14 搜狐科技

搜狐科技訊

5月17日,由搜狐科技主辦的「2020搜狐科技5G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大咖齊聚,共同探討5G技術發展,展望行業應用前景。

峰會下午,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發表了《5G:一項改變未來傳播的革命性技術》主題演講。他認為,5G高速率的傳播,必定帶來傳播領域的兩個革命性的改變:一,促進了傳播的泛眾化時代的到來;二、帶來了全新傳播形態落地的可能性。

首先是傳播的泛眾化,喻國明提到,以前的文字傳播是靠一種巨大的精英邏輯在支撐和維繫的,95%在社交平臺上傳播的文字內容,其實都是有3%~5%的人來書寫的;而在視頻時代,每一個人能夠利用這種視頻的帶寬這樣一種可能性,來使自己的內容得到社會賦能。

此外,5G速率上的提升,也使全新傳播形式落地有了可能性。比如VR這種現實跟虛擬世界之間的無縫的連接的沉浸式體驗傳播。

當天,喻國明還談到了5G技術,比如藉助於視頻這種介質,人們既可以找到自己的同道,社會的管理者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邏輯來進行社會的整合和社會的治理,找到社會的共識所在。

另外必須要提到的是,5g技術所帶來的萬物互聯和時時在線,會使數據海量湧現,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事件,每一個場景之下都有數據可以進行說明,進行分析、進行描述,因而誰能夠掌握數據,那麼誰就能夠掌握市場,掌握社會運作。

以下為喻國明演講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以這種視頻形式跟大家做交流。提到5G,我認為它是一項必定改變社會和改變傳播領域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我們可以從5G的技術特性,它對於傳播領域的深刻改變的邏輯上對這點加以認識。5G裡面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傳播速率較之於4G有了巨大的提升,理論上它可以比4G技術的傳輸速度高100倍。在實際應用當中,也至少可以高到40倍到60倍左右。這樣一種高速率的傳播必定帶來傳播領域的兩個革命性的改變。

第一,促進了傳播的泛眾化時代的到來,說到人人都是傳播者,這樣一個命題在十幾年以前,也就是2008年社交媒體崛起時,這個命題就廣為傳播。事實上,在書寫文字大行其道的年代,書寫文字本身在社會傳播的賦能方面,有一種巨大的精英邏輯在支撐和維繫。

有多項研究可以表明,在社交平臺上的傳播的95%的書寫文字其實都是由3%到5%的人來書寫的,95%以上的人只是這些社交平臺上內容的消費者、閱讀者和簡單的點評者、轉發者,他們本身並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傳播者、內容生產者,這是由書寫文字本身這樣一種相對帶寬比較有限的傳播形態所決定的。

視頻不一樣,視頻的信息容量寬度,裡面能夠承載的價值維度的多元化程度,要比書寫文字高得多。任何一個價值緯度當中它所能承載的人們表達多樣性、可能性有一個巨大的提升。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能使自己的內容賦能的可能性。因此在視頻時代,事實上人們的表達要多元的多、豐富的多,每個人能夠利用視頻帶寬可能性,使自己的內容得到社會賦能,這種機會概率要大的多。在視頻時代,社會真正意義上的傳播者泛眾化時代才到來。

第一點,在今天的視頻傳播當中,我們看到很多過去被視為亞文化的表達,被視為是扮醜現象、一地雞毛這種東西,在未來的社會發展當中,其實都是它形成圈層,形成凝聚力很重要的一種介質。藉助這種介質,人們既可以找到自己的同道,同時社會的管理者也可以通過這種介質形式,在那樣一個邏輯之上來進行社會整合,進行社會治理,找到社會最大公約數,找到社會的共識所在,這是一個全新的社會治理的新時代的開始。

第二點,速率的提升,它為很多新興的傳播形態加以賦能,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落地的可能性。比如以VR虛擬實境技術作為一個代表,虛擬實境技術裡面有很多三維成像、信息追蹤、動作追蹤等等。可歸結三個底層技術支撐,一個是傳播的速度,第二個是計算的速度算力,第三個是算法本身的提升和改良。

其它兩個方面現在正在醞釀突破,比如在計算能力方面,量子計算正在突破的前夜,人工智慧指導下的算法日益能夠豐富貼切地模擬人們的感知、人們的判斷和感受,算法也在巨大提升過程當中。5G技術能夠賦能傳輸速率,使卡頓、清晰等傳輸方面的問題,在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掃清。

當VR技術登堂入室作為新的未來媒介形式進入到社會生活的時候,它就不僅僅像傳統媒介那樣或者網際網路的前期媒介那樣連接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信息,還能深刻把人包裹其中形成一種浸潤式的傳播,能夠形成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無縫的連接,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實踐半徑和人們各種各樣的能力、人的興趣的拓張社會空間和社會自由度。

很大程度上,它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世界,並且它對於人們對於社會的世界也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過去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通過第三方的報導來觀察世界,來理解世界。而在VR技術之下,人們可以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社會的觀察,在這種觀察之下個人成為整個社會觀察的主體存在,它不再受制於傳統傳播者選擇性效應的引導,而自己想看什麼,按照什麼邏輯去看,由主體自身的選擇性來進行相應的決定。

個體主體性的加強,對於未來社會的意見、信息的聚集方式、社會引導方式也帶來巨大的挑戰,當然也帶來巨大新的賦能的可能性。因此,這些都是屬於對社會重大的改變,當每個人都成為傳播者的時候,社會基本傳播形態、信息的社會結構就由過去的所謂串聯式的科層式的傳播,變成了並聯式或者分布式的傳播。這種分布式的傳播之下如何形成社會共識,找到社會最大公約數是未來社會治理當中最重要的命題。

如果我們還是用傳統的串聯方式去組織和治理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而我們利用類似於區塊鏈這樣的技術進行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治理創造的時候,我們可能就能帶來更多的一種未來社會的很多便利、好處和人和人之間新的信任關係的建立。這就是5G技術看起來是一個速度的提升,但是它落實到社會落實到傳播給我們帶來的改變是深刻而重大的。

還有一個我們必須要提到的,就是5G技術所帶來的萬物互聯和全時在線,一個巨大的結果就是使數據多元化的大數據海量湧現出來。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每個時間都有大量的數據出現。我們每個人、每個事件、每個場景之下都有數據進行說明進行分析進行描述,和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對它加以控制。

因此,未來5G時代的社會運作、市場運作很大程度上跟數據的掌控、數據的分析和數據的預測能力等等這樣一些因素緊密關聯在一起,誰能夠掌握數據,那麼誰就能夠掌握市場,掌握社會的運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數據霸權時代的到來,這也是社會治理方式的一種重要轉型。所有的服務產品、內容,我們任何一個流動性需要交換的商品,其實數據都成為它的基本標配。

沒有這樣基本標配無論是政策產品、內容產品、服務產品,還是簡單的商品,它都失去了市場賦能的能力,它的價值都會是非常微乎其微的。所以,掌握數據實際上是5G時代對我們提出的全新的一種市場的、社會的、文化的和政治的要求。這就是簡單分析5G對於傳播對於社會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

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隨著5G網絡加速覆蓋和5G智能終端逐漸普及,更為豐富多元的5G場景化應用將迎來爆發。

5G如何為社會賦能,助推商業、娛樂、辦公、教育、醫療、媒體、工業網際網路、無人機、自動駕駛等領域升級改造,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這是從業者共同關注的話題。5月17日,「2020搜狐科技5G峰會」邀請到業內領軍人物,以及中國移動、華為、高通、中國聯通、富士康、騰訊等行業和產業代表,圍繞5G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景進行探討分享。

除本篇外,搜狐科技還會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呈現此次峰會與會嘉賓的演講和分享,為廣大讀者帶來5G技術發展和實際應用的詳情報導。更多峰會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2020搜狐科技5G峰會」專題。

相關焦點

  • 喻國明: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
    近日,由中國社科院大學主辦的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以《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本文為喻國明教授的發言內容。所以,對於未來傳播的實踐也好,理論研究也好,解決戰略問題比解決戰術問題要更為重要。從今天這種百年大變局的角度來說,革命性現實的改變,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它意味著傳統發展邏輯的中斷和終結。我們新的發展現實和新的發展邏輯,需要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來透視到底發生了哪些具有根本意義的改變。
  • 喻國明:媒體內容傳播應嵌入社會關係渠道中
    新華網南京6月25日電(戚軒瑜)6月25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應邀參加2016全國百名媒體總編金陵高峰論壇,並現場發表主題演講《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媒體困境與轉型之道》。
  • 構建中國特色傳播理論體系
    10月12—13日,2019年中國傳播學論壇暨「文明融合、生活變遷與傳播」學術研討會在雄安新區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傳播學科建設與發展」「技術變遷與傳播發展」「傳播與文明融合」「傳播、媒介與生活變遷」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 真題獵人:智能傳播技術與新聞業這麼答!
    (上海交通大學 2020真題)4.人工智慧技術對於新聞傳播業的改變和影響,以及它對新聞業帶來了哪些挑戰和新問題?(陝西師範大學 2020真題)5.智能技術的運用,對信息內容呈現的變化。(四川大學 2020真題)6.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5G 等技術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信息傳播領域,傳播進入了智能時代,請集合具體實例,談談智能技術對傳播生態的影響。
  • 傳播改變歷史,手機改變傳播
    傳播改變歷史,手機改變傳播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與別人或是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南大新聞傳播學院的白淨老師在她開的新媒體應用課上,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圍繞主題「傳播改變歷史,手機改變傳播」,找一幅世界名畫做PS練習。當現代手機碰撞世界名畫,同學的想像創新大膽。
  • 北師大成立少年傳媒學院 全國高校首家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受聘少年傳媒學院總顧問,著名新聞傳播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擔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家》雜誌社總裁徐功明擔任少年傳媒學院執行院長。據介紹,少年傳媒學院將通過科學研究、課程資源開發、人才培養創新、少年傳媒訓練營、工作坊等形式,加強與中央媒體、高校、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及中小學校的深度合作。
  • 5G來了|媒介隱沒?賽博人崛起?5G時代傳播與人關係的解讀
    3G向4G跨越時,人們很難想到4G帶來的不僅是網速的變快,還會讓移動網際網路融入人們的生活,短視頻、直播等傳播形式不斷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世界的瞬息萬變。如今,5G來了。在這樣即將迎來文明巨變的轉折關頭,人類的期待和焦慮交織:未來,人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未來,又會有怎樣的傳播方式,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 五子登科APP將帶來怎樣的革命性教育改變
    五子登科APP將帶來怎樣的革命性教育改變2020.08.09五子登科AI+VR教育技術將帶來怎樣的革命性教育改變,2020年是線上教育元年,受疫情影響百分之九十以上學生,選擇在網際網路聽課,同時60萬老師也選擇了網際網路授課,網際網路對教學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喻國明:智能算法推薦具有反信息繭房的本質
    新京報訊(記者 李碧瑩)2020年1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新京報聯合舉辦了「智能算法的傳播邏輯和價值迭代」研討會,關注算法對媒體與傳播的影響。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喻國明指出算法推薦具有反信息繭房的本質。
  • 喻國明:算法的影響力越大,社會責任也就越大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在12月1日的「算法的治理與發展:以人為本,科技向善」研討會上表示。這場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智媒研究中心主辦、《財經》E法協辦。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現場分享看待算法的兩個維度對於算法的產生和運營,喻國明認為,算法基於數據而產生,當數據越來越多時,人們依據數據進行社會治理,數據成為整個社會運行、行業運作的基本驅動依據。在驅動和治理中,算法就是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智能傳播與社會關懷」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
    李本乾主持開幕式透露,這是上海交通大學與國際傳播學會連續第八次合作辦會,這一創紀錄的合作體現出ICA對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乃至中國傳播學界的肯定與信任,也展現出「新媒體國際論壇」已經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要學術盛會。他認為,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包括傳播學在內的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巨大變革。
  • 4G開啟帶來革命性變革 移動網際網路新時代
    其實,4G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除了我們能想到的個人應用,其在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將帶來革命性的變革。4G傳輸速度的優勢將能解決3G在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諸多難題。而4G時代的到來,也將對通信產業鏈產生巨大影響,通信產業鏈當前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面臨的問題,將在4G時代得到有效解決。
  • 社交媒體中情緒傳播與事實傳播的關係
    據喻國明分析,網絡熱議話題平均存活時間為16.7天,從上表可以看出,從事件發生的10月28日起,事實傳播整體路徑圍繞著事故打撈工作展開,期間穿插著對事故受害者背後故事的報導,話題熱議度不斷下降。網民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評論、轉發行為裹挾更多受眾進入虛假信息的傳播圈子,進一步擴大了虛假信息的傳播範圍。值得注意的是,後續的新聞報導中,女司機的丈夫曾表示他們也是受害者,並指出妻子駕齡有5年之久,且技術比他還好。但是這一事實聲音在網民爆發性的情緒表達過程中被掩蓋,網民一味沉浸在虛假信息所帶來的極端情緒中,造成事實真實很難進入傳播路徑中,形成虛假信息的信繭房效應。 2.
  • 「重新部落化」的啟示:歸返傳播的初心——訪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
    在下午的第三場學者發言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教授作了題為「重新部落化:多元主體權力博弈下的網際網路治理」的主題發言。師曾志研究的領域有媒介社會學、媒介文化與公共領域、新媒介賦權及公民社會、公共傳播,她長期關注公益領域的發展狀況,在新時代的傳媒環境下重新審視麥克盧漢的經典理論,並從中汲取智慧,針對網際網路治理中的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思考。關照個體的人文關懷在本次發言開頭,師曾志講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引出了今天的話題。
  • 曾光明:企業至少應拿出一半傳播資源進入短視頻領域
    曾光明認為,直播電商不是消費增量,而是消費的優化和改變。「因為消費增量是需要大家有錢之後才可以買更多的東西,我沒有錢不管你怎麼跟我推銷我也只會買我需要的東西。但是它是消費的優化/改變,我雖然只有這些錢,但是我到哪裡買不一樣,原來買的東西不夠好,直播電商有可能改變我原有的消費渠道,起碼我能把原有消費渠道中不太高效、消費感受不好的地方改變掉。」
  • 超越想像的貧瘠:近年來海內外健康傳播研究趨勢及對比
    Bailey(2017)調查了在食品廣告和包裝中傳遞的感知信息如何改變信息處理和決策的過程,同樣也發現,改變食品廣告和包裝中對食物的圖形描繪,可以影響對食品的決策。但整體而言,這類研究剛開始出現,缺少人文、藝術領域的專業理論闡釋。
  • 社交媒介時代大眾傳播、組織傳播、人際傳播的關係
    2020北師大新傳學碩829真題 論述題2社交媒介時代大眾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由以往單向依賴為主的單通道傳播模式,衍變成「共時代」的多通道傳播模式。 組織傳播與大眾傳播的關係,從單向依賴衍變為互相競爭組織傳播正從過去的單向依賴大眾媒介,以大眾傳播為最主要對外發聲渠道的單通道模式,轉變為一方面繼續通過大眾傳播發聲,另一方面通過自建新媒體平臺傳播信息的多通道模式。
  • 手機媒體在大眾傳播中的優勢
    不同國家、區域間的信息傳播、處理可以在同一時間完成。新媒體傳播的這種即時、共時的特徵,不但改變著傳統媒體的傳播理念以及運作方式。對同樣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家傳播的影響也不可小覷。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一個典型代表,對國際傳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
  • 理論抖音|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5G影響下,傳播要回歸...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傳播學會會長張志安  5G影響傳播,傳媒最終會回歸更加連接的本質,本質上帶來人聯網、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深度和連接。另外一個,人工智慧技術會更快地進入到不同的各種領域,所以,人機互動,人機共生變成傳播的主導形態。  主流媒體如何應對5G時代挑戰?  對專業媒體來講,就是要把自己的媒體注意力和網際網路平臺的影響力之間實現有效的互補和整合,對媒體注意力來講,是專業權威、大眾傳播。對平臺注意力來講,是到達有效、網絡連接。兩點結合,我給專業媒體的建議是做權威內容的生產,但一定要做平臺供給分發。
  •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舉辦2020新媒體國際論壇
    他提到,這是上海交通大學與國際傳播學會連續第八次合作辦會,這一創紀錄的合作體現出ICA對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乃至中國傳播學界的肯定與信任,也展現出「新媒體國際論壇」已經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要學術盛會。李本乾認為,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包括傳播學在內的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