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北京大學江穎教授榮獲第8屆「仁科芳雄亞洲獎」(Nishina Asia Award),以表彰其在原子尺度上理解界面水的結構和動力學方面的開創性貢獻。
獎章及證書
仁科紀念基金會是為紀念「日本近代物理之父」仁科芳雄而設立的。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學的開拓者,培養出了以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等多名物理學家,創立的學派先後有九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基金會設立的「仁科芳雄亞洲獎」,用以獎勵日本之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在物理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
我們一起了解下江穎教授!
江穎
江穎,1982年生於四川樂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長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和物理化學研究。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包括《科學》2篇、《自然》3篇、《自然》子刊8篇,自主研發了一套新型掃描探針顯微成像和譜學技術,刷新了掃描探針顯微鏡解析度的世界紀錄,實現了氫原子的直接成像和定位,在單分子和低維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曾於2016年和2018年兩度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曾獲英國皇家物理學會IOP-JPhys Emerging Leaders、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最後祝賀江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