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榮獲亞洲科學大獎

2020-12-11 道大學

近日獲悉,北京大學江穎教授榮獲第8屆「仁科芳雄亞洲獎」(Nishina Asia Award),以表彰其在原子尺度上理解界面水的結構和動力學方面的開創性貢獻。

獎章及證書

仁科紀念基金會是為紀念「日本近代物理之父」仁科芳雄而設立的。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學的開拓者,培養出了以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等多名物理學家,創立的學派先後有九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基金會設立的「仁科芳雄亞洲獎」,用以獎勵日本之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在物理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

我們一起了解下江穎教授!

江穎

江穎,1982年生於四川樂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長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和物理化學研究。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包括《科學》2篇、《自然》3篇、《自然》子刊8篇,自主研發了一套新型掃描探針顯微成像和譜學技術,刷新了掃描探針顯微鏡解析度的世界紀錄,實現了氫原子的直接成像和定位,在單分子和低維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曾於2016年和2018年兩度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曾獲英國皇家物理學會IOP-JPhys Emerging Leaders、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最後祝賀江穎教授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清華大學榮獲兩個獎項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的結果於11月17日在線上揭曉。這是該享有盛譽的高等教育大獎在亞洲設立的第二年。今年其規模翻了一番,設置了10個獎項。馬來西亞砂拉越大學(Universiti Malaysia Sarawak)戲劇和劇院課程中有關瓦工的作品最終支持了該國的反腐敗工作,榮獲藝術領域卓越與創新獎。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有兩個獎項來自特定的數據集。
  • 周大福LINE FRIENDS項目榮獲2020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
    「2020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年度被授權商(服裝/鞋履/配飾)」。(周大福LINE FRIENDS項目頒獎圖片)2020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揭曉儀式於2021年1月12日下午在香港通過線上直播舉行。作為亞洲授權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際性獎項,此次評選也代表著周大福LINE FRIENDS 授權項目得到了國際評審團及全體業者的肯定。周大福LINE FRIENDS系列榮獲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由國際授權業協會主辦,是亞洲授權業界的最高獎項,旨在表彰過去一年在亞洲授權市場擁有卓越成就的授權項目及企業。
  • 常春藤資產榮獲亞洲對衝基金年度大獎
    近日,全球權威對衝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發布了《2020年亞洲對衝基金大獎》榜單,對業內表現卓越的對衝基金進行了表彰和祝賀。常春藤資產旗下美元基金IvyRock China Focus Fund不僅榮獲 「年度大中華區最佳對衝基金獎」,還分別獲得「最佳亞洲對衝基金」和「最佳亞洲多空股票基金」提名,專業管理能力再度贏得國際認可。
  • 醬上皇酒(綿柔醬香型)榮獲2019(第二屆)亞洲經濟大會三項大獎
    12月28日,2019(第二屆)亞洲經濟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期間,組委會揭曉了「亞洲經濟年度大獎」,並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祝賀醬上皇榮獲2019(第二屆)亞洲經濟大會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白酒品牌!
  •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
  • 京東數科榮獲《亞洲法律雜誌》兩項大獎
    9月17日,湯森路透《亞洲法律雜誌》(ALB) 2020年度中國法律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京東數科法律合規部憑藉傑出的業績和卓越表現,榮獲ALB2020年度的「年度中國民營企業公司法務組大獎」和「年度新興公司法務組大獎」兩項大獎。
  • 東森電視臺直播「神六」返航榮獲亞洲電視大獎
    東森電視臺直播「神六」返航榮獲亞洲電視大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3日 20:02 來源:人民網   據臺媒報導,經過激烈的競爭,臺灣東森電視臺擊敗來自亞洲15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對手,以《神舟六號返航》節目在11月30日晚間於新加坡舉行的第11屆亞洲電視大獎頒獎典禮中獲頒「最佳現場直播節目」首獎。  據報導,臺灣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兼總發言人盛建南在代表領獎時,除了感謝評審團對《神舟六號返航》節目的肯定之外,同時也對中央電視臺的跨海相助表達由衷謝意。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作為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的一場國際科學盛宴,11月16日在京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大咖雲集。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
  • 北京大學陳國謙教授團隊榮獲愛思唯爾Atlas獎 擎天神獎
    2019年6月14日,國際學術雜誌出版界旗艦愛思唯爾集團在北京舉行典禮,給北京大學陳國謙教授及其博士生組成的系統生態與可持續性科學實驗室團隊頒發Atlas論文獎。這是我國學者第三次獲此殊榮,在我國社會科學界則屬首次。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與他電話連線的是「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項」委員會主席、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講席教授駱利群。駱利群在通知袁隆平獲獎時,自然也沒忘順祝袁老生日快樂。其中,袁隆平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馮小明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憑藉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共享「物質科學獎」;臺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林本堅因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從而榮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陳曉明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曾獲「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2年度評論家獎,2007年度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2014年獲騰訊首屆文學大獎年度批評家獎等獎項。《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獲2010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德希達的底線》2011年獲第北京大學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獲2012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
  • 北大法語系教授董強獲法蘭西學院大獎
    北大外語學院法語系主任董強教授榮獲其中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法語國家聯盟金獎」(LaGrandemedailledelaFrancophonie)。法國一些重要媒體如《觀點報》、《快報》和面向全球的「法蘭西24小時」電視臺都以「法蘭西學院大獎花落中國」的標題加以報導。
  • 科學委員會 | 2017未來科學大獎 - 熱點 - CIO時代—新技術、新...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以及國際同行評議制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 2019中國大學國際獎勵排名,北京大學第一
    他們不僅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和肯定,為中國贏來讚譽,為世界科學進步做出重要貢獻,增強了中國學術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學家、北京大學校友屠呦呦教授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科學界迄今所獲最有影響力的世界科學大獎。
  •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和林本堅成最大亮點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項主席餘金權教授在連線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時,特別叮囑他,「聽說你平時只願意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根本不願意參加頒獎啊,會議呀這些事兒,今年11月的頒獎典禮你來不來呀?」馮教授的回答總算讓大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來,未來科學大獎我一定來」。
  • 海歸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何進博士榮獲 金鷗獎中國2019年度科技...
    2020年1月6日,第五屆全球CEO新年峰會暨2019度創業金鷗獎公益盛典在北京亞洲大酒店隆重召開,海歸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何進博士在超級中國芯工程項目上榮獲金鷗獎中國2019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獎項,北京大學何進教授同時也是Index Bank全球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
  • 北京大學最美女教授,28歲當博導,30歲研究世界難題成亞洲第一
    而在北京大學,有這樣一位美女教授,30歲就獲得了一項世界級大獎,她就是北京大學學生心目中的女神教授,博士生導師黃芊芊。根據北京大學最新消息,黃芊芊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第65屆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期間,為了表彰她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新原理器件方面突出貢獻,學會頒給了她2019年IEEE電子器件學會青年成就獎。
  • 北京大學三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三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大氣複合汙染條件下新粒子生成與二次氣溶膠增長機制」「磁性納米材料構築與多功能調控」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藥物新製劑中乳化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京東數科法律合規部榮獲《亞洲法律雜誌》ALB20年度兩項大獎
    9月17日,湯森路透《亞洲法律雜誌》(ALB) 2020年度中國法律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京東數科法律合規部憑藉傑出的業績和卓越表現,榮獲ALB2020年度的「年度中國民營企業公司法務組大獎」和「年度新興公司法務組大獎」兩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