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左右人類快樂感的血清素同時影響性取向

2020-12-24 搜狐網
血清素化學物質是影響人們性取向的關鍵

血清素機制完全作為一個獨立機制存在著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北京大學的科學小組近日發現了所謂的「快樂化學物質」——血清素。這種物質在影響人們性取向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據了解,科學家發現如果阻礙小白鼠體內血清素的產生,也就是所謂的大腦「快樂化學物質」,就會改變小白鼠的性取向。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沒有用性激素的情況下,改變動物的性取向。

  科學家通過改變小白鼠的基因,造成其體內無法對血清素產生反應。科學家表示,這隻母老鼠突變體的體內既沒有主要的血清素神經元,也沒有血清素,結果發現,當它面對性選擇時,對同性的生殖氣味表現出很高的興致。該實驗結果意味著血清素控制著性取向。同時也表示血清素機制完全作為一個獨立機制存在著,且對性取向的影響不遜色於早期性激素帶來的效果。換句話說,血清素系統也許是在成年人性取向發展時期,轉化性激素水平的重要信號。(尚力)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解讀血清素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了一種高性能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血清素激活其受體的全部過程,揭示血清素受體的分子細節有望改善藥物的開發來治療多種人類疾病。首次揭示大腦血清素系統至少由兩組血清素能神經元亞群組成doi:10.1016/j.cell.2018.07.043化學信使分子血清素(serotonin,也稱作5-羥色胺)與從情緒到運動調節的一切相關。但是迄今為止,人們還遠未明確血清素對哺乳動物大腦的影響。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結果。一些人發現血清素能促進快樂。
  • 研究:出生順序影響智商、健康和性取向?
    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人員對英國、美國和德國的20000人做出的調查發現,人的性格不會因為自己出生的先後順序而受到改變。  不過調查人員卻發現出生順序對智商,健康程度和性取向產生一定的影響。  聰明程度  調查發現,先出生的孩子比後出生的稍微聰明一些。
  • Neuron:多巴胺和血清素調節人類感知和決策能力的關鍵角色!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記錄了人類大腦中參與感知和決策制定的多巴胺好血清素水平的實時變化情況,這些神經化學物質對於機體的運動障礙和精神性疾病(包括藥物濫用和抑鬱症等)至關重要。Kishida教授表示,相關研究為我們深入研究人類大腦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和窗口,目前我們對神經化學物質作用機理的認識都來自於臨床前動物模型的研究,而並不是來自於人類的直接證據。清楚地理解這些大腦化學物質在人體內的具體工作原理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治療多種疾病,包括帕金森疾病、藥物使用障礙或抑鬱症等。
  • 科學家研究血清素獲重大突破
    《科學》雜誌審稿人對此研究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五羥色胺研究領域的裡程碑」,並將這兩項成果作為兩篇論文同時發表。徐華強認為,這些研究將對五羥色胺系統的生物學發展及藥物研究產生深刻影響,特別是對如何增強五羥色胺配體的特異性,降低其副作用有重要意義。
  • 揭秘多巴胺和血清素在調節人類感知和決策制定能力方面...
    2020年10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題為「Sub-second Dopamine and Serotonin Signaling in Human Striatum during Perceptual Decision-Mak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記錄了人類大腦中參與感知和決策制定的多巴胺好血清素水平的實時變化情況
  • 揭秘多巴胺和血清素在調節人類感知和決策制定能力方面扮演的關鍵角色!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題為「Sub-second Dopamine and Serotonin Signaling in Human Striatum during Perceptual Decision-Mak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記錄了人類大腦中參與感知和決策制定的多巴胺好血清素水平的實時變化情況,這些神經化學物質對於機體的運動障礙和精神性疾病
  • 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顯示出生順序影響智商、健康和性取向?
    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人員對英國、美國和德國的20000人做出的調查發現,人的性格不會因為自己出生的先後順序而受到改變。不過調查人員卻發現出生順序對智商,健康程度和性取向產生一定的影響。聰明程度調查發現,先出生的孩子比後出生的稍微聰明一些。另外在家做哥哥姐姐的人通常比弟弟妹妹們更可能同意「我理解問題比較快」的說法。
  • 性取向被識別後 AI倫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就在此前,史丹福大學兩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研究一個面部圖像來檢測一個人的性取向。研究人員訓練了超過35,000張面部圖像的神經網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分配。該算法的追蹤涉及了遺傳或激素相關的特徵。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影響性取向的產前激素理論(PHT)。
  • 是什麼影響了人類的六種情緒?影響人類情緒的是化學信息素嗎?
    一般認為人類的情緒可以分為六類: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但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和憤怒(厭惡),而這四種情緒與人體內的化學激素有關。人體內的快樂激素什麼是多巴胺?它是一種能帶來能量和能量的神經傳導材料。它不僅可以控制人們的行為,而且可以參與愛情的過程,刺激異性情感的產生。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在研究抑鬱症、躁鬱症這些人類痛苦的情感機制時,科學家意外地發現,愛、愉悅、舒適、充實,這些被認為是幸福的組成元素其實也有著生物學意義上的構成。「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得益於生物學研究以及大腦造影技術的進步,神經生物學家從1970年開始,持續進行著深入大腦結構的研究。
  • 人類糞便據說可以治療抑鬱症了?研究結果是這樣的
    近期有個研究發現,人類的糞便可能會對抑鬱症的治療有幫助。看到這則信息很多網友也是震驚了,「抑鬱症患者當真要通過糞便來進行治療?」礙於現在科學對於抑鬱症的研究雖然進展很快,可是抑鬱症的治療大多還是圍繞抗抑鬱藥物的幫助。
  • 血清素會影響大腦功能和大腦迴路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了首個用於描述血清素在大腦發育與結構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的完整模型。據了解,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是對於大腦發育和結構以及神經迴路運轉具有重要作用的神經調質。
  • PNAS:科學家鑑別出影響男性性取向的多種因素
    2019年6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影響男性性取向的多種因素,研究者表示,研究個體在性別和性取向上的差異或能幫助我們了解早期生命塑造大腦和行為的機制。
  • 驚了,人的64種性取向
    一般來說人有四種性取向但人是一種多元化和社會化的複雜生物我無意中看到有第五種因此產生好奇,通過百度深度搜索發現常見的性取向被定義為看了這麼多,你一定要記住性取向和性別是兩回事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話:同性之間才是真愛想來,這句話也已經過時了吧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性取向?生理上,染色體只有 X 和 Y 兩種,構成了兩種人。
  •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在研究抑鬱症、躁鬱症這些人類痛苦的情感機制時,科學家意外地發現,愛、愉悅、舒適、充實,這些被認為是幸福的組成元素其實也有著生物學意義上的構成。    「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     得益於生物學研究以及大腦造影技術的進步,神經生物學家從1970年開始,持續進行著深入大腦結構的研究。
  • 性取向在某種程度上可隨時間改變?
    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甚至影響了我們談論同性戀的方式。比如常用語「性取向」一詞就反映了我們的偏見,它暗示了性取向完全是一個選擇問題。至於戈弗雷和其他人聲稱同性戀是父母養育不當的結果,目前根本還沒有合理的科學證據來支持。的確,有些同性戀者在成長過程中與父親的關係很差,但我們無法判斷,是由於這些父親對兒子的迴避和拒絕使得兒子產生了同性戀傾向,還是因為父親一開始就傾向於迴避和拒絕那些表現得比較柔弱的男孩。
  • 不要讓自己的性取向,害了自己一生!超準性取向測試題,科學的哈佛性向測試結果!
    就在此前,史丹福大學兩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研究一個面部圖像來檢測一個人的性取向。 研究人員訓練了超過35,000張面部圖像的神經網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分配。該算法的追蹤涉及了遺傳或激素相關的特徵。 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影響性取向的產前激素理論(PHT)。
  • 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12:11 美國加州大學Lin Tian和霍華德·休斯醫學院Loren L. Looger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發現血清素能提高學習速度 幫助了解SSRIs的療效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最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血清素能夠提高學習速度......至少在所研究的小鼠身上有這樣的效果。研究人員利用光線人工激活這些實驗嚙齒類動物的5-羥色胺神經元,發現其在適用的情況下導致更快的行為適應。
  • 「耐心」與大腦分泌血清素有關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動物實驗揭示,為獲得想要的東西而耐心等待的時候,大腦內分泌血清素的神經細胞會變得活躍。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論文說,他們以大白鼠為對象進行實驗,在大白鼠想要食物或水的時候,不馬上給它們提供,而是讓它們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