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訪談|如何把成語故事做出新意?

2020-12-14 歪歪兔

假如你打開噹噹搜索頁面,輸入「成語故事」,立馬能有5萬+件商品在眼前彈出。既是國學經典,又是小學生新課標必讀,成語同類書這麼多,分一塊蛋糕想來實在不容易。

但本土原創品牌歪歪兔童書館並沒有望而卻步《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已經鍥而不捨打磨了三年多,16人全程參與的主創團隊終於在今年五月盼到了這個有點兒超重的「哪吒」。

從2016年提出選題開始,為了讓《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從市場上的童書競品中脫穎而出,策劃團隊可絞盡了腦汁:既要在內容上做到好讀好用,又要在形式上推陳出新,活潑美觀,一掃「成語」在兒童印象裡的距離感和枯燥感。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把成語按照含義和應用場景進行了分類,500個成語故事共分成「寫人和描景」「情緒和神態」「品質和性格」等20大類,一冊兩類,讓小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能類比對照、舉一反三,發現相似成語間的異同,以加深對成語意義的理解。

附錄中的8000多個成語,在20個大類之下又分為400多個小類,便於孩子在學習時把這些成語分門別類、井井有條地存放在大腦中,在使用時,提取成語就變得簡單了。寫作時,也可以直接到相應的分冊附錄中按類查找,選用合適的成語。

在每一個成語下面,又分為7個版塊,方便不同年齡的孩子根據情況針對性地學習、記憶和使用:

【出處】【釋義】【近義詞】【反義詞】【故事】【例句】【成語個性】

套盒上細膩的紋理和古樸有趣的插圖,與整套書的風格相得益彰。

上架半個月,《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排名穩步提升,很快就排在噹噹童書新書榜第一,主創團隊的良苦用心和孜孜耕耘也得到了確實的肯定。

那麼,《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的主創團隊到底是怎麼做出這套讓人耳目一新的成語故事書的呢?中間有多少秘辛和經驗之談,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本次採訪分兩部分,前一部分來自《分類成語故事》的責編宋老師,

後一部分來自插畫師敏君老師。

責編篇

With宋編

Q:宋編作為這套書的策劃編輯,親歷了這套書從「懷上」到「出生」的全過程,《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這個項目從立項到上市做了多久啊?

A:這個選題最早2016年就提出來了,後來進一步優化完善選題,正式立項是在2017年年初,到今年5月上市,整個周期是三年多。

Q:《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共有10冊,是個挺大的工程,有多少位主創參與進來了呢?

A:我們歪歪兔是有六位同事加入了這個項目組,包括三位編輯、兩位設計師和一位負責插畫、版面等視覺效果的藝術監製。整套書10冊,500多幅插畫都是由同一位插畫師敏君創作的。和插畫風格的統一性要求不太一樣,文字方面我們倒希望不同類型的故事能有一些不同的風格,比如歷史類的故事需要相對簡練和更加嚴謹,寓言類故事文學性更強。

而在中小學生學習需求方面,一線老師肯定更有發言權,所以我們精心挑選、邀請了八位作者,其中有歷史專業出身的寫作者,兒童文學作家,也有一線的中小學語文老師。文稿出來後,還邀請了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著名的古代文學教授苗懷明博士負責整部文稿的審訂工作。所以算下來,我們這個主創團隊「裡應外合」總共有十六人。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內頁

Q:這套書一共收錄了多少個成語故事、多少個成語呢?

A:總共是500個成語故事,8000多個成語,分成20大類,400多個小類。在各種成語故事書中,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部頭了。我們希望的就是,孩子們從學齡前到上高中,有這一套成語故事書就夠了。

Q:市場上有關成語故事的書並不在少數,為什麼你們仍然堅持做這個項目?有什麼獨特的信心點嗎?

A:最主要的信心點就在於我們這套成語故事書最大的特點——分類。當時提出這個選題時,就讓編輯部的同事們眼前一亮。因為市面上的成語故事確實已經是浩如煙海、數不勝數,但成語故事真正做到有效分類、更加方便中小學生學習和使用的,可以說是沒有。分類成語詞典有,但和分類成語故事還是兩個概念。

當然了,兼顧故事的可讀性和成語的實用性、精心挑選出來的500個成語故事、豐富的知識版塊、漂亮的插畫和版式、精美的裝幀印刷……都是我們的信心點。可以說,這套書擺到市面上眾多的同類書當中,我們有信心它能脫穎而出。

Q:長達三年多的研發周期,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意外或者激動人心的時刻呢?

A:最激動的時刻當然是書印刷出來、送到辦公室的那一刻。意外就是這套書因為我們在各個環節上的精益求精,好幾次延遲了出版時間。

Q:《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的版式設計古典又活潑,大家都很喜歡這個風格,是怎麼確定的呢?

A:版式從開始設計到最後確定,算起來也是花了一年多時間。經歷過無數次的討論、修改,全部推翻重來,再設計,再修改,總共得有四五輪吧。像字體字號的選擇,標題、小版塊的設計,包括拼音的大小和間距,都是一遍遍按實際大小列印出來看效果,再一一討論,看看是可以確定下來,還是可以改得更好。

現在的版式主要是由我們歪歪兔的首席設計師侯老師設計的,有很多巧思在裡面,比如你看例句前面的這個圖標,是一雙小手捧著一個慄子。還有兩個句子前的圓形小圖標,張著小口:一個朝右上方,一個朝右。這也是為了區分這兩個句子前一個是從古今作品中挑選的例句,另一個是作者造的更貼近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句子。

這個版式很活潑漂亮,實用性也很強,但給負責排版和其他各種設計工作的小美女設計師小蕾帶來不少麻煩,她在排版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就太多了,一個照顧不到可能就會有疏漏,一次修改可能就會影響到版面的其他地方,所以在排版過程中都是反反覆覆檢查,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例句版塊細節圖

Q:在整套書誕生過程中,主創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A:難的地方很多,對於編輯來說,最開始找合適的作者很難,後來找作者催稿很難,和插畫師一遍遍討論修改,吹毛求疵地挑細節,生怕插畫師會崩潰。

非全部,屏幕大小有限

版式設計師小蕾:對於設計來說,確定整體裝幀設計的風格很難,成語故事本來講的就是傳統文化,整個版式過多地使用傳統元素就會導致整本書陳舊與落伍,缺乏新意,但是又不能完全拋開傳統的元素,所以設計上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好很重要。

內文上,版式幾經修改,從最開始採用一些過於傳統的邊框裝飾元素到現在最終確定的有趣味性的小圖標,也符合該書的受眾群體,活潑簡潔。設計元素的配色根據每個插圖的故事的色調來搭配,很好地與主圖融合、統一;目錄上,選用大場景圖將目錄文字與圖結合呼應,產生故事性;封面也是多個風格中確定用書中不同的圖組合而成,希望多多展示書中插圖,體現書中故事多和我們《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的特點。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版塊示例

Q:問一個有點敏感的問題,有因為對書的意見不合而和領導產生過衝撞嗎?

A:這個一點都不敏感,因為意見不合和領導打過不少架——不過不是直接動手的那種。而且在工作過程中,領導身份並不重要,主要還是看誰能說服誰,誰的意見更合理聽誰的。經常還要用到舉手表決,看哪種方案支持的人更多。

畫師篇

With敏君

Q:敏君老師,您參與到這個項目的緣起是什麼呢?

A:我的主業是在做藝術類的教育工作,也一直在從事藝術創作,已經參與歪歪兔的童書插畫創作挺久了,剛好之前合作過《呼蘭河傳繪本版》的宋編就拿著這個找到了我。我一看,題材挺合適,然後這種類型之前也沒做過,想嘗試一下,就開始了這個項目。

敏君老師為《呼蘭河傳(繪本版)》創作的插圖

Q:在和出版方這邊的合作時,你們的合作方式和狀態是什麼樣的呢?

A:每當有合適的題材出來的時候,編輯會把文本先發給我看,我在閱讀完過後,如果時間上和繪製風格上合適的話,我們就會開始合作。我和宋編他們這邊是很融洽的,而且更多時候像是一種雙方一起去完成一個新作品的感覺。

在最終作品出來之前,會經歷分鏡-草圖-線稿-色稿這樣一個過程,每一個階段完成時,我們都會對該階段的插畫進行討論,這樣能夠確保我在理解上或者在圖文貼合度上的不出現偏離,即使出現了也能及時修改和調整,雙方都是同步的,所以這樣的合作就會很舒服,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也能比較高效。

部分草稿

Q:這個插畫任務對你來說得心應手嗎?遇到過哪些難點呢?

A:腦海裡第一反應沒有覺得難度很高,但是隨著任務展開,就發現其實並不輕鬆……首先,整套書裡的成語涉及到的時間跨度大,分布在不同的朝代,這對於繪製之前的前期資料收集要求比較多,包括在畫面中會出現的所有服飾、日常用具、交通工具、色彩搭配、動植物類型等等。

緊接著就是對每個成語的理解,在閱讀完每個成語的文本故事後,需要在這個基礎之上有自己的理解,並且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轉化,表現在畫面當中,希望做到圖文一致,讓讀者在看畫面的時候就能立馬對該成語的意思有一點點了解,這一步難度非常大,所以也是頻繁地跟宋編討論,在草圖階段就修改了好幾次,算上分鏡、草圖、線稿、色稿等等,肯定有十次以上了,光是宋編給我的返稿意見都有幾萬字了(笑)……我和歪歪兔創作團隊這邊都想儘量做到精益求精。

成語故事「三令五申」的素材參考

Q:市場上的成語故事並不少,現在這個風格是如何確定的呢?

A:在繪製之前,我看了很多市面上的成語故事,畫得好的大部分都是走水墨感覺的插畫風格。因為成語故事系列就是代表著中國的文化,所以在繪畫時也是延續了水墨的感覺,比如整體是毛筆勾線,在上色時會疊加一些較為豐富的紋理,色彩的選擇上也是比較鮮亮的,以區別於市面的成語故事插畫。

這個風格也是我們討論了很久的,我畫了好多張試稿,人物設計上用的不是太寫實的形象,想要對人物的情緒表現力更強一些;在考慮到文字排版的基礎上,用上了我能想到的畫面構圖,希望每張插畫是有一點電影感(大學本科學影視美術專業的緣故)和情節感的。

試稿之一

Q:拿到文稿時很驚訝吧,這麼厚呢,對於文字部分你喜歡嗎?

A:收到文稿的時候就覺得,哇~任務量好大,會有壓力,但是也會有責任感油然而生。我很喜歡幾位文字作者對每一個故事的敘事角度,所以我在繪製的時候,每讀完一個故事,腦海中立馬就會出現一個相對應的畫面。

在那麼多的成語裡會有一些稍稍生僻的,但是通過閱讀故事你還是能理解這個成語的由來,同時在每個成語裡備註了同義詞反義詞和造句,這個很實用。我覺得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通過每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去理解它,並且通過備註去知道它的現代用法(寫作文也很有用),對於年齡稍小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去讀。除此之外,我自己也通過這次合作收穫頗多,比如懂得了很多很多成語2333,也拾起了遺忘的成語。

Q:你參與童書創作有多久了呢?你覺得這份工作的神奇力量在哪?

A:我參與童書創作差不多4年吧,從成為歪歪兔童書館插畫師的一員那天起,我就開始在童書插畫這條路上摸索,仿佛打開了人生的一扇新窗戶。這份工作讓我認識到了文字的魅力和插畫的力量,還有怎麼樣去講一個故事。

有的童書文字比較多,插畫是輔助性的,那麼我在繪製時就需要做到精準,要提煉出文字的中心思想,融匯在一張畫中;有的童書文字少,甚至是無字的,那麼插畫就很重要了,讀者僅僅通過插畫就要讀懂整個故事,那麼在草圖階段就需要對整個故事的分鏡進行設計,通過畫面裡的每個元素串聯起整個故事。在為童書做插畫的過程中,我慢慢學會用畫面講故事,這讓我有不斷的創作熱情,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笑)。

Q:你對《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現在的插畫滿意嗎?在這次創作中,有沒有什麼收穫呢?

A:作為創作者,其實每一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喜好,當我現在再看幾年前自己的作品時,也會有很多修改的想法,所以從現在的我的角度,感覺是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在這個創作中,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好多成語,有很多是學生時期學習過的,但是隨著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會那麼頻繁地去使用成語,所以好多都忘記了,通過這個項目,把以前遺忘的東西都撿回來了,同時也嘗試了一些新的風格,可以說收穫是很大的。

Q:你喜歡和歪歪兔的合作嗎?可以的話,你希望能再和他們合作什麼類型的項目呢?

A:可以說是很喜歡了,因為歪歪兔原創的作品風格很豐富,對於插畫師來講,遇到好的故事,自然就會有畫面感,就想畫下來,歪歪兔的文字就是這樣的。因為歪歪兔對每一本書的質量要求很高,而對於不同的繪畫風格接受度也很強,所以也給插畫師留有發揮和創作的空間,所以每一次合作,我個人都有得到鍛鍊和提升,一是在繪畫風格上逐漸變得豐富,二是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刻畫每一個故事。

並且,合作間的溝通很頻繁時,我們會就畫面裡的每個細節進行討論,也會有頭腦風暴的痛快感。在童書插畫的路上,我也還在成長,所以希望接下來能夠多嘗試不同的故事類型,比如一些腦洞比較大的、探險類的、中國風的,或者跟傳統文化相關的民間故事啊等等……當然也想嘗試一些抽象些的。

試稿之二

採訪結束,撒花

近來常有人吐槽說後浪們口味刁、難伺候,小編倒覺得,是否是發力點不太對呢?以兒童本位作為指導思想,以足夠的專業度和雕琢精神作為支撐,又摻以源源不斷的創新點子,耿直的小編想說:請務必用大賣來回報這個團隊的心血和才華吧。

文章作者:海下熱風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成功首演
    人民網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黃維)10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在假日經典小劇場成功首演,與小朋友在充滿童趣的傳統成語故事中一起歡度國慶假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的成語是一種古老的活化石,歷經千年仍然被廣泛的使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語境當中。
  • 《中國成語故事》開創國學文化傳承新模式
    2018ETO浙江校外教育行業發展峰會藝術教育專場暨《中國成語故事》第二季拍攝正式啟動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那麼,如何創新地將國學融入孩子的學習生活,並培養出良好的藝術素質?5月7日,記者在ETO浙江校外教育行業發展峰會藝術教育專場中了解到,《中國成語故事》第二季將正式啟動拍攝,這是一部集國學傳承、影視實踐、藝術教育為一體的少兒電視劇,通過小演員們演繹成語故事,傳遞出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
  • 走近《超級育兒師》主創團隊
    走近《超級育兒師》主創團隊 簡介:本期訪談,我們走近《超級育兒師》的主創團隊,通過採訪他們試圖了解這個節目背後更多的故事。
  • 人偶表演與交響樂「講述」成語故事
    交響樂、童話與成語故事的融合與創新深受小朋友歡迎。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一場集人偶表演、交響樂為一體的《「妙語連音」成語故事會》將在世紀劇院上演。該劇曾於2017年首演,獨特新穎的舞臺表演方式,打破了傳統兒童劇單純以舞臺表演的桎梏,小朋友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美妙的交響樂,還能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滑稽詼諧的人偶表演更能讓小朋友們深入了解中國成語的精髓。
  • 【有聲精品訪談錄】春風文藝出版社:聲音是故事的開始 有聲的...
    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春風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劉丹。  雲聽:介紹一下春風文藝出版社參選本次工程的項目,參選的是哪一類?都有哪些特點?
  • 新民藝評|看系列微電影《成語新故事》有感:傳統文化精神的當代傳承
    「菽水承歡」「鄭人買履」「濫竽充數」「妄自菲薄」「以貌取人」……這些是古代的成語,也是系列微電影《成語新故事》的片名。微電影每部七八分鐘,主幹是現實題材的原創小品,最後半分鐘用語音說明成語的本意及出處——古今關聯,其義自顯。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在這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句話釋義伯樂識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 成語遊戲引發學中文興趣 新媒體時代學習顯新意
    成語遊戲引發學中文興趣 新媒體時代學習顯新意 2013年07月09日 16: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四五個字就能包含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或經典典故。
  • 2019 ChinaJoy:《賽博朋克2077》主創訪談 要帶給中國玩家極致的...
    打卡入場激動人心的訪談:在45分鐘演示過後,接下來就是我們和《賽博朋克2077》主創團隊面對面的深入交流,我們一起討論了許多關於遊戲的方方面面,並把這些內容整理了出來:(為保證各位夜之城中國觀光客的體驗
  • 陪孩子讀經典成語故事,領略小成語的大魅力
    成語是如何由來的?關於成語的由來也是多種多樣。成語大部分出自古代名人所寫的歷史故事、神話寓言、詩詞古句以及發生的歷史事件。後也有不少成語源自群眾口語。而到如今,也有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創成語。孩子為什麼要學習成語?首先,成語有其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說法,大多以四字為主,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可以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更深遠的意思。
  • 新年伊始帶大家傾聽《長安處處有故事·成語典故》
    在現場,主創人員團隊發布了《長安處處有故事·成語典故》圖書和隋唐長安城地圖兩項主要產品。 《長安處處有故事·成語典故》圖書中,講述了西安城的120個成語典故、歷史故事及其來源,圖書封面以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為標誌建築物,帶有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30冊書+成語卡片+簡筆畫教程,涵蓋120個成語故事,包含1000個成語
    學習成語很重要,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事半功倍地學呢?市面上的成語書那麼多,又該如何選擇呢?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E3 2013:《行屍走肉:400天(The Walking Dead: 400 Days)》DLC主創...
    今天Telltale公布了一段新的訪談視頻,詳細介紹了該DLC的內容。《行屍走肉:400天》E3主創訪談:  《行屍走肉:400天》講訴的是「關於五個求生的故事」,DLC與遊戲正片是完全獨立的。但是更為恐怖的狀況會隨時挑戰著玩家的操控能力與道德底線。  該遊戲每章都會有一位新角色登場。
  • 中國兒藝推出成語魔方二 將成系列普及傳統經典
    」之《成語魔方二》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與小朋友在充滿童趣的傳統成語故事中一起歡度假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成語魔方二》依舊採用組合式兒童劇的表現形式,每個片段獨立成章,三個成語故事組合成一個「魔方」,從而延伸出中國文字千變萬化的魅力。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成語魔方二》將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三則成語:《刻舟求劍》、《另闢蹊徑》和《掩耳盜鈴》改編成妙趣橫生的故事,用充滿童趣的舞臺表現演繹出來,貼近孩子們的審美,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 最難忘的滋味永遠在家鄉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主創團隊訪談之二
    節目播出前,「舌尖3」總策劃周塬偕分集導演黃鶴、片中人物代克勤和張愛佳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地道小吃背後的道。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小吃更是多如繁星。每一道小吃背後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獨特的風土人情,如何在一集50分鐘內淋漓盡致地呈現「小吃」的故事,主創團隊可謂做足了功夫。
  • 成語故事:涸轍之鮒
    近義詞:涸轍之枯、涸轍窮鱗、涸轍窮魚反義詞:絕處逢生// 成語故事 //「涸轍之鮒」這個成語,乍一看,可能很多人會讀錯其中的字或者不懂它的字義,所以大家需要多讀多看幾遍。成語雖然讀起來生澀難懂,但是它的故事很有寓意!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二》國慶首演 輕鬆幽默演繹
    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成語魔方二》依舊採用組合式兒童劇的表現形式,每個片段獨立成章,三個成語故事組合成一個「魔方」,從而延伸出中國文字千變萬化的魅力。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成語魔方二》將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三則成語:《刻舟求劍》、《另闢蹊徑》和《掩耳盜鈴》改編成妙趣橫生的故事,用充滿童趣的舞臺表現演繹出來,貼近孩子們的審美,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典故,要將對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成語變成生動有趣的舞臺劇,需要主創團隊儘可能地發揮藝術想像力。
  • 【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中的精粹,是鑑古知今、修養自我的源泉和寶庫,每個成語都有其出處和典故,每個成語都是一個個精彩傳奇的故事。本公眾號為廣大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提供各種成語故事,對精彩的成語進行詳細的精讀,也有很多真實的感悟,以期能夠跟朋友們分享學習心得和人生感悟,增強學習的效果和趣味性。請大家多多支持,有好的成語故事可以推薦給我們,也可以直接加我們微信探討成語學習的方法。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理解成語內涵,思索人生路途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理解成語內涵,思索人生路途文|趣味歷史學說成語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很多成語背後都擁有一個立意深遠的故事。這些成語故事很多也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了解成語故事,也是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今天小編和大家講的就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大家對這個成語應該也不陌生,比喻的就是平常沒有什麼突出的優異表現,卻一下子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