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黃維)10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在假日經典小劇場成功首演,與小朋友在充滿童趣的傳統成語故事中一起歡度國慶假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的成語是一種古老的活化石,歷經千年仍然被廣泛的使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語境當中。對於孩子來說,與其搖頭晃腦地背誦每一個成語的含義,不如去了解成語背後的典故,還能體會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和傳統文化的沉潛內涵。
《刻舟求劍》精彩劇照
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成語魔方二》依舊採用組合式兒童劇的表現形式,每個片段獨立成章,三個成語故事組合成一個「魔方」,從而延伸出中國文字千變萬化的魅力。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成語魔方二》將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三則成語:《刻舟求劍》、《另闢蹊徑》和《掩耳盜鈴》改編成妙趣橫生的故事,用充滿童趣的舞臺表現演繹出來,貼近孩子們的審美,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典故,要將對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成語變成生動有趣的舞臺劇,需要主創團隊儘可能地發揮藝術想像力。從劇本的篩選開始,主創們就已經費盡心思,從最初的十七個劇本初稿中選定如今的版本,再反覆修改。《另闢蹊徑》導演的創作初衷就從孩子出發,希望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與孩子溝通,因為交流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刻舟求劍》的主創認為「選題這四個字本身就是一個場景」,他們用場景充分地表達成語背後的意涵,試圖用充滿趣味的形式,向孩子們展示我們祖先所生活的畫面。《掩耳盜鈴》的編劇、導演張顏注重「從故事結果出發」,用幽默、無釐頭的表現方式,將一個荒誕的故事演繹得更符合兒童心理。
《另闢蹊徑》精彩劇照
舞美簡約而不簡單 輕鬆幽默演繹組合式兒童劇
在最直觀的舞臺表現方面,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主創們精簡了服裝和舞美設計,簡約而不簡單地豐富了故事本身的內涵,從整體考慮,讓戲劇看起來更加流暢,通過趣味簡單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更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首演現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屏風展示的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畫中有高山、流水、青松、瀑布,旁邊還有河石和蘆葦,一下子就將觀眾帶到了悠然自得、恬靜閒適的山中河邊。《刻舟求劍》的劇情緊接著展開,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劉奇和沈明舉分別飾演自作聰明的老爺和唯唯諾諾的隨從,中國兒藝國家一級演員李博飾演邊唱歌邊划船的船夫,幽默地演繹了這個成語故事。劇中船的展示是一大亮點,舞美在力求簡約的同時將船設計得靈活多變,演出中,河面大風浪襲來,觀眾可以從正面、側面立體地感受到船的隨浪起落,如同身臨其境。
《另闢蹊徑》故事內容完全為原創,在首演現場的演繹得到了觀眾的肯定,觀眾笑聲不斷。徒弟(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王波文飾演)在師父(中國兒藝國家一級演員李博飾演)另闢蹊徑的教育下,最終醒悟,重新拜師學藝。劇中有多次師父與徒弟相互對打的場面,借鑑了很多影視劇中功夫喜劇片的表現方式,幽默搞笑不斷,劇中太極、武術等的精彩展示也吸引了很多現場觀眾的掌聲。
故事到了《掩耳盜鈴》,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劉奇、沈明舉飾演的範傻、範懶兄弟二人走過多個村莊、還遊泳過河,終於找到家有值錢大鐘的範家大院。在中國兒藝優秀青年演員肖宇飾演的範童的指引下,看到了夢寐以求的大鐘。該劇亮點多多,劇中大鐘的展現方式簡約而不簡單,用藤編的方式塑造了鐘的大而精美。富麗堂皇的範家大門的設置也別出心裁,在屏風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意延伸,打造了一個完美的範家院牆。而劇中藉助戲曲中水旗、飛虎旗等的表演方式,兄弟二人耍旗過河的展現方式也讓人眼前一亮。
《掩耳盜鈴》精彩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