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
竭澤而漁劇照 |
亡羊補牢劇照 |
疑鄰偷斧劇照 |
9月25日下午,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創系列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在中國兒藝四樓排練廳召開媒體見面會。該劇是中國兒藝繼《成語魔方一》和《成語魔方二》後,又一以中國傳統成語故事為題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力作。該劇將於10月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連續7天的演出,用充滿童趣的方式,講述成語故事中的思維方法、行為方式,在歡聲笑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哲理。
媒體見面會由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副院長馮俐率領編劇郭馨陽、曹曦、楊雯默,導演楊成、何吉光、劉奇,燈光設計黎巍,作曲劉君利,人物造型設計於冉,形體設計沈明舉、張揚,舞臺監督王輝和全體演員出席,並與中央和首都25家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場還進行了《成語魔方三》的片段展示,贏得了媒體的廣泛稱讚。
一個故事 一個哲理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由「疑鄰偷斧」、「竭澤而漁」、「亡羊補牢」三個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都蘊含了獨特的哲學智慧,或給人以警醒,或教人處世之道。作為「疑鄰偷斧」的編劇,郭馨陽表示,「疑鄰偷斧是可笑的,但是若不警惕,每個人都有可能自己墜入疑鄰偷斧的『陷阱』」。而「竭澤而漁」的編劇曹曦表示,「竭澤而漁這個故事只是處事的一種態度和方式,我放棄了借鑑其他故事和凸顯一個現代化的主題,專注於從故事本身來表現一個人的變化和這樣做帶給整個生存環境的變化」。「亡羊補牢」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編劇楊雯默希望「藉此故事告訴觀眾這一普通又深刻的道理——成長道路上誰都不可避免的出現錯誤,但要始終牢記『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作為組合式兒童劇,《成語魔方三》每個故事都由不同的導演執導,每個故事都呈現不同的表現風格。「疑鄰偷斧」的導演楊成先後執導了《成語魔方一》和《成語魔方二》中的「揠苗助長」和「刻舟求劍」,此次執導《成語魔方三》中的「疑鄰偷斧」,他說:「我們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和方法,優秀的團隊和出色的演員總能給我巨大的信任與幫助,我們將繼續攜手以新傳統風格,結合人偶,用載歌載舞的表現方式來呈現我們中國千百年來優秀的成語故事。」成語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凝練的是千年智慧的傳承,如同「竭澤而漁」這個故事一樣,「有些人為了某個目的,不擇手段,不計後果。而生活總會幽默或者殘酷的回應這些愚蠢的人們」,「竭澤而漁」的導演何吉光如是說。中國成語故事的魅力不止在於對傳統智慧的傳承,更在於符合時代的解讀,「亡羊補牢」的導演劉奇表示,「亡羊補牢的故事還有更深入表達,不只是等錯誤發生後再去思考如何彌補,錯誤發生就會有傷害,應該去思考如何避免犯錯誤」。
多元素 新表達 成語原來如此有趣
《成語魔方三》雖然以傳統成語為題材,但融入了許多現代舞臺的表現元素,讓小朋友們以一種新奇有趣的方式,了解一個成語,記住一個成語,進而在生活中運用這個成語。三個故事中,既有無語言,僅憑肢體動作講述劇情的肢體劇「亡羊補牢」,也有用黑光幕形式表現湖底小動物生活的狀態的「竭澤而漁」,更有融合了現代歌舞、人偶等元素的「疑鄰偷斧」。作為設計過《成語魔方一》和《成語魔方二》舞美的舞美設計馮磊表示,整體的舞美還是立足於民族,立足於傳統,在此基礎上,舞美的設計更加簡練,注重「實用性」和「可舞性」,讓演員藉助道具更靈活地實現表演,解釋劇情發展。而在美術風格上,沿用傳統繪畫風格的同時,將國畫與版畫結合,寫意的同時更加立體,既立足本民族的特點,又具有時代精神。
在音樂方面,同樣是前兩部《成語魔方》作曲的劉君利表示,由於是一個系列作品,因而延續了前兩部的整體音樂風格,以民樂為主。與此同時,作為小劇場的戲,又嘗試了一些新元素,例如「疑鄰偷斧」的開場音樂就增添了許多流行音樂和西洋樂的元素,但整體感覺又不失「中國風」。
人物造型設計方面,有過前兩部人物造型設計經驗的設計師於冉表示,《成語魔方三》相較於前兩部,在服裝設計上對色彩和工藝更加考究。在細節製作上,一些布丁都是手工縫紉到服裝上,這些布丁來源於生活,既像生活,又提取了生活的元素。而對於服裝版型的設計也借鑑了時裝的靈感,力圖達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在象徵動物的造型設計上,也讓小朋友一目了然,增強了辨識度。
一人分飾多角 演技驚豔
《成語魔方三》中有近二十個角色,都是由7名演員一人分飾多角完成的。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各具特點的角色,既保障了劇組的靈活性,又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新奇的體驗。中國兒藝國家一級演員李博在劇中驚豔反串,穩重的村長和搞笑的醜姑娘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捧腹;優秀青年演員李盟在劇中飾演胡大勇和農夫等角色,深入內心的表演完美呈現出角色的起起落落,傳遞出了「竭澤而漁」和「亡羊補牢」兩個成語的核心意義;優秀青年演員馬寅飾演了石爺爺和狼等角色,其中石爺爺的年齡與馬寅相差三十歲,跨年齡的表演也成為一大看點;優秀青年演員沈明舉、張揚二人不止在劇中飾演多個角色,還是《成語魔方三》的形體設計,身兼二職的他們,對劇目整體的把握更加得心應手;優秀青年演員肖宇、胡志茸、翁楊也在劇中有精彩的表現,不論是「亡羊補牢」的純肢體表演,還是「竭澤而漁」中水生物的靈動,亦或是「疑鄰偷斧」中的歌舞,都令觀眾眼前一亮。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說,系列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作為劇院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續打造的一個品牌,兩年多來的創作演出,給了我們許多啟示與收穫。它深入邊疆學校、巡演寶島臺灣、遠赴新加坡,還讓美國學生粉墨登場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成語雖小,意義不凡,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把這個品牌不斷打造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都蘊藏在成語故事之中,把成語故事創作好,就是把中國故事講好,把中國聲音傳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