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 |
竭澤而漁 |
亡羊補牢 |
亡羊補牢 |
疑鄰偷斧 |
疑鄰偷斧 |
繼「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一》、《成語魔方二》之後,由「疑鄰偷斧」、「竭澤而漁」、「亡羊補牢」三個成語故事組成的《成語魔方三》10月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精彩首演,國慶七天連演7場,陪小朋友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黃金周。隨著熟悉的舞臺呈現在觀眾面前,一個個蘊含中國傳統智慧哲理的成語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敘述開來,讓小朋友在歡笑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懷疑別人偷了你的斧子,他就真的偷了嗎?把池塘裡的水抽乾來捕魚,以後還能捕到魚嗎?羊被狼吃了再把羊圈補牢,還來得及嗎?「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用充滿童趣的表現方式來講述三個成語故事,每個都蘊含了獨特的哲學智慧,或給人以警醒,或教人處世之道。「疑鄰偷斧」的導演楊成 「希望用載歌載舞的表現方式,結合人偶,讓孩子明白這個成語,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藉此作為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寶藏的契機」;「竭澤而漁」的導演何吉光要「用最簡單、質樸的舞臺,讓表演就是表演,完全通過演員的肢體、表情和語言用心講好這個成語故事,引發觀眾的思考」;而「亡羊補牢」的導演劉奇此次用「默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明白「要去避免犯錯誤,而不是等傷害造成了再去彌補。」
驚豔首演多種舞臺元素齊裝上陣
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三個成語故事依舊獨立成章,組合成一個「魔方」,「轉」出中國成語文化多彩的魅力。演出現場,《成語魔方三》按照「疑鄰偷斧」、「竭澤而漁」、「亡羊補牢」的順序先後展開,演繹方式依舊童趣十足,舞美風格注重「實用性」和「可舞性」,在沿用前兩部可移動屏風等展示方式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加多元的舞臺元素。
演出一開場,大山村裡的石爺爺和張爺爺便用歌舞展開了一場「能工巧匠」大賽,融入流行樂元素的音樂瞬間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伴隨著可愛的「偶」元素的運用,讓「疑鄰偷斧」這個成語生動活潑地呈現在了觀眾眼前。
接著大家來到了大湖村,跟著賣魚的胡大勇和賣炭的王大山體會了「竭澤而漁」的嚴重後果。二人相聲劇式的語言風格,讓觀眾笑點不斷,而當燈光熄滅,觀眾進入了奇妙的湖底世界。在「黑光幕」的運用下,演員們用靈活的手指為觀眾描繪出了湖底生物的生活,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
最後,在一位農夫的羊圈裡,觀眾見證了一場「無聲」的別離。「亡羊補牢」是「成語魔方」系列第一次運用「默劇化」的表演形式,沒有語言,只有燈光的變化和音樂的起伏,通過演員充滿張力的肢體表演,讓觀眾笑中含淚,將成語的含義與寓意牢記心間。
多彩活動 搖獎合影配送更多快樂
首演當天,前來觀看《成語魔方三》的小朋友都可以獲得「成語魔方」精美書籤一枚,讓知識不止停留在劇場,還能走入小朋友的生活中。演出結束後,在演員的帶領下,觀眾朋友一起拿出手機,現場「搖驚喜」。不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得到了一份「國慶禮物」,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同時,《成語魔方三》的演員還與小朋友親切互動,合影留念,用相機記錄下了美好瞬間。很多小朋友在合影時都會和演員討論劇情,真正做到了用兒童劇教會小朋友了解成語,運用成語,學習成語背後的哲理。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說:系列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作為劇院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續打造的一個品牌,兩年多來的創作演出,給了我們許多啟示與收穫。它深入邊疆學校、巡演寶島臺灣、遠赴新加坡,還讓美國學生粉墨登場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成語雖小,意義不凡,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把這個品牌不斷打造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都蘊藏在成語故事之中,把成語故事創作好,就是把中國故事講好,把中國聲音傳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