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優秀中華文化 中國兒藝推出《成語魔方》系列劇第四部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13日消息(記者張庶卓)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四)將於10月2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帶領大小朋友在快樂中領悟成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次《成語魔方》系列劇包含「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故事,作為該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本劇將以更加童趣,更加新鮮、生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成語智慧。

該劇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副院長馮俐、趙寒冰,《葉公好龍》編劇孫夢竹、導演楊成,《東施效顰》編劇傅玲、導演何吉光,《自相矛盾》編劇楊雯默、導演劉奇,舞美設計王冰,燈光設計黎巍,人物造型設計於冉,演員代表馬寅、唐妍等日前與媒體見面。

《成語魔方》系列迄今已創排了4年,每年都有小朋友盼望通過新鮮有趣的方式了解新的成語。秉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成語魔方》的主創在每一個成語的展現上都努力做到精準釋義,並在展現成語本意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延展,增加了對故事思考的深度。

「葉公好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編劇孫夢竹和導演楊成在完整呈現這個故事的同時,嘗試讓小朋友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喜歡。編劇孫夢竹表示,她小時候會因為毛筆字好看而喜歡它,但當她真正學習時,發現要面對的是無盡的練習,那句「喜歡」就不那麼容易說出口了。而現在的孩子們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孫夢竹希望能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思考喜歡的真正意義。導演楊成一直主張兒童劇應該全家共同觀看,因此在故事的呈現上,注重讓低幼的兒童看得懂,讓高年級的孩子有所思考,讓家長從中得到成人的感悟。

「東施效顰」的編劇傅玲和導演何吉光則在人物行為的原因上進行了延展,引領小朋友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美」。在傳統意義上,人們往往停留在嘲笑東施的愚昧上,卻很少探究東施模仿西施的原因,而此次在創作過程中,編劇傅玲和導演何吉光反覆進行探討修改,試圖去挖掘人物動機,從而展現人性。

「自相矛盾」是一個本身就充滿故事性的成語,編劇楊雯默和導演劉奇卻也不滿足於將故事原封不動地搬上舞臺。編劇楊雯默在前期也參與了排練,這讓她找到了新的火花。反覆的修改也讓故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畫、臺詞的設計上更加完善。在導演劉奇看來,作為兒童戲劇工作者,不僅要將故事的原意呈現在舞臺上,更應該對故事有所引申,讓故事更加豐滿有趣,不僅讓小朋友了解成語,還能讓他們記住並在生活中應用。值得一提的是,《自相矛盾》中除了音效,大多採用了現場伴奏的方式,以中國傳統樂器融合西方表演形式,輔之以中國戲曲元素,讓小朋友在輕鬆接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前三部《成語魔方》已經形成了一套簡約獨特的舞美風格,此次新創排的《成語魔方》將會在延續這種舞美風格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發掘,舞美布景更加精緻,增加舞美的可舞性。作為四部《成語魔方》的舞美設計,馮磊表示,此次舞美的設計概念是與現在國際上較為流行的理念相統一的,即通過各種道具與演員肢體的結合去演繹各個故事。這種設計理念具有一定的實驗性和探索性,也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想像力。

此次三個成語故事既在整體上保持了風格的統一,又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舞美設計王冰說:「『葉公好龍』的畫面層次更豐富,同時設置了機關龍偶,讓演員可以在臺上『舞』起來;『東施效顰』注重意境,運用小橋、荷塘等元素體現江南的如詩如畫;『自相矛盾』則側重演員與景的互動,屏風不再是單純的二維平面,而是會在演出過程中逐漸變成立體結構,配合表演。」燈光設計黎巍強調,在注重童趣性的同時,不會運用過多娛樂性的燈光,而是會保持燈光上的嚴肅性,這也是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成語魔方》的音樂也融合了傳統民樂元素和現代電子音樂元素,作曲劉君利表示,《自相矛盾》首次運用傳統打擊樂的方式進行現場伴奏,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此次《成語魔方》中的三個故事都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因而在形體和服裝的設計上,既保留了古人傳統服飾和姿態的樣貌,又加入了符合當代審美的元素。形體設計徐元博對演員進行了古代禮儀的基本訓練,在服裝方面,人物造型設計於冉將服飾分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層,根據角色的特點,通過服飾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地位。同樣設計了四部《成語魔方》的造型。

如同前幾部《成語魔方》一樣,此次三個故事的演員依舊是實力不凡,既有國家一級演員,又有「梅花獎」的得主。在《葉公好龍》裡,馬寅、吳子競、沈明舉三人扮演了三個性格迥異的縣令,他們或自負、或諂媚、或憨傻,演員肖宇則扮演了一隻身手矯健的小龍,而由李博扮演的僕人「老李」則代表觀眾視角去引領思考。《東施效顰》裡,由唐妍扮演的東施和李園園扮演的西施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捧腹的同時,也會跟著由翁楊扮演的畫師去發現真正的「美」。《自相矛盾》裡,宋祖全扮演的賈有才將展示獨特的才藝,相信也會給觀眾帶來新奇的體驗。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成語魔方》系列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斷挖掘傳統文化,不斷探索創新的平臺,中國兒藝始終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打造《成語魔方》系列品牌,力圖做到傳播中國當代價值觀念,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的審美追求,通過「小而精」「精而巧」的藝術風格,讓孩子在童趣中體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五部「十一」首演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9月25日下午,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五部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召開了媒體見面會。作為《成語魔方》系列劇的第五部作品,該劇延續了短小精悍、幽默風趣的風格,用更加精緻、充滿童趣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畫蛇添足」「杯弓蛇影」「鄭人買履」三個成語故事。該劇將於10月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進行首演,並在「十一」期間連演7場,讓大小朋友在歡樂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
  • 中國兒藝打造《成語魔方》第五部 講述「杯弓蛇影」等故事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將推出「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五部,以充滿童趣的方式為大家講述「杯弓蛇影」「畫蛇添足」「鄭人買履」三個故事。據介紹,此次《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五部選取了三個充滿反諷意味的成語,《杯弓蛇影》諷刺疑神疑鬼,《畫蛇添足》諷刺無中生有,《鄭人買履》諷刺不思變通的教條主義。這次創排是中國兒藝創作部與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探索院校合作的成果,四位編劇全都出自戲劇文學系。四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編劇將為兒童劇創作注入新活力。
  • 在童趣中體味傳統文化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第四部將首演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四)將於10月2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將為小朋友帶來「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故事,通過更加童趣、更加新鮮、生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成語智慧。
  • 《成語魔方》成中國兒藝品牌 第五部帶來「杯弓蛇影」等
    《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五部建組會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兒藝旨在將《成語魔方》系列劇打造成一大品牌,該劇第五部將繼續通過充滿童趣的方式,傳遞「杯弓蛇影」「畫蛇添足」「鄭人買履」中的寓意。
  •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將首演 傳遞傳統美德
    四個成語故事在共性中展示個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完美收官  成語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流傳下來的精髓,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富有生命力的成語,通過四個字即可表達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兒藝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從中選取《揠苗助長》《班門弄斧》《哭竹生筍》《濫竽充數》四個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在擁有共同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追求的基礎上,通過充滿想像力和童趣的表現方式,輕鬆、幽默地傳遞了不同的人生智慧。該劇分別由中國兒藝四位優秀青年導演楊成、廖偉、吳旭和何吉光執導,全劇一小時十分鐘,精彩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成語魔方》之四首演 用成語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由「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組成的《成語魔方》系列劇第四部今天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簡潔精緻的舞美,誇張滑稽的表演,令許多從「成語一」追到「成語四」的「真愛粉兒」直呼滿足。
  • 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小飛俠」與「成語」首演打擂
    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小飛俠」與「成語」首演打擂 2014-12-27 23:26:02   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飛過城市,飛過高山,飛翔讓我們自由自在……」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巨作大型兒童劇《小飛俠彼得·潘》27日晚在京首演,豪華震撼的視覺奇觀和經典童話的魅力打動了大小觀眾
  • 《成語魔方》挖掘傳統智慧受青睞
    原標題:《成語魔方》挖掘傳統智慧受青睞 由「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組成的第四部「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系列劇近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簡潔精緻的舞美,誇張滑稽的表演,以及對中國成語背後深層智慧的挖掘,讓小觀眾和家長感到收穫不小。
  • 美國版《成語魔方》今日首演 美國學生中文演繹成語故事
    2016年7月9日上午十點,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美國米蘇拉兒童劇院和美國蒙大拿大學孔子學院共同打造的美國版「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作為第六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第一部小劇場劇目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進行了首演。
  • 中國兒藝「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歡樂首演
    中國兒藝10月1日首演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用充滿童趣的表現方式講述「疑鄰偷斧」「竭澤而漁」「亡羊補牢」三個成語故事,讓觀眾在快樂中感受傳統哲學智慧。  《成語魔方三》三個成語故事依舊獨立成章,組合成一個「魔方」,「轉」出中國成語文化多彩的魅力。演出一開場,大山村裡的石爺爺和張爺爺便用歌舞展開了一場「能工巧匠」大賽,融入流行樂元素的音樂瞬間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 中國兒藝堅持用成語系列劇講「中國故事」
    「東施效顰」片段展示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應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四》將於10月2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此次系列劇包含「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故事,該系列最大亮點是在展現成語本意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延展,增加了對故事思考的深度。「葉公好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編劇孫夢竹和導演楊成在完整呈現這個故事的同時,嘗試讓小朋友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喜歡。
  • 中國兒藝攜《成語魔方》《小吉普·變變變》赴港演出受歡迎
    此行是中國兒藝首次進香港校園演出,也是建院來第三次赴港交流。以將中華傳統文化和益智故事帶給香港小朋友們為初衷,中國兒藝此次赴港的劇目《成語魔方》講述了「東施效顰」「刻舟求劍」「掩耳盜鈴」三部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反映出深刻哲理;作為益智劇目,《小吉普·變變變》蘊含的豐富創造力和幽默表演形式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 十一長假重溫經典 中國兒藝上演五部優秀兒童劇
    2016版童話劇《馬蘭花》和「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將帶領小朋友們享受經典、踏上中華優秀文化之旅,感受中國智慧的魅力;在北京紅點雲劇場,兒童劇《伊索寓言》、益智趣味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兩部充滿童趣的兒童劇將精彩亮相;同時,由中國兒藝與美國米蘇拉兒童劇院合作的《公主與豌豆》也將赴美演出,共同促進兩地兒童戲劇的交流與發展。
  • 中國兒藝推出成語魔方二 將成系列普及傳統經典
    中國兒藝推出成語魔方二 將成系列普及傳統經典 2015-10-01 22:14:29   中新網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與小朋友在充滿童趣的傳統成語故事中一起歡度假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 《成語魔方》第五部「十一」首演
    北京晨報訊(記者和璐璐)《成語魔方》系列劇的第五部作品之《畫蛇添足》《杯弓蛇影》《鄭人買履》三個成語故事,將於10月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進行首演,並在「十一」期間連演7場。  《成語魔方》系列劇已連續創排5年,《畫蛇添足》編劇馮子晴和章雪瀅在共同創作的過程中多次進行「頭腦風暴」,令每個情節都巧妙扣題。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二》國慶首演 輕鬆幽默演繹
    中國的成語是一種古老的活化石,歷經千年仍然被廣泛的使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語境當中。對於孩子來說,與其搖頭晃腦地背誦每一個成語的含義,不如去了解成語背後的典故,還能體會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和傳統文化的沉潛內涵。
  • 中國兒藝公益演出走進四川涼山6天巡演12場
    《成語魔方》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演出的現場 中國兒藝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結束24日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的演出,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在電話那頭長長籲了口氣,一面是感慨這趟巡演的不易,另一面也是對孩子們的不舍。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小吉普·變變變》赴香港進校園演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月5日至1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成語魔方》《小吉普·變變變》兩劇組,為香港9所幼兒園和小學的近3000名孩子奉上6場精彩演出。作為2020年第一家赴香港演出的國家院團,中國兒藝還參加了當地一年一度的「歡樂春節——藝術嘉年華」活動。
  • 美國學生演繹中英雙語《成語魔方》 更深層理解中國文化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是中國兒藝連續幾年持續打造的一個演出品牌,通過演繹成語故事,來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思想與價值取向。兩年前,美國米蘇拉的學生曾在第六屆中國兒童戲劇節上用中文演出了「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被列入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清單」,反響熱烈。兩年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將中美兒童戲劇合作深化升級,聯合夏洛特兒童劇院首次嘗試用中英雙語演出了美國版《成語魔方》。
  • 《成語魔方三》今日首演 成語也能快樂學
    》10月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精彩首演,國慶七天連演7場,陪小朋友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黃金周。隨著熟悉的舞臺呈現在觀眾面前,一個個蘊含中國傳統智慧哲理的成語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敘述開來,讓小朋友在歡笑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懷疑別人偷了你的斧子,他就真的偷了嗎?把池塘裡的水抽乾來捕魚,以後還能捕到魚嗎?羊被狼吃了再把羊圈補牢,還來得及嗎?「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用充滿童趣的表現方式來講述三個成語故事,每個都蘊含了獨特的哲學智慧,或給人以警醒,或教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