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莘莘學子在焦急等待成績公布的同時,也在考慮報考志願的問題。韓國青少年是怎樣對待高考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大三學生吳思語,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成員,在5月21日~28日訪問韓國期間,與韓國青少年進行了深入交流。她發現,韓國社會尊崇高考,名校畢業生在就業和婚姻上有更多選擇。不過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一些家長和青少年對待高考和大學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變。
中國青年報:韓國的高考是怎樣的?
吳思語:韓國高考全稱是「大學修業能力考試」,每年11月進行統一全國考試,一天內考完數學、韓語、英語、綜合4門科目。綜合是任選的3個科目,包括科學類的生物、物理、化學,社會類的經濟、歷史、地理等。
韓國的大學分為9個等級,通常按分數高低錄取。4%的學生進入以首爾大學為代表的第一等級,7%的學生進入第二等級,以此類推。當然,也有一些特長生通過「特別選考」進入大學,還有一些大學會對平時成績優異的學生優先錄取。但這兩者的比例都不高。
在韓國青少年眼裡,當前最好的專業是醫學和經濟學。在填報志願時,韓國學生往往更看重大學而非專業,這是因為在大學裡轉專業相對比較容易。大學每年3月開學,最後一輪錄取通知是通過電話告知的,所以同學們都很緊張,整個2月幾乎每天都守在電話旁邊,生怕錯過。
中國青年報:據說韓國青少年為了準備高考,學習壓力很大。
吳思語:是的。韓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頻繁地上各種課外輔導班,在首爾較好的輔導班每月花費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一些家長和學生會因為上不起更好的輔導班感覺壓力很大。
韓國國立初中的水平都差不多,幾乎沒有擇校的現象。學生所有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相加,按分數報考相應的高中。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會選擇專業較強的高中。接待我們這次訪問的一位志願者南柏嫣,就是外國語高中畢業的,她學習了英語、日語和漢語,覺得漢語很難也很有意思。
中國青年報:韓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吳思語:一些韓國朋友和我說,韓國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很多人都去上漢語培訓班以提高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比如三星、LG這樣的公司,如果應聘者有較高等級的HSK(漢語水平考試)證書,就會有加分。順天大學中文系大一學生金炳贊說,很多韓國青年正在努力學習中文,想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他的姐姐因為會中文,目前在首爾一家美容美髮店擔任中文顧問,每個月有大概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
在就業難的情況下,韓國一些家長覺得孩子考不考大學對於命運的影響不是很大了,如果不能考上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或在國外大學博士畢業,還不如高中畢業馬上就業。
中國青年報:出國留學在韓國青少年中流行嗎?
吳思語:不少韓國青少年都想出國留學,中國是他們喜歡的國家之一。目前在中國學習的韓國留學生約為6.3萬名,在韓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約為6.4萬名,人數均居對方國家留學生人數之首。有人用「韓流日盛」、「漢風勁吹」形容兩國文化對於青少年的影響。現在韓國有30所大學設有中文系,有19所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韓國人在HSK(漢語水平考試)的全球應考者中佔了一半。
中國青年報:這次訪問,有沒有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韓國青年?
吳思語:李柏金。我參加了民宿交流,他所在的家庭接待了我。在當地工程隊的協助下,他花了兩年時間建造了一棟傳統韓屋,費用大概60萬元人民幣。我們一行8人就住在這棟240平方米的房子裡。在建房子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欠缺很多知識,就想去考建築學。他想報的大學排名並不靠前,建築系一年只招收1名學生。他只有國立的小學畢業證書,之後一直在私立學校讀書。不過他在網上學習了很多國立學校的課程,在今年4月初通過了初中畢業考試,8月將參加高中畢業考試,11月去參加高考。
他告訴我,做建築師不是他的夢想,他的夢想是找個好媳婦,生個好孩子,好好生活。韓國最賺錢的職業是醫生,也有很多年輕人報考公務員。他的父母卻不想讓他去做公務員,只想讓他生活安逸、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