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感嘆到帶娃如熬鷹:寶寶白天除了吃奶總在睡覺,晚上到了11點、12點才睡覺,夜間清醒的時間比較長,大人都已經睏倦不堪了,他卻倍兒精神。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睡眠問題:黑白顛倒,一般在小月齡寶寶身上出現的機率比較高,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寶寶最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這個寶寶出生才20天。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雖然白天總在吃吃睡睡,但還是會穿插著短暫的清醒時間,到了夜晚7點左右的時候,就會進入夜間睡眠。
如果寶寶黑白睡顛倒了,不僅會打亂寶寶正常的睡眠規律,還會給家長帶來很大的帶養壓力,熬夜哄睡真的是件令人抓狂的事情,並且通常這個艱巨的任務會落在媽媽的頭上。
不過媽媽們別害怕,既然是睡眠問題就一定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通曉其理,就能找到破解之道啦。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黑白睡顛倒的情況呢?
1、內部原因---生物鐘還未形成
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內在節律,叫做生物鐘,是位於大腦中央的兩個細小神經結構,叫做視交叉上核(SCN),它是我們日常睡眠和清醒的調節器,即使不用鬧鐘,我們也會在早上的某個固定的時間點醒來,在晚上的某個固定的時間點犯困想要睡覺,白天的時候,生物鐘會使我們保持「工作/學習的清醒模式」,夜晚的時候,生物鐘會讓我們進入「睡眠的休息模式」。
但是生物鐘不是生來就有的,它需要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嬰兒剛出生時還無法區分白天和黑夜生物鐘在嬰兒滿月後才開始起作用嬰兒在6周-9周的時候才能形成晝夜節律嬰兒在3-4個月的時候,生物鐘才能配合地球時間進行調整嬰兒在9-10個月的時候,睡眠的時間段基本就能固定下來,夜間的睡眠時間段邊長從這個規律可以看到:新生兒的睡眠特點是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我們成人看來,不輪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總是短暫清醒以後又繼續睡過去,睡的昏天暗地的。
生物鐘的晝夜形成需要依靠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褪黑激素(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也叫睡眠激素,他的合成和分泌都要受到光照的影響,白天的時候,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我們體內的褪黑激素停止分泌,保持清醒的狀態,夜晚的時候,自然光退去,褪黑激素開始分泌,促使我們進入睡眠模式。剛出生的寶寶體內的褪黑激素很少,來自於媽媽的供應,接下來則需要靠寶寶自身慢慢合成分泌褪黑激素。
2、外部原因--家長錯誤的育兒方式
雖然嬰兒的生物鐘還沒有形成,但是為什麼有的嬰兒就不會出現黑白睡顛倒的情況呢?這是因為家長錯誤的育兒方式,違背了生物鐘的建立規則,比如:
1)混淆白天黑夜的睡眠環境
我們體內的生物鐘要和自然的晝夜節律保持一致,也就是說白天的時候,應該是保持清醒的時間,夜晚的時候,應該是進入睡眠的時間,生物鐘會擔負起這個切換清醒模式/睡眠模式的作用。
然而新生兒的生物鐘還沒有形成,因此就不能發揮出生物鐘這個切換作用,那麼我們成人要做的是從睡眠環境上幫助寶寶建立對「白天和黑夜」的概念,直到寶寶體內的生物鐘能夠獨立工作的時候。
但是很多家長的做法卻幫了倒忙:白天的時候將遮光窗簾拉的嚴嚴實實的,讓寶寶睡在一個昏暗的光線環境中,晚上的時候,把家裡的照明燈(人造照明)開得亮亮的,如同白天,讓寶寶誤以為現在還是白天的狀態。
前面說到,生物鐘的運轉需要自然光線的刺激,家長的這種做法恰恰是顛倒了自然光線的順序,那麼寶寶的睡眠必然會發生顛倒。
2)受成人晚睡的作息習慣影響
造成寶寶晚睡的另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成人晚睡習慣的影響,比如家長習慣在23點以後才睡覺,那麼在23點之前,家裡的燈光肯定是亮堂堂的,聲音也是嘈雜的,和寶寶互動時候的情緒也比較興奮,就會讓寶寶處於興奮、不想睡覺的狀態。
在這種亢奮的情緒下,即使早早的給寶寶哄睡,也會出現哄睡困難、哄了很久都不睡的情況,然後此時很多家長會認為寶寶並不困,不如抱出來繼續玩,玩到困了自然就睡了,這種操作會讓人產生誤導,因為夜間睡眠的特點是:不論多晚,寶寶必然會睡著的,但實際上,這種操作有隱蔽的弊端,即:不知不覺中給寶寶設置了一個晚睡的生物鐘,越睡越晚。
如何解決寶寶黑白睡顛倒的睡眠困境呢?
1、幫助寶寶正確區分白天的黑夜的差別
既然寶寶出現了黑白顛倒,那我們就要把這個顛倒再顛倒過來,讓寶寶能夠感受到白天和黑夜的區別:
1)首先是睡眠環境的不同:
白天睡覺的時候就該是白天的狀態,房間內充滿了自然的光照和自然的聲音,不要把窗簾拉的嚴嚴實實的,如果向陽房間,光線太刺眼,可以拉一層薄薄的紗簾,家人正常的說話、走路、幹家務。夜晚睡覺的時候就該是夜晚的狀態,房間內是昏暗的和安靜的,當太陽落山的時候,天慢慢黑下來,那麼我們就要讓房間裡也漸漸暗下來,寶寶睡覺的那個房間不要使用很大的照明燈,可以開一盞小夜燈,家人的活動聲音應該減少。2)其次是活動狀態的不同
正常情況來說,在白天,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狀態去工作、學習、玩耍等,在夜晚,我們應該保持平緩安靜的狀態進入睡眠休息,雖然現代很多工作需要顛倒黑白,比如通宵班、夜班等,但是這都是成人需要經歷的,誰會培養一個新生兒當夜貓子呢?
所以,我們需要給寶寶區分白天和黑夜的活動狀態
白天清醒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寶寶開心的做遊戲、練習大運動,讓寶寶興奮、愉悅起來。夜晚到來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寶寶安靜下來、情緒平穩,聽聽舒緩的音樂、看看繪本、洗個熱水澡、做個撫觸按摩,儘量不要在夜晚睡覺之前和寶寶逗趣打鬧,興奮的不得了。
2、增加戶外活動,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直接影響到夜間的睡眠質量,這種激素的合成需要光照的參與,所以,新生兒在白天需要充足的自然光沐浴,如果陽光、天氣都不錯的情況下,家人可以抱著寶寶在樓下轉一圈,時間在5-10分鐘左右即可。
但是我們的傳統是月子裡不出門,如果家人非常介意,那我們退而求其次,至少應該每天定時抱著寶寶在窗戶邊感受一下日光的直接照射,而不是一直呆在房間內。
褪黑激素的分泌本身具有晝夜節律,白天分泌少,夜晚分泌的多,因此,足夠的褪黑激素能夠促進生物鐘的形成,正常情況下,寶寶在6周的時候就可以形成晝夜節律了。
3、建立固定的夜間睡眠流程
孩子們需要一種習慣和可預測性來保障他們感情上的安樂和面臨全新的世界時的條理性和安全感,同時他們也需要習慣來保證其內部的生物鐘正確「運轉」---------摘自《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
作為成人,我們可以控制自己,這一秒還玩著電腦遊戲,下一秒就可以控制自己關掉電腦洗漱睡覺,但是嬰幼兒不行,他們缺乏這種高級技能,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注意「時鐘」---通過外部的力量來保證他們的睡眠。
對於新生兒來說,睡眠還沒有非常明晰的規律,所以我們可以先從固定夜間睡眠流程入手,幫助寶寶區分黑夜白天。
在寶寶進入夜晚睡眠的半小時之前,給寶寶洗個熱水澡--配合輕柔的睡眠音樂做個撫觸按摩--吃奶--入睡,總計時間1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如果是冬天,可能做不到天天洗澡,但撫觸按摩不可少,新生兒大多都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所以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奶睡暫時不需要上綱上線。
堅持固定的睡眠流程就如同給寶寶建立一個條件反射,當開啟流程的時候,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會進入睡眠的狀態,身體、情緒、心理上都知道了:該睡覺了。
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息時間就會規律起來,你將收穫一個按時入睡、準點起床的天使寶寶。
特殊答疑:
Q:有的家長會問,如果寶寶黑白睡顛倒了,睡到早上9點以後才起來,可不可以採用提前在7點的時候把寶寶喚醒的方式來糾正晚睡?
A:我不建議對小寶寶採用提前喚醒的方式,首先寶寶睡的晚不一定就會起得晚,有的寶寶即使晚上12點睡,早上依舊7點就起來,所以這個方法對這種寶寶無效。其次,如果寶寶起的晚,那說明他是需要這麼多的睡眠時長的,如果提前喚醒,有可能導致他起來哭鬧、精神狀態不佳、得不償失,不如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和他好好互動、帶出去遛彎、練習大運動,同時配合改善以上所說錯誤的育兒行為,平和的慢慢糾正。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