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想遊園主人不開門,寫下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氣憤還是欣喜

2020-12-13 縱豆蔻辭工

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憑藉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流傳千古。學生時代讀詩只覺得這兩句寫得好,不到園林便知春色滿園,一枝紅杏更給人留下無窮想像,亦如南北朝陸凱「聊贈一枝春」,一枝梅花便可傳去春意。

學生時代讀詩常常是囫圇吞棗,一般只注重一首詩最為經典的部分,而忽略了整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詩人的內心情感脈絡。而這首宋代詩人的遊園詩,常常也被我們忽略了太多內容。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題目為「遊園不值」,「不值」即「不遇」,寫不遇的詩作如《尋隱者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等,這些詩人都是想要去拜訪隱者卻沒有機會與之相見,宋代詩人葉紹翁則是想要去遊園,但是卻沒有得以實現。為何沒有實現呢?王維尋隱者而不語是因為隱者前往「雲深不知處」採藥去,葉紹翁為何無緣得見滿園春色呢?

豆蔻讀這首詩的一二句時一直有一個疑問——「應憐屐齒印蒼苔」的主語是「我」還是「園子的主人」?到底是主人家憐惜蒼苔,不想讓木屐踩踏於蒼苔之上,即使詩人久久地輕聲敲門,主人家聽見了,但是不想給陌生人開門,故而沒有給葉紹翁遊園的機會。

亦或是詩人自己非常憐愛這滿地碧綠的蒼苔,也為了不打破主人家和這滿園的寧靜春色而小扣柴扉,致使園子的主人沒有聽見,故而便無法來給詩人開門,讓他欣賞這滿園春光。

這裡面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蒼苔。無論主語是「我」還是「園子的主人」,為何我們都如此的憐愛蒼苔呢?說起蒼苔你會否立即想到那一篇劉禹錫的《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詩人雖居於陋室,然而環境悽清優美,掀開帘子看見的便是臺階上碧綠的青苔,在布滿蒼苔的庭院裡寫字讀書,修煉自己的內心,蒼苔便成了內心寧靜的一種象徵,這便體現了文人墨客高雅的精神。

再如宋之問的「房中無俗物,林下有青苔」。#每日一首詩#

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是被人們所稱道的千古名句,除了以一枝出牆紅杏而遙想滿園春光之美,無限留白,韻味無窮。「關」和「出」兩個動詞在前面兩句較為寧靜的筆調之下,更顯出春天的勃勃生機,不由得令我想到宋祁筆下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趣味全出,這首詩的趣味則全部在「關」字和「出」字上面。

我們以上面我所提出的兩種不同主語的視角來看待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進而來分析詩人不同的情感,究竟是欣喜還是氣憤呢?

如果詩人是以園子主人為憐惜蒼苔的主語,我久久敲門卻沒有得到園子主人的回應,即使猜想主人憐愛蒼苔,可是我久久地佇立卻得不到遊園的機會,心中難免會有一絲絲遺憾吧。

詩人在門邊彷徨正準備離開時忽然發現牆角冒出一枝紅杏,然後詩人寫下這首詩會否是存了一絲絲氣憤在裡面呢?寫下這千古名句,讓千百年來的人都知道即使你不讓我觀賞園林,然而我通過牆角一枝紅杏便可想像春色滿園。

而如果是詩人自己憐愛蒼臺,小扣柴扉,驀然抬頭卻發現一枝紅杏出牆來,借而卻遙想這滿園的春光,便是一種莫大的欣喜吧。豆蔻其實更為贊同「我」是「應憐屐齒印蒼苔」的主語,腦洞大開想出了園子主人或許也可做主語,感覺也頗為有趣。

本詩的最後兩句其實脫胎出新於陸遊的: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大家更喜歡陸遊的這兩句還是葉紹翁的呢?你覺得詩人寫作這首詩是欣喜還是帶著些許的氣憤呢?歡迎大家來留言討論啊。

別忘了關注豆蔻或者給豆蔻點個讚。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單選|詩人寫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欣喜還是氣憤

相關焦點

  • 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見人來開門。也許是園子的主人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了他的青苔吧。雖然進不去,但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瞧,那開得正盛的紅杏,就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詩人去好友家拜訪,或許是有事要談,也或許是想與好友一起欣賞春景,但不巧的是好友不在家。大約那個時候沒有微信QQ也沒有電話,而出門拜訪很多都是臨時起意,所以撲個空是常有的事情。詩人賈島《尋隱者不遇 》寫的就是類似的情形。「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葉紹翁《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據說,「一枝紅杏出牆來」被稱為史上最萬能的七言下聯,無論上一句詩是什麼,用這句來對準沒錯,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枝紅杏出牆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城無處不飛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個黃醇鳴翠柳,一枝紅杏出牆來」……諸如此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看得我掩嘴笑個不停。
  • 144期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葉紹翁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譯賞應憐屐(jī)齒印蒼苔,小扣柴扉(fēi)久不開。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牆來。 (園子主人)應該是憐惜園內青石板上的青苔,怕被我的木屐鞋踐踏到,所以敲了很久木門,仍然沒有主人來開門。一園子的繁花盛開的春景是關不住的,盛開的杏花枝頭已經探出了牆外。 此篇詩作,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也是葉紹翁的名篇。
  • 吳融的這首杏花詩,成就了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吳融,字子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一生也是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詩作也是極為經典,特別是他的這首《途中見杏花》,更是詩人眾多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另外這首詩還成就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怎麼吳融的詩就成就了葉紹翁的名句?
  • 葉紹翁春遊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美豔了整個春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遊園不值》,便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春遊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相信大家對於這首詩並不陌生,畢竟它誕生出了一個成語「春色滿園」和一句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顧名思義,這首詩寫的就是葉紹翁春日遊園時的所見所感。因此它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囊括了滿天絢麗的春光,可謂美豔了整個春天。
  • 江湖詩派詩人葉紹翁名詩十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選自《遊園不值》,相信我們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我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他就是南宋中期著名的詩人——葉紹翁。尤其是《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真的是絕美之詩作。還有一首《漢武帝》,寫盡諷刺揶揄。還有一首有意思的小詩,叫做《貓圖》,只有短短的12個字,卻生動活潑、形象風趣的把貓的一幅動態之圖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非常有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葉紹翁的十首有代表性的詩作,來感受一下這位江湖派詩人的詩風吧。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其實,「紅杏出牆」的本意並非形容豔情,而是春色的,它化用的是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中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
  • 讀一首詩葉紹翁《遊園不值》,一枝紅杏出牆,無憾滿園春色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代: 葉紹翁《遊園不值》作詩不同於作文,作文常先立意,詩則不必待意,有感遂發。葉紹翁這首《遊園不值》詩,寫春遊所遇,詩中所寫都是真實所見,恬淡自然,並無奇思奇語,然而有趣有理,有不知所以之妙,遂成佳作,眾口爭傳。正是一年春好之時,聽聞一處園林景色尤佳,於是前去尋訪。到了園林所在,卻發現柴扉緊閉。久扣不開,掃人清興。一門阻隔,滿園的春色則都看不得,十分遺憾。然而卻有出牆頭的紅杏一枝,非門牆所能關得住。
  • 幸得一枝紅杏 能見無限春光——葉紹翁捕捉到的一方春色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僅僅用了一處場景就把春天的蓬勃朝氣和美好風光描述得淋漓盡致,如今人們看到肆意生長的花葉,還是會聯想到「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畫面。詩人同時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新鮮的生命是不會被外力阻擋的,它們總能衝破層層阻隔,按照原本的生長軌跡登上舞臺。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對於這些「曲解」,個人覺得,詩詞從誕生開始就已經有了生命力,意思本身就是在變化著的,所以給古詩中某個名句變換意思,為今人所用並沒什麼不對。但有一點,大家要明白:當這個詩句放在原詩中解讀時,特別是在教孩子原詩時,還是要告訴他們詩人真實的意思。這是對古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孩子們的負責。
  • 宋詩不可忽略的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值得一讀
    現在只要一提起宋朝,人們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宋詞,這已經是成為了宋朝的一個標籤,非常像唐朝,人們只要一說起唐朝,那麼唐詩是怎麼也繞不過去。其實作為唐朝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帝國,宋朝除了宋詞之外,也還是有很多非常不錯的詩人,他們同樣的也是寫過很多優秀的詩作,例如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範仲淹、陸遊、楊萬裡等等,這都算得上是宋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文/周洪宇「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遊園不值》,是宋朝詩人葉紹翁所作。全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意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這或許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一枝紅杏探出牆頭,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
  • 身為宋人不愛寫詞偏愛寫詩,更創出「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典故
    比如本文要寫到的葉紹翁。詩人葉紹翁對這個名字可能我們了解的並不太多,但如果我要說這個詩人是「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原創作者,可能大家就很理解了。這個詩人是南宋中期之人,一生傳下詩詞有55首,但是這些詩詞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詩歌。身為一個宋代文人,在宋詞橫行天下的時代,不習作詞而喜歡寫詩,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另類了。
  • 二流詩人寫的一流詩,入選小學課本,不少家長卻認為不適合孩子讀
    此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沒有這首詩葉紹翁在文寺壇只能算是二流詩人,因為這首一流的詩作,他一詩成名。但這首年年入選小學課本之作,卻被不少家長認為不適合孩子們讀,原因就在詩的最後一句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一首頗有閒情逸志的七言絕句。江南二月,詩人乘興而遊,路過一家小院,準備進園賞花。
  • 南宋詩人葉紹翁改姓的原因是什麼?他和王維是什麼關係?
    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關於他的的詩大多是以七言絕句最佳,類如他所作的《遊園不值》中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說道酬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葉紹翁還是江湖派詩人,在他的詩中多以七言絕句最佳。向他的那首《遊園不值》中的句子一直被後世之人所誦讀。但然他也不只有這首詩,向他著名的詩就有《夜書所見》、《嘉興界》、《田家三詠》等等。在他所寫的詩中,景象明顯,卻又略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