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葉紹翁改姓的原因是什麼?他和王維是什麼關係?

2020-12-23 語文360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趙鼎黨事,被貶官。而正是因為這樣,葉紹翁因祖父被貶官的影響受累,家業中衰,在他年少的時候改名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關於他的的詩大多是以七言絕句最佳,類如他所作的《遊園不值》中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還有其他的,諸如《夜書所見》,寫的就是少年兒童連夜挑促織的故事,景象鮮明,反襯出了客中一人的孤寂;在《嘉興界》中主要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關於他的姓氏問題,他原本是姓李的,後來改性也是由於自己的祖父官職上的緣故。他的祖父名叫李穎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時期中了進士,曾擔任過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在建炎三年的時候,由於祖父李穎士抗金有功,被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可惜因趙鼎黨事,被皇上罷免了官職,自從這以後家業中衰,葉紹翁也就在他小的時候改以龍泉葉姓為子。

葉紹翁這一人物曾在朝廷擔任過小官職,他的學識也是出自於葉適。他長期居住在錢塘西湖之濱,要說他最好的朋友應該算是真德秀了,最屬他與葉紹翁的交往最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和葛天民互相酬唱。說道酬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葉紹翁還是江湖派詩人,在他的詩中多以七言絕句最佳。向他的那首《遊園不值》中的句子一直被後世之人所誦讀。但然他也不只有這首詩,向他著名的詩就有《夜書所見》、《嘉興界》、《田家三詠》等等。

在他所寫的詩中,景象明顯,卻又略顯不同。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作為江湖詩派詩人的葉紹翁自然少不了有屬於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詩中多以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其中在人們所誦讀的《遊園不值》一詩中,就呈現了這一特點: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在詩中不但渲染了濃鬱的春色,而且還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其次就是這首《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本葛天民互相酬唱。作為著名詩人,他的這首《遊園不值》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

而王維則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關於他的詩、畫成就都是很高的,蘇軾還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還曾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他在晚年時還有一個稱號為「詩佛」。他所著有的《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在世間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他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

《遊園不值》這首詩是詩人葉紹翁的名篇,在這首小詩中主要描寫了詩人春日遊園所見和所感。作者將一段閒情寫得很是富有情趣。作者來遊園本就是為了追尋春天的腳步,而主人閉園卻是因為愛惜青苔,這麼一說便溝通了主客惜春之心,使訪友不遇的惆悵頓時化為烏有。

這首詩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裡的花木。詩人猜想,大概這裡的主人是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於是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準備離去時,在抬頭的瞬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夜書所見

【原文】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及注釋】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注釋

①蕭蕭:風聲。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⑤籬落:籬笆。

【作品鑑賞】

《夜書所見》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

①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託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悽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裡,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②詩歌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託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悽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鬱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③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痴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夜書所見》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詩四句均是寫景。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三四兩句寫生活場子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悽愴落寞之感;秉燈夜遊,捉弄蟋蟀,兒童歡悅,流露忘乎所以、得魚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襯,均是不著痕跡地融匯在環境描寫之中。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燈、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寫動,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測,黑暗無邊,這是寫靜,靜得悽神寒骨、惆悵滿懷。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③ 悲歡對比,以歡襯悲。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夜書所見》實中有虛,寓虛於實,以實映虛,言有盡而意無窮

④傳情達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⑤ 擬人、通感,增輝添彩。「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意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發寒秋之感,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深長。⑥ 字斟句酌,「寒」「挑」傳神。「寒」字一語雙方,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悽清之意。「挑」字於細節逼真見妙趣。兒童的專注敏感、精挑細翻,兒童的屏息觀察、驚喜興奮,全在一「挑」。⑦ 虛實結合,以實映虛。全詩四句寫景寫人,所見所聞,或明或暗,全是寫實。滿耳秋聲,滿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兒童,猶如場景寫真,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這活靈活現的場景寫實巧妙地傳達出詩人愁緒滿懷、長夜難眠的悽清孤寂之情。實中有虛(客情),寓虛(情)於實,以實映虛,言有盡而意無窮!

【名家點評】

對於這首詩,錢鍾書《宋詩選注》說:「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若補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若,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心深處的悲哀了。

作者介紹

葉紹翁

葉紹翁,字嗣宗(sì zōng),號靖逸,龍泉(今屬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本 名葉紹翁字 號字嗣宗 號靖逸所處時代宋朝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浙江龍泉主要作品《遊園不值》《夜書所見》《四朝聞見錄》等主要成就存詩40餘首,多佳作職 業文學家、詩人

相關焦點

  • 江湖詩派詩人葉紹翁名詩十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選自《遊園不值》,相信我們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我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他就是南宋中期著名的詩人——葉紹翁。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之一,江湖詩派是南宋後期興起的一個詩派,詩人中大部分為布衣,或者是下層官吏。江湖派詩人常常會寫一些有關隱逸情緒和諷刺仕途的詩作,代表人物有劉克莊等等。葉紹翁在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又長期隱居在錢塘西湖。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為擅長,他的詩風非常清新脫俗、意境優美、饒有趣味。
  • 144期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葉紹翁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
  • 中國歷史上最深情的詩人——王維,公主為了他都終身未嫁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多才多藝,詩歌、音樂、繪畫無不精通,才藝多就算了,關鍵是,王維還是個很英俊的美男子,特別吸引女性的關注。如果不是公主的鼎力協助,在京城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王維,即使再有才華,要名揚天下估計也要段時日。這位玉真公主與唐玄宗感情極好,在他們年幼時,他們的母親便因捲入宮闈鬥爭而死去,只剩兄妹兩人,對玉真公主,唐玄宗是格外的疼愛。王維當然也知道公主對他寵愛有加,如果他能成為玉真公主的駙馬,其青雲直上指日可待,仕途名利都會撲面而來。
  • 裴迪:一生與王維關係密切,但歷史上卻鮮有記載的一代詩人
    ,裴氏第四十二世,官至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裴迪詩才橫溢,與當時詩壇的著名人物李白、高適、儲光羲、孟浩然、王維、崔興宗等,均有深交。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杜甫(712~770年)的生平與李白有許多相似處,也有許多不相似的地方,這或者和他們的出身、經濟狀況有關,也和他們的主觀努力和價值取向有關。杜甫一生,走的是一條大詩人該走、能走而且極具價值的道路。但與李白、王維走的道路不同。
  • 這個詩人寫的詩有點意思,語言清新且意境高遠,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是葉紹翁,提起葉紹翁大家或許會覺得有點熟悉,因為小時候學過的一首詩《遊園不值》裡面的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讓大家印象很深刻。葉紹翁祖上是在南宋當官的,他的祖父李穎士因為牽扯到趙鼎黨事件,這個事件大概就是因兩大權力集團在朝中相互爭權,然後秦檜最後取得了勝利,李穎士就連累遭貶,就在那個時候葉紹翁就改姓為葉了,所以大家不必奇怪為什麼他的姓氏和他的祖父不一樣,這是為了躲避秦檜的勢力的迫害,葉紹翁之後都在西湖這一邊生活,因此在這裡寫下了不少的詩文,因為他的詩文不但語言清晰,而且有人生哲理和對社會現狀的控訴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洛陽女兒行》王維十六歲所作大唐的詩人裡,王維是幸運的,生而幸運,太原王氏,大戶;母親,博陵崔氏,大戶。畢寶魁先生對於王維家庭的描述:「高高的門樓,深深的大院,院中分前後兩個院落,前面是帶有門沒事的一幢房屋,兩旁一邊是書房,一邊是客廳。穿過門洞,裡邊正房是七間大瓦房,左右還有東廂房和西廂房。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遊園不值 配圖 提及到葉紹翁,大家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 《遊園不值》—宋 葉紹翁龍泉人(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南宋文學家,江湖詩派詩人(江湖詩派,屬南宋後期興起的一個小派別,其詩作家多是草民布衣,或小官小吏,身份卑微,多以江湖習氣標榜)。擅長七言絕句,詩作語言清新,意境深遠。
  • 梧葉送寒,籬落燈明,葉紹翁的這首絕句意脈貫穿,詞淡意遠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宋代詩人。他的祖父李穎士在南宋建炎三年因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葉紹翁也受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他曾在朝廷做過小官,後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秋聲最能觸動客子思鄉之情,這首詩就是詩人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
  • 禪悅的詩人王維
    王維詩中最愛用「靜」「澹」「遠」「閒」一類字樣,還有「禪」「寂」「空」「無生」等佛家用語,他能夠用靜定從容的閒適心情,去觀察大自然,抒寫於筆端,作成絕佳的詩句。王維在詩藝上的成就,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對於禪理的玩味與修習。正是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
  • 葉紹翁想遊園主人不開門,寫下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氣憤還是欣喜
    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憑藉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流傳千古。學生時代讀詩只覺得這兩句寫得好,不到園林便知春色滿園,一枝紅杏更給人留下無窮想像,亦如南北朝陸凱「聊贈一枝春」,一枝梅花便可傳去春意。
  • 詩人和王維只有一字之差,一首唐詩和詩佛更是不相上下,山水如畫
    唐代文學史上,王維的歷史地位是沒有辦法撼動的。他對於山水景色的描繪可謂達到了極致,而且對詩歌當中浸透的人生哲理、禪意韻味也是他人鞭長莫及的。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詩歌當中浸透了對于田園隱居的嚮往。有點類似於陶淵明開創的世外桃源。
  • 武威故事|詩人王維在涼州
    詩人王維在涼州唐朝時期的武威,是西部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鑑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涼州設置了河西節度使,布駐重兵,用以抵擋吐蕃。大詩人王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737年出使河西,並駐留武威達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膾人口的詩篇,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武威的深厚感情。當時的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邊察訪軍情,一邊犒勞對吐蕃作戰有功的將卒。
  • 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
    本文章由不開心也許擁抱你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詩句是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家都說唐詩宋詞,那麼說起唐朝的詩人,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李白了,那麼今天我們不是講的李白,而且同樣在唐朝也是比較出名的詩人,那就是王維了。
  • 葉紹翁春遊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美豔了整個春天
    春遊,古稱踏青、遊春、尋春和探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體活動。許多文學作品都有記載春遊的生動景象,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唐詩宋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陸遊《山城踏青》:「客鬢不如堤上柳,數枝春動又青青」;歐陽修《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等,不勝枚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遊園不值》,便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春遊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相信大家對於這首詩並不陌生,畢竟它誕生出了一個成語「春色滿園」和一句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 葉紹翁《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據說,「一枝紅杏出牆來」被稱為史上最萬能的七言下聯,無論上一句詩是什麼,用這句來對準沒錯,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枝紅杏出牆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城無處不飛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個黃醇鳴翠柳,一枝紅杏出牆來」……諸如此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看得我掩嘴笑個不停。
  • 林徽因的孫子和孫女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原因是什麼?
    這樣一來,很多人便對其中的原因產生了莫大的好奇。那麼,林徽因的孫子和孫女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的原因是什麼?一、林徽因逝世後,梁思成的所作所為傷了子女們的心。熟悉林徽因的人應該都知道,她年輕的時候因為貌美且有才華而受到眾多異性的追求。
  • 《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美國詩人對詩佛王維精準又風趣的吐槽
    《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是商務印書館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小書。之所以說它小,是因為它整體輕薄,拿在手裡幾乎感受不到絲毫的重量。它不是什麼大部頭,但卻富含有用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薄荷綠將書的外觀團團圍住,與這本書的主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種簡明的清新和柔和。光是看這本書的封面就能夠產生莫名其妙想去深入的欲望。
  • 看似清新脫俗的小詩,王維的《竹裡館》其實在寫什麼?
    王維的這首《竹裡館》,歷來膾炙人口,自古及今,都認為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抒發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與高潔人品。的確,王維的山水詩,有佛教的禪趣,詩人特別愛描寫那清靜空靈的山水田園,刻畫恬靜安寧的心境,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聯繫。
  • 情如父子倆詩人:漫話唐代詩人王維、裴迪
    文/趙心放(王維)【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企業管理工作。近來年發表的各類體裁文字散見於網絡和本地報刊。重慶南岸作家協會會員。【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王維與裴迪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書畫樂亦佳。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才高趣雅,不孤芳自賞,在眾多朋友中,最要好的是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