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三分地」到底有多大?不是十進位的問題,孩子也能解!

2020-12-12 理工爸的育兒經

孩子學習小數時,往往因為它比較抽象而很難理解透徹。通過分數來理解小數,孩子會容易接受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教材中經常使用分數作為引導,再詳細講解小數的原因。

單位的換算,可以把分數和小數更好地融合起來,通過對單位換算的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小數的意義、靈活掌握小數和的運算技巧。

一畝三分地有多大?

我們學習的數學計算是十進位,且多數計量單位也是十進位的。可生活中有一些市制單位或英制單位,該怎麼換算呢?這個疑問,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一直盤旋在我的腦子裡,因為那個時候被爸爸的「一畝三分地」有多大的問題給難住了!

一畝等於10分,跟我們在學校裡學的面積單位完全不一樣嘛!而且市制單位裡的頃與公頃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有個「橋梁」來把兩邊連通!比如說:

1平方千米 = 1500 畝

可別小看這座「橋」,孩子在計算這兩種面積單位的轉換關係上,與做作業的差別可大了!而且,這個問題比孩子們通常的作業有意思多了!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 1500畝

同時縮小100倍。即:

10000平方米 = 15畝

老師有講過嗎?

按下來這一步很關鍵!很多家長可能會告訴孩子除以15就可以得到1畝等於多少平方米了,但是絕大多數孩子都不太容易理解,即使理解了,也是一知半解。

引入分數的思維:把兩都分成15等分,等式右邊每一分是1畝,等式左邊的每一份是10000 ÷15。

四年級的孩子,小數的學習還沒有涉及到循環小數。藉以機會,給孩子將來學習循環小數和公約數播下一顆種子吧!

把10000和15都5等分後再除,即:

2000÷3≈667

所以1畝≈667平方米。剩下的問題都容易了,如果孩子興致還很高的話,不妨多問幾個類似問題讓也孩子做。

也就是說,單位之間的關係,不一定全都是書本上學習的10的整數倍關係!

有沒點他的感覺

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習的意義何在?

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現象,現在的「書呆子」即使是在自己最擅長的考試上,也越來越力不從心了。現在的學霸,與「書呆子」漸行漸遠了!

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正是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的重大意義所在:

1,它與現實更貼切。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以後,我還清楚地記得父親當年問的這個「一畝三分地」問題,比起書本上的知識,對這個問題的求知與思考,我感覺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必須得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2,讓孩子對事物的更加立體。小學數學時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以上的單位是公頃,而且1公頃=10000平方米。中間沒有一個過渡單位,對孩子理解面積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很多孩子在填寫大面積選單位的問題上出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一點!

3,學習中也別有洞天。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樂趣在於,弄明白了這個問題,馬上又能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來,順藤摸瓜,往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豐厚收穫。

世界那麼大,看得越多,離「書呆子」越遠!

公制單位和市制單位,就像是兩個世界,有了這兩個世界的橋梁,連通後,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局限於某個特定的世界。英制單位也能轉換,學習十六進位、八進位或二進位也易如反掌!

1英尺 = 12 英寸;

3英寸 =___ 英尺?

1米 = 3 英尺 3 英寸;

6米 = ___ 英尺?

反過來:

1 英尺 = ___ 米?

1 英寸 = ___ 米?

如果用1A表示十進位裡的10,1B表示11……10就相當於十制裡的16,這就是十六進位。那麼,十進位的100用十六進位該怎麼表示呢?

孩子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一起去探索另一個世界吧!

相關焦點

  • 「一畝三分地」結出「增收果」
    在村民口中,無論自家的小園兒多大,都習慣叫它「一畝三分地」。「就房前屋後那一畝三分地能幹啥啊?種點時令蔬菜自家吃唄。」沒成想,這「一畝三分地」和扶貧、增收掛上鉤,還真種出了花兒、結出了果兒。 小毛蔥蒲公英成菜園「新寵」 海倫市長發鎮長華村貧困戶滿守祥今年71歲,過日子精打細算:「家裡房前屋後兩個小園兒,前園3分地,後園2分地,都讓我種上了毛蔥。」
  • 父親那一畝三分地
    妻子見大門緊鎖著,就去隔壁阿姨家閒聊,方才得知父親又去他那一畝三分地了。我帶著女兒向後面的麥田走去。遠遠地看見父親正彎著腰,在麥田裡忙碌著。「爺爺,爺爺!」聽到女兒的叫喊,父親抬頭見是我們,連忙將手在衣服上拍了又拍,快步走出麥田,來到女兒身邊,拉著女兒,前後左右地打量一番說:「我孫女兒長高了、漂亮了,但就是有點瘦,往後要多吃點,好長胖點!「看,今年收成又會很不錯!」
  • 我們的一畝三分地
    從省行黨委到駐村工作隊 , 從各級支部到全行員工 , 遼寧工行人用赤誠澆灌這片貧瘠的土地,把貧困農民視作自己的親人,把貧困地區當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耕耘和堅守:修路、建方塘、打水井,反租到包,陽光大棚,特色農業 …… 六年來,這一畝三分地已經被工行人打理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農民靠僅有的一畝三分地能發家嗎?
    問:農民靠僅有的一畝三分地能發家嗎?先把發家的界定搞請楚,究竟在一年中掙多少錢才算發家。有的人期望值並不高,現在一年掙一萬塊錢就認為是發家,有的人不滿足,掙一百萬才算發家,掙九十九萬就很失落。如果,三口之家在一年中能掙三十萬算是發家,掙二十九萬都不算,那在一畝三分地上一年能收穫十萬就算發家,達不到十萬就不是發家。回來再說在一畝三分地上經營什麼能一年純收入十萬。搞養殖,一畝地豬舍能養一百頭豬,一畝三分地每年能出欄一百三十頭豬,如果一頭豬賣三千,除去成本剩八百塊錢的話,一畝三分地一年就能收入十萬塊錢,三口人三畝九分地總收入三十萬,就算發家。
  • 一畝三分地是不是年輕人的歸宿?
    在這個日新月異,更迭交錯的時代一切仿佛雨後春筍一般,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裡,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技術的誕生,各種應用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隨之而來的失業,疾病,環境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或許對於平凡的人來說這些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60,70年代的人趕著國家建設的時代
  • 微小說:一畝三分地
    他緊接著又補了一句,「現在的年輕孩子和我們那時候可不一樣,年輕人有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就連生物鐘和我們都不一樣。」繡花一聽「生物鐘」這個詞,噗嗤就笑出了聲,「你這老頭子,老了老了說的話咋還時尚了,啥叫生物鐘啊?」老王頭抬得更高了,「這你就不懂了吧,」他有點得意了,「總之,一句話就是我們兩代人生活不一樣,住在孩子那裡多少有些不自在。」
  • 年度工作會上說了句「一畝三分地」,結果小失誤惹了個大麻煩
    在座談會上,一名基層同志講到「根據上級的安排部署,結合我自身所耕的一畝三分地,談一談2021的工作想法和計劃……」。萬萬沒有想到,會後大家對這句「一畝三分地」議論紛紛,當事人幾乎陷入被群批的局面。有的人說,太自私了,只考慮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的人說,太自我了,這塊地也不全是他耕的;有的人說,太自大了,居然不滿足自己負責的那一塊地;有的人說,太傲慢了,現有的地都不一定能耕好,還想耕多大地?為什麼一個詞會引出這麼多不一致的評議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一畝三分地」?
  • 「一畝三分地」說法源於皇帝「親耕」的耤田
    雍正皇帝在先農壇行耕耤禮(局部) 郎世寧繪  習近平主席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在專題聽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後特別強調,京津冀要「協同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這裡所說的「一畝三分地」代指什麼?
  • 「一畝三分地」哪來的
    文化北京【「一畝三分地」哪來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聽這名,有沒有歷史的厚重感?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位於西城區東經路21號,永定門大街西側的先農壇內。建於正陽門西南,與其東面的天壇建築群相對應。「一畝三分地」這個詞聽過吧,就是從這兒來的。 ​​​​(來源:@北京西城) ​
  • 俺的一畝三分地
    離一本錄取線差8分,但足以讓父母揚眉吐氣!他們渴望兒子光耀門楣,走出農村永遠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與這一畝三分地打交道!當然那是他們一廂情願... 自小憧憬養著羊放著牛成為高逼格的「農民企業家」的夢想,讓我偷偷報取了心中唯一的名校~河北農業大學,當然現實是學費夠低,離家夠近!父母甚至鄰居聽說我報農業大學,都勸我別學農,農業有什麼可學的!當然才識限制了他們說服我的能力,當然我夠木訥夠執著!
  • 【二進位】----十進位數轉換成二進位數
    這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數字,一共有10個,最大的是9,如果再加1,就要進位了,變成兩位數10了。這樣由0--9十個數字來表示並且進位規則是「逢十進一」,借位規則是「借一當十」就是我們常說的十進位的數。你知道嗎?除了我們常見的十進位的數,還有二進位、五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和六十進位的數。
  • 農民種一畝三分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父親說了句,現在還能幹等幹不動了再請人,能省一點就省一點錢唄。一畝水稻收1200斤,一斤水稻1.5元,一畝小麥收1000斤,一斤1.2元,一個人一畝三分地,算算一個人一年收入多少錢?父親算了一會說,水稻一畝地1800元,小麥一畝地1200元,一共3000元,一畝三分地應該是3900元。
  • 一畝三分地招小編(實習生)
    新媒體運營/網站編輯實習生(1-2名)職責:針對留學生和北美華人感興趣的話題,挖掘一畝三分地優秀內容,寫作公眾號文章等。有美國留學和生活經歷,興趣廣泛。2. 思維敏銳,能從用戶角度捕捉和發掘感興趣的話題。3. 文筆活潑,能訪談用戶、原創深度內容加分。4. 有新聞媒體、自媒體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5.
  • 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
    一個農民本來有自己地,自己的生活,但是他想要更多的地,就賣掉全部家當去伏爾加河對岸買更便宜的地。地一天1000盧布,即交1000盧布,那麼這一天他走過的所有的地都歸他。這個農民為了得到更多的地,瘋狂的奔跑,最後累死了,別人把他埋了,也僅僅只需要六英尺那麼一小塊。我想託爾斯泰是警告世人,我們需要的不多,不要太貪婪。
  • 基層青年幹部該怎樣理解「一畝三分地」
    春節假期結束,在河北返回重慶工作的車站,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親一句「不要留戀家裡這一畝三分地」,讓我不由聯想起自身工作,思緒良多。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小到具體工作、項目建設,大到地方發展、推進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遊戲」。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只掃自己的「門前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說不定還互相掣肘,甚至產生內耗。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六國「會盟而謀弱秦」,「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最後卻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惜乎六國,縱有吳起、孫臏、樂毅、廉頗等軍師名將,也只能功虧一簣。
  • 禪耕農場被破壞, 誰動了少林寺的「一畝三分地」?
    11日上午,20餘名少林寺僧人集體上,訪,要求政府解決禪耕農場問題。據了解,這座禪耕農場是少林寺僧眾的主要「勞動場所」,用僧人的話來講,耕地也是禪修,這塊不大不小的「一畝三分地」也是少林寺禪修的主要資產。然而在5月10日上午,位於少林寺塔林南邊的少林寺禪耕農場菜地,被一群自稱是「嵩山管理委員會執法人員」的人強行破壞。
  • 漢服文化中「一畝三分地」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漢服文化中」一畝三分地」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經常說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理好就可以了,「一畝三分地」具體是指的什麼呢,「一畝三分地」嘗嘗指的是個人利益或勢力範圍,在西方的概念中就是獨立自主的意思。如嫌別人多事的時候就說:「別人的事你就別過問了,還是先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吧!」,那麼,為什麼用「一畝三分地」代表個人的勢力利益呢,為什麼叫「一畝三分地」,不叫其他的呢,比如自己的地盤呢。
  • 最苦的日子,請埋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度好文)
    原創┃萬紅雲最苦的日子,請埋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苦字當前,埋頭做事。不可亂思,不可喪志。苦日子,有時候會把人苦傻;苦日子,有時候會把人苦哭;苦日子,有時候會把人苦的眼淚流不出。最苦的日子,請埋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問事非流長,不猜他人怎想,一心一意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們用心去耕耘一畝三分地,多問問自己,有什麼過不去的?心靜了,什麼事也都看淡了;我們用思考去耕耘一畝三分地,學會思考,善於思考,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我們用勤勞去耕耘一畝三分地,勤勞作,勤耕耘,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 扶貧日記丨我的「一畝三分地」
    我叫廖希根,來自醴陵市白兔潭鎮洙塘村,是一個「菜農」,如果這「一畝三分地」的菜生病了,我就會想辦法進行「施肥」或者「打農藥」,把產量提高。其實,我是一名扶貧專幹,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村的扶貧故事,來看看我們是如何打理我的那「一畝三分地」的。2017年4月份,在廣大黨員和村民的投票選舉中,我進入村委會,擔任扶貧專幹。從那時起,帶著大家的信任,開啟了我的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