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小數時,往往因為它比較抽象而很難理解透徹。通過分數來理解小數,孩子會容易接受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教材中經常使用分數作為引導,再詳細講解小數的原因。
而單位的換算,可以把分數和小數更好地融合起來,通過對單位換算的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小數的意義、靈活掌握小數和的運算技巧。
一畝三分地有多大?
我們學習的數學計算是十進位,且多數計量單位也是十進位的。可生活中有一些市制單位或英制單位,該怎麼換算呢?這個疑問,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一直盤旋在我的腦子裡,因為那個時候被爸爸的「一畝三分地」有多大的問題給難住了!
一畝等於10分,跟我們在學校裡學的面積單位完全不一樣嘛!而且市制單位裡的頃與公頃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有個「橋梁」來把兩邊連通!比如說:
1平方千米 = 1500 畝
可別小看這座「橋」,孩子在計算這兩種面積單位的轉換關係上,與做作業的差別可大了!而且,這個問題比孩子們通常的作業有意思多了!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 1500畝
同時縮小100倍。即:
10000平方米 = 15畝
按下來這一步很關鍵!很多家長可能會告訴孩子除以15就可以得到1畝等於多少平方米了,但是絕大多數孩子都不太容易理解,即使理解了,也是一知半解。
引入分數的思維:把兩都分成15等分,等式右邊每一分是1畝,等式左邊的每一份是10000 ÷15。
四年級的孩子,小數的學習還沒有涉及到循環小數。藉以機會,給孩子將來學習循環小數和公約數播下一顆種子吧!
把10000和15都5等分後再除,即:
2000÷3≈667
所以1畝≈667平方米。剩下的問題都容易了,如果孩子興致還很高的話,不妨多問幾個類似問題讓也孩子做。
也就是說,單位之間的關係,不一定全都是書本上學習的10的整數倍關係!
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習的意義何在?
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現象,現在的「書呆子」即使是在自己最擅長的考試上,也越來越力不從心了。現在的學霸,與「書呆子」漸行漸遠了!
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正是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的重大意義所在:
1,它與現實更貼切。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以後,我還清楚地記得父親當年問的這個「一畝三分地」問題,比起書本上的知識,對這個問題的求知與思考,我感覺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必須得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2,讓孩子對事物的更加立體。小學數學時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以上的單位是公頃,而且1公頃=10000平方米。中間沒有一個過渡單位,對孩子理解面積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很多孩子在填寫大面積選單位的問題上出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一點!
3,學習中也別有洞天。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樂趣在於,弄明白了這個問題,馬上又能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來,順藤摸瓜,往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豐厚收穫。
世界那麼大,看得越多,離「書呆子」越遠!
公制單位和市制單位,就像是兩個世界,有了這兩個世界的橋梁,連通後,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局限於某個特定的世界。英制單位也能轉換,學習十六進位、八進位或二進位也易如反掌!
1英尺 = 12 英寸;
3英寸 =___ 英尺?
1米 = 3 英尺 3 英寸;
6米 = ___ 英尺?
反過來:
1 英尺 = ___ 米?
1 英寸 = ___ 米?
如果用1A表示十進位裡的10,1B表示11……10就相當於十制裡的16,這就是十六進位。那麼,十進位的100用十六進位該怎麼表示呢?
孩子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一起去探索另一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