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最高的作文素材?別再去背司馬光砸缸了...

2021-02-15 魔都初高中英才養成計劃

轉自知乎的一個提問

逼格比較高的作文素材?

回答如下

看了答案,發現大部分都不是滿意的,或者大部分都是勞民傷財的

因為——當你積累的素材高考用不到,你積累的,都是自嗨

所以素材的積累,一定是性價比與逼格共存的

因此,這裡給大家一個,高逼格的素材積累方法,望共勉

以下是原答案

我以為,高逼格的作文素材,是一種,對於抽象化的概括性的世界觀的描述的內容

而同時,這樣的內容,比大家所謂的名人名言的積累,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因為我的概念性抽象化的概括,能夠具有普適性

就比如,這個世界有一個特質,叫做理性化的非理性

也就是,當我們這個社會統一化的使用理性的方法論的時候,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因為這個做法,會導致人們忽視,「理性」高效外衣包裹下的,低效的實質。

然後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世界觀,能夠應用的題目,有很多,而每當用到了,你就會感覺到,自己作文整個都升華了

舉個例子來說

2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們這個時代,「複製」無處不在:點擊一下滑鼠,可以複製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複製一個偶像;建造一條流水線,可以複製一批產品;圈劃一塊土地,可以複製一座城市;傳唱一首歌,可以複製一樣情感;閱讀一本書,可以複製一種思想……

上述現象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要寫成詩歌。(2)不少於800字;(3)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這道題目,是不是在說複製呢?表面說的是複製,真實來說,就是理性化的非理性

複製是一種效率性質的理性做法

但是這個世界卻將這樣的做法推演出去,成為具有普適性質的方法論

而這樣的方法論出現,就會有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看上去理性高效的複製,卻掩蓋了這個世界上新知識誕生的速度變慢,創意被不斷扼殺的低效實質

這樣角度論證,是不是很有逼格呢……

再比如

27、閱讀下面文字,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是符號的動物,我們習慣用「企業家」、「民工子弟」、「90後」、「殘疾人」……不同的符號來標識人的不同,自己也常常為「符號」所累,當人被「符號」遮蔽時,容易忽視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視自己的存在。

這道題目,看上去和上面這道題目毫無關係

但是世界觀,是不是趨同的呢?

符號是一種效率的做法,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對於一個人做到識別

但是,當我們這個時代,同一化的過度使用理性的時候

就會有問題——我們現在對於他人認知,太過於注重標籤,公司招人,就只看學歷,社團經驗等等這些的標籤

那勢必帶來問題

這個就是理性外衣包裹下的低效實質——我們會看似很快速的認知世界,實際上來說,掩蓋了我們社會認知低效的實質——我們已經很難以對於人產生洞察感,對於人性的閃光點,往往會被我們漠視。

再比如

27、閱讀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在百度時代,什麼樣的學問似乎都變得不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沒有必要嘛。你在百度上搜一下關鍵詞,一長串的東西全出來了——你記那麼多幹嘛?

這道題,是不是又是一樣的?

參考複製,我們的論證,就和之前的概念一致。

這個就是我們要積累的內容,一勞永逸的內容,是在於,它具有普適性

至於素材,積累那麼相關的幾句,就能解決問題

比如

韋伯曾說過,合理化的根本目標就是「效率」,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齊劃一,變得毫無差別。這樣的所謂的合理化的社會制度其實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

就這樣一句話,之前的幾篇文章,都能用

我想,這才能算是,性價比最高的逼格素材吧

萬能和逼格缺一不可。

至於那些關於正直勇敢勤勞善良真誠可愛大方溫柔的具體品質分類

司馬光砸缸戚繼光抗倭林則徐禁菸奧特曼打怪獸的莫名其妙事件分類的

適用面太小,確實有存在逼格的素材,但是如果高考用不到,那就是沒事在家的自嗨

如果你想要高考正好用到

我只有,祝你成功

最近比較懶,也比較忙

類似於「理性中的非理性」的抽象概念

我在線下課中,用「世界觀十法」概括,沒錯,一共有10個

而這十個抽象的世界描述有多強大呢?我可以說,這十個世界觀,基本可以將上海卷近6年所有的一模二模卷,還有近10年全國卷的內容,都寫進去

性價比與逼格兼顧的素材,我想就是這樣吧

以上

相關焦點

  • 百年語文教科書中的「司馬光砸缸」
    從圖1至圖3依次為1905年最新初等國文教科書、1921年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1998年人教社教科書「司馬光砸缸」插圖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不少人曾經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一個小兒郎何以能夠舉起大石,又何以能夠把大水缸砸破呢?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為什麼砸缸的是司馬光,厲害的人從小就厲害
    宋史中有一段話: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司馬光砸缸救人這講的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玩伴落水,其它小朋友都被嚇跑了,唯獨司馬光沉著應對,用石頭砸開了大水缸,把人救了出來。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百家故事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宋史》那麼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而只是一味的褒揚司馬光呢?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司馬光這個故事說起。少年司馬光。
  • 司馬光砸缸救得人後來怎麼樣了?聽說還做了宰相?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可故事中那位被救的小孩,一直是以「司馬光的小夥伴」這個身份,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後來他怎麼樣了呢?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在正史中的記載只有《宋史》一處,大致內容如下:司馬光從小非常好學,七歲的時候就拿著《左傳》,手不釋捲地讀著,有時候甚至忘記了吃飯喝水,看完書以後就經常給家人講書中的內容,街坊鄰裡都誇他聰明。
  •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在小學的課本上,往往都會出現關於司馬光的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當一個小孩子因為貪玩掉進了水缸之中時,旁邊的小孩子都無能為力,甚至害怕得哭了起來的時候,司馬光找來了一塊石頭,把水缸砸了,水流出來之後,孩子便被得救了。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這個故事也算是人盡皆知,咱們上小學的時候,它就在小學課本上。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可是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司馬光砸缸」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司馬光砸缸」並不是最好的結局途徑。砸缸雖然可以救人,可帶來的損失絕對不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叫周圍人來幫助,這樣才是最佳的辦法。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那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說
    在提起司馬光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司馬光砸缸,我們在小學課本上就學習過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司馬光在我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小小年紀就可以做出這種行為,可見本身也是非常聰明的。但是關於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也引發著人們的討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史書的記載上的確是有這件事的。關於司馬光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司馬光砸缸就出來的那位小孩,卻很少有人知道了,課本上也沒有寫出這個小孩的名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沒有說這個小孩是誰,所以關於司馬光救出的這個小孩,很多人也是充滿了好奇的,為什麼在這個故事的記載中沒有提到被救到的小孩的名字呢?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那你可知被救的小孩是誰?
    在幼兒啟蒙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以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輸送知識,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存在,例如匡衡鑿壁偷光,鼓勵孩子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學習,還有司馬光砸缸,教育孩子面對困難要冷靜並且智慧救人。
  • 課文標題有改動,司馬光不再「砸缸」,是因為馬未都的一句話?
    馬未都老師在某次的電視節目中就對課文《司馬光砸缸》的真實性提出過質疑,馬未都指出,司馬光生活的年代,是無法燒制出能淹沒一個人、直徑達到一米的大瓷缸的。「從文物論證角度來說,這事是假的!」我們先不考慮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但有一點,大家還是認可的,那就是宋朝及之前燒造的類似器型,都叫甕,不叫缸。
  • 唐宋歷史評論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自近代以來,有關司馬光的各種傳記層出不窮,僅據筆者所見即有十餘種之多,它們也都記述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這些著作中,以1918年孫毓修編纂的《司馬光》為最早,此書第二章「少年時代」轉錄了《宋史·司馬光傳》的相關記載。民國年間的另一部傳記章衣萍編《司馬光》,則以白話文的形式講述了少年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歷史典故。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言歸正傳,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並非《資治通鑑》,而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寫著司馬光砸缸的事跡。這件事最早記錄在《冷齋夜話》一書中,為釋惠洪所寫的。司馬光為救一小孩,機智砸缸。司馬光在看到玩伴不幸落入水缸裡後,他沒有流露出一絲膽怯,直接搬起一塊大石頭,就往缸上砸去。水就這樣自動流了出來,小孩得救了。從此事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小男孩。司馬光當時只有七歲,他在看到需要自己伸出援助之手去救別人性命之時,表現出像大人一樣的冷靜沉著與勇敢果斷。
  • 司馬光砸缸為何人盡皆知?成為「網紅」背後,是司馬池在「操刀」
    很多人不知道北宋興也司馬光亡也司馬光,更不知道這人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倒是對其砸缸的事樂此不疲,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一代小學生的課後作業,對於司馬光同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被史書記住,關於砸缸故事的含義,你是否有真正的品讀過。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這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可能是一個「小故事」,也就是「司馬光砸缸」了。王安石又沒有砸缸,又沒有寫歷史書給別人下定論,所以最終只能淪落為默默無聞的「奸佞」了。那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有什麼秘密呢?他在故事當中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呢?「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倒是記錄在正史《宋史》當中的。《宋史》是元朝人脫脫、阿魯圖等人編撰的。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司馬光砸缸救人?那個孩子是怎麼掉進去的?
    關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網上有一條段子是這麼說的:司馬光拍拍王安石的肩膀說道:「和老夫比,你還是太年輕了。」王安石淡然地說:「你不就是砸了個缸嗎?世人只知我砸缸,卻不知那孩子是怎麼掉進去的……」這當然是網友捏造出來的,辦公室陰謀與厚黑學讀多了的人,就喜歡捏造這類自作聰明的段子。你一哂就可以,千萬不要當真。歷史上有沒有」司馬光砸缸「這回事呢?記得有一次,馬未都先生與北京大學教授趙冬梅女士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展開唇槍舌戰。趙教授從文獻資料證明,司馬光砸缸救人了。
  • 關於歷史的真相:為什麼說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有待考證!
    最近有期電視節目就談論到宋代司馬光砸缸的歷史典故。可以說這個典故耳熟能詳,婦孺皆知。但是節目當中就有人對這個歷史典故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說司馬光砸缸是史學家杜撰出來的,更本是不可能發生的,真的是這樣嗎?
  • 說起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後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陝州下面四叔就講講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解析為什麼這個故事傳播得人人皆知,他救出來的小孩到底是誰?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介紹他?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開始,是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的時候,有一孩兒不小心掉入水缸中。司馬光當機立斷,舉起石頭把水缸給砸碎了。從而挽救了一條生命。
  • 【閱讀之書中淘金】+4.18+巜司馬光砸缸》
    作者:寶寶知道 sw3012000206巜司馬光砸缸》中國經典故事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裡的同伴。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