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開年,接連兩起猝死的新聞引發大眾熱議。
1月1日元旦當天,陪伴我們童年的魔幻電視劇《巴拉拉小魔仙》中美琪的扮演者被曝心梗猝死,年僅25歲。時隔兩日,拼多多員工22歲的女孩,被曝於2020年12月29日猝死於上下班路上。
20歲,花一般的年紀,剛剛走出學校的大門,對未來充滿無限期盼,卻在突如其來的死神手下被迫停下了腳步。
據了解,多數平時看似身體較為健康的人,在發病不到六小時內突然身亡,這種因為短時間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的情況就是猝死。
現下,「猝死」的案例愈發年輕化,亟待重視。那麼猝死到底為何發生?都有哪些症狀?遇到猝死患者,我們應該如何做?
可能導致猝死的多種原因
近年,諸如心梗、糖尿病等以往熟知的「老年病」逐漸盯上了年輕人。
現今,時代快速發展之下,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996」「007」「內捲化」等標籤接踵而來,肆無忌憚的侵蝕著年輕人的休息時間,加劇了焦慮與壓力,加班熬夜、抑鬱情緒、過度勞累等問題縈繞在每個「打工人」的身邊。猝死患者趨於年輕化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約有八成的白領正處於過度疲勞狀態當中,而在30~50歲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6%死於過度疲勞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八成為心源性猝死。
根據數據顯示,近年來年輕人心梗發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長。
一樁樁鮮活心臟停止跳動的案例,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據北京新聞廣播記者報導,80%以上的猝死為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常常發生在患有冠心病、心衰、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身上,他們發生猝死的機率比一般人群增加5~10倍。
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高危因素的潛在冠心病患者,以及經常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熬夜的人群,也是發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良習慣同樣值得重視,比如年輕人習慣於長期夜生活,熬夜上癮;由於工作繁忙長時間靠外賣生活,重油重鹽飲食油膩;更有部分人大量吸菸酗酒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猝死的導火索之一。
這些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加之工作壓力、身體因素的雙重疊加,為猝死埋下了一顆顆炸彈。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茨威格言道。但是,疾病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遠離猝死,重視身體預警信號
北京恩平中醫研究院院長吳用在接受傲骨女人採訪時表示:「雖然猝死是突然發生的,但是身體其實早就出了問題,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久積成疾,我們需要關注並重視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吳用
北京恩平中醫研究院院長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
高級中醫師、中醫手面診培訓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機構體質養生專家
國家級首屆高級養生保健師師資
《大國中醫》副主編「大國好中醫」稱號
中國古籍出版社編委
吳用介紹,中醫裡面有面診和手診,一定程度上可以發現不明真相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徵兆。
以手診為例,男看左手,女看右手,先看五指尖,紅暈飽滿有光澤,這是健康的,如果五指尖乾癟、發青、發紫、發黑,多半是供血不足導致的,這種人就有猝死的風險。
再比如面診,主要看三焦,面部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肝、膽、脾、胃,下焦主腎、膀胱、小腸和大腸,如果上焦就是眉毛以上額頭部分發黑,或者有潮紅,這種發生猝死的風險就比較大。特別是潮紅,也是高血壓的徵兆,這種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比較大,比如心梗和腦梗。
多數患者在猝死發生之前的幾個月內,就會出現諸多症狀。在臨床上常見的猝死症狀有胸悶、胸痛、心慌、呼吸不暢、頭暈、大汗、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等等,以及不典型的心絞痛,如腹痛、牙痛、左肩部疼痛等都同樣值得重視。
如何預防、自救及急救
從中醫角度講,避免猝死首先不可違反天道,即自然之道。人體臟腑運行都遵循自然之道,什麼時辰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比如在凌晨一點到三點,肝經當令,肝主藏血,這個時候人就應該進入深度睡眠,休養身體。有些人卻在這個時間去熬夜工作,或者做激烈運動,那就要出問題,很可能導致心臟缺血,增加發生猝死的風險。
很多人仗著年輕,認為熬一兩個夜不算什麼,可是熬上五六天呢,甚至有人熬上半個月,那就要命了!猝死就是在身體極限內,在某一個時間點能量達不到,流出心臟的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到心臟,因為能量不夠,導致心臟缺血而死。很多老年人去世的時候都是在夜裡兩三點,就是因為這個時候是人身體能量最弱的時候。所以該睡覺了,就好好睡覺,該休息了就好好休息。
我們看老祖宗造字很有意思,運動,是兩個字,也是兩個動作。五臟六腑運化運行謂之運,身體四肢做各種動作謂之動。動的時候是妨礙運的,而不動的時候,就是靜下來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運。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吃完飯不能做激烈運動,不能和胃搶血液對吧。吃完飯就馬上運動或者工作,時間長了就會得胃病。所以,運動也要遵循自然之道。
這個運是運化,又是命運的運。命是不能改的,比如,你出身什麼家庭這叫命,但是運是變化的,12時辰對應12經絡的運行,人的起居飲食、工作生活也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要遵循自然的大道。
其次,就是要避免「過度」。例如在跑步時,如果出現手腳發麻、頭昏眼花,就要停下來休息,如果強迫身體去跑,就是過度,就容易發生危險;長期熬夜也是因為過度,透支了身體。
所以,從中醫養生角度,要重視身體預警信號,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此外還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疾病預防和急救知識。
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三高會導致血液中斑塊增加甚至出現血栓,加之氣候和情緒變化可能引起心腦血管收縮,進一步導致心血管狹窄,進而引發心梗、腦梗、肺梗。因此,要遵醫囑控制病情,更要主動地測量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最大限度避免猝死的發生。
對於辦公室白領、學生人群也要避免久坐不動,保持忌煙少酒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保證膳食平衡、避免高油高糖飲食,都是至關重要的。
最後,如果已經有反覆發作心絞痛的情況下,在出現持續的胸痛時,首先應該保證使其就地休息,停止一切活動,全身放鬆。如攜帶有硝酸甘油,在沒有血壓過低、心律過慢或者青光眼的情況下,可以含服一到兩粒。
而發生心梗時,中醫的急救方法第一時間要準備葡萄糖或者糖水,比如蜂蜜水,心臟的能量來自於脾的能量,脾主運化,如果餵食糖水可以喝進去,就可以給心臟補能,這能幫助病人爭取到更寶貴的搶救時間。
中醫的另一種急救方法就是刺絡。突發心梗、腦梗的人,腳心處通常會有一塊皮膚顏色發黑,用針刺破發黑處的皮膚,人一般能迅速甦醒過來。(文/傲骨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