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二者內容相似度很高

2020-12-2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據報導,BuzzFeed周四宣布,該公司已同意以股票形式收購Verizon Media旗下的《赫芬頓郵報》(HuffPost)。

此次收購是BuzzFeed和Verizon Media更大規模交易的一部分。Verizon Media是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的子公司。這兩家公司之間有諸多重疊之處。BuzzFeed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與該公司的前總裁肯·萊勒(Ken Lerer)也是前《赫芬頓郵報》的聯合創始人。2005年,他們創辦了《赫芬頓郵報》。隨後,他們辭職又創辦了BuzzFeed,而《赫芬頓郵報》則在2011年以3.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AOL(後者之後又被Verizon收購)。

作為這次收購交易的一部分,Verizon將獲得BuzzFeed的少數股份。另外,Verizon也會向BuzzFeed進行少量投資。收購之後,BuzzFeed也將與Verizon旗下的Verizon Media共同分享平臺上的內容,並在廣告方面探索合作機會。

雖然此次的收購交易是數字媒體行業合併趨勢的一部分,但和其他的收購相比,BuzzFeed的這筆交易對其影響並不顯著。例如,Vice收購Refinery29之後,後者帶來了大量的新受眾;Vox收購的NY Media為其帶來了新的訂閱業務收入。但BuzzFeed和《赫芬頓郵報》的內容相似度很高。不過,最終收購《赫芬頓郵報》還是會有助於為BuzzFeed帶來更多流量,並增加廣告總庫存。

如今,整個媒體行業競爭激烈,許多數字媒體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削減開支。《紐約時報》幾年前轉型啟用了訂閱模式,大獲成功。但佩雷蒂認為,要求讀者為平臺上的內容付費會限制平臺的受眾類型。

「訂閱模式會導致平臺越來越趨向於服務某一特定群體、特定受眾,而非廣泛大眾,」佩雷蒂在提到《紐約時報》的新訂閱模式時說道。

對於訂閱模式受眾的局限性,佩雷蒂的解決方案似乎是收購《赫芬頓郵報》,提高平臺內容的傳播範圍,增加廣告收入,持續為大眾用戶提供免費內容。未來佩雷蒂或許還會繼續收購其他數字媒體平臺。

「只有一小部分受眾群體的訂閱類報紙會對選民、對大眾、對年輕人等等產生影響嗎?」他說,「我相信,我們有非常大的市場機會,去滿足這類消費者的需求。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願意訂閱某一個出版物。」

相關焦點

  • 挑戰訂閱模式,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
    挑戰訂閱模式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或將被視為對近年盛行的媒體訂閱模式的一種挑戰。當前,全球媒體行業競爭激烈,許多傳統媒體為了生存不得不削減開支,並調整為付費訂閱模式。《紐約時報》幾年前轉型,啟用訂閱模式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儘管如此,BuzzFeed創始人佩雷蒂認為,要求讀者為平臺上的內容付費,會限制平臺的受眾類型。
  • 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其CEO曾與他人聯合創辦了赫芬頓郵報
    【文/觀察者網 陶夢】遣散身價高昂的新聞記者「夢之隊」、關閉核心競爭力的博客自媒體撰稿平臺……曾被譽為美國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報紙」的《赫芬頓郵報》(HuffPost)在這兩年頻頻受挫,自去年傳出要被威瑞森媒體(Verizon Media)變賣的消息,更於昨日(11月19日)被坐實,數字媒體巨頭BuzzFeed將以全股票方式對其進行收購。
  • 最前線|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數字媒體的抱團取暖會有效果嗎?
    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周四在一份聲明中宣布,該公司將收購美國網絡媒體公司Verizon Media旗下的《赫芬頓郵報》(HuffPost),交易金額未透露。聲明表示,收購之後,BuzzFeed和HuffPost仍將作為兩家獨立的新聞機構運作。
  • 好內容如何賺錢?請收下BuzzFeed的盈利模式轉變經驗
    內容即財富「內容即財富」中的財富指的不是內容產生的版權收入。「BuzzFeed成立之初,我們雖生產內容,但幾乎不通過內容賺錢。整體上,內容營收可以達到1. 5 億美元,相較於內容成本還有富餘。這是一筆絕妙的生意——BuzzFeed可以從中獲得很高的回報。其原因在於,BuzzFeed有一個龐大的內容矩陣,也有大量忠實的受眾。此外,Buzzfeed常年關注什麼內容更能刺激用戶分享,並且在用戶行為預測上也累積了一定經驗。BuzzFeed早期注重的是讓用戶向好友分享內容,現在則可以沿用數據驅動的模式去設計內容與產品,從而刺激用戶購買、交易,或是開始一趟旅行。
  • 《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馬雲的建議改變了我的職業道路
    近日,據美國消費者與商業頻道報導,《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阿麗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是馬雲的建議促使她離職,創辦了專注於提供健康和保健內容的新媒體公司Thrive Global。馬雲和蔡崇信還對該公司進行了投資。
  • 《赫芬頓郵報》招中國編輯:熟悉生活娛樂新聞報導,懂中英文
    上個月,《赫芬頓郵報》創始人、總編輯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表示,希望能夠在一年內開啟《赫芬頓郵報》的中國版,其「優質的生活、娛樂內容能夠和千百萬中國受眾接觸」。赫芬頓也曾表示,中國版的《赫芬頓郵報》將主打生活和娛樂內容。「《赫芬頓郵報》正在尋找一名能為網站帶來中國讀者的編輯。」
  • 《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馬雲是我去辦新媒體的指路人
    【編譯/觀察者網史雨軒】 《赫芬頓郵報》是一家美國評論性媒體,阿麗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2011年成為總編輯,同年流量一度超越《紐約時報》,2012年榮獲普立茲獎。由於過度操勞,阿麗安娜2016年8月離職。
  • Uber兩名董事離職 包括赫芬頓郵報創始人
    《赫芬頓郵報》、健康護理創業公司Thrive Global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騰訊科技訊 7月24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三,網約車巨頭Uber宣布,兩名董事會成員離職。
  • Buzzfeed:盈利困境下媒體內容公司的「攻與守」-虎嗅網
    Buzzfeed擅於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大量流量、粉絲,藉助分享作為核心增長動力,甚至將很多知名的大媒甩在身後;逐步規模化之後,Buzzfeed的內容開始走向原創、多內容品牌、短視頻的路線,內容品質也有所提高。
  • 媒體不是卑鄙生意同義詞 赫芬頓郵報要做正能量
    差不多10年前,她一手創辦了世界第一份純粹意義的網絡報紙:赫芬頓郵報。支撐該報的兩大要素是:優質的網絡博客寫手以及新聞聚合,從政治到流行文化,幾乎無所不包。有著多年媒體從事行業和寫作經歷的赫芬頓現在卻開始反思長期以來關於新聞的定義。在過去不久的達沃斯論壇,她向全世界宣布了赫芬頓郵報新的方針,專注於「正能量」新聞,也就是她所說的「What’s working」。
  • Buzzfeed:原創、賣貨、廣告,盈利困境下媒體內容公司的「攻與守」
    Buzzfeed擅於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大量流量、粉絲,藉助分享作為核心增長動力,甚至將很多知名的大媒甩在身後;逐步規模化之後,Buzzfeed的內容開始走向原創、多內容品牌、短視頻的路線,內容品質也有所提高。
  • 從一起收購看過去一年全球新聞業的 7 個變化趨勢
    Bankoff 在調研後認為兩站只有 4% 的用戶重合度,收購之後將形成補充。目前 Vox Media 一共有這 7 家媒體網站:體育:SB Nation,成立於 2005 年,由兼職作者群維護的 300 多個網站組成。
  • 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收購營銷實驗室Kingfish,大舉進軍社會化營銷...
    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收購營銷實驗室Kingfish,大舉進軍社會化營銷領域!現在,Buzzfeed為豐富其自身內容,已經對Kingfish實驗室進行了收購,而Kingfish的工程技術隊伍,以及其中一位聯合創始人Jeff Revesz都將前往BuzzFeed工作。
  • Pound:BuzzFeed的網絡傳播優化與理解流程
    BuzzFeed是由赫芬頓郵報的創始人Jonah Peretti於2006年創辦的新聞聚合網站,總部位於紐約。該網站從數百個新聞來源那裡獲取訂閱源,通過搜索、發送信息連結,讓用戶可以瀏覽當天網上最熱門的事件,被稱為是媒體行業的顛覆者。
  • 野心勃勃的BuzzFeed為何在國際市場接連受挫?
    從2013年開始,美國數字內容媒體巨頭BuzzFeed就啟動了全球化戰略,在不到兩三年的時間內高歌猛進,打入了七八個國家的媒體市場。可是近年來,BuzzFeed在美國本土外的生存和發展並不樂觀,在相繼關閉了西班牙和法國的分部後,又在近日開始售賣其在德國的業務,不斷縮緊自己的全球化擴張戰略。
  • 【美示威者衝進佩洛西辦公室擺拍】美國赫芬頓郵報消息,大批川普...
    文 / 冷靜2021-01-07 19:34:21來源:FX168 【美示威者衝進佩洛西辦公室擺拍】美國赫芬頓郵報消息,大批川普支持者6日衝進美國國會,導致國會辯論進程中止,人員緊急撤離。
  • BI創始人解讀貝索斯收購動作:傳媒與電商很相似
    前言: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事情繼續發酵,媒介大佬們也紛紛出來指點江山,BusinessInsider創始人Henry Blodget發表文章,他認為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原因是傳媒與電商很相似,這體現在下面三點:數字新聞和電子商務是傳統競爭者無法進入的領域;數字新聞和電子商務都是可以被深度個人化定製的產品;非贏家通吃的市場。
  • 美國在線的新生存法則:低成本內容模式
    在全美「超級碗」比賽的第一天,美國在線宣布斥資3.5億美金,收購了被稱作「網際網路第一大報」的在線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HuffiontonPost)。事後,阿姆斯特朗對這樁交易非常樂觀,「這筆交易將會引發『1+1=11』的效應,進一步將美國在線打造為新聞、娛樂等內容的領先生產商」。
  • 大公司頭條:今日頭條將引入 Buzzfeed 自製視頻內容;滴滴在成都...
    據《紐約郵報》的報導,阿里巴巴多位高管上個月與克羅格高管進行了一次初步會談,目前還不能確定未來是否會合作。有消息稱,兩家公司已經就線上和線下銷售達成了初步協議。克羅格是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商。微信小程序可以跳轉到應用裡了。
  • 會員制度對BuzzFeed News來說意味著什麼
    他表示,「這些公司佔有絕大部分的廣告收入,並且支付內容創作者的費用遠遠低於創作者向用戶提供的價值」。佩雷蒂強調這種權力失衡是當今媒體行業面臨的許多困境的核心,尤其是定義數字內容的「逐底競爭」(race-to-bottom)機制,以及過濾泡沫在政治話語中發揮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