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內容如何賺錢?請收下BuzzFeed的盈利模式轉變經驗

2020-12-11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新聞聚合平臺BuzzFeed的轉型正在悄然發生。這些年,BuzzFeed的主要營收都來自於原生廣告,但在今年,這項營收的比重將降至20%,而內容驅動的購買佣金和自身的品牌產品,已經成為BuzzFeed越來越重要的營收構成。數據顯示, 2019 年BuzzFeed創造了3. 2 億美元的收入。

BuzzFeed CEO 約拿·佩雷迪(Jonah Peretti)最近做客Digiday時透露:「這三年,BuzzFeed的盈利模式已經改變。」

作為最成功的數字媒體之一,BuzzFeed如何轉型成功?它的經驗何以為同行提供借鑑?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獨家編譯Digiday對BuzzFeed CEO的採訪,幫你解答上述問題。

內容即財富

「內容即財富」中的財富指的不是內容產生的版權收入。

「BuzzFeed成立之初,我們雖生產內容,但幾乎不通過內容賺錢。(有了一定積累後)我們再通過製作原生廣告來賺錢。現在,我們建立起了一個媒體網絡,每個視頻的前貼片廣告和中插廣告都能產生利潤,每篇文章也能通過程序化廣告、定製廣告和直銷廣告產生收入。」

整體上,內容營收可以達到1. 5 億美元,相較於內容成本還有富餘。

從分享為王到購買為王

去年一年,BuzzFeed的商業化下遊產生了 10 億美元的可觀收入。讀者在《送禮指南》裡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產品介紹,可以直接點擊跳轉,而BuzzFeed從成交額中抽取聯盟營銷佣金——每筆訂單抽成10%。

這是一筆絕妙的生意——BuzzFeed可以從中獲得很高的回報。其原因在於,BuzzFeed有一個龐大的內容矩陣,也有大量忠實的受眾。此外,Buzzfeed常年關注什麼內容更能刺激用戶分享,並且在用戶行為預測上也累積了一定經驗。

BuzzFeed早期注重的是讓用戶向好友分享內容,現在則可以沿用數據驅動的模式去設計內容與產品,從而刺激用戶購買、交易,或是開始一趟旅行。BuzzFeed拉動銷售的能力從旗下的美食品牌Tasty的成功中可見一斑。Tasty是一個將內容和產品合二為一的品牌,通過將品牌授權給食品、廚具、食譜獲得利潤。光是食譜一項的銷售就達到了 80 萬冊,而獨家上架沃爾瑪的廚具產品線售出了 400 萬份,新書和新產品也在持續推進。

有公開數據表示,BuzzFeed在 2019 年對品牌產品的零售收入預估值為2. 6 億美元,是 2018 年的 2 倍。

歸因和反思

舉個例子,有不少人會因為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了關於某部電影的信息而特意去觀看那部電影,但《紐約時報》卻不會因此獲得任何好處。但對於BuzzFeed來說,讀者通過BuzzFeed所接觸到的各種文化產品,都可以為平臺帶來利潤,因為在傳統媒體紛紛線上化的「滑屏時代」,內容已經可以直接和消費聯結在一起。

過去,媒體會採用植入廣告或撰寫軟文的形式為電視節目打廣告,並且效果可觀。在BuzzFeed看來,作為「剪線一族」的年輕一代可能根本不看電視,與電視節目產生關聯也就無從談起。 也就是說,不看電視的一代身處的是完全不同的環境,你無法將他們與過去的文化產品相連接。而現在,這一切有了新的可能,畢竟如今你已經可以在線上收看電視節目了。

BuzzFeed News:初心仍在

眾所周知,早期的BuzzFeed以病毒式傳播的娛樂內容見長,但到了 2016 年,公司把新聞和娛樂拆分成兩個獨立部門,前者關注嚴肅新聞,後者關注娛樂、社交網絡和生活方式。 2017 年甚至上線了BuzzFeed News獨立網站,維持新聞報導的獨立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BuzzFeed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嚴肅的新聞內容給BuzzFeed帶來了光環,增加了可信度,也收割了一批忠實的用戶。這也是對BuzzFeed.com功能的完善,除了提供娛樂內容外,在重大事件發生時,BuzzFeed能夠作為新聞機構生產內容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在約拿看來,BuzzFeed從平臺、用戶的關係以及市場地位中收益不少,同時公司要嘗試以一個整體來實現盈利,這個計劃預估在今年可以實現。

2019 年下半年,BuzzFeed盈利能力有所增強。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經營一家大規模的全球公司並實現盈利,能貢獻力量的新聞部門就顯得至關重要。舉個例子, 2018 年,BuzzFeed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和Netflix和Hulu等流媒體公司達成合作,開發基於事實報導的影視項目。

300 名全球員工,2. 5 億月PV,BuzzFeed News貢獻的流量達到1/4。此刻,BuzzFeed絕不僅限於簡單的內容領域, 2018 年彭博社的一篇報導就曾提到,當時非內容的營收已經佔了1/3,包括影視製作、版權、產品、電商等,這一筆收入的佔比只會越來越大。

如果說創立初期的BuzzFeed是一家單純的新媒體公司,現在的BuzzFeed更像是一家基於內容,包含媒體業務的綜合公司。

好內容可以賺錢嗎?BuzzFeed的成功轉型或許提供了一個答案。

參考連結:

1.https://digiday.com/podcast/buzzfeed-ceo-jonah-peretti-revenue-pie-affiliate-commerce-branded-attribution-news/

2.https://digiday.com/media/tasty-centerpiece-buzzfeed-aims-260m-branded-product-sales/

3.https://digiday.com/media/buzzfeed-news-is-helping-drive-buzzfeeds-hollywood-ambitions/

相關焦點

  • Buzzfeed:盈利困境下媒體內容公司的「攻與守」-虎嗅網
    宿命循環,Buzzfeed的盈利困境總體而言,BuzzFeed無論從商業拓展路徑還是發展模式,雖然BuzzFeed提出了數字內容發展的大框架,即內容、商品、廣告,但長期以來,BuzzFeed基本還是未跳脫出媒體內容+分發渠道的價值這一大邏輯。
  • Buzzfeed:原創、賣貨、廣告,盈利困境下媒體內容公司的「攻與守」
    喬納佩雷迪01.宿命循環,Buzzfeed的盈利困境總體而言,BuzzFeed無論從商業拓展路徑還是發展模式,雖然BuzzFeed提出了數字內容發展的大框架,即內容、商品、廣告,但長期以來,BuzzFeed基本還是未跳脫出媒體內容+分發渠道的價值這一大邏輯。
  • 野心勃勃的BuzzFeed為何在國際市場接連受挫?
    過於依賴廣告的媒體都不太好過 大部分數字內容媒體的發展都依賴於原生廣告的收入,但目前的經濟形勢導致這一收入來源極不穩定,很多廣告主都為了節省開支而停止廣告投放。BuzzFeed在美國本土的業務雖然也十分依賴原生廣告,但其盈利來源已較為多元化,在自主品牌商品、加盟業務上都有不錯的表現。2019年,BuzzFeed在美國的總收入高達3億美元。
  • BuzzFeed CEO:2020年的五個小目標
    具體來說,2020年,Buzzfeed有5條新目標:1.建立可持續盈利媒體網絡,發揮內容生產-收入-投入生產的飛輪效應;2.將內容與商業結合,成為企業轉型的最佳戰略合作夥伴,使其與消費者直接對接;3.開創電視行業未來,補充流媒體服務,幫助其增加用戶減少流失,同時挑選優質內容與用戶分享,並且創造原創內容;4.建立「付費社交」
  • 美國數字媒體廣告業績不佳 但BuzzFeed預計全年盈利
    今天,數字媒體公司Buzzfeed公司CEO喬納·佩雷蒂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宣布,該公司將償還因業務下滑而被迫今年減薪的員工,並預計全年盈利。佩雷蒂 7月份對媒體表示,他預計該公司全年收支平衡,也可能盈利。
  • 會員制度對BuzzFeed News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一類企業試圖用風險投資的資金創造奇蹟,同時在Google與Facebook的重壓下面臨著嚴峻的生存環境。而其中,BuzzFeed是唯一一家開始轉向讀者收入模式的網站。BuzzFeed將其新聞部門獨立,成立BuzzFeed News,實現了其訪客數量的躍升。
  • BuzzFeed內部信揭示行業現狀
    在第一張圖中,傳統出版被看作是媒體公司向用戶分發內容的單向行為,沒有任何類型的輸入或反饋的模式。第二張圖展示了數字出版物的早期模式,與第一種看起來非常相似。雖然玩家的數量已經增長,但反饋或與用戶的互動依然很少。
  • 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是怎樣玩轉病毒式傳播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BuzzFeed的軟體工程師為了迎合用戶,在App裡面安利的遊戲或在離線模式下,都插有貓的身影。在社交網絡的早期,人們討論的都是關於幽默段子、萌寵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些帖子是你無法抗拒分享的,這也就是BuzzFeed起手的話題。
  • 開個花店怎麼賺錢?揭秘四種花店的不同盈利模式!
    想開花店的最先想知道的是需要多少的成本預算,昨天上篇文章妖姬說了4種模式的成本預算,具體連結在此:開一家鮮花店需要多少錢?小編親身開花店經驗告訴你!那麼想必你最關心的是4種花店模式的運營模式了,這4種花店該如何盈利呢,下面大家直接進入重點。
  • 自媒體怎麼賺錢?自媒體的9種盈利模式!值得收藏!
    很多自媒體人粉絲一多就想著賺錢,但是又不知道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去賺錢,很是著急。其實自媒體的盈利方式有很多,而且收益也很豐厚,只要你有足夠多的粉絲,盈利根本不在話下。那到底有多少盈利模式呢?4.線下演講>這個是在做了有2年以上了,有了很多經驗以及粉絲了,當然粉絲是主要因素,就可以去線下演講了,會有很多企業和機構邀請去演講,這也是一種盈利模式,培訓。
  • 自媒體如何賺錢?這8個自媒體平臺,9種盈利模式你需要知道!
    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講一下,賺錢的自媒體平臺有哪些,讓你可以更加的有側重點去運營好自己的自媒體。很多自媒體人粉絲一多就想著賺錢,但是又不知道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去賺錢,很是著急。其實自媒體的盈利方式有很多,而且收益也很豐厚,只要你有足夠多的粉絲,盈利根本不在話下。那到底有多少盈利模式呢?我們下面一個個來給大家說一下:1.廣告流量這個是我們大家普遍都在做的廣告聯盟,文章的閱讀量越高,視頻的播放量越大,那麼收益也就越高。
  • Buzzfeed公布十大最糟糕標題
    作為標題界的大神,Buzzfeed一出手,那些輕鬆又兼具「爆點」的標題就帶動文章,成為各社交平臺上的轉發利器。不過,Buzzfeed也有失手的時候,某些標題的「僵化」套路導致轉發量長期墊底。
  • 傳統模式盈利與新模式盈利的區別
    所有的家人們,大家好,我是新生代韓鶴之老師!今年老師做一堂課程,叫(新模式盈利)課程,很多門的企業家學員們一直在跟老師反映,你的新模式盈利課程到底跟傳統的模式盈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在模式盈利可能上面加個『新』?
  • 抖音怎麼賺錢?抖音5種主要盈利模式,帶你邊玩抖音邊賺錢
    作為短視頻的代表,日活2.5億的抖音,其流量優勢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抖音上也湧現了一大批的抖音達人、抖音紅人,而這些抖音達人的特點就是坐擁龐大的粉絲,他們可以邊玩抖音邊賺錢。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通過抖音賺錢的?
  • 大公司頭條:今日頭條將引入 Buzzfeed 自製視頻內容;滴滴在成都...
    有消息稱,兩家公司已經就線上和線下銷售達成了初步協議。克羅格是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商。微信小程序可以跳轉到應用裡了。微信公眾平臺在 1 月 25 日發布公告,說以後用戶可以在打開小程序後,直接從這裡跳轉到關聯的應用裡。此外微信還宣布了開發者可以自定義小程序的標題欄,說是為了讓小程序更加美觀,增加用戶體驗的流暢程度。
  • 虛擬實境盈利模式都有哪些_線下體驗館商業模式分析
    因為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被視為平臺級的轉換,所有的公司看到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時期的盈利,都不想錯過虛擬實境的熱潮。那麼,這些公司有選擇如何盈利的商業模式嗎? 目前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對於建立在眾多虛擬實境產品平臺上的模式完全說清還很不精確,不過已經投身虛擬實境市場的公司不可能不考慮未來營收的問題,向何種方向投入研發經費以及如何設計產品都是和未來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的。 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市場可能存在的商業模式有:硬體售賣收入、廣告收入、遊戲內部商品購買收入、視頻內容售賣收入、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收入。
  • 新零售模式下實體商戶如何盈利?
    新零售在今年是個非常熱的詞,很多商家都在研究新零售的模式。新零售從本質上重構了「人-貨-場」的關係,在以消費者為先的模式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注重交互式場景體驗。而對於商家而言,最關心的就是新零售模式下,如何讓店鋪盈利。
  • 媒體行業的顛覆者BuzzFeed,在商業與資本的驅使下走向未來
    他的立場在當時是眾所周知的:集體協商對 BuzzFeed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他的員工,以創造可無限分享的數字文化而聞名,他們擔心網站的未來。那次裁員佔員工總數的15% ,當時的一項內部調查顯示,只有56%的員工有望在一年後繼續在BuzzFeed工作。
  • 千變萬化的盈利模式創新
    集合社會上已有的線下資源,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實現標準化、品質化轉變,幫助人們在生活中獲得更便利、個性的服務。案例2:.雲足療——上門服務中的垂直環節企業介紹:雲足療於20xx年1月正式上線。用戶通過雲足療APP或微信、電話預約,可以隨時隨地享受足療、修腳、理療服務。
  • 在線視頻難盈利看YouTube如何賺錢
    在YouTube Red推出第二天,ESPN就清空了旗下11個頻道內的所有內容。不過大多數視頻創作者還是留了下來,原因很簡單——通過YouTube Red獲得的直接分成比過去的廣告分成更多。  二、只播精品內容的Netflix如何長期賺錢?原創節目+海外市場+本地化運作  和持續燒錢、難以盈利的視頻同行相比,Netflix是一個「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