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朱偉傑6月7日報導:「孩子坐在第一排,半年近視深了200度。」看不清黑板就一直坐第一排,害怕度數長就不讓孩子帶眼鏡、覺得近視不算毛病不用上醫院……在第22個全國愛眼日之際,記者走訪多家眼科醫院,卻發現一心愛護孩子的家長們因種種錯誤護眼觀念,反而導致不少小患者近視度數的非正常增加。
教室前排是近視「重災區」
「學校座位通常是輪換的,但常常有家長和我說孩子看不清黑板,要坐第一排或前幾排,但我的經驗看來,坐前排的孩子視力往往卻越來越不好。」中學老師餘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學生中有個女孩原本視力0.8,近視約150度,家長怕孩子看不清,覺得前排看東西省力,便再三請求老師把女兒調到第一排坐,沒想到半年後再次檢查,小姑娘竟然已經近視350度」。
坐在前排為何反而視力跌得更嚴重?對此,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眼科教授、上海新視界中興眼科醫院院長廉井財這樣解釋:「教室的前排有點像『重災區』,通常第一排座位離黑板不足3米,長時間、近距離地面對黑板,眼睛很難得到放鬆,假性近視容易變成真近視,輕度近視度數往往也增長很快。另外一個原因是,有輕度近視的孩子坐在前排,即使度數加深了,孩子大人也難以察覺,就不會足夠重視。而且,輪換位子可以有效預防斜視,一直坐同一個前排座位,可能會造成不好的視物習慣。」
家長默許不帶眼鏡不做散瞳
採訪中記者發現,另一個常見護眼誤區發生在對於近視的控制上。「現在還有家長認為眼鏡戴上就脫不下來了,越戴度數就升得越快,所以近視早期不及時帶孩子來驗光配鏡,甚至故意在眼鏡店配偏低的度數,」一位眼科年輕醫生表示,不僅如此,在要求孩子做散瞳檢查時,也常常遭遇家長的不配合。
「眼鏡不會讓近視加深,讓近視加深的是不良的用眼習慣,為防止近視而不配鏡或度數不足是本末倒置,對孩子有害無益。」廉井財向記者表示,不良的用眼習慣會造成睫狀肌過度疲勞,導致近視加深,而正常配鏡和按照醫囑佩戴則可以緩解睫狀肌的疲勞,延緩近視的發展。「
而對於部分家長擔心「散瞳傷害眼睛」的說法,廉井財明確表示,這並無醫學根據。行散瞳檢查是為了讓眼睛處於放鬆狀態,以為初次配眼鏡的孩子確定精確的近視度數和確定合適的防控措施,檢查後視力需要1天至數周的恢復時間,但其本身對視力並無傷害。
重視近視不待明日
「孩子想讀航空航天、航海、刑偵,視力卻不合格。」2017年高考迫在眉睫,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為近視而無法報考心儀的專業,走上考場之前已經留下遺憾。
「近視雖不是重症,卻可能關係著孩子的未來,不應等著以後再重視。」廉井財表示,臨床上多次碰到成年後前來進行近視手術諮詢的患者,卻因角膜條件、近視度數過深等原因,無法手術或手術困難。「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手術進行治療,成年之前的防控非常重要,預防青少年近視,既是國家的大目標,也是每位家長每個眼科醫生不容輕忽的責任。」他說。
據了解,今年全國愛眼日的主題為「『目』浴陽光,預防近視」,正是要提醒廣大家長,要保障孩子在陽光下充足的戶外活動,重視青少年近視的預防,避免視力不良給孩子的人生選擇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