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海外商品還在找代購嗎?你OUT了!購物達人早已不再滿足於通過代購來購買海外商品,而是自己到海外網站直接「掃貨」。越來越多的海外網站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在中國大陸開闢陣地。目前僅通過支付寶海外平臺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網站就已經達到300多家。
價格相當於國內專櫃六折
經常在各海外品牌的官網購物的Magic告訴記者,網上購物最吸引她的是價格和款式:「大多數產品的價格相當於國內專櫃賣家的5至6折,還有很多品牌國內根本沒有。」隨著國內網購人群的增加,不少海外購物網站也開通了中文購物網站,如日本「樂天市場」、韓國的SK電訊及美國的onenow.com等,Chanel、Gucci、Dior等奢侈品牌官方網站上也有網上購物的欄目。記者在部分國外網站上看到,不少品牌還針對中國市場開展打折或免運費等促銷活動,部分網站開通了支付寶或內地網上銀行業支付功能。
高額郵費催生海外拼購團
儘管價格優惠,但Magic仍然感到在海外網站購物的不便,「沒有中文服務,有時還得猜著挑東西。」另一位喜歡網購的張小姐則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當時是在Pureluxe的官網,因為英語不太好,所以只敢買小金額的礦物質粉。」此外,由於許多海外網站尚未開通送貨至中國大陸的業務,網民們還不得不請在可以送貨國家的朋友充當「中轉站」的角色。另外,高額的郵費也是網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在一些購物論壇上,不少人將各自所收集的可直郵中國的購物網站相互分享,為了減少運費,甚至會發起相互拼單的海外團購。
國內網站兼職當「翻譯」
記者諮詢律師後得知,如果從海外網站購買的商品一旦出現問題,想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話,程序上可能會很複雜。一邊是風險,一邊是誘惑,面對這一情況,有國內網站當起了兼職「翻譯」。記者在支付寶提供的海外網購平臺上看到,與其合作的海外網站都推出了中文頁面,清除了海外購物的語言障礙。商品的標價使用當地貨幣或美元,但網站都普遍標出或可選擇查看人民幣參考價,確認結帳時系統會按照當時匯率折算成人民幣結算。在這個平臺上,買家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寶帳戶用人民幣結算。
晨報記者 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