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當網際網路和消費聯繫在一起時,人們想到最多的是「方便」、「齊全」、「省心」。然而,網絡消費發展的同時夾雜著一些不和諧之音——網購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網絡支付「安全門」頻發、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暗藏陷阱、海淘代購亂象叢生……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正在一次次被透支。
網絡消費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據統計,2014年浙江省涉及網絡購物投訴2.5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5%,佔全省消費投訴總量的五分之一。而在近日,國內首部規範網絡交易的政府規章——《杭州市網絡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出臺,5月1日起施行,為網購維權保駕護航。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來臨之際,浙江在線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暢享網際網路shopping——新消費•新支付•新理念",為您揭開網絡消費過程中暗藏的陷阱和玄機。
浙江在線記者劉永拓、首席編輯趙潔3月15日發自浙江杭州
奶粉、化妝品、奢侈品,這三樣東西你會上哪買?在經濟全球化以及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的今天,「海淘」越來越成為人們購物的常態,簡單說,就是從國外買東西。
海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海外購物網站選購商品,要麼由國際快遞發貨也就是直郵,要麼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而另一種是找人在國外代購,其中大部分是找商家代購。
然而,不良商家哪都有,海淘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坑多水深」。
相關閱讀:
去年浙江網購投訴2.5萬件微信朋友圈購物或不受消法保護
第三方行動支付一年擴張4倍業內人士呼籲二維碼使用標準
問題P2P一年捲走浙江40億全民理財如何護好錢袋子
海淘的高級貨或「水土不服」 部分商品源頭上就售假
杭州白領錢小姐年輕時尚。她喜歡海淘化妝品,直接從國外網站上買。最近,她考慮買冰箱、烤麵包機等大件商品,如果外國網站沒有,就打算找人代購。
然而,海淘畢竟是從海外購物,每個環節都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式的麻煩。
比如國外國外的生產標準不同,國外市場上銷售的小家電與國內銷售產品執行的製造標準不同,直接拿到國內來用不了。
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家庭用電壓為110伏,而中國家庭用電壓為220伏。如此一來,消費者買小家電還得額外購買變壓器,麻煩不說,而且未必划算;日本的馬桶質量好,但是是根據日本水質設計,如果買回國內,在水質硬的地區可能出現水垢堵塞出水孔的現象。
高級貨工藝標準不同還算小事,有的國外商品從源頭上就是假貨。韓國電視臺年初曝光了一家生產假面膜的黑作坊。視頻畫面顯示,工人們圍坐在一起包裝已經生產好的面膜,直接用手,沒有戴衛生手套。那款面膜在中國內地受到熱捧,這個家庭作坊生產的就是冒牌貨。
韓國某化妝品營銷部負責人說,據他們了解,有不少韓國人在製作販賣這種假冒的化妝品,價值約合5700萬人民幣。央視報導稱,當次韓國相關部門查獲了15.8萬個假冒面膜。讓人擔憂的是,另有10.8萬個假冒面膜此前已通過海淘或代購等方式流入中國市場。
商品損壞甚至被掉包 海淘運輸比國內網購風險大
奶粉、紙尿褲是很多媽媽海淘熱品。但是,辛辛苦苦算匯率、找轉運,買來的竟是「瑕疵品」,甚至有的被轉運公司掉包,作何感想?
孫女士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拿到了爆罐的奶粉,我趕緊聯繫了那家德國網站,人家說是運輸的問題,不願意給我賠償,再聯繫德國轉運公司、德國快遞公司和國內的快遞公司,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賠償。」
孫女士告訴記者,轉運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從德國將奶粉快遞到中國,每一次裝卸過程都可能造成郵件內件的破損,「他們只負責轉運貨物,不負責開箱驗貨,也沒法給我賠償」。
浙江省消保委投訴部韓主任說,買方和賣方不在一個地區,維權比較困難。更何況,海淘者要跨國維權。據了解,很多海淘客買到不稱心的商品後,選擇忍氣吞聲。
消費維權人士建議海淘消費者:儘量選擇一個信譽度較好的轉運公司,並且收到快遞物品時,首先要開封檢查物品,如果物品已經損壞,網友有權不籤收此快遞;現在很多國外購物網站開通了直郵,但在選擇易損壞物品時,如奶粉,最好選擇氣柱墊保護奶粉罐,當然要支付額外費用;遇到侵權,除了向國內機構投訴維權外,也可以向消費地點的消費維權機構投訴,比如美國的BBB(全稱為Better Business Bureau,中文譯為「商業改進會」)。
另外,海淘還存在支付風險。海淘時,因信用卡資料由國外網店保管,且國外信用卡支付系統交易無需密碼,傳輸過程中可能在各環節被「偷窺」,號碼被盜的風險。
商品身份如此造假 海外代購奢侈品小票是網上買的
除了自己去國外購物網站辛勤淘貨,生活中很多人選擇國內購物平臺上的商家代購或朋友代購,如今微信朋友圈也經常被朋友們的代購「生意經」刷屏。然而,記者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代購、假貨」,跳出來的新聞報導比比皆是。
有媒體報導,「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全球海外代購網絡平臺』已經建起了一條非常隱秘的代購產業鏈,他們以非常神秘的角色隱藏在代購店鋪的背後,一頭控制網上代購店鋪,另一頭則從國內『A貨』生產廠家處集中拿貨、囤貨」。
很多海外代購商家承諾提供海外購物小票等購物票據,這被消費者認為是避免假貨的最佳憑證,但是這種票據卻花幾元就能買到。
比如奢侈品,包含奢侈品包裝、商品身份證卡片等在內的全套包裝只需區區幾十塊錢。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通過自製或購買奢飾品購物小票,假冒偽劣產品搖身一變成了國際大牌的新聞報導遍及全國,都是出自當地主流媒體。淘寶等網站都曾被曝光有店家出售海外代購小票。
做代購生意的從業者向記者透露:「網上有各種小票模板,只要配上一臺熱敏小票印表機就可以了,看不出差別,可以列印英文、法文等各種語言,就連購買地也可以選擇國『美國』、『法國』等。」廣東一些地方工商部門就查獲過這種造假窩點。
另外,微信朋友圈的各種朋友自稱有外國貨源,也很難辨別,即便這些朋友都是很親近的人,他們也只是代購當中的一個環節。上家究竟如何供貨也不得而知。
最關鍵的是,代購商品真假難辨。浙江省消保委投訴部負責人韓主任表示,他們對代購的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真假很難辨別,確定不了假貨,維權就很難辦。浙江省質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相關人士說,他們只能檢測標準,無法對品牌真偽做鑑定,且基本上所有第三方機構鑑定不了,「要檢測材料倒是可以,但取樣會損壞商品」。
海淘或海外代購要找正規平臺 儘量索要並保留相關發票運單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海淘族」規模已達到1800萬。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分析認為,海淘將成為今後網購增長的新動力。
但是,海淘、海外代購的風險令人生畏。浙江省工商局表示,網絡銷售的進口商品質量安全目前依然處在監管盲區,質量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採取措施加強監管。
針對海淘一族,浙江省工商局建議:要仔細選擇網站和商家,儘量選擇國外的大型正規購物網站,儘量選擇網站自營商品,儘量選擇海外官方店鋪。對於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可在相關購物論壇上先行查看該網站信譽和服務水平的評價;消費者在海淘時,儘量索要並保留相關發票、運單等證據,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消費者從海外購買貨品遭遇消費糾紛無法在國內投訴,只能按照海外當地的法律法規執行,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因此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購買高價商品時一定要謹慎,減少商品維權、返修等不必要煩惱。
浙江省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輕紡產品管理科沈玉香提醒,標識是消費者對產品性能了解和質量追溯的重要的途徑,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注意產品的標識內容是否齊全,如是否標註有產品的適用標準,產品的生產企業名稱、廠址等基本信息。作為篩選出「正品」的一種方法。
海淘將來或變成「家淘」杭州人率先受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這對於杭州的海淘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大利好。
有媒體報導稱,杭州好比是跨境電商時代的「深圳特區」。試驗區政策探索也許會集中於稅收政策和品類放開,跨境電商的重點優惠品種,有希望從過去的母嬰、美妝、食品保健品擴展到百貨、家電乃至生鮮。
「這次的試驗區是全市(杭州)範圍的,而非針對某個產業園,在帶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對跨境電商在杭州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盧成南表示,「進口跨境電商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
據預計,綜合試驗區試水之後,消費者「海淘」物美價廉的國外商品,不用上國外購物網站,不用轉運和漫長等待,少去語言不通和流程不熟的煩惱,商品的售後維權也將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