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坑多水深」維權難

2020-12-15 浙江新聞

  【前言】當網際網路和消費聯繫在一起時,人們想到最多的是「方便」、「齊全」、「省心」。然而,網絡消費發展的同時夾雜著一些不和諧之音——網購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網絡支付「安全門」頻發、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暗藏陷阱、海淘代購亂象叢生……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正在一次次被透支。

  網絡消費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據統計,2014年浙江省涉及網絡購物投訴2.5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5%,佔全省消費投訴總量的五分之一。而在近日,國內首部規範網絡交易的政府規章——《杭州市網絡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出臺,5月1日起施行,為網購維權保駕護航。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來臨之際,浙江在線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暢享網際網路shopping——新消費•新支付•新理念",為您揭開網絡消費過程中暗藏的陷阱和玄機。

  浙江在線記者劉永拓、首席編輯趙潔3月15日發自浙江杭州

  奶粉、化妝品、奢侈品,這三樣東西你會上哪買?在經濟全球化以及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的今天,「海淘」越來越成為人們購物的常態,簡單說,就是從國外買東西。

  海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海外購物網站選購商品,要麼由國際快遞發貨也就是直郵,要麼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而另一種是找人在國外代購,其中大部分是找商家代購。

  然而,不良商家哪都有,海淘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坑多水深」。

  相關閱讀:

  去年浙江網購投訴2.5萬件微信朋友圈購物或不受消法保護

  第三方行動支付一年擴張4倍業內人士呼籲二維碼使用標準

  問題P2P一年捲走浙江40億全民理財如何護好錢袋子

  海淘的高級貨或「水土不服」 部分商品源頭上就售假

  杭州白領錢小姐年輕時尚。她喜歡海淘化妝品,直接從國外網站上買。最近,她考慮買冰箱、烤麵包機等大件商品,如果外國網站沒有,就打算找人代購。

  然而,海淘畢竟是從海外購物,每個環節都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式的麻煩。

  比如國外國外的生產標準不同,國外市場上銷售的小家電與國內銷售產品執行的製造標準不同,直接拿到國內來用不了。

  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家庭用電壓為110伏,而中國家庭用電壓為220伏。如此一來,消費者買小家電還得額外購買變壓器,麻煩不說,而且未必划算;日本的馬桶質量好,但是是根據日本水質設計,如果買回國內,在水質硬的地區可能出現水垢堵塞出水孔的現象。

  高級貨工藝標準不同還算小事,有的國外商品從源頭上就是假貨。韓國電視臺年初曝光了一家生產假面膜的黑作坊。視頻畫面顯示,工人們圍坐在一起包裝已經生產好的面膜,直接用手,沒有戴衛生手套。那款面膜在中國內地受到熱捧,這個家庭作坊生產的就是冒牌貨。

  韓國某化妝品營銷部負責人說,據他們了解,有不少韓國人在製作販賣這種假冒的化妝品,價值約合5700萬人民幣。央視報導稱,當次韓國相關部門查獲了15.8萬個假冒面膜。讓人擔憂的是,另有10.8萬個假冒面膜此前已通過海淘或代購等方式流入中國市場。

  商品損壞甚至被掉包 海淘運輸比國內網購風險大

  奶粉、紙尿褲是很多媽媽海淘熱品。但是,辛辛苦苦算匯率、找轉運,買來的竟是「瑕疵品」,甚至有的被轉運公司掉包,作何感想?

  孫女士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拿到了爆罐的奶粉,我趕緊聯繫了那家德國網站,人家說是運輸的問題,不願意給我賠償,再聯繫德國轉運公司、德國快遞公司和國內的快遞公司,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賠償。」

  孫女士告訴記者,轉運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從德國將奶粉快遞到中國,每一次裝卸過程都可能造成郵件內件的破損,「他們只負責轉運貨物,不負責開箱驗貨,也沒法給我賠償」。

  浙江省消保委投訴部韓主任說,買方和賣方不在一個地區,維權比較困難。更何況,海淘者要跨國維權。據了解,很多海淘客買到不稱心的商品後,選擇忍氣吞聲。

  消費維權人士建議海淘消費者:儘量選擇一個信譽度較好的轉運公司,並且收到快遞物品時,首先要開封檢查物品,如果物品已經損壞,網友有權不籤收此快遞;現在很多國外購物網站開通了直郵,但在選擇易損壞物品時,如奶粉,最好選擇氣柱墊保護奶粉罐,當然要支付額外費用;遇到侵權,除了向國內機構投訴維權外,也可以向消費地點的消費維權機構投訴,比如美國的BBB(全稱為Better Business Bureau,中文譯為「商業改進會」)。

  另外,海淘還存在支付風險。海淘時,因信用卡資料由國外網店保管,且國外信用卡支付系統交易無需密碼,傳輸過程中可能在各環節被「偷窺」,號碼被盜的風險。

  商品身份如此造假 海外代購奢侈品小票是網上買的

  除了自己去國外購物網站辛勤淘貨,生活中很多人選擇國內購物平臺上的商家代購或朋友代購,如今微信朋友圈也經常被朋友們的代購「生意經」刷屏。然而,記者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代購、假貨」,跳出來的新聞報導比比皆是。

  有媒體報導,「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全球海外代購網絡平臺』已經建起了一條非常隱秘的代購產業鏈,他們以非常神秘的角色隱藏在代購店鋪的背後,一頭控制網上代購店鋪,另一頭則從國內『A貨』生產廠家處集中拿貨、囤貨」。

  很多海外代購商家承諾提供海外購物小票等購物票據,這被消費者認為是避免假貨的最佳憑證,但是這種票據卻花幾元就能買到。

  比如奢侈品,包含奢侈品包裝、商品身份證卡片等在內的全套包裝只需區區幾十塊錢。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通過自製或購買奢飾品購物小票,假冒偽劣產品搖身一變成了國際大牌的新聞報導遍及全國,都是出自當地主流媒體。淘寶等網站都曾被曝光有店家出售海外代購小票。

  做代購生意的從業者向記者透露:「網上有各種小票模板,只要配上一臺熱敏小票印表機就可以了,看不出差別,可以列印英文、法文等各種語言,就連購買地也可以選擇國『美國』、『法國』等。」廣東一些地方工商部門就查獲過這種造假窩點。

  另外,微信朋友圈的各種朋友自稱有外國貨源,也很難辨別,即便這些朋友都是很親近的人,他們也只是代購當中的一個環節。上家究竟如何供貨也不得而知。

  最關鍵的是,代購商品真假難辨。浙江省消保委投訴部負責人韓主任表示,他們對代購的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真假很難辨別,確定不了假貨,維權就很難辦。浙江省質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相關人士說,他們只能檢測標準,無法對品牌真偽做鑑定,且基本上所有第三方機構鑑定不了,「要檢測材料倒是可以,但取樣會損壞商品」。

  海淘或海外代購要找正規平臺 儘量索要並保留相關發票運單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海淘族」規模已達到1800萬。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分析認為,海淘將成為今後網購增長的新動力。

  但是,海淘、海外代購的風險令人生畏。浙江省工商局表示,網絡銷售的進口商品質量安全目前依然處在監管盲區,質量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採取措施加強監管。

  針對海淘一族,浙江省工商局建議:要仔細選擇網站和商家,儘量選擇國外的大型正規購物網站,儘量選擇網站自營商品,儘量選擇海外官方店鋪。對於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可在相關購物論壇上先行查看該網站信譽和服務水平的評價;消費者在海淘時,儘量索要並保留相關發票、運單等證據,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消費者從海外購買貨品遭遇消費糾紛無法在國內投訴,只能按照海外當地的法律法規執行,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因此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購買高價商品時一定要謹慎,減少商品維權、返修等不必要煩惱。

  浙江省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輕紡產品管理科沈玉香提醒,標識是消費者對產品性能了解和質量追溯的重要的途徑,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注意產品的標識內容是否齊全,如是否標註有產品的適用標準,產品的生產企業名稱、廠址等基本信息。作為篩選出「正品」的一種方法。

  海淘將來或變成「家淘」杭州人率先受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這對於杭州的海淘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大利好。

  有媒體報導稱,杭州好比是跨境電商時代的「深圳特區」。試驗區政策探索也許會集中於稅收政策和品類放開,跨境電商的重點優惠品種,有希望從過去的母嬰、美妝、食品保健品擴展到百貨、家電乃至生鮮。

  「這次的試驗區是全市(杭州)範圍的,而非針對某個產業園,在帶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對跨境電商在杭州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盧成南表示,「進口跨境電商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

  據預計,綜合試驗區試水之後,消費者「海淘」物美價廉的國外商品,不用上國外購物網站,不用轉運和漫長等待,少去語言不通和流程不熟的煩惱,商品的售後維權也將更加容易。

相關焦點

  • 微信私代是個「坑」 進去容易維權難
    微信私代是個「坑」 進去容易維權難 原標題:   漫畫/高嶽  □ 本報記者 王瑩  海外代購、人肉回國、原單正品……隨著國內消費群體的需求不斷增大,海外代購已經不滿足於在各大購物平臺上駐足,而是將版圖擴展到微信
  •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習慣了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在享受到網際網路便捷、省時省力的優點後,時間久了也會面臨另一個難題——商品真假難辨、魚龍混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足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周全的購物體驗之時,海外代購也亂象頻發,假貨問題、質量困擾、維權艱難……一些商家以「代購」之名行售假之實,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相關案例數不勝數。  今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
  • 母嬰用品海外代購暗藏風險:IP電話隨意改 代購小票PS過
    不少購物網站都推出了母嬰用品的海外代購服務,產品豐富,讓人眼花繚亂。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更成為消費者海外代購的重要平臺。與此同時,代購渠道不正規、代購產品多假冒偽劣、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也隨之出現。專家指出,個人海外代購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很多風險,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政策來監控網絡代購市場。
  • 想買海外商品,選擇朋友圈代購靠譜嗎
    另外,代購渠道不正規、代購商品多假冒偽劣、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也隨之出現,那麼怎麼樣才能買到正規的心儀商品呢? 代購,簡而言之就是找人幫忙購買你需要的商品,這些商品或許尚未在國內上市,又或者價格比國內更划算。海外代購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模式,即海外代購平臺和朋友圈海外代購。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欣鵬  「青島媽媽群海外代購事件」風波仍未停息,這些因為熟人信任而購買所謂海外母嬰用品的媽媽們,由質疑到步步深扒並得出驚人結論:微商口中的海外直郵產品竟然來自國內某地的一個倉庫。  她們至今心有餘悸,但朋友圈滿屏的代購信息仍是真假難辨。
  • 海外代購,假貨泛濫依舊
    趙雅只是何琪微信好友中眾多代購之一。隨著微信的普及,不少人微信中的代購也隨之增加,「我微信好友中光代購就有十多位,分布在香港、日韓、歐美等地」。然而,龐大的代購市場也被不少人鑽了空子,打著代購的旗號大肆銷售假貨,而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後,由於種種原因也難以維權,不少人只能「啞巴吃黃連」,自認倒黴。
  • 海外代購怎麼就不靠譜了
    因為很多海外代購太不靠譜了。這次海關嚴格「清關」,其實是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中國製造海外形象「清風」行動(2015年至2017年)的一部分內容。雖然海外代購近幾年剛剛興起,卻很快成為假冒偽劣的重災區,因而也成為「清風」行動特別關注的一個領域。據悉,廣東黃埔海關近日查獲一批假冒古奇、香奈爾、迪奧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皮帶、錢包、女包等商品。
  • 女子微信找人代購奢侈品買到假貨 專家:維權難
    「原廠尾單」、「海外代購」、「正品專賣」……隨著海外代購發展,微信「朋友圈」代購,已日漸融入市民生活。  近日,北京的楊雲(化)卻稱遭遇了代購騙局。兩年時間,她通過微信個人代購,花費近7萬元購買名牌產品,前往鑑定機構後,發現近期購買產品均為假貨,對方則拒絕退貨換貨。專家表示,很難認定代購者為經營者,售假「追責難」。
  • 「網劍行動」啟動:海外代購將迎嚴監管
    對海外代購行為嚴格監管,並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分析指出,「網劍行動」釋放出政府進一步規範海淘代購市場秩序的信號,也展示監管部門對於海淘亂象決不手軟、堅決打擊的決心。去年跨境電商交易9.1萬億元 用戶超1億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
  • 乳品海外代購有多不靠譜:生意好的都賣假貨
    然而,隨著香港奶粉「限購令」的推出,「拖粉」成本高企,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通過代購渠道來購買國外洋奶粉。除了淘寶店上的各種母嬰用品代購和專賣,微信朋友圈的代購生意也日漸火熱。  附帶購物小票、當天報紙,還有進出口海關憑證……不少賣家以此來證明自己海外代購的貨真價實。
  • 揭微信代購亂象:真假難辨維權難「朋友」照樣不靠譜
    漫畫/高嶽□ 本報記者 王瑩海外代購、人肉回國、原單正品……隨著國內消費群體的需求不斷增大,海外代購已經不滿足於在各大購物平臺上駐足,而是將版圖擴展到微信「朋友圈」當中,將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社交平臺變成了爭奪客源的新戰場。今年3月15日,《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網購消費者的「後悔權」得到進一步保護。
  • 海外代購商品「山寨」多多 專櫃不提供驗貨服務
    「足不出戶,代購全球」,這是淘寶全球購的廣告語。在生活中,隨著網絡消費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人開始將購物的視角放到全球了,於是便產生了海外代購的大軍,從奶粉到化妝品,再到奢侈品,一應俱全。但是,這些代購都靠譜嗎?
  • 「朋友圈微商」陷「中國式尷尬」 消費者維權難成硬傷
    原標題:「朋友圈微商」陷「中國式尷尬」 消費者維權難成硬傷   原標題:「朋友圈微商」陷「中國式尷尬」 消費者維權難成硬傷  新華網重慶頻道3月23日電(記者王龍博)雖然走向「大V店」等第三方平臺的趨勢幾乎已成定局,但走入「朋友圈微商」的人群仍在前赴後繼。
  • 母嬰用品海外代購暗藏風險
    原標題:母嬰用品海外代購暗藏風險 「從網上找的代購,給孩子買的巧虎牙膏,10塊錢一管。但是聽最近剛從日本旅遊回來的同事說,這款牙膏在日本起碼要賣到20多塊左右。不知道自己買的是真是假,價差這麼大,想到是孩子用的,別冒險,還是扔掉了。」近日,經常網購海外商品的於女士對記者說。 近年來,海外代購母嬰用品成為許多媽媽的新選擇。
  • 微信朋友圈代購奶粉靠譜嗎?賣家揭秘:專坑朋友
    關於寶寶奶粉的話題還真的是不少,今天我們又要將風靡的微信推銷代購奶粉提出來,挖掘出微信代購奶粉背後的故事。究竟幾成是真,幾成是假,奶粉代購的水有多深?  賣家「momo」:代購專坑朋友  「momo」毫不掩飾地告訴採訪記者,其實自己代購的並不是正品,而是來自廣州的「高仿貨」,俗稱「A貨」。她還表示,現在微信朋友圈裡大部分所謂的「海外代購」,賣的也都是「A貨」。
  • 海外代購怎麼賺錢?一晚上掙個一兩萬不稀奇
    代購市場日漸火爆,法國老佛爺的LV多款被清空、香港知名奶粉貨品告罄、美國百貨商城海藍之謎的面霜賣完……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消息,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海代」們,人們開始對海外代購這個行業的充滿了好奇。近日,Chanel中國市場降價更是把海外代購推到了風口浪尖,如果幾大奢侈品品牌都相繼跟進的話,海外代購苦日子也許就不遠了!
  • 海外特賣app最大折扣買正品,從此告別代購不被坑
    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會是代購,畢竟現在哪個人的朋友圈沒幾個代購呢?不過就像淘寶上還不時會有差評,選擇代購也有風險。代購圈一直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難以保障正品、實物與描述差距大、賣家信用存疑、退換貨麻煩等問題並不鮮見,我們碰上這種問題還可能面臨投訴無門的窘境,通常只能自認倒黴。總結起來就是,「網購有風險,代購需謹慎」。
  • 有商家為代購長期提供假貨,海淘代購怎麼維權?
    本文圖片 中國之聲微信公號海淘代購糾紛多,維權難北京三中院民三庭庭長侯軍介紹:「從訴訟主體上看,2018年被起訴的經營者、生產商多集中在電子商務經營者、百貨商場、家具賣場、大型超市、教育培訓機構、美容養生會所、健身機構及旅遊服務機構等,其中涉及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案件166件,反映了電子商務在當前消費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 朋友真假知多少 微信朋友圈海外代購需謹慎
    朋友真假知多少 微信朋友圈海外代購需謹慎 2015-07-21 11:19:32來源:天天商報作者:湯帆 陳潔   隨著微信社交的普及,利用微信朋友圈進行海外代購也日益興盛
  • 香港代購名表剛到手就罷工 異地代購維權難怎麼破?
    如今,微信圈中小到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大到珠寶、名表等奢侈品,各種代購生意異常火爆,微信代購的興起讓部分市民享受到了便利和實惠,可也有不少市民因此惹來了煩惱。6月27日,市民鄭先生來到本報,講述了他託朋友在香港代購名表,卻沒想到「拿到手錶的第二天,這塊表走著走著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