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微信找人代購奢侈品買到假貨 專家:維權難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原廠尾單」、「海外代購」、「正品專賣」……隨著海外代購發展,微信「朋友圈」代購,已日漸融入市民生活。

  近日,北京的楊雲(化)卻稱遭遇了代購騙局。兩年時間,她通過微信個人代購,花費近7萬元購買名牌產品,前往鑑定機構後,發現近期購買產品均為假貨,對方則拒絕退貨換貨。專家表示,很難認定代購者為經營者,售假「追責難」。

  目前,楊雲已在中關村附近派出所報案。

  兩年代購近7萬

  住在北京的楊雲,是時尚奢侈品的忠實用戶,喜歡追逐明星同款,在購物渠道上卻一直面臨困境。「明星同款買的人多,國內商場很容易缺貨斷貨。」

  為拿到這些「搶手」名牌,兩年前,她開始接觸海外代購。在網絡上輸入關鍵詞「義大利代購」搜索,楊雲在一個網友回答的帖子上,加上微信號為「zangqin」的個人代購。

  「對方是個年輕姑娘,打扮很時尚,說自己在義大利留學,兼著做代購,平時都去商場購物,比專櫃要便宜很多。」楊雲表示,自己起初也不敢買,只是一直保持著關注。

  翻看對方的朋友圈,封面即為代購的諮詢和購買流程信息。每天發布的信息,都是一些名牌產品照片和價格,偶爾也有顯示國外生活的內容。楊雲稱,久而久之,感覺對方比較靠譜,就購買了一款男士包包。

  「是個黑色包,看起來像是真的,我也沒仔細比對,後來就送給了朋友。」此後,她逐漸對這名代購產生信任,並陸續買了五六個名牌包包,其中大部分送了朋友。

  就這樣,楊雲先後消費近7萬元,均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帳。其間,她從未產生懷疑,也未索要任何小票或其他票據,僅保留雙方的微信聊天和轉帳記錄。

  兩次鑑定為假貨

  「前幾天,我一朋友在網上買了個LV女包,發現是假的就退了。正好我在代購那裡買了同款,朋友說這個也是假的。」楊雲稱,自己隨後前往華冠購物中心一層的「奢拍網」進行鑑定。

  工作人員拿出真款包與她代購包包進行比對,「我雖然是個外行,也能看出來代購的包明顯粗糙,很多細節都不一樣。」

  楊雲所鑑定的LV包,專櫃價格1.3萬元,代購價為1.05萬,「價格差別不大,我也不是圖便宜,就是商場當時買不到。」在鑑定機構,工作人員仔細翻看了幾分鐘,回復楊雲道,「這是假貨,還是做得不是很好的假貨」。

  此外,她還花費4800元從對方手中購買一款名牌鞋,專櫃價格7000元,同樣被鑑定為假貨。

  「之前買的要麼送人了,要麼用久了,我告訴對方,這兩樣退款,但對方根本不同意。」楊雲表示。

  27日下午,在兩次鑑定後,楊雲選擇報警。「警方說要到戶口所在地報警,我沒見過她,也不知道她在國內住在哪裡,只知道她支付寶帳號綁定的手機,顯示地在陝西鹹陽。」

  由於對方是個人經營行為,不同於其他代購在淘寶或京東等開有網店,可以由平臺幫助退貨、退款,對於後期索賠,楊雲很是擔心。

  ■ 回應

  微信並非「交易平臺」

  據媒體報導,海外代購的名牌產品,大多是「出國一日遊」的冒牌貨。國外有些大型貿易公司,專門收購中國廠家生產的高仿奢侈品,通關後再將假貨洗白,之後,再以個人代購形式,郵寄或攜帶回國。商品漂洋過海後再回到國內,商品價值飆升,這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假貨,愈發橫行。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表示,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對此,微信團隊回應稱,一直以來提供的都是連接服務的能力,大眾所常見的所謂售賣行為和交易,並不是在微信平臺上完成的,而是各個應用藉助微信的連接能力實現的擴展,「每個帳號都是獨立的個體」。

  同時,用戶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微信使用方法,但前提是合法、合規;對於違反相關法律和微信用戶協議的行為,微信會聯合權益人進行堅決打擊。用戶如果在使用微信過程中遇到安全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各處的舉報入口進行舉報。

代購者提供的電子小票,自稱是在義大利商場的購物憑證。

  ■ 焦點

  缺乏交易憑證,代購追責難

  楊雲的遭遇並非個案。翻看手機,大部分人「朋友圈」裡,都有一些做代購的微信好友,此外還有做代購的公共帳號。據媒體報導,海外代購多為境外採購,因此不僅商品質量沒有保證,一旦產生糾紛,由於缺乏交易憑證,很難追究商家責任,買家應要重視其潛在隱患。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表示,「微信代購」往往打著「朋友、熟人幫忙」名義進行,代購人也沒有辦理工商登記,許多還是業餘兼職。這種情況下,很難認定代購人就是經營者,出現糾紛後被視為普通民事糾紛的可能性更大,也難以適用新《消法》的規定。

  因此,就楊雲來說,她通過「微信代購」購買奢侈品,不能通過《消法》維權。但可以根據她跟代購間訂立的買賣合同,依據《合同法》規定,根據奢侈品包的性質及損失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若代購者售賣奢侈品有欺詐行為的,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同時,代購者若知假售假,還可能觸犯《刑法》規定,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將會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律師提醒,儘量選擇正規渠道的商家或平臺交易,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追責,儘可能減少損失。而在微信朋友圈交易時,消費者應了解清楚賣家的真實身份信息,保留相關的聊天記錄,大件物品最好籤訂書面的買賣協議,對違約責任的承擔與糾紛的解決做事先約定。同時保留匯款、支付憑據,索取購物憑證,以便及時維護自身權益。

  ■ 講述

  代購者:專櫃小票同樣容易作假

  張敏(化名)從事代購有兩年時間。由於大學學的韓語專業,畢業後,兩個要好的同學都前往韓國留學。

  剛開始,她通過同學買化妝品自己用。「時間久了,身邊很多人問我從哪兒買的,也就開始經營代購產品,並從差價中獲取利潤。」張敏說。

  客戶從親朋好友,再發展到朋友的朋友,也就出現很多未曾見過的買家,並形成固定的客戶源。「韓國有的化妝品國內沒有專櫃,很多人只能通過代購買。」

  發貨流程,通常都是自己接訂單,朋友從商場購貨,再通過EMS郵寄回國。「但很容易被海關扣下,把貨物打回,畢竟這也算是走私。」

  在其他代購建議下,張敏和朋友開始找導遊「人肉」帶貨回國。「給導遊一部分錢,這樣省去很多麻煩,時間又快。」

  其間,也有人懷疑,「你這是正品嗎?」她一般都直接回答,「都是我朋友在國外代購的,不相信可以去別家買。」

  不過,今年以來,張敏的客戶在一定程度地減少,「現在代購太多了,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會有好幾個,真真假假的,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

  怎麼區分真假貨?張敏建議,可以要求對方出示物流單號,可以查看物流信息是否直接從國外郵寄。價格上,代購一般都是商場或者機場買的,最多便宜7折,太便宜的肯定是假貨。此外,買回來後也可以去專櫃和真品比對。

  「老實說,做微信朋友圈代購,講究的是一個互相信任,必須得找自己相信的朋友。」張敏說,「畢竟現在什麼都可以作假,也有的把真品運到國內再大批量模仿造假;很多人相信票據,但專櫃小票等,作假也很容易。」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相關焦點

  • 海外代購「坑多水深」維權難
    海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海外購物網站選購商品,要麼由國際快遞發貨也就是直郵,要麼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而另一種是找人在國外代購,其中大部分是找商家代購。  然而,不良商家哪都有,海淘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坑多水深」。
  • 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是在光明正大賣"假貨"?
    [導讀]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都有人在做這樣的生意,發圖賣LV、香奈兒等奢侈品。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記者在微信查找一欄輸入「代購」兩字,便出現一連串公共營銷帳號,從紅酒、眼鏡到服裝、包包,種類豐富。
  • 奢侈品代購黑幕驚人 網紅推薦朋友圈成假貨集結地?
    近期,數十名消費者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反映,通過網紅「郭紫欣」微博推薦,結識了奢侈品代購「房亭蓉」,通過微信訂購各種大牌包包、手錶,曾有顧客累計匯出人民幣160多萬元,收到的竟都是假貨。初步統計,這些消費者來自北京、吉林、浙江等地,人數已超過20人,正陸續向收貨地警方報案,並準備集體向北京警方報案。  奢侈品代購 網紅也在用?
  • 海外代購,假貨泛濫依舊
    隨著微信的普及,不少人微信中的代購也隨之增加,「我微信好友中光代購就有十多位,分布在香港、日韓、歐美等地」。然而,龐大的代購市場也被不少人鑽了空子,打著代購的旗號大肆銷售假貨,而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後,由於種種原因也難以維權,不少人只能「啞巴吃黃連」,自認倒黴。
  • 買假貨退款被賣家拉黑 微信購物要小心遇到扯皮維權難
    案例B  高價買到假貨 賣家拒絕退款  無獨有偶,網友「小趙師傅」也在微博爆料稱,自己也曾在私人賣家那裡買到假貨,造成的損失現在也未挽回。  「小趙師傅」昨日告訴記者,去年8月,他花8000元在一名為「小粗眉毛smile」的網友處購買了5雙耐克aj系列的高端品牌鞋。「他經常在微博、微信發各種品牌鞋子照片,當時也懷疑其是否為正品。
  • 消費者買到假貨難獲真假鑑定報告 維權難舉證
    經新京報記者體驗調查,發現在很多日常商品的維權上,銷售商、消協及法院都要求由消費者提供鑑定證明,存在廠家鑑定報告不能針對個人出具、難有第三方檢測機構支持、質量檢測費用高昂等問題,導致消費者維權陷入無力可發的怪圈。
  • 國產仿貨變身成"直郵正品" 朋友圈代購,假貨知多少
    兩頭坑,是這些假貨和賣假貨者的最大特點。  「中國化妝品真品聯盟」發布的首個《中國化妝品安全指數報告》顯示,通過網絡銷售的化妝品有兩成是假貨,每10人中有9人質疑化妝品的真偽。除了化妝品,服裝、鞋類、奢侈品等也存在買到假貨的風險。然而,代購行為的隱蔽性、消費者缺乏鑑別能力、相關監管機制不夠完善等原因,使代購圈裡的假貨越來越猖獗。
  • 微信代購遇到賣假貨的?聊天記錄可以做證據
    株洲傳媒網3月8日訊(記者楊軼)不知何時,微信朋友圈變成了一個交易平臺,各式各樣的商品都被拿出來在此交易。那些在微信賣東西的人,也有了一種專門名稱——微商。隨著微商的火爆,在朋友圈內買到假貨的消息也越來越多。
  • 微信「朋友圈」裡奢侈品代購的背後-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背後...
    30歲的張華,一天是這樣開始的:睜眼、拿起床頭的手機,刷看自己的微信或微博。她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的速度比往常多了許多,裡面大多是一些名牌皮包、衣服的圖片信息。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
  • 海外代購六成鑑定為假貨 微商直播韓國購物可能人在威海
    自從各種代購開始風靡微信朋友圈,很多市民漸漸習慣在朋友圈裡買東西。「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即使是通過直播看著買的,也可能存在假貨。」恰逢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中國舊貨協會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員會透露,該委員會鑑定中心鑑定的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途徑購買的奢侈品中60%均為假貨。女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國外的發票、刷卡單據都可以輕鬆仿製,很容易成為低價貨甚至假貨的「擋箭牌」,而市民最為信任的代購直播也存在水分。
  • 有商家為代購長期提供假貨,海淘代購怎麼維權?
    本文圖片 中國之聲微信公號海淘代購糾紛多,維權難北京三中院民三庭庭長侯軍介紹:「從訴訟主體上看,2018年被起訴的經營者、生產商多集中在電子商務經營者、百貨商場、家具賣場、大型超市、教育培訓機構、美容養生會所、健身機構及旅遊服務機構等,其中涉及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案件166件,反映了電子商務在當前消費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 奢侈品代購造假黑幕上熱搜,你還敢買?
    近期,一則#奢侈品海外代購造假#的微博話題引發網友關注,有報導指出,隨著高仿奢侈品充斥市場,也讓假代購行業興起,高仿品配合各類假票據以及物流配送,其中的灰色利潤高到難以想像。媒體曝光奢侈品海外代購造假內幕據媒體報導,隨著高仿奢侈品充斥市場,也讓假代購行業興起,高仿品代購也是一門技術活兒,除了產品要高度逼真之外,相關的票據、物流和後續處理都必須非常到位。
  • 代購假貨,這回該認栽了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足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周全的購物體驗之時,海外代購也亂象頻發,假貨問題、質量困擾、維權艱難……一些商家以「代購」之名行售假之實,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相關案例數不勝數。今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
  • 微信代購陷阱:"即時到帳"退款難 定金到手就拉黑
    近日,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微信代購海外奢侈品現象已悄然興起,賣家也形成規定銷售流程,一步步設計騙局,用低價誘惑、專櫃及代購小票展示製造假像,然後通過微信聊天讓消費者上鉤。一旦消費者付錢,消費者的微信就被拉黑。
  • 美國繳獲近5億美元奢侈品假貨 你還相信朋友圈代購嗎?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打個飛的到巴黎餵鴿子,因此大部分人的購買行為更多還是通過代購完成的,然而網絡上的朋友圈代購都值得我們信任嗎?代購奢侈品之風隨著近年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國崛起了一批高端消費人群,他們開始渴望高端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奢侈品迸發了巨大的需求。
  • 代購假貨,這回該認栽了(網上中國)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足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周全的購物體驗之時,海外代購也亂象頻發,假貨問題、質量困擾、維權艱難……一些商家以「代購」之名行售假之實,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相關案例數不勝數。今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
  • 奢侈品代購黑幕:網紅推薦購買有人被騙160多萬
    近期,數十名消費者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反映,通過網紅「郭紫欣」微博推薦,結識了奢侈品代購「房亭蓉」,通過網上訂購各種大牌包包、手錶,曾有顧客累計匯出人民幣160多萬元,收到的竟都是假貨。初步統計,這些消費者來自北京、吉林、浙江等地,人數已超過20人,正陸續向收貨地警方報案,並準備集體向北京警方報案。奢侈品代購 網紅也在用?
  • 假代購調查:廣州白雲皮具城成奢侈品高仿貨源集中地
    阿鵬說,在他的微信客戶中,做代購的微商佔了多半。   「海淘級」高仿售價僅為正品一成   按照一名商戶的說法,白雲皮具城商圈的假奢侈品生意好,是因為「夠真」、「夠便宜」。   張永芳銷售的所有一線品牌高仿包,其相比正品價格,均有共同的屬性,「僅有正品價格的十分之一。」
  • 找的是澳洲留學的代購,買到的卻是來自韓國和國內的假貨……
    為了能夠低價採購進口化妝品及奢侈品,許多人會求助朋友圈裡的代購。因為朋友在國外工作或者留學,自然也就更加信任代購的商品有「正品保障「。然而,也有許多買家因為這份信任踩了雷,不幸成了代購詐騙的受害者。隨著光顧的買家越來越多,為提高代購「利潤空間「,陳某打起了「拓寬貨源」的算盤。除了部分從免稅店及專櫃採購的正品外,陳某也開始購買韓國的假冒奢侈品,並與微信中做假冒奢侈品的國內加工廠開啟「定向合作」。據陳某歸案後交代,自己通常是拿著載有買家指定型號款式的奢侈品清單給國內加工廠,確定有同款貨源後再選擇接單。
  • 「海外代購」?買家需謹慎,已有人買到假貨
    但是鞋子穿了一段時間後,他們越看越不對勁,覺得自己買到了假貨。為此,他們還拿出了之前在法國專賣店的正品包裝進行對比,發現從材質到做工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更加判定這個是假貨。於是,他們就加緊了和商家的溝通,要求他們提供更多的證據,或者退款。但是對方一直在推脫,林先生的妻子還讓在歐洲的朋友去當地的專賣店進行比較和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