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燒後剛痊癒,正確的做法是:
A. 吃肉補補營養
B. 跑跑步強健體質
C. 飲食清淡,可以喝米粥
孩子發燒,可以說是做家長最怕遇到的問題之一。除了發燒時的正確護理,發燒後的有效調理,也能有效幫助身體快速恢復。今天,我就講一講這個問題。
很多家長在孩子退燒後容易不知所措,比如,孩子退燒後不愛吃飯、沒有精神、老是嗜睡、出了很多汗怎麼辦?要不要繼續吃藥打針……
其實,這些是孩子退燒後的反應,主要是身體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
● 發熱時藥物攻伐,傷及脾胃。古人說「是藥三分毒」,孩子感冒發熱時,服用苦寒的中藥、抗生素等西藥對脾胃功能損傷較大,氣血生化乏源,因此會出現食慾減退、沒精神、睏倦等情況。
● 退熱後餘邪未清,正氣虛弱。孩子多為氣虛質,稚陰稚陽,發熱傷津耗氣,雖然正氣擊敗邪氣後退熱,但熱邪也損傷了正氣,可能還會表現為潮熱、盜汗、口乾舌燥、胸悶煩躁等症狀。
孩子發燒時,體溫高熱不下,大多數家長都盯著體溫是否下降,看到體溫降下,就覺得安心踏實了。但退燒並不意味著完全痊癒,退燒後的調護很關鍵。
病後調護是指疾病初愈後的調養與護理。孩子發燒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細菌做鬥爭;從中醫角度來說,發燒就是正氣和邪氣在打架;所以對孩子來說,發燒是場激烈的戰鬥,消耗了正氣,退燒後及時調護才能迅速恢復。
清代尤乘在《壽世青編》中指出:「凡一切病後將愈,表裡氣血耗於外,臟腑精神損於內,形體虛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靜養,調和脾胃為要。」
孩子發熱後,耗氣傷津,脾胃之氣受損,水谷精微的運化能力下降,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調理不佳,會影響後續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引起疾病的復發。
所以,孩子退熱後,調護的關鍵在脾胃!幫助受傷的脾胃快速恢復,孩子才能好得快。
《黃帝內經》中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治病不能完全依賴藥物,藥物太過會傷及正氣;用藥將病邪去了大部分後,餘邪要靠「食養」去清除,也就是食療。
在孩子退熱1周內,飲食是非常重要的調理,再結合其它外部輔助方法,能幫孩子快速恢復!
醫聖張仲景說:「虛熱之人,不能消谷,損谷則安。」意思是說發熱的人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應減少飲食的量,不要過量進食,增加消化負擔。
發燒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才有利於正氣的恢復。切忌看到孩子虛弱,就立馬大補,因為這樣反而可能積食生熱,導致病情反覆。《諸病源候論•熱病候》指出:「煩熱病新瘥後,不宜於急食豬肉及腸血肥魚等脂膩過多之物,因熱病新瘥,胃氣尚虛弱,不能消化,必結熱復病。」
比如,發燒後可以用米粥食養,米粥清淡、易消化、益胃氣,適宜於各種疾病的調養,對於脾胃恢復尤為有益;如果用粳米微炒煮粥食,還有清熱祛溼、暖中健脾的功效效。
熱邪耗氣傷津,孩子退熱時體內水分被大量消耗,脾胃能力減弱,尤其是暑熱天氣,天氣悶熱也易耗損陰津,因此發熱後應注意養胃滋陰。可用淮山、梗米煲稀粥;同時,可以適量進食新鮮蔬果,補充水分。
簡單來說,孩子發燒後的飲食原則是「先進清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與之,切勿過食」。孩子發燒後,最好的飲食就是清粥,待身體逐漸恢復後,添加其它食材搭配,一定要做到不強迫孩子吃,一次不能吃太多。
孩子發熱後,身體疲倦乏力是正常現象,但不建議讓孩子一直睡覺靜養。可以適宜進行戶外運動,比如散步,微微出汗即可,不宜過度勞累,幫孩子恢復體力;注意不要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遊玩,避免抵抗力尚未恢復的孩子再次感染外邪,引起發熱。
● 健脾益氣。孩子除了食慾不好,精神不振等症狀外,還會出現面色少華,懶言少動,動則多汗,大便溏薄、苔薄白等症狀,此時應健脾益氣。
手法:可補脾經200-300次,摩腹3-5分鐘,揉天樞100次,揉中脘10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0次,捏脊3-5次,按揉足三裡100次,食慾差可以加掐揉四橫紋。
● 溫陽健脾。如果孩子被藥物攻伐太厲害,出現了陽氣不足的情況,如睡眠偏多,畏寒,手足不溫,易自汗,食少,喜熱飲食,大便溏,小便清長等症狀,此時應該溫陽健脾。
手法:可補脾經200-300 次,推三關100次,摩腹3-5分鐘,揉關元100次,按揉脾俞、腎俞各100次,捏脊3-5次,按揉足三裡100次。
用法:
同煮粥,食時加適量糖調味,作早點或晚餐食用。
功效:
適用於發熱後氣陰兩虛的孩子,用以養心安神、養陰斂汗、健脾益氣。
用法:
加水1000毫升,快煲,水開後再煮15分鐘即可。每次喝湯50毫升,一天1次,連用3天。
功效:
谷芽、麥芽開胃消積,豬脾健脾,合用養胃健脾。
發燒可以喝保濟口服液嗎?
具體需要看看是什麼類型的發燒。如果孩子積滯有點感冒的跡象,這個時候用保濟的效果就會很好。
發燒時可以喝三星湯嗎?
不建議。已經發燒的時候,三星湯力度不夠了。要積極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大家日常有什麼問題和心得,也歡迎在育兒群多交流。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進入交流群。
關於荷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性溫
B. 有潤腸通便的功效
C. 有生津止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