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Neo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高考成績放榜,詩詞才女武亦舒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2017年春節,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個16歲的上海姑娘,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全場,三戰三捷,一舉奪魁。
和她同臺競技的北大博士陳更讚嘆她:「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媒體也不吝溢美之詞,稱其「像一隻掛在胸口的琥珀,晶瑩、豔麗,讓屏幕前的人摸到了年少時遺落的詩意」。
兩年過去,伴隨著2019年上海高考成績的揭曉,武亦姝以613分的成績(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
猶記得當初看節目時,武亦姝的表現不止一次地被網友評價為:
「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像。」
眼角眉梢,一顰一笑,芝蘭玉樹,柳絮才高,猶如古代穿越而來。
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節目中,武亦姝說:「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宋詞元曲。開始是背著玩,慢慢的,就有了語感......」
因自幼酷愛唐詩宋詞,2016年被復旦附中提前錄取時,15歲的武亦姝腦海中已經有數千首古詩詞的儲備。
愛好古典文學的父母,早在女兒上幼兒園時,就經常教她背誦唐詩宋詞。
武亦姝漸大後,父母經常和女兒一起玩「詩詞接龍」遊戲,誰輸了就要做家務。
別人出門時手機不離手,她出門是詩詞不離手。
捧著一本詩詞集,仿佛就擁有了全世界。
有人說,這是一個「詩詞無用」的年代。
但是,從武亦姝的身上,我們卻看到了詩詞對於一個人的強大塑造力。
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全國總冠軍,還是清華大學理科實驗班的天之驕子,無一不讓世人感嘆:
被詩詞富養長大的孩子,實在太厲害了。
01
見自己。《詩品序》有言:「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
詩言志,歌詠言。
詩歌能夠由內而外的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氣度,即使身處困境依然能夠「窮且益堅」。
不久前,95歲的葉嘉瑩先生二度捐款千萬助學的消息,再次震驚世人。
熟知葉嘉瑩先生的人都知道,她「一世多艱」:
年幼喪母、婚姻不幸、獨自養家、在臺灣遭受打壓、大女兒及女婿更是雙雙車禍身亡......
可即便是這樣,她卻依然活出了比旁人精彩了無數倍的人生。
2016年3月,葉嘉瑩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她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是海內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
面對這樣的榮譽,葉嘉瑩用一段謙和的話,揭開了它們背後的秘密:
「我的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著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從小熱愛古典詩詞實在有很大關係。古典詩詞中蓄積了許多古代偉大的心靈、智慧、品格、抱負和修養,對我有一種感發生命的感動和召喚。」
董卿說過:「你讀過的詩詞,最終都成為了你的氣質。」
詩詞的詩力、詩理、詩情、詩趣......無時無刻不在改造著一個人的性格,使人能夠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靈的寧靜,重新認識生活,感悟人生。
從詩詞中,你會得到一份冷靜,一份忍讓,一份寬容,一份堅強......
被詩詞富養長大的孩子,會遇見那個最勇敢、最美麗的自己。
02
見天地。在知乎「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古詩詞」的問題下面,看過這樣一條留言:
「我從剛會說話不久就開始背古詩,三歲到六歲對於外界的信息接收幾乎都來自古詩。
現在我二十歲了,我時常覺得我不是從幼年長大的,而是從很遙遠的地方開始,走了很長很長時間。」
常言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學習古詩詞,就是一段「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的時空漫遊,一個發現世界,洞見天地,觀照自身的過程。
《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導演顏芳曾評價武亦姝,說她不是那種一上臺才「綻放」的選手。
武亦姝沒有在人前展示的欲望或技巧,如果她散發光彩,一定是因為談及詩歌本身。
武亦姝的母校上海蘭生復旦中學校長周萍也強調:「武亦姝成於教養和永不滿足的謙虛。」
站在央視的大舞臺上,武亦姝從沒有所謂的勝負欲,至始至終都懷揣著謙卑的學習心態。
就像節目中她對董卿說的那樣,她從小就喜歡詩詞,享受閱讀的快樂。
沉浸在古詩詞的海洋之中,這個16歲的姑娘比任何人都明白:
詩詞的世界實在太大了,每讀一首古詩詞,只是讓自己在偉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一步罷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奪冠的那一刻,面對漫天的鮮花和掌聲,她一轉身又回到了「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的學習生活中。
韓愈在《原道》中寫道: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不看大地,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
不見汪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
不見高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古詩詞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
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峻;
更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風流......
被詩詞富養長大的孩子,能夠擁有理智且完善的人生觀、世界觀。
他們跳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寬廣與遼遠。
03
見眾生。電影《死亡詩社》有一段經典臺詞:
「我們讀詩、寫詩不是為了因為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沒錯,醫學,法律,工程,商業,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啊。」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除了那些光芒四射的爭冠選手,我們還曾被一位名叫劉澤宇的小學教師感動過。
劉澤宇小時候家境貧寒,高中畢業後,他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建築工地打工養家。
但是他跟普通農民工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會每天比別人早起兩個小時,背誦唐詩宋詞,這是他從小養成的習慣。
依靠一本詩詞選,他不僅走過了苦難的童年,同時還幫助他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邁過一道又一道坎。
慢慢地,他開始從背誦詩詞到創作詩歌。
隨著才華一點點地展露,他縣裡的領導發現,想給他安排一個秘書之類的工作。
但是劉澤宇堅持做一名小學教師,他希望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讀詩詞。
詩詞點亮了他的人生,他也希望用詩詞照亮更多孩子的命運。
《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之一、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對劉澤宇有過這樣一段評價:
「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記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時還努力點燃別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詩意人生。」
詩詞無法改變一個人的五官,多數時候,也無法改變一個人的財富和地位,但詩詞絕對可以升華一個人的精神層次。
人活一世,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對這些結晶進行一次內化,立功立德立言,薪盡火傳,從而活出無限的意義。
被詩詞富養長大的孩子,擁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會走向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人生。
▽
這是一個功利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所有人都被現實裹挾,傳統文化的美感被冷落遺忘。
為了走得更快,我們輕裝上陣,把心底的熱愛敲成碎片,沿路灑落,卻沒有想過那些你灑落的,才是最輕盈的。
葉嘉瑩說:「中國古典詩詞給了我力量,那些在最簡短文字中蘊含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春花秋月,鳥語蟲鳴,皆可入詩;為人之道,處世之理,也早已在詩中被講述得分明。
這些看似無用、無心的記憶,終將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
被詩詞富養長大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請記住9個字: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詩詞塑造了孩子們的心智,健全了孩子們的人格,開拓了他們的視野,也必將溫暖他們的整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