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才女考入清華: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後面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2020-12-27 名校家長

文:家長慧,花三絕

這些天,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全國優秀的學子也陸續被新聞媒體報導登上微博熱搜,其中有一個面孔大家都特別熟悉,那就是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

兩年前那個因為才華氣質出眾被全民喜愛的16歲少女,竟然學習成績也如此厲害,高考考了613分。

武亦姝有多優秀呢?

今年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政策,在上海只招了40多名學生,只有兩名獲得「達一本線即錄取」的最高優惠,武亦姝就是其中一個。

根據清華大學的官網介紹,新雅書院以培養志向遠大、文理兼修、能力突出、開拓創新的精英人才為目標。新生入學時不分專業,首先接受以數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為基礎的小班通識教育,一年後自由選擇專業方向。

一開始,武亦姝只是因為詩詞而被人熟悉,而現在她的綜合素質被清華高度認可,將往更優秀全面的人才方向培養。

2017年2月,在央視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當時16歲的武亦姝挑戰擂主陳更,挑戰成功並奪得全國冠軍。

武亦姝在挑戰百人團的時候獲得308分,打破記錄,連見多識廣的主持人董卿都忍不住讚嘆,從未見過這麼高分。

有一個環節,要在極短時間內,以「月」字吟詩,當被提醒詩句重複時,武亦姝立即脫口而出《詩經·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這句生動有趣的詩句,很多人甚至聽都沒有聽過,武亦姝就能馬上想出來。

反應迅速、應對從容淡定,實力和心理素質都一流,觀眾和評委都瞬間折服。

武亦姝的終極對手,更是來自北大的博士陳更,高中生對戰博士生並不多見,她憑藉實力,輕鬆將對手戰勝。

她興趣廣泛,還寫的一手好字,熱愛出詩詞以外的漢服、雲錦、緙絲傳統工藝。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這樣評價武亦姝:

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裡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裡氣定神閒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網友稱讚的不只是武亦姝豐富的詩詞積累,而是她整體展現出來的才華、心態、學識,都遠超於同齡人,令人佩服、嚮往。

武亦姝曾被網友稱:「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幻想」,那麼現在的武亦姝則成了官方蓋章的一流學生。

如此出彩的武亦姝,也有同樣出彩的父母。

1、一流父母的教育,是先優秀自己

奪冠以後,除了才華被驚嘆,武亦姝的事件也被很多人質疑:

能記住大量詩詞,一定是父母做了「填鴨式」的死讀書教育,讓她賣弄記憶、死記硬背。

事實上,專家是這樣評論武亦姝的詩詞水平的:「這肯定是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

她的詩詞才華,來源於父母長久地滲透進生活的興趣和習慣。

武亦姝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父母似乎對各式各樣的古鎮有著濃厚的興趣。」

她的父母喜歡閱讀,藏書甚多,尤愛古鎮。

幼兒園時期的武亦姝也十分頑皮厭學,她的父母曾為此很頭疼。

武亦姝爸媽受到朋友陪伴教育的啟發,改變了方式,自己也參與到學習中去。

在武亦姝學習詩詞的時候,武爸爸 「啃」完了擱置已久的《二十四史》《山海經》等古典名著;

武媽媽陪她讀書作畫的過程中,也練出了畫技,她們一起創作的《外婆橋上櫻桃紅》,還獲得全市書畫大賽上銀獎。

父親如此努力強大自身,就給武亦姝樹立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好榜樣。

武亦姝高一時獲得詩詞大會總冠軍,走紅全國,高二時據透露是收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橄欖枝,高三又已經通過了清華的自主招生,但是她都依然努力備考,考到了613分的好成績。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榜樣。

家庭氛圍的轉變,讓她對詩詞的態度也逐漸轉變,逐漸愛上詩詞,才有今天的武亦姝。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不如想想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提升自己,給孩子做榜樣的。

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是父母對待學習的態度,最好的成長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這幾天有一條新聞讓人同樣讚嘆:今年38歲的莫莉,初一就輟學出門打工,通過自學英語經營著泰國水果生意。

今年高考,她又通過自學,和兒子一起走進了考場,並且取得474分,超出文科二本分數線86分,英語更是有126分!

在母親的鼓勵和親身陪伴下,莫莉的兒子發揮得也很好,拿到了理科595的高分!現在一家人都忙著填報志願,就等著9月份開啟新的大學生活。

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做事方法就是孩子的學習方法。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努力做一個本來就優秀好學的父母,才能感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2、一流父母教給孩子好心態和自律

有專家分析過,在詩詞比賽中,武亦姝的學識不是最強的,但是在比賽中決定勝負的,是她淡定的心態。

欣賞武亦姝不僅是佩服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更佩服她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淡定從容的氣質。而心態淡定從容,實際上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可以讓她遇到挫折時不氣餒,遇到壓力時不焦慮不緊張,遇到憤怒之事也能平靜對待。

武亦姝的淡定心態怎麼培養的?看她的家長就知道。

成名之後的武亦姝,接到了很多邀請,甚至有人看中她180的身高,邀請她去做模特。

面對記者的採訪邀請,武亦姝的媽媽是這樣回復的:

「我是孩子媽媽,很理解你,可是孩子太小了,後面的路還很長,我是真的希望她踏實低調地成長,而且今天的一點點成績也是得到大家的幫助,她個人和家庭不接受採訪。謝謝你,也請理解一個母親的心情。」

這是個網紅經濟發達的時代,很多家長希望自己子女出名,帶孩子走秀、做模特、表演,變現,不僅可以給自己帶來名氣,更帶來金錢。

但在狂湧而至的榮譽與關注面前,武亦姝的父母堅定本心,婉拒了一切誘惑。

一場可能改變武亦姝人生軌跡的風暴,在家長的淡定理智和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之下,波瀾不驚。

在發現自己孩子的天賦與優秀時,只有內心強大的家長,才能為孩子保駕護航。

除了教給孩子一個好心態,遇事寵辱不驚外,武亦姝的父母更是培養了孩子的自律。

早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評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老師就很驚訝於武亦姝的詩詞儲備量,問她是如何積累這麼多詩詞的。

武亦姝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的背誦、積累,直到把2000首詩詞爛熟於心。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學習就是不斷刻意練習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律是非常關鍵的品質。

去年有一個學霸宿舍非常引人矚目,寢室裡6名個人全部考入了清華、北大。這幾個男孩自從高一來到同一個寢室,就共同制定了一個寢室公約。

比如晚上11:50熄大燈,11:00不能聊天;11:50後開小燈,不影響別人睡覺;每個人共同營造良好的氛圍等等。

這個公約一開始實行就堅持了3年,最終6個人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這個過程中除了彼此監督和激勵,自身的自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一流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理解和支持

今年同樣引人關注的考生,還有來自廣西南寧的楊晨煜,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憑藉730的高分奪取雙狀元,打破了廣西恢復高考以來最高分記錄。

楊晨煜除了學習好,競賽水平也十分優秀。

他的媽媽對楊晨煜很理解:

他從小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感興趣。他們只負責全力做好後勤工作,從不幹擾楊晨煜自己在學習上的選擇。

如果武亦姝和楊晨煜的家長逼著他們去學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非要逼迫孩子去學習熱門的鋼琴、舞蹈等內容,那麼兩個人的天賦自然就被磨滅掉了。

尊重「個體差異」,是成就一個孩子最好的支持。

杭州小男孩小胖,他熱愛廚藝,三年級開始就給全家做晚飯,但是數學只考了1分,父母用盡了方法也沒能讓孩子成績有所改善。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小胖智商60,學習對於他本來就很困難。

小胖雖然不愛學習,但是從燒飯做菜上找到了樂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父母加以引導,中國的廚藝界說不定會有一顆閃亮的明星。

父母忽視天賦和孩子的興趣,非要逼著他學習,得到的只能是一個差生。

來自湖北的王希在今年高考奪得675的高分。他很喜歡玩遊戲,但是如果高三專心學習,就沒辦法顧及遊戲升級,王希的媽媽於是幫他代打遊戲,讓他安心學習,現在甚至玩的比兒子還好。

兒子看到成績以後,高興地擁抱著媽媽,對媽媽說「你真棒!」

父母支持著他的選擇和愛好,讓他充滿信心地向前,沒有擔憂,父母不僅收穫高分的回報,更收穫了孩子衷心的感激。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功,理解和支持,才能成就孩子。

4、一流的父母,成就一流的孩子

微博上有個11歲男孩是這樣向巴菲特提問題的:「變老學到什麼。」

自己在11歲時,還沒弄明白什麼是學習呢,他已經在探討人性的差異對投資的影響了。

一個小孩子,能問出超越成人眼光、如此有深意的問題,讓網友驚嘆無比。

網友一查,才發現男孩的爸爸曾供職於寶潔公司,先後任戰略經歷、品牌經理和市場部經理,還曾在萬科任職總裁辦公室主任。

這些赫赫經歷,無不告訴大家其父母的優秀。

父母的見識濃縮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沒有豐富的經歷,孩子也看不到世的模樣。

央視有一個紀錄片《鏡子》說:

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的面孔,能照出他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榜樣,想要孩子變好,那麼父母也得不停學習成長,不斷變強。

想要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那麼父母必須是高大的巨人,那麼踩在你的肩膀上,他才能看得更遠。

相關焦點

  • 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狀元秘籍: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有句話說,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飽含著常人所不知的痛苦。這世上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奇蹟,不過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橫空出世的高考狀元,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隨著2020高考各省成績相繼出爐,各省的考生也開始了他們關鍵的報考工作。
  • 對比歷年高考狀元發現,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但是家長可別誤會了,這裡的不培養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讓孩子自由發揮,而是在孩子小時候做好了一切,後面就可以順其自然了很多家長說,有時候孩子的成功靠的是天賦,但是在我看來,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孩子小時候不愛學習、怕吃苦、沒有耐力,家長總會說: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就好了。但是那個孩子小時候不是愛玩的,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就能靜下心來鑽研呢?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730分: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裡頻率出現最高的遊戲是「詩詞接龍」,誰輸了誰就做家務。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如此數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亦姝,蛻變成了知禮尚學的高中生。寫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詩,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武亦姝書法)
  • 學霸後面,都是父母奮力託舉的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
  • 詩詞大會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給所有孩子的啟發
    現在的家長們無時無刻不在操心自家孩子的讀書情況,當然此讀書非彼讀書,家長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升學考試,而我要告訴你的是知識和智慧的積累與沉澱、是經年的厚積薄發。就如詩詞大會上一戰成名而後憑藉實力考入清華的才女武亦姝。當時的武亦姝只有16歲,年紀雖小,但是詩詞儲備量很豐富。
  • 今年最紅的北大女生: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奮力託舉
    鍾芳蓉的父母最可貴的地方在於:他們知道自身的知識有限,懂得不多,卻不執拗於自己的認知,更不強塞給孩子自己的意願。他們把自己當做孩子穩固又堅實的後方,用盡全力託舉著孩子,為了在關鍵時候,推他們向更遠的地方去。讓孩子踩著自己的脊背,走上更寬的大路。
  • 哪有橫空出世的天才,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01成功沒有僥倖,有的只是滴水穿石的堅持提起衡水中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們逆天的清華北大錄取率。04最不該放縱的是孩子,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徐孟南曾多次向媒體透漏: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然而,每個孩子的教育,都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刷屏: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 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從小幫孩子培養好習慣,就是最快最好的路。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而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後4:30關機。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不停刷手機短視頻的父母,怎麼有底氣要求孩子遠離遊戲?
  • 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從小幫孩子培養好習慣,就是最快最好的路。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習慣要從小培養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她叫謝欣穎,理科726分。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 從央視才女董卿到「詩詞才女」武亦姝,學霸的背後都有相似的家庭
    「詩詞才女」武亦姝武亦姝因《中國詩詞大會》而被大家熟知,當時年僅16歲,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總冠軍,之後又以613分(上海高考成績滿分660)的成績考入清華新雅學院,入駐九字班。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才女,曾經也是「成績墊底的學渣」,又是一個完美逆襲的傳奇人物。而接受採訪時,才知道,這個「傳奇」的背後,又是一個奮力託舉的家庭。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3歲識字過千,13歲考入中科大: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每個孩子出生時,政府都會送一個包裹,裡面有一套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閱讀的冊子。 孩子上學之後的必備作業,是每天讀書半小時,學校也會把閱讀與寫作視為極重要的學習技能。 他們堅信:「好的閱讀習慣,會幫孩子打開世界的大門。」
  • 湖南雙胞胎同時考入清華北大,背後的家庭教育值得學習
    一個家庭出兩個學霸,同時考入清華北大,是種怎樣的幸福?這種感受,大概只有湖南省慈利縣的趙忠其知道。高中三年學業壓力加劇,趙忠其堅持每個周末都從農村趕到縣城和孩子長談,了解他們的想法。當孩子表示壓力大的時候,他會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趙稞、趙棣兩兄弟說,父親的陪伴是他們拼搏的動力,雖然父親不能在學習上給予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瓶頸,只要有父親在,他們便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 「詩詞才女」武亦姝是理科?成功考入清華,有顏有才羨煞旁人
    因此《中國詩詞大會》也在市場上收到了諸多的熱捧,而細數《中國詩詞大會》的幾位冠軍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是第二季的冠軍武亦姝了。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表現非常的搶眼,在決賽的時候戰勝了北大的博士,直接成為了新的擂主。在獲得冠軍之後,武亦姝回到了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在去年的時候以613分的好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 文章刷爆朋友圈: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前段時間陪女兒看一個節目,裡面有一段話記憶特別深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她們公司,很多同事家都是這樣的情況,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管孩子,好多孩子最後也就上個專科什麼的,在外面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然後就通過父母的關係來公司上班,人們戲謔這些孩子為「公司寶寶」。表嫂說,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全家努力的結果。
  • 詩詞才女武亦姝被清華高分錄取:出類拔萃孩子的背後都說明了什麼
    你是否還記得17年的《中國詩詞大會》,16歲的上海女孩武亦姝在第二季總決賽上大放光彩,以2000首詩詞儲備量橫掃百人團,在節目中,她從容淡定,自信十足,實力雄厚,在飛花令環節中和對手應對自如,取得了詩詞大會開播以來的最高分,成功奪得冠軍,被譽為「國民才女」。令多少人感慨萬千,佩服不已,這樣優秀的孩子,父母是怎麼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