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姓名:張趙龍
性別:男
生日:2000.2.12
中學:安徽肥東聖泉中學
大學:安徽三聯學院
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特點:幽默、心細。愛看書,最愛散文。喜歡清靜的地方,夢想在洱海邊有一家自己的民宿。
張趙龍收到的通知書。今年2月滿18歲的張趙龍今天正式到大學報到,雖然就讀的是熱門的大數據專業,但他心中有一個民宿夢。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40歲之前,想要在洱海邊開一家民宿。「那裡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新鮮的空氣,淳樸的民風,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那種悠閒自得的氛圍。我努力的目標,就是在不為經濟發愁的前提下,在大理住下。」張趙龍如是說。
朋友眼中的他:顏值不突出 、「氣質」很給力在安徽出生的張趙龍在兩歲多時便隨父母到北京生活,直到初二才回到合肥上學,這樣的成長軌跡在他身上留下最明顯的印記便是口音了,「我現在說話的口音就介於南北方之間,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會蹦出幾句京片子。」張趙龍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而在南方生活的這幾年,完全不同的語言環境也讓他的京腔變了味兒。
他的高中室友對他的評價是「顏值不突出,氣質很給力」,在室友看來,張趙龍很有主見,「每次我們幾個人做什麼事,他基本都是帶頭人,很有組織能力,說話切中要害,也有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子比較直。」
提到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張趙龍認為自己的性格更多遺傳自父親,「我爸爸的性子比較直,腦子裡想到什麼都會說」,他認為媽媽細膩的思考行為方式也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爺爺則讓他變得更加穩重,說話做事更加懂得分場合。
張趙龍平時喜歡看書,尤其喜歡散文,更把三毛當作自己的人生偶像,三毛那種豁達、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鬥的人生態度也影響了他。
曾經的叛逆少年,高三時幡然醒悟相比於多數人平穩安靜的學生時代,張趙龍的中學時代則顯得十分「精彩」,桀驁不馴、衝動無畏的青春模樣都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就像電影裡面的,帶手機、翻牆上網什麼的,我都幹過。」
自張趙龍初二回合肥上寄宿制學校後,他便與在北京上班的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在管束上的鞭長莫及和零花錢上的寬鬆讓他可以想玩什麼就玩什麼,自己也直言自己玩得特別狠,班主任更是稱他幾乎把學校所有能記的過全部記了一遍,直到高三下學期他開始努力學習才停止犯錯誤的步伐。
張趙龍的父親在憶及兒子這段「叛逆」的時光時稱,很感謝孩子的母親一直在孩子和他之間做調解,也後悔自己當時暴躁的態度可能讓孩子更叛逆。
談及父母對於自己的教育方式,張趙龍感覺父母還是把他當做十二三歲的孩子,覺得他涉世未深,不會處理問題,各個方面管得都很多,放不了手。「我爸到現在就是什麼知道的就都會安排。」究其原因,張趙龍也表示可能是這幾年父母都不太了解他,沒有給他應有的「自由」空間。
父母如何和「叛逆」期的子女相處?重慶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表示,孩子一天天長大,就會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長認為這就是孩子「叛逆」,並對他們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但孩子「叛逆」並不是壞事,相反可能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從研究這些叛逆孩子的共性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叛逆的基本原因都是父母的管束特別細緻、嚴厲。
陳志林認為,想徹底解決孩子逆反的第一招,就是父母先行剖析自己、反思自己,向孩子坦誠過去做法之不足,讓孩子找回自己的權利。之後,大家再心平氣和地討論今後的行動方案、制定計劃、協作執行。孩子畢竟是孩子,當執行發生困難,行為出現反覆時,應該允許再次討論反思矯正,不可諷刺挖苦,再次挑起對立情緒。這個過程中大人的耐心非常關鍵。第二招就是要給孩子斷奶,給孩子自由,換句話說,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要選擇去信任,給他們獨立的機會。第三招則是深入地跟孩子進行情感連接,理解並認同孩子的感受,他那些情緒化的言行,才會真正從源頭上減少。但有一點需要強調,尊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並不代表著父母要放棄自己的立場,對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放任縱容。「真正的愛,需要界限和限制。我們要在孩子真正融入社會之前,讓他懂得,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陳志林說。
喜歡少數民族文化 ,夢想能在洱海邊開民宿「每天湖光山色,自己用心經營,同前來住宿的人聊聊天,到了晚上三五結伴一起散步、喝酒,第二天早晨醒來踱步到古城,呼吸著新鮮空氣,望著空曠的街道,一道陽光穿過廊簷灑下,幾聲犬吠鳥鳴……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張趙龍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自從初中時無意間在家中看了《心花路放》這部電影起,他便對雲南產生了無盡的嚮往,電影裡的美麗景色魂牽夢繞,腦子裡就在想如果他是那家民宿的主人會是怎樣,也在父母面前多次念叨過要開民宿的想法。
對於兒子想要在洱海邊開民宿的想法,張趙龍的父親表示不會反對,但還是需要他腳踏實地,多方考慮,做好規劃。「我自己也明白這個夢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還需要很多積累,經濟上的,感情上的,甚至我還沒有觸及到的,都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但我對自己有信心 。」張趙龍說。
在大學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張趙龍的第一志願學校選在了寧夏,他想去那邊看一看,除了第二志願選擇了父母所希望的合肥,其它都是比較偏的地區,他喜歡這些地域文化豐富的,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地方,他說這種喜歡是天生的。
目前,張趙龍已被安徽三聯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錄取,他表示,上大學後會努力考研,去自己的夢想學校。父親也期望他繼續考研,為自己規劃好人生。
【00後20問同題速答】:其實,叫我們「千禧一代」,我們自己沒有太大的感覺,剛接觸這個詞感覺挺奇怪的,好像感覺我們這一代比起前面幾代來好像什麼都有,但我們感覺挺平常的,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優越感,一些事情還是要靠自己來做的。三個形容詞的話就是幸福、充實、有自己的想法吧,身邊的人都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很少會有不太知道方向的人。
2. 對於60後、70後、80後、90後,如果也讓你們用三個形容詞去形容他們,會是什麼?:堅強,奮鬥,全心全意為下一代吧,就從我爺爺、爸媽身上來說的話。
3. 有沒有偶像,為什麼將他/她作為偶像?:偶像是三毛,還有很多喜歡的作家、明星,但是能夠稱作偶像的,只此一位,超級喜歡她的作品。她的文章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小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後來慢慢長大,反覆去讀她的書,又被三毛那種豁達、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鬥的人生態度影響。最喜歡的作品是《撒哈拉的故事》和《夢裡花落知多少》。
4. 有什麼興趣愛好?:看書、下棋,就這兩個吧,攝影也比較感興趣,但真正接觸的時間比較短。平時會和同學們一起打打籃球,羽毛球會更喜歡一點,上大學還會再堅持這兩項。
5. 有手機麼?幾歲擁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機?最常用的視頻軟體、聊天軟體和新聞應用軟體分別是什麼?張趙龍:有的。大概在13歲的時候,諾基亞5230。手機裡各種APP都有一些,只能說用得最多的是知乎和網易雲音樂。最常用的視頻軟體、聊天軟體和新聞應用軟體分別是愛奇藝、QQ和搜狐。
6. 上大學前是否出過國,進入大學後是否有出國交流交換的打算?:沒有出過國,有出國交流交換的打算。
7. 和父母的關係如何,有兄弟姐妹麼,原生家庭對你有什麼影響?:我是在安徽出生,兩三歲去了北京,呆了十幾年,大概初中二年級才回來上學,之後父母在北京上班,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在老家生活。感覺父母這幾年可能不太了解我,我跟我父母的關係沒有特別親,但是也沒有完全疏離,就是比較正常的關係,我有事會諮詢他們,他們有什麼重大的決定也會和我說。
家中沒有親的兄弟姐妹,是家中的的獨生子。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是有的,我爸脾氣比較爆,但性格很直,我也是這樣,不過沒那麼爆,就是腦子裡想到什麼都會說的;我媽做事情很細心,觀察角度比較多,我可能也繼承了一點點。爺爺給我帶來的影響就是做事會更沉穩一些。還有就是我說話的腔調,有時是很正規的普通話,有時說著說著就會蹦出來幾句京片子。
8. 為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購買了哪些裝備,父母或親友送了你什麼入學禮物,你最想要什麼入學禮物?:買了手機,平板,電子書還有其它很多,爸媽給了我錢,東西都是我自己買的,我很喜歡我舅舅給我買的烤爐。
9. 大學生活費每月準備了多少,該不該向父母要生活費?:1500元左右吧,畢竟合肥這邊消費水平要比較低。對於該不該向父母要生活費,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會說不該的,我也是這麼覺得,可能有些人在這個階段已經能夠自食其力,但我顯然不是這類人,我想我的大學階段的生活費絕大部分還是會來源於父母,自己也會在學校周邊做一個兼職。我爸媽都是比較傳統,最大的期盼就是我能考上大學,然後順利畢業、工作。我覺得我學業上的進步可能就是爸媽最開心的事,他們也不會給我提出什麼條件,真要說的話,就是我媽不準我養寵物,不然就不給我生活費。
10. 對於大學專業是否滿意,有沒有轉專業和讀雙學位的計劃?張趙龍:我學的是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錄取的是第一志願專業,不過這個專業是學校剛剛開設的專業,暫時沒有考慮過轉專業和讀雙學位。
11. 對於大學宿舍條件和室友分配有哪些期望?:希望宿舍有獨衛,希望大家都能和平相處吧,愛乾淨一些。
12. 如今整容很流行,有些男生也化妝,你會考慮在大學裡改變個人的形象嗎?: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不過到現在為止沒有考慮過。
13. 在大學裡想做哪些事,如果按重要性排序,排前三的是什麼?:排前三的是考研、旅行和減肥。
14. 會在大學裡交女朋友嗎?:看緣分吧。
15. 想參加什麼樣的大學社團?張趙龍:打算參加書法和攝影類的社團,書法小學的時候系統學過一段時間,之後一直就是自己抽空練一練,暑假報了攝影的網課在學,準備入手單反。
16. 你心目中大學裡好老師的樣子,需要具備哪些特點?:負責就好。
17. 你會如何處理和老師、同學等的人際關係?:我覺得也不需要特別的注意什麼的,就是正常的交往。
18. 大學期間考慮創業嗎,大學畢業後會選擇先就業,還是繼續深造?:有想過,不過現在沒有這個方向,就業首選城市的話在北京或者西安吧。
19. 是否認可「讀書無用論」?:讀書怎麼會沒用,父母都說讀書以後會過的更好,其實我覺得讀書對我們自己有很多影響,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氣質上的,涵養上的。
20. 你希望從大學獲得什麼?張趙龍:希望獲得知識,好的品格,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