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脈動》:令人敬畏的極地生命力,頑強與脆弱並存於極端環境

2020-12-13 藝諾讀書

記錄地球,記錄自然,詮釋生命的意義,《地球脈動》無疑是最成功的紀錄片之一。

該片是大衛·艾登堡執導,由英國廣播公司經過長達五年的製作,是BBC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也是第一部以高清晰度拍攝的自然紀錄片系列。

紀錄片以恢弘的場面,真實的記錄,以及鮮為人知的自然奧秘。

在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大量觀眾,光前五集就吸引觀眾1140萬。

在當年的電視節目中獲得了任何英國節目的最高觀眾欣賞分數。

紀錄片《地球脈動》不但有巨高的收視率,而且憑其精益求精的製作獲得過多個獎項。

其中,就包括四次艾美獎,還有皮博迪獎以及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頒發的科學和自然歷史獎,是近年來當之無愧的BBC優秀記錄片。

第一集「兩極之間」就講述了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莫過於地球的兩極,這裡環境惡劣、極端寒冷。

即使是在這樣的地方,我們依然可以看見生物的存在,這裡的生物用自己的存在詮釋著生命的奇蹟。

在地球上最嚴寒的南極,呆萌企鵝風雪中哺育後代影片一開始便是黑暗寒冷、狂風肆虐、漫天飛雪的背景下,一群正在孵卵的企鵝爸爸緊緊擁擠在一起,抵禦刺骨的寒冷。

影片中的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一類,就是帝企鵝。

身高90釐米以上,體重可達50千克的帝企鵝有著強悍的生存能力,成為唯一一種可以在南極洲嚴寒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

看一組數字,足以證明帝企鵝是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

帝企鵝離開海洋要夜以繼日走上一個星期才能到達繁殖地;

企鵝爸爸要在漫長黑暗,將近零下50攝氏度的極夜裡孵卵近4個月時間;

企鵝爸爸從孵卵開始到幼企鵝孵出,母親回來餵養之前的近5個月時間,忍飢挨餓,體重會下降一半

無可否認,帝企鵝是動物界最偉大父母。

它們在撫育後代的過程中不光要承受嚴酷的自然環境,更有生命危險時時伴隨整個哺育過程。

水中的遊泳健將來到冰面上,小短腿的企鵝可就困難了。

坑坑窪窪、滑滑溜溜的冰面使它們行動緩慢。

一旦掉隊,在隨時都有暴風雪的季節裡,迷失方向是可怕的,也許將再也無法回到海面或是築巢地。

產完卵的企鵝媽媽,筋疲力盡返回到海洋前,有海豹在海灘等著它們。

如果不幸成了海豹的食物,不光企鵝媽媽傷命,遠在築巢地的企鵝爸爸和企鵝寶寶都會因等不到企鵝媽媽的支援而餓死或凍死

當看到小企鵝在爸爸媽媽齊心協力照顧下茁壯長大,毛茸茸的羽毛覆滿全身,萌萌的排著隊伍在爸爸媽媽的護衛下,向著大海進發。

此時對企鵝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像是勝仗歸來的士兵,雄赳赳氣昂昂,帶著自己的戰鬥成果,回到了家園——海洋。

然而再強悍的生命,也受到了生存的威脅

1.氣溫回升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正步步威脅帝的生存繁衍。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不久的將來,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或許將完全消滅帝企鵝,當然,這是一個迅速的變化過程。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70%的帝企鵝就將在氣候變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悄然抹去。

全球氣溫升高,南極地表因為氣候改變而冰川融化將使得企鵝覓食的距離變長,這對帝企鵝的捕食和繁衍非常不利。

科學家們認為:

如果溫室氣體繼續按照目前的效率進行排放,大約110萬的帝企鵝將被迫搬遷直至消失。

近年來隨著南極氣候的進一步變化,這可能將使得帝企鵝不得不遷徙,尋找新的築巢地。

如果築巢地與覓食場越來越遠,企鵝父母就需要長時間奔波於路途中。

這不僅會加大企鵝父母路途中的危險指數,還會使小企鵝可能因為長時間缺少食物而餓死或是凍死。

2.帝企鵝賴以生存的食物也在逐漸匱乏。

帝企鵝是一對非凡的父母,一個負責保護幼鳥,另一個則旅行上百公裡尋找食物。

因此,他們極力的捕捉浮遊生物、磷蝦和魚類來餵養小企鵝

幾千年來,帝企鵝依賴於南極南大洋的海水。

但是,近些年南大洋地區出現的人類過度捕撈現象,已影響到了企鵝覓食。

帝企鵝的生存依賴於南大洋的生物資源,在過度捕撈的影響下,帝企鵝可能很快就會迎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棲息地受損、食物獲取越發艱難,這兩條都是致命的。

這不僅威脅帝企鵝,還可能威脅著像帽帶企鵝、阿德利企鵝等其他企鵝物種。

目前,帝企鵝的估計數量已由十年前的200萬隻下降到了160萬隻,而且損失的方式非常劇烈而快速。

3.在極地受到生存威脅的物種,不僅是南極的企鵝,還有北極的北極熊。

全身雪白的北極熊,這個美麗而又兇猛動物的生存情況也岌岌可危。

同樣受到氣溫升高的影響,加劇了北極圈夏季海冰的融化現象。

其中在北歐沿岸和俄羅斯西北部,海冰已經呈現出異常偏少的態勢。

氣溫升高,全球變暖,也導致夏季提前到來並延長

NASA數據顯示;

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北極熊的生存主要與海冰有關,海冰厚重時期,北極熊主要生活在狹窄的海冰邊緣區,海豹也生活在這個區域,北極熊很容易找得到食物;

海冰減少後北極海冰就變得稀疏,海豹分散到了更廣泛的海域,導致北極熊很難找到海豹。

沒有立足之地,沒有足夠的食物,使很多北極熊被餓死,甚至為找尋陸地長途遊泳,體力不支溺水而亡

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瀕臨滅絕,不禁想問,人類究竟該做些什麼?才能挽救它們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能源使用,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導致的。相對應的減少能源消耗是減緩地球溫度升高的可行辦法。

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身邊事做起,為抵制氣溫變暖,還原極地動物們的生存家園,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節能減排是各國政府提出的首要應對政策

通過減緩能源使用量的過快增長,甚至降低對能源的需求,而逐漸減少大面積的霧霾問題、水資源汙染問題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人類目前積極而有效的保護工作可以緩解一下極地動物們的消亡。但最重要的,如何以最大的力度來緩解全球變暖現象,需要全球人類共同努力才行

相關焦點

  • 《地球脈動》觀後感
    《地球脈動》觀後感吳奕冰地球脈動,第一集講的是兩極之間,兩極指的是南極和北極,這兩極都是非常寒冷的地方。講的主要是動物之間相互殘殺和一年四季的變化。《地球脈動》觀後感看完了《地球脈動》後,裡面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跑來跑去。《地球脈動》共11集,講了從南極到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封世界、大草原、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長達48分鐘。
  • 令人佩服的頑強生命力,極端海洋環境下的十大物種!
    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中,有些生物不按常理出牌,選擇了劍走偏鋒的進化道路,從而形成了一些極端生物。這些生物在某些方面令人匪夷所思。第一:巨型烏賊  這些體型巨大的烏賊並不喜歡海面,而且能夠在巨大的水壓下存活。它們能夠和鯨魚進行單打獨鬥,勢均力敵!
  • 《地球脈動 第二季》裡面的畫面美到窒息,非常的令人震撼!
    還有提煉的主題和各種知識,看完對我們的地球 動物 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知。攝影技術的進步在這部紀錄片裡至少有著雙重意義,一是作為電影技術的技術,二是作為科學技術的技術。還是要時常看看BBC,映照一下人類的渺小,整個觀影「哇」著開始,「哇」著結束。
  • 紀錄片《地球脈動,第一季》,了解地球就是了解自己
    紀錄片《地球脈動,第一季》,了解地球就是了解自己著名的紀錄片製作團隊,曾經製作出藍色星球的BBC,再次集結奉上這部堪稱是難以超越的紀錄片電影地球脈動,從地球的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到非洲草原和熱帶叢林,再從荒涼的頂峰到深邃的大海,難以計數的美妙生物,只能展現著他們賣力的身姿,我們看到洪水的掌握,以及周邊賴以生存的對我們的生存,狀態,也看到了,罕見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的珍貴畫面,同樣也見到了冰原上的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嚴苛情景,也見識了生活在大洋深處,火山口高溫環境下的精細生物,同時還有地球各地的壯美景觀和奇特地貌,紀錄片團隊,無私的將這一些,最為光豔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 因強抗壓能力而成為生命力極頑強的生物:比小強還小強的地衣
    自然界中,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是什麼?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還是擁有超長壽命的參天古木?都不是,是一種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無論是在極端環境的南北極,還是乾旱缺水的沙漠;都可以見到這種生物,這就是地衣!地衣嚴格說來,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它是一種由真菌和藻類結合在一起,互利共生的複合有機體。
  • 豆瓣9.9《地球脈動》|在紀錄片中看「生態」
    我們將持續盤點那些另人震撼的環保類紀錄片,讓我們在大自然面前重拾敬畏之心。《地球脈動》很想引用一段影評開頭:「大部分劇,如果你覺得好看,心裡會感到開心。《地球脈動》就屬於後者。」「因為看完《地球脈動》後,我真的感覺自己啥都見過了。什麼長假出行,什麼環遊世界,真的不如在一臺高清彩電上,把兩季《地球脈動》給看了。」
  • 對世界多些了解,就多些敬畏之心
    沒有什麼時候比此刻,更適合來了解我們的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和環境。如果你因過度關心疫情而焦慮,不如放下手機陪孩子看紀錄片,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對大自然更多一份敬畏之心。 下面分享給一些關於地球,自然,家園、生命的紀錄片。只貢獻清單,不介紹細節,隨便搜索哪一部觀看,都令人震撼。
  • 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10大動物,第一名怎麼都死不了
    地球上的動物千千萬萬,並且各有特點,這組圖就挑選出了全世界生命力最頑強的10個動物。
  • 地球最頑強生物是水熊蟲?這種只有雌性的生物,DNA粉碎了也能活
    水熊蟲,被譽為地球上生命最頑強的生物。體型僅0.5mm左右、8隻腳的它可以在很多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比如從絕對零度的零下272℃,到115℃高溫;或者直接暴露在超高輻射下、泡在有毒的有機溶劑中;或在博物館的乾苔蘚樣本中休眠120年或脫水休眠10年,對它而言都不是問題。而且水熊蟲目前還是地球上唯一已知能在外太空存活的動物。
  • 水熊蟲其實很脆弱,極端溫度和輻射殺不死它,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說起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熊蟲。這種生物的生命力用頑強來形容已經顯得有些乏力了,我們甚至需要用無敵來形容。即使是在外太空這樣致命的環境下,水熊蟲依然可以生存下來。外太空的高強度輻射、高度真空條件,讓人類活不過兩分鐘。但是,有兩隻水熊蟲在2007年被送上太空之後,卻頑強地活了下來。
  • 2019世界氣象日海報公布,網友:好像《流浪地球》呀
    這個距離讓地球足夠溫暖,並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能量之源;同時,又不至於讓我們的生存環境過於嚴苛。 在超過45億年的時間裡,太陽孕育了地球上的天氣、氣候,以及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環境。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太陽提供的光照與熱量,地球會怎樣?
  • 《地球脈動》觀後感5篇,快來看看吧!
    片段中有一個剛出身不久的小鹿,它那種頑強的意志,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有一群鹿在河邊喝水。突然,有一隻狼打破了這安詳的畫面。鹿群開始分散。有一家三口成為了狼的捕獵對象。一開始,一家人手拉著手,絲毫沒有向惡狼投降!就在這時,鹿一家好像發生了爭執,鹿分兩路,一隊是鹿媽媽和鹿爸爸,一隊便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鹿。
  • 曼秀雷敦男士攜手Rain 推出極地植物保溼新品
    活動當日,穿著簡約修身西裝的Rain,狀態極佳,充滿著健康、活力的男士魅力,為大家帶來一場眼前一亮的「極地」首播。這次被Rain形容為「新探索」的廣告片正是在此次發布會上全球首播的曼秀雷敦男士深層保溼潤膚霜的新品廣告。片中Rain肩負著深入極地的任務,通過鏡頭帶領觀眾探索了南極冰川、西藏高原和非洲沙漠三大極地。
  • 生命力頑強的綠植,一般人可養不死它們!
    1.空氣鳳梨空氣鳳梨是地球上唯一不需要土壤就能夠成活的植物,平時養護放到散射光的環境,不能接受陽光暴曬,還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通風環境,這一點比較重要不然空氣鳳梨容易悶壞,空氣鳳梨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所以我們可以給空氣鳳梨噴霧達到補充水分和營養的目的。
  • 《地球脈動》:你所有的驚為天人,都是因為見識太少
    《地球脈動》(也叫《行星地球》)。雖然後來評分滑到了9.8,但這也真是夠喪心病狂了啊!如此好片,怎麼能不安利呢?!2006年BBC推出《地球脈動》第一季。評分也高達9.7。十年之後,第二季《地球脈動》誕生了。而與此同時,技術上的革新,使得畫面更加驚豔。《地球脈動》第二季過去三年中,全程採用4K高清設備。
  • 這些電影告訴我們,我們也只是這地球上的一小部分
    (這件事確實在現實中發生了),他根據觀察和研究史前氣候的規律,提出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極地冰川融化,冰川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會稀釋北大西洋暖流(鹽水),最終會導致氣溫極端低下,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假設。結果,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龍捲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空前的末日浩劫。
  • 世界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沙丘貓:外表可愛生命力頑強,卻瀕臨滅絕
    不僅生命力很頑強,能適應極端惡劣的沙漠氣候,連顏值也十分在線,像極了寵物貓。它就是沙丘貓。Part.2極端氣候下的頑強生命力很多人認為家貓的祖先在沙漠地區,所以貓咪都怕冷不怕熱。其實家貓和野外生存的貓在對環境的適應上有很大差別。
  • 快去買臺4K電視,全球最佳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即將回歸!
    過去10年,當你走進任何一家家電賣場,你一定可以看到一整面牆的電視機都在播放全球各種美到令人窒息的自然景色——從雪山到熱帶雨林、從大草原到沙漠。你看到的這些景色,很有可能是來自 BBC 的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 Eeath)》。《地球脈動》在2006年一經播出,立刻成為了未來自然紀錄片拍攝的標杆。
  • 水蛭的生命力頑強,要是把鹽撒在它們身上,結果會怎樣呢?
    水蛭的生命力頑強,要是把鹽撒在它們身上,結果會怎樣呢?水蛭的生命力非常強,即使將它截成兩半,它也不會死去,甚至還會變成兩條水蛭,所以很難將它殺死,水蛭生命力這麼頑強,要是把鹽撒在它的身上會怎麼樣呢?只見許多血液從水蛭的體內滲出來,過一會兒水蛭就沒有了反應,為什麼生命力如此頑強的水蛭會怕鹽呢?這是因為水蛭體內的含水量非常高,而且還具有脫水的作用,所以當鹽灑在水蛭身上時,就導致了水蛭嚴重脫水,嚴重的話還會脫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