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一位留學生家長在群裡說,她兒子所在的德國文理中學,今年高校錄取情況非常好。四名中國學生從該校畢業,其中兩個如願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一個考取蘇黎世聯邦理工,一個被亞琛工業大學錄取。
這個消息很令人振奮。無論國內國外,十年寒窗,學生們都希望金榜題名,考上理想的大學。這幾所學校在德國乃至國際上的口碑都很好,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家長的名校情結。
與一般文理中學不同的是,朋友家男孩的學校位於巴登符騰堡,屬於教會基金會管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一所典型的教會學校。
以前曾有人擔心教會學校的教育質量,現在看來實屬多慮。也有很多人認為教會學校設施古舊,戒律森嚴,宗教氛圍濃鬱,不利於身心發展,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所教會中學什麼樣。
德國本身就是一個包容性的社會,主張宗教信仰自由,教會學校也對學生的不同信仰持包容態度,絕不會強制要求學生改變信仰,或者形成某種特定信仰。
絕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無神論者,但尊重所有宗教,遵守學校規章,保持敬畏之心是在教會學校立身的最好做法。
教會學校內設有小教堂和禮堂。禮堂是學校集會的重要場所。每日集會一般很短,也無場景裝飾,大約10-20分鐘,由校長或其他管理人員發布一些相關信息。
重大活動如新生歡迎、畢業典禮、節日慶祝等則伴有燈光布置、樂隊表演,以示神聖和莊重。這種滿滿的儀式感,更多體現的是與宗教無關的、人性化的循循誘導和殷切勉勵。
學校所在的小鎮上有古老的大教堂,每年聖誕節都會舉行盛大集會。學生們會提前進行慈善義賣,向教堂提供捐贈並參與樂隊演奏等活動。
教會學校氛圍更像大家庭。這裡除了強調對學生治學能力的培養,還將宗教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人人平等、團結協力、互相尊重,把宗教作為培養學生品德和操行的途徑,用來豐富和強化學生的精神世界。
這種氛圍對於國際學生是很友好的,不用擔心種族或階層歧視行為。留學生們的寄宿部也實行家庭式管理,宿舍管理員既是「家長」,也是學校裡的任課教師,除了生活上的照料、學習上的輔導,更有心理上的溝通和疏導,以及道德行為的約束。因此,家長對於學生的寄宿安全和健康問題頗為放心,免除很多後顧之憂。
儘管宗教信仰並不是教會學校入學的篩選條件之一,但在教會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宗教課是必不可少的。
曾有從該校畢業的女生表示,宗教內容並不似想像的那樣枯燥乏味,老師在講解的時候融合了倫理、哲學、藝術、社會的內容,如同文學故事,比較有趣。
另外,學習宗教對於國際學生理解西方以及德國的文化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西方的歷史本身就是宗教發展史。了解宗教,有利於從根源認識德國文化,融入當地社會氛圍。
很多中國同學擔心聽不懂《聖經》課程會拿不到學分,其實,大可不必過慮,建議把《聖經》當成一本文學書去學。與此同時,這些課程不要求死記硬背,作業也以寫作、演講為主,重在個人思想的表達。學生的自信、創意和獨立思考能力更受重視。
與宗教信仰的包容度類似,很多教會學校都是綜合學制學校,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巴登州的這所教會學校主張「教育不是人才的複製」,既包括文理中學,也包括普通中學、職業中學、高等技術學校,意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人生方向。
這裡的文理中學還細分為12年制和13年制兩種,前者適合學習進度快、希望早點上大學的學生;後者則考慮到慢節奏少年的需求,讓快樂的中學時光再延長一年。
中國學生對時間成本非常看重,所有人都選擇12年制文理高中。此前曾有同學因中學期間多花費一年學德語,已比同齡人晚畢業,立志大學期間奮起直追,力爭把本科時間壓縮在2年半到3年之間。從該校往屆留學生的本科就讀經驗來看,如果足夠努力並且有悟性,能夠順利通過考試,修滿學分,達成這個目標並不難。
德國的教會財大氣粗,但並不表明教會學校收費低廉,服務低質。對國際學生而言,每年3-4萬歐元學費屬於主流水平。而巴登州的這家老牌教會學校每年一次性收取4.8萬歐元,包括寄宿費、餐費、書本材料費、保險費、語言補習、班級旅行、短假期在校居住費等等。
當然,與高收費對應的是學校硬體設施和軟體服務的跟進。這所學校位於黑森林地區的小鎮,環境優美,幾乎每個宿舍都是景觀房。11、12年級的學生可以申請單人房間,學習的自由度更大。校園信息化程度很高,提供豐富的社團活動,學生的日程安排很充實。另外,學校還提供國際交換學習機會(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等),以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
總之,當今德國教會學校的宗教色彩並不濃厚,學校對於不同信仰和無神論者都持有包容和開放的態度。與此同時,教會學校秉承了一貫的嚴謹校風,對於學生的操行和學業都有較高的要求,中國學生在教會學校讀書完全不用擔心,相反還能受到高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