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跨境購物免稅額明年調至2.6萬元
金羊網-新快報 2018-12-14
海關指出有走私團夥盜用普通市民身份信息冒用免稅額度
忙著買買買的你,有沒有想過,明年起個人跨境購物2.6萬元的年度優惠額度,可能正在被走私團夥盜用?
據廣州海關緝私局偵查一處處長吳永鈿介紹,目前,根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規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2019年1月1日起將調整為5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2019年1月1日起將調整為26000元),超出年度交易限值的部分需按照一般貿易進口來繳稅。也就是說,從明年1月1日起,單次購買5000元商品享優惠。今後,這一額度,還將隨居民收入提高相機調增。
新快報 記者王娟 通訊員關悅
在商品清單方面,近年來消費需求比較旺盛的部分商品此次被納入清單,增加了葡萄汽酒、麥芽釀造的啤酒、健身器材等63個稅目商品,調整後的清單共1321個稅目。原來公布的兩批清單于新清單實施之日作廢。
吳永鈿還提出,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利用網購保稅進口跨境電商模式,將本應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貨物、化整為零走私進境。這些走私行為普遍存在「三單」造假情況,而冒用正常跨境電商交易達到其減稅的目的,直接損害國家利益以及消費者切身權益。市民本身,也應該提高防範意識,及時了解自己額度的使用情況。
昨天,廣州海關首次對外通報兩起通過跨境電商方式走私的典型案例。兩起案件涉嫌走私鮮活海鮮17萬餘只、奶粉62萬罐,涉案案值達人民幣1.68億元,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17人。
據介紹,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培育了發展新動能、推動了外貿新增長、創造了就業新崗位,引領了消費新趨勢,群眾有了更多、更切身的獲得感,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假借跨境電商之名渾水摸魚以偷逃稅款的走私行為也浮出水面。此次破獲的走私團夥,竟非法盜用大量普通市民的身份信息,冒用正常跨境電商交易的免稅額度,將網上商城客戶訂單的公民個人信息偽造成虛假訂單來進行走私,損害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切身利益。
熱點問答
1 限額內的商品還需要繳稅嗎?
需要!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徵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超過單次限值、累加後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以及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限值的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徵稅。
2 如何查詢個人額度使用情況?
為便於消費者了解個人額度使用情況,中國電子口岸在2016年底推出網上查詢個人年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個人額度功能,網址:http://ceb2pub.chinaport.gov.cn。其中,點擊「個人額度查詢」結果的「已消費金額」,可查詢個人消費記錄明細。
廣州的市民,也可前往微信城市服務項目下的海關跨境商品通關查詢平臺,點擊商品稅費信息查詢項目進行查詢,隨時掌握自己的商品通關和稅費信息等具體情況。海關也會根據需要,給相關市民發布消息。
3 如發現個人額度被盜了怎麼辦?還能恢復嗎?
如發現有被盜用的情況,可向海關反映並申訴。海關核實後會電話告知消費者。消費者也可以登錄框架電商個人額度查詢頁查詢變動情況。
典型案例
14.4萬票虛假訂單走私奶粉案值逾億元
今年5月15日,廣州海關緝私部門摧毀了一個利用跨境電商方式走私奶粉進境的走私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現場查扣涉案奶粉62萬罐及書證、電子證據一批,涉案案值達人民幣1.38億元。
經查,2017年至2018年間,廣東某供應鏈公司為賺取高額利潤,與廣州一家具有跨境電商經營資格的公司合謀,從境外大批量購買進口奶粉及營養粉,按照實際成交價格60%-70%左右的申報價格通過跨境電商方式向海關申報進口。該供應鏈公司同時與廣東某服務公司籤訂《e通關委託服務協議》,後者為其提供報關、保稅倉儲、物流等相關服務。
廣東某供應鏈公司非法通過國內大型全球購網站等網上商城設立的母嬰店中預留的客戶訂單,以及與個體商行合作等多種途徑獲取大量公民個人信息,並提供給廣州市某公司。廣州市某公司負責形成虛假訂單,由一家網絡支付公司進行虛擬支付形成虛假支付單,每次向該供應鏈公司收取貨物申報價格1%的手續費。廣東某服務公司則負責與快遞公司進行系統對接、獲取虛假快遞單,以偽造的跨境貨物訂單、支付單、快遞單(簡稱「三單」)推送給某物流公司,某物流公司分配物流單號後將虛假的物流信息推送給海關,並負責將通關放行後的貨物運至指定地點。
在低報價格的同時,該走私團夥涉嫌通過假「三單」進口奶粉14.4萬票,利用國家對普通市民的優惠政策(即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關稅稅率為0,增值稅、消費稅按法定應納稅額70%徵收的稅收政策)賺取差額。
「低價」龍蝦搶市場夫妻檔跨境走私
今年8月30日,廣州海關緝私局打掉一個涉嫌以跨境電商方式走私鮮活海產品的團夥,該案涉嫌走私波士頓龍蝦、珍寶蟹、美國生蠔、墨西哥象拔蚌等鮮活海鮮17萬餘只,涉案案值人民幣3000萬元,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8人。
經查,此次案件的涉案人,在發現利用跨境電商個人訂購信息向海關申報進口可免除關稅後,組建公司,並通過網上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後,在跨境電商平臺錄取虛假訂單進行申報,從而將進口鮮活海鮮走私入境。
2017年2月,廣州某著名海鮮批發市場及周邊酒樓突然火爆起來。街坊們了解到,這些美國進口龍蝦、象拔蚌都是一個「林」姓老闆的檔口所經營。經緝私辦案人員暗中調查,發現街坊口中的「林老闆」為美籍華人,一直從事服裝等進出口貿易。他發現利用跨境電商個人訂購信息向海關申報進口可免除關稅,於是和其妻在原服裝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基礎上創建了名為「××國際」的跨境電商平臺,在某綜合保稅區內租用專門的海鮮倉庫,由其妻擔任公司經理,利用平臺搭建走私通道。公司平臺搭建好後,這個團夥通過網上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然後在「××國際」跨境電商平臺錄入虛假訂單信息,創建虛假訂單,向海關進行申報,以此方式走私海鮮入境。
據介紹,這個團夥在美國、加拿大採購海鮮產品空運進境後,將本應以一般貿易申報進口的海鮮以跨境電商貿易方式申報進口,存放在其專門租用的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鮮活海鮮保稅倉內,貨物外包裝粘貼的標籤紙上標明的收貨人、地址等信息均為虛假。
「林老闆」指使其員工將這些虛假物流單號、訂單信息通過物流公司發給海關,辦完海關監管手續後,這個團夥並未按照向海關推送的訂單地址信息配送,而是直接集中送貨至廣州等地相關水產商行、海鮮酒樓,批量進行國內銷售。在此過程中,「林老闆」指使其員工偽造客戶籤名,製作虛假籤收單,以應付海關檢查。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