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寧的陳女士向《法治最前線》報料,稱她在某教育機構給兒子交了一年的學費,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下學期兩個月的面授課變成了「網課」,她覺得培訓效果不好,要求教育機構退費。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教育機構會同意退款嗎?
陳女士的兒子2019年9月讀高三。開學前,陳女士經朋友介紹給兒子報了某教育機構的衝刺班。
求助人 陳女士:當時在班裡面一直都是排在中下水平,有時候又會中上,一直是那種很不穩定的。然後我說給他「衝一衝」可能會上來。我們也問過孩子願意嗎,他說還可以,然後就報名上課了。
陳女士說,這個衝刺班要上一年,但受疫情影響,原來的面授課變成了「網課」,從2020年2月2日上到了4月初直至學校複課為止。
求助人 陳女士:因為學校不允許再出校門了,所以就沒法去上課了。
不過陳女士說,由於教育機構的「衝刺班」課程和學校的「空中課堂」在時間上衝突了,所以實際上她兒子並沒有上教育機構的「網課」,後來因為學校複課了就更加沒有上了。
陳女士於是向教育機構提出退還半年費用的申請,但遭到了對方拒絕。
陳女士:我之前一次性繳納了57800元,所以我要求教育機構退還我28900元,但對方稱還要從28900元中扣除兩個月的「網課」費用以及資料費、雜費等項目,合計只能退還我11675元。
記者跟隨黃女士來到該教育機構向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
南寧市某教育機構負責人 黃女士:你說按學費退一半給你,這個確實是不合理的,因為你已經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再加上半個學期的網課,我們這邊網課也有記錄,是上過的(陳女士:是有記錄,他都是放在旁邊,不聽也不上的)不會,因為所有的課堂他都有回覆。
黃女士表示,疫情期間他們也沒辦法面授,只能採取網絡方式進行授課。在黃女士出示的多張網課視頻截圖中,記者發現,上面確實有陳女士兒子回復的數據。
網課視頻截圖
黃女士還解釋了管理費的產生。
南寧市某教育機構負責人 黃女士:我們班主任在上每節課前都會通知學生,叫他們在幾點進群,如果沒有進群的還會專門打電話給學生;在模擬考中,班主任還會發資料、考卷給學生。
1
志願律師黃海林提醒,家長在與教育機構籤訂合同時,應當要考慮到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影響,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發生後採取哪些有效措施來補救,「如果這種補救方式家長同意的話,可以雙方繼續履行原有合同;但如果是這個方式家長不認可,雙方就應當就退還的費用進行協商。」
最終經協商雙方各讓一步教育機構同意退還1.8萬學費並承諾一周內到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