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品牌的車主,請儘快返回4S店更換隔音棉
奧迪、大眾、斯柯達,這三個品牌汽車的車主請注意了:
如果你的愛車的生產日期(不是購買日期)在以下這個時間段內,就請儘快駕車返回當地的授權經銷商的4S店,向店家申請為自己的汽車更換「新改進的隔音材料」。
這項更換服務是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官方網站上宣布的。
具體的更換服務於2017年6月開始為車主提供。
更換服務是免費的,不需要車主支付費用。
這項更換服務,是為了解決「車內異味」的問題。
大眾汽車集團的說法是「部分車輛所安裝的車內隔音材料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特別是氣候炎熱的地區,可能會產生異味」。
我們給車主的建議是:
無論你是否在「炎熱地區」用車,無論你是否親自聞到了異味,都應該去更換,這是因為目前無法確定舊的隔音材料中所揮發出來的氣味是否對人體有害,也無法確定這些氣味在非炎熱地區的揮發量是多少。
所以,為了確保車主的身心健康,務必更換掉舊的隔音材料。
以上信息,來自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官方網站
以下是7款涉事車型:
生產日期在哪裡查看?
打開汽車發動機艙的蓋子,在車體上會看到一個銘牌,上面就刻有車輛的生產日期。車主也可以查看自己的汽車文件,例如汽車三包的卡片上,也有汽車的生產日期。如果還有困難,可以關注頭條號:4S店裡的線人 ,給我們發私聊,會有客服專家幫助你的。
專家解讀:
大眾集團放任自己的產品缺陷,漠不關心車主的身心健康
1.缺陷問題拖延了4年之久,大眾集團放任有缺陷的產品在市場上持續地銷售
從時間表上可以看出來,涉及缺陷的汽車產品,最早是在2013年01月就生產下線了,隨後就投入到市場中銷售給了車主。
從2013年1月到2017年3月,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大眾汽車集團對此缺陷一無所知嗎?
當然不可能。
事實上,作為廠家的大眾汽車集團,和作為授權經銷商的4S店們,它們二者的技術部門,彼此之間是有著穩定的溝通渠道的。
這二者之間的溝通,是他們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4年中,不斷有車主在4S店裡抱怨這車子的異味問題。大眾集團不可能從4S店那裡沒有收到任何的反饋或投訴。
但是,它們做了什麼呢?
似乎什麼也沒有做。這些有缺陷的隔音材料在2014年使用,在2015年繼續使用,在2016年仍然使用。
直到2017年3月大眾集團才發出了這份聲明。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在2017年6月份的《高爾夫和速騰的召回事件》中,大眾集團所表現出來的拖延問題的態度。
前後兩件事情,大眾集團的處事方式如出一轍。
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在2015年在美國發生的排放門事件中,大眾集團所表現出來的處事態度。
這家公司到底在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承擔著對消費者的責任呢?
2. 迴避關鍵信息,妨礙車主的知情權,無視車主的身心健康
大眾汽車集團在這份聲明中只表達了一個意思:我用的隔音材料有問題,讓你聞到異味了,我給你換,免費換。
而隔音材料在汽車上被多處使用。
發動機倉內、乘客艙內、後備箱內、儀表臺下、座椅下,....都會使用到隔音材料。
大眾汽車集團沒有說清楚它的汽車產品在哪個部位的哪塊隔音材料有問題?
是局部有問題,還是全部的隔音材料都有問題?
是局部需要更換?還是全部都得更換?
大眾汽車集團在這份聲明中隱瞞了如下的信息:
本次產品缺陷涉及的汽車是多少臺?
產品缺陷的影響範圍有多大?
產生異味的揮發氣體到底是什麼物質?
異味氣體是否對人體有害?
隔音材料在車身上的哪個部位? 具體來說是什麼零件?
這次更換是否會破壞車身的原始結構,是否會給車主造成新的損失?
通常來說,汽車廠家在明確了自己的產品缺陷後,是會採用「產品召回」的方式來處理的。
而這次大眾汽車集團卻沒有採取「產品召回」,而是選擇了「官網聲明」的方式。
此中玄機就在於:
如果採用「產品召回」的方式,大眾集團就必須去國家質檢總局的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為自己的召回信息作備案,就不得不按照備案的規則來公布更多地信息,諸如:
召回汽車的數量,
缺陷產生的原因,
缺陷導致的後果,
缺陷引致的危害、
以及維修方案的具體措施。
放棄「公開召回」,使用「官方聲明」,就是為了用一份簡單的聲明來掩蓋上述信息吧。
它這樣做,妨礙了車主作為當事人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