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團,為您搜羅育兒好物。商家求團qq:1211304709
孩子進上小學以後,開始接觸成語,喜歡玩成語接龍的遊戲,尤其是在在外出遊玩的路上,為枯燥的途中增添了不少樂趣。很多父母也在尋找好的成語圖書。
而市面上的成語書,要麼就是感覺離娃的年齡太遠,太艱深,不好理解;要麼就是一套才解釋幾個成語,性價比不夠高。
今天推薦的這套成語故事呢,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廣大父母和娃們的需求了
《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
來自臺灣圖書傑出品牌小牛頓,是他們學習漫畫系列書之一,而娃們普遍都漫畫沒有抵抗力。
「小牛頓」獲得過臺灣26個出版獎項,三度榮獲臺灣出版「金鼎獎」,一直是臺灣有影響力的兒童讀物出版公司,老讀者應該是比較了解的。
這本書的主編,是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顏昆陽先生。
而這套書誕生的過程也很有意思——源於顏教授小侄兒的一次提問。
當時顏教授的小侄兒正在很認真地讀著一本《成語故事》,突然抬頭問他:「為什麼要說『三人成虎』而不說『三人成貓』呢?」教授當時就被問得怔住了。
他突然發現,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平常老會說到的成語像「畫蛇添足」「鸚鵡學舌」「鶴立雞群」等成語,為什麼要這樣說,而不那樣說?
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小,小到大人都完全忽略了。但孩子充滿好奇的一個小問題卻讓他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
所以這套書設計的初衷,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設計一系列的內容。
用漫畫,用故事,用知識,去啟發孩子的想像思維。
看漫畫,學成語,再從科學道理讓孩子能完全充分地了解成語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真正掌握成語。
套裝包含兩個小套裝《成語中的科學》(4冊)和《成語動物園》(4冊),全套一共講解237個成語。
其中《成語中的科學》裡有4本,精選了與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地球科學以及生命科學等有關的85個成語;《成語動物園》也是4本書,精選了與動物有關的152個常用成語。很多家長對漫畫有誤解,總覺得漫畫不如文字書「高級」,多看漫畫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其實這個誤解應該改成,「只看漫畫」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
漫畫看上去沒有長篇文字,實際上每篇漫畫的文字量並不小,尤其對於剛認字、以及不愛看書的孩子,這樣的形式反而讓他們打消了「恐懼」、「畏難」、「厭煩」等心理,更容易接受。
有研究指出,漫畫書可以幫助培養閱讀能力,使閱讀能力提升至可以理解高難度語句的水平。要培養超越基礎詞彙量的能力有賴於 「廣泛大量閱讀各種領域的東西」。
漫畫語言介於口語會話與專業寫作的精練抽象文字之間,但是較接近口語會話。
這點也增強了漫畫作為提升閱讀能力至更有挑戰性的讀物的可能。而且漫畫還非常考驗孩子的「推測能力」,他們需要調用經驗、思考去填補畫與畫之間的空白。
作家Jim Trelease 基於研究結果和個人經驗所作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有個抗拒閱讀的孩子,就讓他接觸漫畫吧。如果他看起來有點興趣了,就給他更多的漫畫。」
1、有科學知識的恰當延伸,學習成語更明白。
每篇成語故事後都同樣用活潑的漫畫,來解讀成語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為什麼「望梅」能夠「止渴」?為什麼「種瓜」只能「得瓜」?為什麼說「無風不起浪」?為什麼人們會「不寒而慄」?
比如「杞人憂天」這篇成語故事:杞國人整天擔心天塌下來,太陽、月亮、星星掉下來怎麼辦?別人都笑話他傻。比喻過度擔心,自尋煩惱,無謂的憂慮。
故事講完後,給孩子們拓展了相關的科普知識:臭氧層裂縫
工廠、飛機、冰箱、農藥產生的汙染物質,擴散到高空後,和陽光作用,分解成各類活性粒子。其中的氯原子、一氧化氮等粒子和臭氧發生反應。臭氧遭到破壞、分解。大氣中臭氧的濃度明顯下降,在南極的上空形成了一個破洞。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增加。灼傷人類及許多動植物。不注意環境保護,任由大氣受到汙染,真的是後果嚴重!「杞人憂天」放到如今,也並非完全荒唐可笑呢!
為了讓孩子們對成語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每篇科普漫畫的右側,都有相關知識點延伸。
全書全部用這種形式來呈現:
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一篇科普知識,一則知識延伸。
「聞雞起舞」的成語延伸的是生物鐘。這時候,就不僅是理解成語的字面意思了,而是更明白後面的科學道理。
「成語中的動物」編排同樣如此,除了用漫畫表現一則成語產生的經過及意義,還要建立「動物小檔案」,記載動物的特性,並告訴孩子們為什麼要拿這個動物來做比喻。
比如成語「三腳貓」,這個詞語用來比喻技藝不精通的人。
為什麼要用它來作比喻呢?因為貓在所有的四條腿動物中,不論爬高、跳躍、追趕,甚至躲藏,技術都是一流的。當它一旦缺條腿,一切動作就會顯得特別笨拙。
在動物小檔案中,詳細講解了貓的物種分類,瞳孔、鬍鬚的變化、腳底、舌頭、生活習慣、情緒反應、貓捉老鼠的過程、不同種類的貓等等。
2、「含義相近的故事」,讓孩子更能充分理解成語含義。
比如先解釋望梅止渴,這是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接著是卡通漫畫故事,講的是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喝,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前進,最後找到了水源。漫畫畫的就是這個故事。
書右邊豎排文字,是編出來的含義相近的故事,通過小故事再展示一次成語的註解。
望梅止渴中的這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家野豬非常窮,買不起肉吃,豬媽媽就想了個辦法,在晚餐的時候,把一塊醃得過鹹的肉放在桌上,讓大家只能看一眼肉,扒一口飯。飯沒了,就用看著,一直看到飽為止。
最後解釋之所以能「止渴」,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記住以前品嘗過的食物的味道,下回看到或想到時,會命令唾液腺分泌唾液。
漫畫從人類舌頭的味蕾開始講,講味蕾需要唾液,人類口腔的3對唾液腺、唾液的各種作用,到唾液分泌減少的原因和結果、再說到大腦分泌唾液(望梅止渴最直接的科學道理),最後說舌頭味道的分辨。
3、原創手繪漫畫很有趣
書中不少成語,為了更好地向孩子解釋,用漫畫進行了恰當的改變。
比如飲水思源」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庾信的《徵調曲》,故事是說梁元帝派庾信出使北朝的西魏,後梁朝被西魏滅亡,庾信也被扣留在西魏,雖然北朝封他做大將軍,但是庾信卻很想回去,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他在中寫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比喻一個人不忘本 。
相應的成語漫畫則由成語常用意義引申了一個相近的故事,更生動易懂。
閱讀時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順著成語情境思路自創童話故事,既積累了成語,了解了成語中的故事或科學知識,又開闊了閱讀視野和寫作思路,一舉多得。
「唇亡齒寒」的漫畫改編則完全忠於歷史,它出自《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
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係,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
漫畫也是故事的還原,第一格就畫了虞虢晉三國的地圖看圖就能理解為什麼虞虢兩國之間是這種關係了。
此外漫畫的分鏡也很好玩兒,娃經常邊看邊哈哈大笑。
暑假在家不防選一套,不光學了成語,還能學到科學,可謂一舉兩得啦!
圖書團購信息
圖書:《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共8冊)
包括《成語中的科學》全4冊+《成語動物園》全4冊
價格:定價192元,團購價109元包郵(新疆西藏需補運費40元)
圖書:《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共14冊)
包括《成語中的智慧》6冊,《成語中的科學》4冊,《成語動物園》4冊
價格:定價330,團購價169元包郵
推薦年齡:4歲及以上
發貨:兩個工作日內發出,周末不發貨。全國包郵(北京發貨,港澳臺不發)新疆西藏加收40元。
方法一(推薦):
按住圖片2秒→選擇識別→購買
↑父母必團商城
方法二:
點擊箭頭指向的「閱讀原文」進入商店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