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數學掃地僧」,因重要成果獲獎,成北大美籍客座教授

2020-12-11 教育思享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係為第一系。」

數學可謂許多學科的基礎,無論是如今火爆的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等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對於科學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這方面的人才,更是備受關注。

而有一個臨近花甲之年的數學家,因一項數學成果,震動國際數論學界,他名叫張益唐。

張益唐是傳奇的華人數學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1955年生於上海,27歲那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13年5月,臨近花甲之年的張益唐在世界數學界最負盛名的《數學年刊》上發表《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文章,完美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在孿生素數猜想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震動了國際數論學界。

世界著名期刊《自然》在網上以「突破性消息」為標題通報了這一重要成果。

張益唐也因為這項重要成功,獲得了諸多獎項,而且受邀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壓軸大會報告,通常的報告只有45分鐘,可是這次張益唐卻獲得一小時的受邀報告(invited lecture)。

然而,對於張益唐來說,他的成績來之非常不易。1985年,張益唐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眼看要功成名就之際,卻因與導師存在矛盾,苦苦經歷7年的等待,才拿到了博士學位,更為糟糕地是導師沒有給他寫推薦信,張益唐畢業陷入失業困境。

因此,畢業後,張益唐開始了在美國四處漂泊的生活,幹起了與學術無關的工作,餐廳遞盤子、洗碗,送快遞,當小工,名副其實地打零工;既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穩定收入,時常窮得身無分文,曾經還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落魄的讓人難以相信。

「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別人都說一定過得很苦,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沒覺得有什麼苦的,因為那時候還是單身,對生活也沒有什麼要求。」張益唐自我調侃說道。

1999年,對於張益唐來說,是他人生歷史的轉折,在英特爾公司工作的北大師弟唐樸祁遇到一個網路設計上的問題,找到張益唐幫忙,張益唐輕鬆解決。而之後,在唐樸祁幫助下,張益唐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獲得了一個臨時講師的工作,終於再次回到了學術圈。

直到2013年,短短兩年時間,張益唐在國際數學界一舉成名,從一所不太知名大學的臨時講師,一夜間家喻戶曉,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而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此前還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並力邀他回北大,但張益唐最終還是沒回來。

如今,張益唐教授以美籍身份,接受北京大學的聘請,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算是輾轉半生,再次回到了燕園。然而,張益唐回顧學生時代,心中感慨萬分,覺得如今的成就與北大的學習經歷分不開,用他的話說:「進了北大以後我才知道,以前好像看過很多、學過很多數學知識,但很多東西都搞得支離破碎,在北大的學習使我真正受到一套嚴格訓練,打下了基礎。」

此次,「數學掃地僧」張益唐成為北大客座教授,算是一個好的開端。無論張益唐國籍如何,身處何地,只要能夠將世界先進的數學思想帶回國內,推動中國數學發展,也值得我們尊重。

相關焦點

  • 北大畢業、出國留學,張益唐曾落魄20年,如今是北大美籍客座教授
    1985年,張益唐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眼看要功成名就之際,卻因與導師存在矛盾,苦苦經歷7年的等待,1992年才拿到了博士學位,更為糟糕的是導師沒有給他寫推薦信,一畢業就陷入失業困境。他就是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四處漂泊的生活的張益唐。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
    因為這個事業上的創傷,他後來毅然離開了中國,在美國的數學界成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清華想聘請他都請不來,他的名字叫做張益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張益唐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對數學有非一般的感知度,他一直都是個學霸,即便父母沒有給予他任何學習上的幫助,張益唐還是輕輕鬆鬆的就考上了北大數學系。
  • 中國數學家大器晚成,58歲當上美國教授,獲獎後聲稱還好不在中國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年少有為,還有不少人都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六十歲甚至不惑之年才獲得成就。數學家張益唐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五十八歲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美國當上了教授,五十九歲才斬獲世界大獎被大家熟知,然而他的說話方式卻讓無數國人感到憤怒,對他的成就並不認可。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
  • 北大數學天才:博士畢業後即失業,差點流落街頭
    他本是北大數學天才,他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獲得了碩士學位。他深受當時北大校長的器重,並推薦他到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灰暗人生從此開始。他歷經7年,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是他的導師卻不喜歡他,拒絕為他寫推薦型。他博士畢業後就失業了。
  • 留學困苦、科研艱辛,張益唐在美國成名後回中國,成北大客座教授
    而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並「力邀他回北大」,但張益唐最終還是沒回來。在多年遠離學校下,張益唐於1999年,迎來了轉機。他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回到了學校,在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做助理教授、講師。雖然可能薪水不高,但是這一變化,將張益唐重新拉回了學術圈內。
  • 哈理工「掃地僧」,14歲考上北大,至今還是講師 網友:領導失職
    很多學生私下裡都稱他為哈理工的「掃地僧」,他實在是其貌不揚,自己又太不講究。在哈理工,認識他的學生特別多,因為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數學建模評委,年復一年指導和帶領學生參加國家國際數學競賽,學生獲獎在他這裡只是一件等閒事。在學生那裡,幾乎就是傳奇人物。
  • 他14歲上北大,3個月學完法語,人稱「掃地僧」,現在怎麼樣了?
    從北大畢業之後的王曉琮選擇了繼續深造,考上了浙江大學的研究生,浙江大學是全國排名前五的高校,同樣是實力很頂尖的,在從浙江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去到哈爾濱理工大學任教。任教多年,因網上一篇文章被熟知他在哈爾濱理工大學一直擔任講師一職,他從2002年開始從事數學建模競賽工作,並且是校大學生建模競賽的優秀指導老師,同時也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個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的評委,還經常帶隊到國外參賽,更讓人佩服的是競賽中一直是穩居第一名的寶座,所謂「名師出高徒」,他就是那個「名師」吧。
  • 北大最強掃地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會python,你成嗎
    直到武林群雄大會上,以一己之力戰勝蕭遠山、蕭峰、慕容博、鳩摩智等各大高手,當慕容博與蕭遠山血拼時,掃地僧先後將兩人打到斷氣然後作龜息之眠,讓他們相互化解對方的內傷之後起死回生。 從此,掃地僧這個人物就被當做看起來並不出奇,但實際上「身懷絕技」或者「內功」之人。
  • 哈爾濱理工大學掃地僧—王曉琮
    人稱「掃地僧」,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14歲考入北京大學少年班,1986年22歲的王曉琮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王曉琮是數學建模競賽的優秀指導老師,主要指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那麼什麼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由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主辦,是唯一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建模競賽。
  • 北大數學天才留學美國,卻被導師坑慘,送外賣度日,現狀想不到
    只是能夠進入北大學習的人,個個必須是人中龍鳳,俗稱「學霸」或者「天才」!要是能夠考上北京大學的數學系,那更是萬中選一,學神存在。張益唐就是其中之一,他從小就展露出傲人的數學天賦,9歲時就自學了大學數學知識。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此外,每年還會有不超過三個物理新視野獎以及不超過三個數學新視野獎,用以表彰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在今年的獲獎者中,華人數學家朱歆文因在算術代數幾何工作中,對志村簇的應用和黎曼希爾伯特問題在p-adic簇的情形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北大,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知名學府。北大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諸多棟梁之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北大相當於一個「人才的搖籃」,能夠考入北大的,不管是高考考進去的還是考研考進去的,他們都是天之驕子。北大的才子才女們,很多都對國家的發展牽腸掛肚,但還有一些從北大出來的人,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國內。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這兩個人曾經說過的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NO1:數學界「掃地僧」張益唐。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近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被稱為「數學界掃地僧」的張益唐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這位恢復高考後最早的北大數學系畢業生,輾轉半生,又回到了燕園。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間隔》的論文,為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 掃地僧!北大保安英語詞彙量一萬五……
    (來源:北京大學微博)(來源:人民日報)     人有好逸惡勞的傾向,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向前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取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有的畢業後當上了大學老師。
  • 14歲入北大,3個月學通法語,被贊為數學界「掃地僧」,他是誰?
    掃地僧在我國的東北黑龍江省哈爾濱理工大學裡,也有這樣一位「掃地僧」式的人物:他不修邊幅,卻德才兼備、才華橫溢,著實是國家之瑰寶和棟梁。這位神秘人物到底是誰呢?他到底又傳奇哪裡?待我們一一道來。他14歲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北大破格錄取,自此成為北大少年班、未名湖畔的一位學子。事實上,進入北大王曉琮才找到了人生中的大舞臺。他痴迷於學習,一度成為同學眼中的「學神」,他愛數學、愛英語,每科成績都出類拔萃。四年後,他更是很順利地考入浙大攻讀碩士。
  • 掃地僧是誰?
    而以下的數學模型也正試圖給出相關的建議(關於模型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其他註記,請見文末「掃地僧有話說」一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想想自己是怎麼掃地的。這看似頗為平凡,但要清楚表述人們掃地的模式還是相當不易。二維平面上的掃地模式,歸納地來看,大致不外乎以下三種:1.
  • 60歲花匠幫做科學教具獲獎 被贊深藏不露「掃地僧」
    昔日村子裡的秀才,今朝小學校園裡的花匠 他被校長稱為深藏不露的「掃地僧」科學教具接連獲大獎 竟然出自60歲花匠之手快過年了,衢州江山市城南小學校園內,60歲的花匠陳宗清比往常更加精細地培植花草。花圃裡的瓜葉菊、海棠、一串紅繁茂地生長著。「我要讓這些花草也好好過個年。」
  • 2019清華北大數學、物理金秋營籤約情況曝光!(附部分獲獎名單)
    >溫馨提示:點擊這裡免費訂閱自主招生信息經過兩天的角逐,清華、北大數學說明:以上數據來源於網絡,最終名單以清北官方發布為準。以上是2019清北數學物理金秋營籤約情況,整體來看,今年清北金秋營初審通過人數大體都保持在了300-400人。北大物理金秋營獲獎人數佔比34%左右,清華物理金秋營獲獎人數佔比24%左右,北大獲獎人數略高於清華,但是清華更大方,給出的一等獎名額是北大的兩倍,北大則給出更多的二等獎。數學金秋營方面,北大獲獎營員佔比約20%,低於物理金秋營,清華則暫無數據。
  • 武俠八卦:掃地僧是誰?
    而以下的數學模型也正試圖給出相關的建議(關於模型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其他註記,請見文末「掃地僧有話說」一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想想自己是怎麼掃地的。這看似頗為平凡,但要清楚表述人們掃地的模式還是相當不易。二維平面上的掃地模式,歸納地來看,大致不外乎以下三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