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困苦、科研艱辛,張益唐在美國成名後回中國,成北大客座教授

2020-12-11 教育思享

他出生於上海,1978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4年後,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之後出國,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

如此高的學歷,若是回國,那個年代極有可能會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他卻沒有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美國。

他就是著名數學家張益唐。

1985年,張益唐獲得了碩士學位,出國留學後,長達7年的時間才拿到了博士學位,而這期間倒不是張益唐不夠優秀,而是他畢業後既沒有發表論文,也沒得到導師的推薦信,因此想要在美國找一份基本的學術類工作難於上天。

而這就註定,留在美國的張益唐,學術道路將十分坎坷。自拿到博士學位後,長達7年的漂泊生活,他曾經做過快餐店收銀員、中餐外賣員、汽車旅館零工等,名副其實的打零工;既無固定工作,也無穩定收入,時常窮得身無分文;曾經還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落魄的讓人難以相信,若無超出常人的毅力,恐怕很難堅持下去。算是驗證了中國一句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別人都說一定過得很苦,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沒覺得有什麼苦的,因為那時候還是單身,對生活也沒有什麼要求,總不會餓死吧。」張益唐自我調侃說道。

然而,如此一位擁有留學背景的博士,在那個年代,要是放在中國,那境況或許會有所不同,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張益唐也許不願意就這麼回到中國。

不過,若是張益唐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必然會引起是否浪費人才的一番爭論,網友們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浪費人才,可是似乎在美國卻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而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並「力邀他回北大」,但張益唐最終還是沒回來。

在多年遠離學校下,張益唐於1999年,迎來了轉機。他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回到了學校,在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做助理教授、講師。雖然可能薪水不高,但是這一變化,將張益唐重新拉回了學術圈內。

之後,張益唐在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任教十餘年,終於在數論領域做出了突破性的成果。

2013年5月前後,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而且在《數學年刊》發表《質數間的有界間隔》,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隙都小於7000萬,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數論重大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

至此,張益唐的人生再一次轉折,因該項數學成果,震動國際數論學界,獲得了不少獎項。世界著名期刊《自然》在網上以「突破性消息」為標題通報了這一重要成果。

隨後,張益唐受邀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壓軸大會報告,一般這樣的報告只有45分鐘,可是張益唐卻獲得一小時的受邀報告(invited lecture)。2016年,張益唐被聘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算是苦盡甘來。2018年,張益唐擔任山東大學潘承洞數學研究所所長,也以美籍身份接受北京大學的聘請,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或許,張益唐的經歷是許多留學生在國外搞學術的一個縮影,成功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艱辛萬分,他是幸運卻必然地做出了成果。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很多去了美國的人,以後還會回來。連我現在都在考慮要不要回來。」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早年求學經歷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
  •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受聘為北大客座教授,快來看北大學...
    本文原標題:《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受聘為北大客座教授,快來看北大學子與他的課間對話》編者按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張益唐的成長1955年,上海市,張益唐出生於一個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給了他優質的基礎教育。
  • 被北大送往美國的張益唐,寧願在美國餐館洗碗,也不願意回國發展
    當時為了培養這位天才學生,北大數學系系主任丁石孫教授費盡心思將他推薦給了美國著名大學普渡大學,本可以一帆風順步入前途光明的他,卻在美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人生當中最大的困難,和導師的交流受阻,險些讓美國人群將他凐滅。
  •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要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現狀如何?
    常常看到一些報導,某某學科的天才因為覺得國內科研環境沒有國外好,所以選擇留學並在學成之後放棄回國,引網友熱議。而今天筆者所要介紹的這位便是曾經在網絡上引起不少討論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他便表示,「回到中國的話絕對不會取得如此成就」。
  • 北大畢業、出國留學,張益唐曾落魄20年,如今是北大美籍客座教授
    1985年,張益唐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眼看要功成名就之際,卻因與導師存在矛盾,苦苦經歷7年的等待,1992年才拿到了博士學位,更為糟糕的是導師沒有給他寫推薦信,一畢業就陷入失業困境。他就是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四處漂泊的生活的張益唐。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他像許多名校生一樣,選擇去美國留學。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他像許多名校生一樣,選擇去美國留學。 張益唐最初到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但他與來自臺灣的導師莫宗堅產生了一些矛盾。
  • 甘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北大當教授,天才揚言回國無法取得成就
    這樣的努力也得到了命運的垂青,在1985年的時候,著名的華裔數學家莫宗堅訪問北大數學系,經過和張益唐的交流,發現了張益唐在數學上的天賦,於是邀請張益唐前往美國普渡大學留學,並且親自擔任張益唐的博士導師。就這樣,張益唐拿到了北京大學的公費留學生名額,前往了普渡大學。
  • 北大客座教授、著名數學家張益唐答北大學生問,問的問題都很經典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上周,趁著暑期學校《模型式選講》課程的間隙,同學們和張教授進行了一次對談——作為教師重返北大是什麼體驗?
  • 寧願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清華北大是高三學子最為憧憬的學校,也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裡面的人無一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別人眼裡的"超級學霸"。有一位叫張益唐的北大才子,碩士畢業之後,跟隨臺灣的代數專家莫宗堅來到了美國名校普渡大學讀博士。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為此有不少國內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學到更好的知識,也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只不過這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國外留學一方面個人身份問題是關鍵,能否有機會展現自己能力也成為重中之重。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公費生張益唐:在獲得大獎後,他們說他們不能把這個大獎放在中國
    眾所周知,現在許多高材生選擇到國外發展,歷史上的一些數學家向我們展示了大器晚成,例如張益唐是什麼樣的大器晚成數學家,他在59歲時成名,破解並證實了孿生素數的猜想,震驚了數學界世界。在不幸中擁有萬幸可能就是張益唐生活,當張益唐二十幾歲時,這個國家突然恢復了高考,這時張益唐已經獨自完成了所有的高中課程,相對於大部分學生放棄了學業,選擇了另一種謀生方式,張益唐終於脫穎而出在高考中,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了,正式成為北大的一員。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論文發表後,榮譽如期而至,張益唐先後獲得2014年「麥克阿瑟天才獎」、2016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還被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聘為終身教授。在此之前,年近六十的他只是一位籍籍無名的大學講師。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北大的數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非常的多。但是,筆者查看相關的資料後發現,北大的數學天才,在完成學業以後,都會到國外留學,最終成為國外名校的教授,卻不回到中國服務。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每個成功人士在真正得到勝利之前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幾次失敗的打擊,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是個世界級數學家他在成名之前就遭遇過一次人生重大的創傷。因為這個事業上的創傷,他後來毅然離開了中國,在美國的數學界成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清華想聘請他都請不來,他的名字叫做張益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張益唐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對數學有非一般的感知度,他一直都是個學霸,即便父母沒有給予他任何學習上的幫助,張益唐還是輕輕鬆鬆的就考上了北大數學系。
  • 那個寧在美國當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意識到了科技興國的重要,雖然當時新中國經濟能力有限,但還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赴美留學的人才,這次人才也是建設新中國的尖端力量,不過在留學生當中,又誕生了兩種人,一種是放棄高薪回國的人,錢學森、鄧稼先可謂是挺起了中國脊梁骨,而張益唐就是另外一種人了。
  • 北大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從1978年到1985年,他用了7年時間先後取得了學士、碩士學位,對此潘成彪教授都稱讚不已,甚至就在他碩士畢業後還留校任職了一個學期。最終,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張益唐被公派留學至美國普渡大學,師從臺灣導師莫宗堅。
  • 北大留學生張益唐,59歲獲世界大獎,卻稱「還好我不在中國」
    給北京一家工廠做工的時候,張益唐常去書店裡翻閱科學書籍。1978年張益唐的刻苦用功得以回報,北京大學錄取了他。1985年待他拿下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後,以公派自費生的身份來到美國普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