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2020年01月14日 10: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13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蔡英文大選順利連任成功。這場選舉蔡英文取得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高票,年輕世代傾巢而出是主因。大肆推銷「芒果乾」之餘,蔡英文把「抗中保臺」的氛圍與想像炒作到了極致。這讓她能夠動員「天然獨」踴躍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於是,仗著大勝的氣勢,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表現強硬。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執政中,蔡英文不僅會拒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倡議,也不會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兩岸關係持續僵冷甚至更為嚴峻,已經是無法避免的格局,這將為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相較於「主權牌」奏效,曾經在前年底地方選舉中發揮摧枯拉朽威力的「經濟牌」,這回完全失靈,到底是怎麼回事?年輕世代真的不在乎經濟前景和事業前途嗎?面對「悶經濟」,「天然獨」真的都無感嗎?我們必須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在「去中國化」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臺灣「天然獨」,同時成長在一個物質條件較為富裕但經濟成長卻相對遲緩的生活環境中。他們已經無法體會蔣經國時代,那種「明天會更好」的經驗,但衣食無缺,「小確幸」唾手可得。畢了業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不夠之時,還可以靠著家中長輩的支持,當個「啃老族」。對他們來說,「悶經濟」已經是生活常態,「拼經濟」沒那麼了不起,「顧主權」才夠炫夠潮。但是,再往後走,臺灣還能維持得住目前這種小康局面的「悶經濟」嗎?
大形勢很清楚,RCEP即將在今年底以前啟動,一個由中國大陸領航的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時代到來,沒有大陸的善意,臺灣註定要無法加入這個大經濟板塊。同時,今年9月ECFA施行已屆10年,按照WTO的規定,大陸可以終止這項協議,取消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大潮來襲,「悶經濟」會不會更「悶」,甚至於逐漸窒息?
2016年5月,蔡英文曾經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透過「新南向政策」來「擺脫以往過於依賴單一經濟體的現象」,結果,這3年多以來,兩岸貿易的成長幅度還大過於臺灣和東南亞國家、地區的貿易往來。這就充分地告訴我們,經濟規律是不會因為政治操弄而轉彎的。無論高興不高興,臺灣的經濟出路就是繞不開大陸市場,臺灣的經濟發展就是需要大陸的善意對待。
「天然獨」和「悶經濟」正在拔河,食髓知味的蔡英文,會繼續產制「天然獨」,但「天然獨」終將從「悶經濟」的苦果中覺醒。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