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藍委」:臺灣年輕人絕非「天然獨」 而是「天然白」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一向宣稱島內的年輕人是「天然獨」,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10日在臉書上(Facebook)表示,臺灣年輕新興選民不是「天然獨」,而是「天然白」;他們沒有「統獨」的信仰框架,也沒有「藍綠」的傳統包袱;他們是理性的,務實的,充滿想像空間的。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10日報導,大陸「惠臺31條政策」公布後,本月初島內網絡民意調查顯示,68%民眾認為惠臺可以「拉攏」臺灣人心。正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臺北市長的孫大千,10日在臉書上發文稱,這項調查透露三個重要訊息:

第一,臺灣年輕新興選民不是「天然獨」,而是「天然白」。孫大千說,新興選民不相信臺灣能夠「獨立」,也不認為將「被統一」,所以他們會放下仇恨敵視眼光,用開放彈性角度來看待大陸的「惠臺31條政策」,「像李登輝這樣,開口閉口只有「統獨」的政治人物,在他們的眼中,就像是古代文物一樣的稀奇有趣。」

第二,民進黨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獲得勝利,是因國民黨執政績效不被認同,並非代表「臺灣獨立」的訴求被島內主流民意的支持。他表示,「兩岸政策」並不是2016年臺灣「大選」勝敗的關鍵。

孫大千又補充,民進黨勝選後,誤判情勢,志得意滿,「執政」以來,高舉所謂「轉型正義」和意識形態的大旗,對內清算鬥爭,兩岸升高對抗,才落得支持度如此慘澹的局面。

孫大千稱,民進黨若能改弦易轍,停止「政治追殺」,擱置「臺獨」的主張,將「改善低薪過勞」視為優先處理的議題,應該可走出執政低潮。

第三,孫大千並認為,國民黨在2016年選舉落敗,主因是施政無法得到年輕主流民意肯定。而且在推動兩岸政策時,缺乏積極對話與完善溝通,導致原本對生活現況早極度失望的沸騰民怨,一發而不可收拾。

可惜的是,國民黨在敗選後,一蹶不振,放棄堅持,對兩岸政策避免表態,進退失據,最後竟然將話語權拱手相讓。

孫大千對此表示,國民黨若能認清情勢,重拾信心,以超越過去「藍綠對決」的格局和年輕新興選民進行對話,清楚論述兩岸政策,重建再生是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陳翊瑄:臺灣青年是 「天然獨」 還是「人造獨」?
    臺灣有部分政客聲稱,「臺獨」是臺灣青年的「天然成分」。事實果真如此嗎? 恰恰相反,其實臺灣青年並非是「天然獨」,而是政治操弄的「人造獨」。雖然臺灣青年不見得主觀意識上都認同「去中國化」,但主政者的執意為之及政客的有心操弄,這是目前認同錯亂的最大根源。「天然獨」這個概念,由蔡英文率先提出,她認為「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臺灣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隨後「天然獨」這個詞更快速的成為臺灣的流行用語,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創黨的「時代力量」,更將「天然獨」當成是政治營銷的工具,快速地拉攏更多年輕人的認同。
  • 臺灣青年是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 這位臺灣女孩告訴你
    島內有「獨派」政客還打起了「青年牌」,聲稱「臺獨」是臺灣青年的「天然成分」。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位來自臺灣臺北,就讀北京清華大學社科院的博士女孩陳翊瑄給出了她的答案。6月7日,在「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這位臺北女孩對環球網記者說,臺灣青年並非是「天然獨」,而是政治操弄的「人造獨」。
  •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2020-01-17 09:24:46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說:「臺灣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臺灣,臺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評論指出,「民主就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的說法,其實是將「臺獨」勢必造成的臺灣災難,推給2300萬人。  由2300萬人「決定」看似民主,其實與蔡英文說的「年輕人天然獨」如出一轍。
  • 看清綠色執政真相 「天然獨」不再支持民進黨
    」不再支持民進黨(臺島夜話)  馬康莊  兩年前蔡英文剛當選時充滿自信地表示,臺灣的年輕世代多半是投她一票的「天然獨」。但多份民調數據顯示:綠營「完全執政」後,支持「臺獨」 的比例不升反降,年輕人尤甚。  今年初《天下》雜誌發布民調結果,1980年後出生的所謂的「天然獨」世代,曾經是支持蔡英文最有力度的族群,如今有43.2%願意到大陸去發展。同時在這個調查中,支持「統一」的選項首度上揚,「維持現狀」及「臺灣獨立」的選項則有所下降。
  • 「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統獨」立場部分,高達35.1%民眾偏好「獨立」,相較2018年的20.1%,成長15個百分點;國族立場部分,則有67%的人自認為「臺灣人」,僅27.5%的民眾持雙重認同,對比兩年前的54.5%和38.2%,變化不小;政黨支持率部分,民進黨更是大幅成長到36.8%,直逼中間選民的37.8%,遠遠甩開國民黨的15.8%。
  • 藍營「議員」:膽小國民黨弱化九二共識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老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藍營南部基層人士:弱化「九二共識」,國民黨恐走向「天然獨」
    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而且國民黨若完全拋棄「九二共識」,不再跟大陸互動,未來兩岸將走向對抗和衝突,這不是百姓所樂見的。
  • 到底有沒有"天然獨"? 先聽小姑娘這句話
    說好的「天然獨」呢?此外,還有人提到蔡英文的「天然獨」言論,諷刺「『人造獨』很成效顯著的。」要知道,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任後,島內便有「獨派」政客打起了「青年牌」,聲稱「臺獨」是臺灣青年的「天然成分」。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王炳忠早在去年3月就表示反對,稱不是「天然獨」,應是「人工獨」。
  • 臺媒:「天然獨」世代走上舞臺 但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2020年3月30日,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看見國民黨老一輩時,也會打趣說「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但我想,彼岸的中國夢與老兵們心底的中國夢或許不一樣,至少能慰藉他們「家鄉不再戰爭貧窮,中國人強起來了」之鄉愁。就在郝柏村過世前不久,其子郝龍斌在黨主席之爭上,慘輸給江啟臣。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臺媒體人:破解「天然獨」有三個關鍵,「臺獨」與媚日是一體兩面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遠望》雜誌研究員張瑋珊近日參加活動時表示,「臺獨」問題與媚日問題是一體兩面,而要真正破解島內「天然獨」問題,達到心靈契合,則有三個關鍵。據香港中評社2月6日報導,張瑋珊在參加第四屆中華文化論壇期間發表觀點。
  • 臺民調:大陸「31條惠臺政策」打動「天然獨」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日前,國臺辦公布31項惠臺措施,大幅放寬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和個人各種投資經營和工作限制,提供臺商和臺灣人準國民待遇。對此,臺灣民調機構進行調查,根據民調顯示,無論是認同大陸友善、或是願意前往大陸發展比例,「天然獨」年輕世代(18至29歲),都是最高。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這讓她能夠動員「天然獨」踴躍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於是,仗著大勝的氣勢,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表現強硬。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執政中,蔡英文不僅會拒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倡議,也不會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兩岸關係持續僵冷甚至更為嚴峻,已經是無法避免的格局,這將為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 惠臺措施觸動「天然獨」 臺當局正面臨三大警訊
    大陸惠臺措施觸動「天然獨」,六成年輕人表示願赴大陸發展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大陸日前推出31項惠臺措施,讓不少臺灣民眾改變了對大陸的觀感,產生了到大陸發展的想法。臺灣《遠見》雜誌的最新民調顯示,變化最大的是過去最支持民進黨的年輕族群(18至29歲),他們曾被綠營稱為「天然獨」世代,可在最新民調中,在所有年齡層中,該族群認為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友善佔比最高(40.8%);願意去大陸發展佔比也最高近六成(59.6%);66.7%的年輕人認為31項惠臺措施有助於穩定兩岸關係。
  • 教育部出招遏制「臺獨」,從源頭上切斷「天然獨」
    近期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就宣布了一則消息,內容是因為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以及兩岸的形勢,所以決定暫停向臺灣輸送學生就讀,對於如果現在還在臺灣島內的學生,也可以自行選擇留在臺灣完成學業。「陸生三法」推動了兩岸人民和平交流在2010年臺灣通過了「陸生三法」,有條件的承認大陸學歷,並且讓大陸學生能夠來臺灣學習。
  • 大陸恢復對臺灣出口天然砂
    日前大陸方面宣布了恢復向臺灣出口天然砂石的決定,這一消息可以說得到了臺灣業界的強烈反響,他們深感振奮,並對大陸釋出的善意表達了感謝之情。那麼臺灣在天然砂石等自然資源方面的現狀如何?臺灣砂石業者又為何如此熱切期盼大陸方面對臺灣的天然砂出口呢?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請臺灣的兩位嘉賓為您做詳細的介紹與分析。一位是臺灣土木技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餘烈先生,另一位是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先生,歡迎二位。
  • 臺媒:掙人民幣已成為臺灣年輕人的嚮往
    近日,島內輿論展開了對於臺灣年輕人嚮往大陸發展的討論。臺灣《旺報》發表文章指出,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臺灣的經濟優勢與優越感已經蕩然無存,即使在被民進黨定義為「天然獨」的20至29歲的臺灣年輕人中,也有高達59.5%的受訪者表示想去大陸進一步發展。
  • 「中國」不再是「我國」,認清臺灣最「獨」教科書的真面目
    島內高一新生所拿到的《臺灣史》,公開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一邊一國」和「兩國論」。臺灣教科書變「獨」,始作俑者是李登輝。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當局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聞風而動,歷史教科書率先「中毒(獨)」變質。自1997年9月新學期開始,凡臺灣初一學生都要加學《認識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