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惠臺措施觸動「天然獨」,六成年輕人表示願赴大陸發展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大陸日前推出31項惠臺措施,讓不少臺灣民眾改變了對大陸的觀感,產生了到大陸發展的想法。臺灣《遠見》雜誌的最新民調顯示,變化最大的是過去最支持民進黨的年輕族群(18至29歲),他們曾被綠營稱為「天然獨」世代,可在最新民調中,在所有年齡層中,該族群認為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友善佔比最高(40.8%);願意去大陸發展佔比也最高近六成(59.6%);66.7%的年輕人認為31項惠臺措施有助於穩定兩岸關係。
六成年輕人願赴大陸發展
《遠見》雜誌3月8日至11日對1007名居住在臺灣20縣市、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調查訪問,14日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發現,與10年前相比,變化最大的是18至29歲的年輕人、所謂「天然獨」世代。10年前《遠見》民調顯示,該族群認為大陸對臺不友善的比例,高達5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但10年後的今天,下降至39.8%,成為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認為大陸友善佔比也從35.5%增加至40.8%,也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族群。顯示臺灣年輕世代對大陸看法已大不同。
當詢問島內民眾,如果有機會,您願不願意去中國大陸發展(包括投資、工作或求學)?願意的為41.7%,不願意的為47.4%。《遠見》今年2月做的「2018臺灣民心動向調查」顯示,願意去大陸發展的民眾佔36.6%,僅一個半月時間,願意到大陸發展的比例就增長了5個百分點。其中,仍以年輕人願意登陸佔比最高,近六成(59.6%)願意到大陸發展。大陸推出31項惠臺措施,旨在吸引更多臺灣民眾到大陸發展,《遠見》調查詢問,這是否增加了赴大陸發展的意願?在所有年齡層中,年輕人回答「增加」的比例最高,為61.6%。如以縣市地區別來看,「桃竹苗」(指桃園、新竹、苗慄)最高,為51.1%。這可能與「桃竹苗」為高科技與產業群聚地、企業家與科技工作者較多有關,年輕人必須考慮未來前途,在務實思考惠臺措施後,會增加到大陸發展的意願。
至於島內民眾認為臺當局應以什麼態度來應對31項惠臺措施,民調顯示,希望當局強硬反制的僅3.3%,希望審慎評估的為49.7%,樂觀其成的為26.8%,顯示不分藍綠或年齡層、地區,都希望臺當局審慎面對,其中,年輕人甚至沒有人支持強硬反制,也是認同審慎評估佔比最高的族群(65.2%)。
「三大警訊」
《遠見》雜誌稱,最新民調凸顯臺當局正面臨三大警訊。第一大警訊是,民眾對當局面對31項惠臺措施的應變能力信心不足,高達68.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有信心的僅24.5%。不僅泛藍沒有信心(高達89.5%),連泛綠民眾也缺乏信心(48.1%沒有信心,高過有信心的46.3%)。
第二大警訊是,過去被認為最支持民進黨的年輕族群,此次調查中,不僅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佔比在所有年齡層中第一,也是到大陸發展意願最高的族群。顯示長期以來最支持民進黨的年輕人已產生變化。臺灣年輕人面對攸關前途的問題時,顯得更為務實。
第三大警訊是以居住地區分析,產業重鎮——「桃竹苗」地區,不僅願意到大陸發展佔比超過半數(50.3%),認同大陸對臺友善(40.4%)、認為惠臺措施對臺灣有好的影響(40.6%),比例均為全臺各區域之冠。由於「桃竹苗」是全臺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密度最高的縣市,當地人不管經商或就業,經常往返兩岸,他們與年輕人一樣,更務實看待惠臺措施。
「北風恐嚇」等於政策自殺
面對大陸31項惠臺措施,臺「行政院」原定本周一公布應對方案,卻未能如期提出。臺「行政院長」賴清德13日在「立法院」答詢表示,有關資料需進一步匯整,本周會向社會提出說明。他說,不會呼籲臺灣民眾不要到中國大陸。但臺「教育部長」潘文忠則公開表態,警告大學專任教授以項目方式到大陸任教或參與重點研發計劃,均屬「違法」,當局將嚴格處理。
對此,《聯合報》14日發表社論稱,兩岸的政經社會競賽走到今天,31項惠臺措施的目的已不再只是要挖走臺灣的人才,其真正的目的是爭取臺灣的人心。也因此,若臺當局還隨著「教育部」的「電擊棒」思維起舞,只想以威嚇重懲來約束兩岸的學術交流,其結果只會使自己走入死胡同,徹底失去人心。
「中時電子報」14日報導稱,大陸31項惠臺政策出臺後,除了大學老師,未來臺灣的中小學、高職的教師到大陸發展的人會不斷增加。「兩岸爭才,臺灣趕魚,大陸張網」。高雄市藥師張裕升14日在《聯合報》上發表評論稱,面對大陸31項惠臺措施,臺當局一些部門說這些措施了無新意,對臺影響不大。這種說法叫「吹哨壯膽」。「教育部」「衛福部」官員說到對岸工作「違法」,這叫「恐嚇威脅」。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表示,將努力排除投資障礙、留才攬才,設法提高薪資,這叫「臨渴掘井」。文章稱,對岸正在大舉張網,臺灣卻在積極趕魚,魚跑光了,被網子網走了,最后豐收的會是哪一邊?
臺灣《中國時報》14日的社論稱,惠臺31項將創造大陸對臺灣產業的磁吸效應,以及對臺灣人民的吸心效應。而臺「教育部長」潘文忠的說法是企圖以「北風恐嚇」的方式,對應大陸對臺灣人才的「太陽策略」。先不說這樣的恐嚇有多大成效,可預見的是,這不啻逼迫臺灣的高教人才「選邊站」,結果反而加速人才的外流,幾乎等同於政策自殺。文章還建議臺當局應大方地面向大陸推出「惠陸31條」。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