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學在海外】(十五)臺灣訪學記

2020-12-14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提到臺灣,人們常常會冠以「寶島」之名。這不僅是因其山川秀美的自然風光,更是因其生態平衡物產豐富。這裡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以及寒溫帶的植物,物種齊全並且保持了生物的多樣性。臺灣西部為平原地區,氣候溫暖溼潤,享有熱帶、亞熱帶「水果之鄉」的美譽,四季鮮果不斷。香蕉、菠蘿和茶葉等經濟作物更是馳名中外。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2015年的暑期,我們來到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進行暑期訪學。為期兩周的校內學習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方方面面的思考。

感悟自然 敬畏自然

孟妮

  這段時間,課程安排十分嚴謹,我們學習了園藝學各方面的知識。每位任課老師都以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以及講課風格深深吸引著我們,王鍾和教授的精益求精,黃倉海老師妙語連珠以及顏昌瑞教授的旁徵博引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些引人入勝的課堂裡,我們學習了包括臺灣有機農業、臺灣觀賞植物產業、臺灣蔬菜產業、臺灣設施園藝、臺灣果樹產業等課程,較為全面地了解了臺灣目前園藝產業的發展現況,親眼目睹了很多在大陸北方地區罕見的作物和栽培方式,拓寬了視野。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臺灣的熱帶水果和永續栽培的種植方式。

  臺灣的水果種類之繁多簡直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一系列從未耳聞的水果,從黃晶果到榲勃,讓人大開眼界。顏昌瑞教授的熱帶果園中培育並保留了百餘種熱帶水果作物,其因地適宜的種植方式,以及對水果未來的發展前景的預測值得我們思考。


認識熱帶水果

  由於臺灣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得不同溫度帶的水果品種種植成為可能,並且對於水果的反季節種植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這對於我們學院而言,同樣可以發揮陝西的地理地勢,建立起屬於我們的地方特色作物產業。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育種來選育優良品種,提高耐旱耐寒能力;另一方面,由於臺灣許多反季節水果種植技術都是由農民首先發現的,因此我們可以發動廣大農民群眾來一同探索水果的反季節種植技術,共同推動果樹栽培技術的改良,以及改善後的栽培技術的推廣,形成一個科研、推廣、種植相結合的產業系統。另外,由於每一種作物的栽培都與設施與土壤密切相關,我們便需要緊密地結合園藝與設施兩個專業的知識,利用設施專業的發展來帶動園藝學的進步,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最終形成產、學、研一體化。

  我們以前經常看到對於有機產品的相關介紹,但在當時,對於有機產品的了解也僅限於「相較於普通農產品,有機產品更為健康」這樣的認識,我們並沒有進一步的思考「有機」二字背後更為深刻的涵義。而王鍾和老師的課堂仿佛引領我們打開了散發著光芒的永續農業之門,打開思路,讓我們更深入的思考環境、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土壤板結,土壤鹽鹼化。原本生機盎然的農田變得死氣沉沉,再也無法播種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就這樣被破壞。農藥的殘留、化學肥料的危害,我們的食物存在著潛在的危害,繼而發生的兒童多動症,慢性或急性中毒……農產品的危機,一觸即發。而臺灣的永續農業,是不使用化學農藥的農業,何嘗不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多少年來自然農業的發展,使土壤維持著自己的平衡。而人類化肥的大量使用,殺死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生態的多樣性。永續農業是懷著對我們腳下厚重的土壤的熱愛,維持著土壤的生命力,堅持著可持續發展。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站在七股僅存的鹽山上,聽旁邊樹林中的鳥兒在歌唱。現在臺灣的養殖漁業,檳榔,西瓜,稻米,茶園,都或多或少面臨著破壞生態的問題,如何永續發展,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需要平衡,我們不能為了人類的需求而不顧一切的破壞生態,破壞自然,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需要我們努力。

細節決定成敗

霍柳青

  在系統的學習了臺灣蔬菜產業的現狀和蔬菜種類之後,我們十幾名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認識並學習如何區分種子。而在上實習課前,我的心裡既好奇又緊張,好奇的是老師會給我們準備什麼種子,會不會和我們平時見的有所不同?而緊張的是如果種子太多而又長得很像記不住該怎麼辦?如果不小心把種子混到一起豈不是更糟糕!

  後來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細心又周到的金老師早就想到了這些。他在課前把五十多種種子按照品種進行分裝,再將需要發給每位同學的一份統一裝進一個大袋子裡,這樣就避免了種子相互混淆,而且獨立的分裝很方便,利於所有種子的收藏。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每一個獨立小包中都有編號,這樣就可以和我們手中的植物列表一一對應查詢,每種種子對應的植物的中文名、俗名、科屬也可以一起掌握。

  分組後我們小組成員一起將每一科的種子放在一起,後來發現同一科的種子竟有相似點,比如十字花科的種子屬於蘿蔔的都比較大,而白菜甘藍的種子都是圓圓的較小並且顏色偏深和常見的油菜種子很像。在掌握了它們的共同點之後,與其他科種子的區分就變得更加容易。再根據是否帶粉、皺縮或者圓滑、直行或者腎形的不同特點近一步具體區分,這樣同一科的種子便可以區分開來。

  我想學習的過程就應當如此。我們要學會把相同知識進行歸類匯總,再在相同中找到不同,這樣既方便了自己的記憶可以很方便的區分開異同點。在金老師身上我也學到了要注重細節,做事情要考慮周全,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也不過如此了。

學以致用 用以促學

潘辰

  古語云:實踐出真知。作為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園藝學專業,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農業生產實踐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屏東科技大學訪學的過程中,我們也進行了很多的實踐操作。

  「嫁接」這個詞對於園藝專業的同學並不陌生。在這次臺灣訪學的過程中,我們在黃倉海老師的指導下,親手進行了玫瑰芽接的操作。即從選好的玫瑰砧木品種上取下一段不帶芽的枝條,在枝條上端1cm左右部分開一個「T」型口,再將接穗品種帶著腋芽的帶葉小枝插在「T」型口上,最後把二者用封口膜固定起來,並將芽接好的枝條放入海綿板中培養的過程。


學習玫瑰嫁接

  芽接的過程,聽上去是比較容易的,但實際操作確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同學們每一步都做得小心仔細,卻仍免不了許多小狀況發生。還好在黃老師耐心細緻地指導下,同學們才得以順利完成自己的實踐操作。

  發財樹,又名「馬拉巴慄」,原產於中南美洲,墨西哥。臺灣花卉生產中將三棵至五棵的植株編在一起做成造型,對外進行銷售。花卉實習的第二課,我們就體驗了馬拉巴慄造型。第一部需要先將馬拉巴慄的根部除去,再將三棵或五棵植株用橡皮筋綁在一起,根據所需要的長度除去植株的葉片上部多餘的部分。接著就像編辮子一樣,把單個植株綁在一起。這個過程中,由於枝條的長勢和脆度不同,枝條會出現折斷等情況,這對造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教授的指導下,同學們先從簡單的三編開始,逐漸熟練,最後達到五編的程度。

  在花卉的實踐操作中,我們也學習和感受到了許多東西。最深刻的感受應該就是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應用中的差距。許多東西,僅僅通過對於書本的學習,簡單的接受是遠遠不夠的。即使對知識已經理解透徹,真正投入實踐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實踐是對課本知識的運用和檢驗,而課本知識是對實踐的總結和凝練。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遵紀守法 明德惟馨

陳海燕

  當滿目的繁體字墜入眼帘,太平洋海岸溼熱的晚風溫柔得吹起姑娘的發梢,我意識到:臺灣,我們來了!

  雖然時值凌晨,但前來接待我們的思敏姐姐等人的貼心與熱情,讓所有訪學團成員旅途的疲憊一掃而盡。坐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校車抵達學校,相關的住宿事宜早已安排妥當,宿舍布置溫馨典雅,生活設施整潔便利,空調的冷氣也似乎令人全然忘卻我們已置身熱帶季風區域的盛夏。向來睡眠質量不好的我,在這一晚竟然也一覺到天明,精神飽滿地開始後期訪學計劃。

  轉眼間已經在屏科大學習生活了兩星期,常年生活在祖國秦淮以北,對於我而言,寶島臺灣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平日裡不由得多了些觀察與體會,在這裡將其記錄下來。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這一點在臺灣人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去餐廳還是任意一家便利店,店員總會笑臉相迎,「歡迎光臨!」之聲不絕於耳。結帳後,服務生無一例外會雙手將找回的零錢和發票遞到你手上,並向你微微點頭,甜甜地說一聲,「謝謝」。購物時,導購小姐熱情鞠躬90度,歡迎顧客光臨,細緻真切地介紹產品,耐心解答疑問,即使我們不買那裡的物品,她們也會走到大廳門口向我們揮手致意,說聲再會。不管是大百貨公司和小商小販,都是如此。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歡迎光臨」「謝謝」、雙手遞物和鞠躬,都被臺灣人演繹得這麼親切,無形中拉近了彼此距離,美妙又暖心。

  早就聽說過臺灣的文明交通現象,這次也算親身體驗。在臺灣,個人出行使用最多的就是機車(摩託車)。校園很大,學校道路大都是雙向四車道,許多摩託車一輛接一輛飛馳而過,而所有騎摩託車的人無一例外都會帶著頭盔,並且停放摩託時整齊有序。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機動車禮讓行人。有一次和同伴出去逛便利店,一行人說說笑笑過馬路,即將通過馬路時才發現我們正在闖紅燈,而右側斑馬線外恭恭敬敬地停著一輛汽車,待我們通過後,方才緩緩駛過。而我,那一瞬間臉腮分明一陣滾燙。臺灣人的謙遜與規則意識著實讓我欽佩。

  早上或者傍晚時分,漫步校園,時常會遇見跑步的師生,一路上的鍛鍊指南標誌仿佛述說著整個學校的運動健身風貌。記得在屏科大第一天上課時的王鍾和教授無意間和大家聊起,他每天五點起床,鍛鍊身體,然後用過早餐後,再心情愉悅地投入到工作中。作為一個每日沉浸於臺灣美食中的姑娘,我當然擔心體重飆升,所以有幾個早上加入了健身隊伍的行列,校園裡跑步、競走、做操的人絡繹不絕,早上六點的陽光下,每個晨起鍛鍊的人臉上都寫滿了健康與自信,美好的一天就此開始。

  訪學的這些天裡,我們走過許多臺灣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這裡雖然街道縱橫交錯,夜市數不勝數,然而在街道上卻看不到垃圾,也很少看到垃圾箱。原來街道上每一位攤主以及市民都會自備垃圾袋,裝好垃圾後自覺扔在分類垃圾箱。在臺灣,有關環保的法律比較完善,對隨地亂丟垃圾行為的處罰相當嚴重,民眾的環保意識又很強烈,因此街道很整潔。後來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在臺灣一般是五個垃圾箱設置在一起,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回收物,紅色代表有害物質,綠色代表廚餘垃圾,藍色代表可回收利用垃圾,灰色代表可焚毀,黃色代表醫療廢棄物。我想,正是因為完善的制度約束以及深入人心的環保意識,才使得寶島臺灣如此天藍水清。

編輯:張晴

終審:閆祖書

相關焦點

  • 浙大MBA臺灣訪學記|Ⅱ寶島求學記
    2014年7月19日-7月26日,浙江大學MBA臺灣訪學團的21名同學在臺灣渡過了7天訪學交流生活。
  • 川大訪學廣深與臺灣清華來訪
    四川大學商學院MBA師生一行20人,前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廣深兩地企業進行訪學;同時我們也迎來了臺灣清華大學MBA訪學團一行35人的來訪。同一時段有人走出去、有人請進來,過程卻是同樣的精彩,兩支訪學隊伍都有很多話要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10月26日上午
  • 海外訪學 澳大利亞站火熱報名中!
    點擊標題下方女子學堂,關注我們 2014女子學堂企業家考察訪學之——澳大利亞站,將給大家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參訪
  • 【訪學前沿】校區優秀學子赴臺灣大學訪學交流
    3月中旬,盤錦校區的30名學生赴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學交流,訪學團由科研與學科工作部副部長張秀娟及石油與化學工程學院潘昱老師帶隊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訪學在海外】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訪學活動側記
    7月20日,由理學院組織帶隊的首次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合作開展的本科生暑期訪學團一行15人(2名教師、13名低年級本科生)順利抵達對方高校,開始了為期16天的訪學交流活動。
  • 浙江大學MBA臺灣訪學|Ⅰ寶島企業參訪記
    2014年7月19日-7月26日,浙江大學MBA臺灣訪學團的21名同學在臺灣渡過了7天訪學交流生活。期間,同學們陸續走訪了臺灣多個城市,參觀了統一企業和法蘭瓷公司,聆聽了政治大學教授的精彩課程並與臺灣MBA同學交流了思想。此外,訪學團成員們更是感受了臺灣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文環境。訪學歸來,同學們將臺灣之行的感受與思考形成文字與所有的MBA同學們分享。浙大MBA中心將訪學報告分類、整合,從:學校訪問、企業參訪、文化感悟等方面與大家分享。
  • 訪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如何打造一次有意義的訪學之旅
    訪學已經是不少大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的最佳選擇,但是如何讓自己的訪學變得更有意義,讓自己的時間和財富不被浪費,就需要自己在申請訪學項目之前,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了。一般國內的訪學項目都會到一些全英語地區學習,所以提前練習好英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 【訪學在海外】(11)默多克大學訪學感想
    訪學感想之一  八月的第一天,也是訪學第二周的周一。講解大型儀器的使用方法訪學感想之二  周三早晨,全團出發前往默多克大學的Muresk校區,進行為期兩天的學習參觀。訪學感想之三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我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歌,你瞧——此時的我有陽光,海灘和浪花。咬一口左手的巧克力,飲一口右手的咖啡,閉上眼睛,盡情感受那香濃的chocolate 一點點融化,然後浸於coffee,流連於我的唇齒之間,再慢慢充滿喉嚨,美妙至極!  是的,我在這裡。你好!
  • 2020年春季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海外訪學獎助金評選通知
    為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落實「十三五」規劃中的國際化建設任務,依據《提升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實施方案》(西交研【2018】236號)和《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海外訪學獎助金管理暫行辦法》(西交研【2018】255號)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 SAF校友分享|海外訪學能夠帶來怎樣的收穫?
    每年,成千上萬的IES Abroad學生帶著新的觀點、新的友誼以及成功適應海外課堂和新環境的成就感回國。他們的海外經歷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ZHAIYAO Y.
  • 既為新朋,亦是舊友 | 記與臺灣清華大學MBA訪學團的又一年「相遇」
    2019年11月1日,四川大學商學院MBA迎來了臺灣清華大學MBA訪學團。說是新朋,也是舊友。臺灣清華大學和四川大學,曾有過多次交流活動,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延續這份友誼,在這三天的交流活動中,我們一起走進川大MBA課堂、參訪商湯科技、聯合沙盤模擬經營,三天訪學格外精彩。
  • 北大古典班組團訪學巴黎
    訪學團師生15人,與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古典學系、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中文系進行學生交流與學術發表,參觀法蘭西學院、法國國家圖書館、羅浮宮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學術與文化機構,積極探索短期赴海外學術發表、資料收集與調研的合作機制。
  • 山東大學學生訪學團到臺灣「清華大學」交流學習
    山東大學學生訪學團成員赴臺前在濟南機場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應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周懷樸教務長的邀請,7月10日,由山東大學5名學生組成的訪學團抵達新竹「清華大學」,開始進行為期這是山東大學今年派往臺灣交流學習的第二個學生團組,也是山東省舉辦的「情系中華?和平發展—2006魯臺青年交流季」中的第一個赴臺青年交流團組。    山東大學與臺灣「清華大學」有著良好的交流合作關係。去年9月,臺灣「清華大學」研髮長王茂駿博士到山東大學交流訪問,山東大學校長展濤教授、副校長樊麗明教授分別會見了王茂駿博士,雙方在兩校互派學生交流上達成共識。
  • 臺灣訪學 輔仁大學藝術設計訪問學者邀請函
    ,其文法商專業錄取分數在臺灣名列前茅。:鄭美子老師申請顧問:王萌老師Wu老師是通過同事介紹到我們公司申請訪學,因為語言原因他擇了去臺灣訪學。Wu老師的背景還是不錯但是只考慮臺灣的學校,臺灣的學校不是很多增加了我們申請的難度。Wu老師的研究方向是視覺傳達設計,訪學主要為了學習和收集境外在藝術設計教育方面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向;學習境外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以及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工作室運營理念及管理的方法。
  • 訪校園、知校史、悟文化——浙大化工2019年赴臺灣中央大學訪學紀實(二)
    8月22日、23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2019年赴臺灣中央大學訪學交流團先後參訪了臺灣中央大學、臺灣大學,走進校園深入感悟臺灣一流大學的校園文化。8月22日下午,在臺灣中央大學校史館講解員和親善大使的帶領下,訪學團一行參觀了臺灣中央大學的校史館和校園。在校史館內,工作人員為大家播放了中央大學宣傳片。
  • 醫生訪學歸來還是醫生,為什麼還要出國訪學?
    如果有機會親身體驗世界一流大學,了解國外醫院的先進設備和管理,體驗美國醫生的工作、科研、生活以及這份職業的方方面面,相信海外經歷的磨練、體會和感悟,會比國內周而復始的工作所得的體會要多的多
  • 敬文書院臺灣師範大學訪學團速報
    目前首批10名同學已經在臺灣師範大學開啟了他們的學習之旅,下面請跟隨小文一起來領略他們在臺灣師範大學的求學生活吧。      2月初,敬文書院10名優秀學子抵達臺北,由此開啟他們在臺灣師範大學為期一學期的訪學生活。現在他們到達臺灣已經十天有餘,經歷了報到、入住、體檢、選課等等環節,學習跟生活也已經步入正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十位小夥伴在臺灣師範大學的日常生活。
  • 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訪學團到山東大學交流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濟南消息 日前,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阮金祥教授和王昱凱助理教授帶領由21名本科學生組成的訪學團到山東大學管理學院交流訪問。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蕙馨、副院長戚桂傑、陳志軍及相關系所負責人會見了來訪的臺灣客人並展開座談。
  • 【新聞】臺灣師範大學EMBA訪學團來我院學習交流
    9月17日至18日,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周德瑋帶領EMBA訪學團一行34人來我院訪問交流。
  • 【國際交流】商學院暑期赴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項目、人文學院赴臺灣大學訪學項目
    為了讓中國優秀大學生有機會在世界一流的大學學習和交流,為推動國際化教學進程,拓寬中外大學互教互學道路,以培養學生在學階段的國際視野為目標,應新加坡姐妹學校—國立大學的邀請,前往新加坡開展友好學校訪學計劃,增進學生海外第二校園經歷,旨在給同學們提供一個互訪交流、切磋學習、結交國際友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