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27日,法國塞納河邊,北京大學「古典語文學巴黎訪學團」徜徉於學術與藝術之間,邁出了該項目學生常態化國際交流的第一步。訪學團師生15人,與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古典學系、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中文系進行學生交流與學術發表,參觀法蘭西學院、法國國家圖書館、羅浮宮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學術與文化機構,積極探索短期赴海外學術發表、資料收集與調研的合作機制。
古典語文學項目(簡稱「古典班」)是北大人文基礎跨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平臺,始於2009年,迄今已招九屆學生,共201位,三個年級在校人數90餘人。該項目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學生的國際化培養,每年都有學生在海外名校留學或訪學,通常是留學半年至一年,也有同學到歐美名校參加暑期學校或學術會議。巴黎訪學團則是該項目十年來首次組團出訪,從規模、組織到實施,全過程探索學生國際交流的常態化模式,並盡最大努力由學生自我管理。
訪學團由北大人文學部副主任、古典語文學項目召集人李四龍帶隊,由哲學系吳天嶽、歷史學系何晉、中國語言文學系程蘇東和11位同學組成。這些同學分別來自北大哲學系、中文系、歷史學系、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和元培學院。
9月23日,訪學團飛抵巴黎後,便與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展開學術交流。該校汲喆教授向訪學團介紹了法國高等教育制度和科研體制,引導北大學生與該校中文系、巴黎七大學生進行學生交流。哲學系梁時率先發言,用英語向法國師生講述他對中國哲學的理解;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楊思睿隨後講述她在古典語文學項目的學習收穫,以莊子與海德格爾的相通之處展現她對原典閱讀的感受。法國學生熱烈發言,講述他們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印象,期待北京和巴黎越來越近。
訪學團向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圖書館贈送《北大古典學》
9月24日,訪學團行程密集,參訪法國最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上午,該校拉丁語系教師Julia Wang帶領訪學團參觀校園,介紹該校歷史上的著名教授。在巴黎高師人文學科圖書館文獻資料部,訪學團師生近距離參觀包括希臘拉丁典籍、中國古籍和中法文化交流類書籍在內的珍貴藏品,譬如孟德斯鳩收藏的1588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最早把「孔子」譯為Confucius的《論語》拉丁文譯本等。下午,訪學團與巴黎高師古典學系師生召開學術發表會。該系主任Christine Mauduit教授等分別介紹古典學系及其學生培養和學術領域,李四龍教授則介紹北大古典語文學項目的概況與發展。巴黎高師派出三位學生,北大派出兩位學生發表論文。歷史學系大四學生孟熙元以嫻熟的英語對比歷史學家與傳記作者關於雅典將軍特米斯託克力的記錄,並就政治家及其所屬的城邦之間的聯繫提出自己的觀點,資料詳細、論證細緻,深得好評。哲學系學生楊婧儀引用阿里斯託芬的喜劇《馬蜂》和亞里斯多德《修辭學》第一卷,講述在公元前四到五世紀雅典民主制背景下,情感元素在法庭演講中能起到的說服法官改變判斷的作用。古典學系還特意為訪學團安排Daniel Petit教授的語言學講座,講述歐洲比較語言學的歷史與發展。在隨後的冷餐會上,雙方探討今後的學生交流計劃。
訪學團向巴黎高師圖書館贈送《中華文明史》
古典班本科生孟熙元在巴黎高師發表論文
訪學團在巴黎高師主樓前合影
9月25日,訪學團參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羅浮宮,並與北大法國校友會的校友們座談,學長們的留學經歷給學弟學妹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期待校友會協助搭建常態化的中法學生交流橋梁。9月26日,訪學團前往法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參訪,受到了程艾蘭(Anne Cheng)、Vinciane Pirenne-Delforge和John Scheid三位院士的熱情接待。他們帶領訪學團參觀學院,講述法蘭西學院的歷史沿革與精神傳統,並與北大師生進行座談,鼓勵北大同學的古典學研究方向。
訪學團在法蘭西學院與程艾蘭院士等合影
9月27日,訪學團參訪法國國家圖書館,受到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特藏館規劃部部長裴程的熱情接待。訪學團參觀了特藏館的閱覽室、中心書庫、寫本部和版畫部等,細緻鑑賞多部珍貴寫本,譬如14世紀拉丁文禱文、5世紀敦煌寫經(《金光明經》局部)、7世紀長安寫經(《法華經》卷六)。訪學團還參觀了吉美博物館、奧塞博物館、中世紀博物館等多家機構。
訪學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鑑賞古寫本
訪學期間,北大師生還向巴黎高師、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法蘭西學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贈送《北大古典學》(六輯)、《中華文明史》(四卷)。《北大古典學》是由古典語文學項目學生自主編輯的學術刊物,一年兩期,是圍繞項目課程開展有深度學術研究的學生論文發表園地。
巴黎訪學團同時為正在推出的北大古典學直博生項目進行招生宣傳,爭取吸納優秀留學生到北大攻讀古典學方面的博士學位。